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人見物見生活 留形留人留鄉愁

2024-04-24 11:30劉知宜韓松妍
記者觀察 2024年2期
關鍵詞:村落文化遺產傳統

劉知宜 韓松妍

傳統村落是鄉村文化遺產的博物館,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寶庫。為了加強對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的保護,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傳統村落保護、調查等工作。目前,全國已有六批次共8155個傳統村落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如何理解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意義?我國傳統村落保護進展如何?應該如何做好活態傳承與活化利用?本文對話邀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傳統村落研究專家羅德胤,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建筑文化遺產傳承信息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副主任李嚴,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饒罡明等業內專家與地方負責人就相關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01我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已進入整體性區域性新階段

問: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農耕文明和鄉土文化的智慧縮影。近些年,我國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如何理解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傳統村落保護的現狀如何?

羅德胤: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意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是作為歷史的見證,我國自古就是農耕大國,見證這一歷史特性的文化遺產中,最主要的就是傳統村落。鄉土建筑是以聚落為單元存在的,因此研究和保護鄉土建筑的最佳方式也是以聚落為單元。當然,要把所有村落都保護起來是不現實的,應當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保留較多的村落進行保護,這些就是傳統村落。其次是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豪的載體。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創造了豐富璀璨的鄉土建筑和民俗文化。只有保留盡量多類型的傳統村落,才能全面體現中華文明,也為創造美好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目前我國傳統村落保護既取得了顯著成績,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從2012年至2023年,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組織傳統村落調查和評審,先后公布六批共815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農耕文化遺產。同時,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還正面臨保護資金不足、保護技術專業性有待提高、保護觀念有待加強等問題。

李嚴: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延續至今的重要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和社會價值。從鄉村振興的角度來看,傳統村落保護如果能發揮如鄉村養老這樣的實際作用,更有利于其保護與發展。

2020年起,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同組織實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并于2020年和2022年分別遴選了10個市和40個縣(市、區)進行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中央財政對每個示范地區給予1.5億元補助,并要求地方多渠道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形成長效保護利用機制。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進入整體|生區域性新階段。

饒罡明: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傳統村落,根據氣候條件、山水地理、建筑材料和工藝以及地域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展現出地方文化和空間形態差異。安徽省黟縣宏村、西遞村就是皖南最具代表性的徼派古建筑,西遞村至今完好保存著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風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館”之稱;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體現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2020年,“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作為“人類古老文明的見證,傳統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結合的光輝典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以黟縣的傳統村落保護情況為例,黟縣共有中國傳統村落46個,總量居安徽省第二,還擁有省級傳統村落14個,境內有西遞、宏村1處世界文化遺產,1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4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6個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完整保存1684幢明清古民居。黟縣嚴格實施掛牌保護,嚴禁拆除、損毀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

02應在傳統村落的規劃設計改造中普及“改造最小化”的基本理念

問:傳統村落的建筑和景觀造型古樸、底蘊深厚,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設施陳舊、安全隱患、不適配現代生活等問題,如何在保護傳統村落底色與風貌的前提下,兼顧村民居住條件改善和村莊發展的需求?

羅德胤:傳統村落要得到妥善保護,除了少數質量極高、能以文旅資源為發展主線的村莊之外,大多數村莊都要解決如何將現代化基礎設施植入傳統村落之中的問題。這些基礎設施可以分為公共和家庭兩部分:公共基礎設施包括道路、電力、給排水等系統,需要從規劃層面解決技術問題,也需要各級政府用公共資金來解決成本問題;家庭部分主要涉及傳統民居的修復和改造,需要專業化的設計以及相匹配的施工。

目前,從技術方面來講,如何結合傳統與現代還缺乏普遍共識,導致很多工程沒有真正起到通過修復傳統民居來展示歷史要素、營造歷史氛圍的作用,而只是實現了居住舒適的目的。

鑒于此,應在傳統村落的規劃設計改造中普及“改造最小化”的基本理念,在觸覺上提高舒適性,允許使用板材、紡織物等現代材料,而涉及視覺的部分,最大程度地保留、顯露傳統民居的原有材料。

