?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2024-04-24 07:47王大龍
婚姻與家庭·性情讀本 2024年4期
關鍵詞:勝利者小白鼠家務

王大龍

讓孩子不斷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是讓“勝利者效應”在教育中發揮效用的關鍵。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經過多年實驗,首創提出了“勝利者效應”。

“勝利者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能夠先戰勝一個較弱的對手,那么,再面對強大對手時的勝算會比最初就直面強敵大很多。因為在獲得勝利之后,大腦皮層中某一神經環路的突觸連接程度會顯著加強,進而影響后續表現。

在實驗室中,人為加強小白鼠相關組織的連接程度時,它們會更加積極地進入戰斗。更神奇的是,在“逆襲”6次后,即使沒有人為外部的激活,本身較弱的小白鼠也可以戰勝強大的對手,在戰斗中取得勝利。

這個現象表明:勝利的經歷可以改變身體的內在機制,從而形成更有利于再次獲得勝利的狀態。換句話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勝利者效應”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啟示是:能時常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是通往更大成功的關鍵。因此,相較于只制訂宏大遙遠的目標,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制訂短期內可及的目標和可執行的計劃。

比如第一周每天背50個單詞,如果順利完成,下周可以適度加量。這樣做的關鍵是“可執行性”:只有目標達成,孩子才可能體會到勝利所帶來的成就感,“勝利者效應”得以發揮作用,從而激發更多動力。

當然,過度簡單的目標可能會使孩子逐漸失去成就感,即使達成也很難體驗強烈的“勝利感”。因此,在可執行的基礎上,增加適當的挑戰性也非常重要。

另外,孩子在某一個領域的勝利感是可以遷移到其他方面的,比如足球比賽上的勝利體驗可以促進學習上的進步。如果父母合理利用這一現象,更多關注孩子的優勢,增強其整體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孩子就會獲得更多的內部動力。

大腦在指揮行為時受到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兩種模式的影響。內部動力比外部動力更有韌勁兒,而過多依賴外部動力會削弱內部動力。

父母最好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這樣他才會逐漸學會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從而擁有來自內部的動力。比如,自己選擇在什么時候完成作業,或者選擇進行怎樣的體育活動。擁有內部動力的孩子會持續感受到進步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

當“勝利”來自對自己的要求以及所設立的目標,才能最大限度地使這個“勝利”改變自己身體的機制,從而帶動更多勝利。很多父母試圖用外部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做家務,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是因為外部獎勵會使原先的內部動力外部化,即使孩子起先有意愿做家務,但當父母給予外部獎勵時,大腦便很容易忽略本身內在的動力,從而認為自己做家務的動力來自外部。

怎樣才能幫助孩子獲取更多的內部動力呢?首先,父母要夸獎孩子的努力而非成果。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才會有更大的自信和動力去克服,從努力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感。其次,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要提醒他已經取得的進步和突破,比如孩子已經讀多少書、跳了多少次繩,即使成績不太理想,但他的進步值得驕傲。

猜你喜歡
勝利者小白鼠家務
小家務,大成長
十只快樂的小白鼠
十只快樂的小白鼠
Chapter 2 A cheerful chat
小白鼠觀察記
我們的家務,我們的家
愛她就讓她學做家務
機靈的小白鼠
心理感悟
不愛做家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