李嚴:建議分類對待,進行適宜性改造。要在保護中求發展,而不是“一刀切”式的刻板保護。具體來說,要在專業人員的技術支持下,鼓勵村民自發組織建設村中環境,對自然資源差一些的城郊村采取繡花式、見縫插針式環境美化。要發動社會各界力量,采取智力支持、實地幫扶、低成本操作、落地性強的措施,有針對性地落實在保護中求發展的要求,從而實現基礎服務設施的優化、村民居住環境的改善。

問:當前一些傳統村落面臨過度商業化、空心化、“千村一面”等問題,如何應對?傳統村落應怎樣實現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羅德胤:出現這些問題,根源上是對傳統村落的遺產價值沒有做出全面分析和徹底挖掘,導致沒有提煉出最有特色、也最有潛力的要素。因為沒挖掘出價值特色,規劃設計上就沒有抓手,也就只好從其他已有案例中照搬套路,其結果必然是“千村一面”或過度商業化,也無法解決空心化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還是要回到遺產價值的研究和挖掘,爭取提煉出具有可信度的價值特征。如果經過深入研究和廣泛討論,在第一階段仍然無法提煉出價值特征,可以允許在控制投入的前提下,先開展基本的保護工作,使傳統村落避免被繼續破壞,同時開展一批小型設計項目,待其落成后觀察運營效果,然后再討論和研究,是否已經出現新的、可以作為抓手的價值特色。傳統村落一旦能在保護的基礎上實現活化利用,必然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示范點,從而實現雙贏。

傳統村落要實現活化發展,需要在挖掘其遺產價值的基礎上開展創造性轉化。價值挖掘和創造性轉化,二者缺一不可,要相互襯托、相互增強。舉個例子,我們在河南省新縣西河村開展規劃設計時,通過將西河村各項遺產要素放到全國范圍內進行橫向比較,得出河道景觀是本地最有歷史內涵、也最具未來潛力的要素,于是圍繞河道景觀策劃了一系列的景觀工程和建筑項目,并跟村民們一起開展項目實施。這些工程和項目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西河村的景觀環境,也提高了西河村的公共屬性,成為村民和市民都很喜愛的社區型鄉野公園。

李嚴:村落空心化是城鎮化進程中的普遍現象,也直接導致了傳統村落的衰落。還有的地方存在“博物館式”開發現象,即以保護傳統村落為借口,讓村民從村中搬出,對傳統村落的民俗文化造成不可彌補的破壞。另外,還有一些傳統村落在文旅產業開發過程中逐漸變成只見游客和漂亮房子的“客棧村”、缺少原住民的“文化空殼村”。

應對這些問題,一方面,要減少人為破壞、政策性破壞,減緩破壞速度。有的傳統村落被無序建設破壞,扶持鄉村的好政策反而破壞了傳統村落原有的格局、風貌。為此應該在管理層面建立防火墻機制,用經濟、行政手段避免這類建設性破壞。要建立對傳統村落保護的監督機制,實時跟蹤監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進一步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管理。另一方面,要謀求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保護環境資源,吸引村民留在村里,吸引城里人到鄉村??膳嘤迓鋫鹘y生產技藝產業鏈,將村落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延續和復興村落傳統產業內生式發展,讓原住民成為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

03以縣域為單位開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

問:當前,推進古村落保護工作還存在哪些挑戰與難點?下一步應從何處著手重點推進?

羅德胤:傳統村落在全國分布不平均,東南和西南地區是最大的兩個片區,華北地區是第三大片區。保留傳統村落最多的107個縣區,傳統村落數量在全國的占比達到了41%。保護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如果在個別村落上投入太多,就會忽視大多數,但如果平均分配,每一個村落又只能得到很少的資金,起不到保護效果。因此,以縣域為單位開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可以作為下一步的重要抓手。

以縣域為單位開展工作,最大的好處是有利于縣域文化品牌的建立、傳播和強化,縣域文化品牌一旦建立,會帶動起一系列良性循環。比如浙江省松陽縣自2011年以來圍繞“田園松陽”“最后的江南秘境”“古典中國的縣域樣本”三個文化品牌,有效整合各路資金,通過12年的持續努力,建成了國內外都很關注的一個示范區。

李嚴:面對傳統村落保護“沒人管”與“都在管”、火災或地質災害等突發隱患存在、缺乏管控與計劃的旅游區盲目建設等問題,應從制度、智力、保障、活態四個層面重點發力。

具體來說,一是建立全國監管平臺,繪制“全國一張圖”,指導各地村落保護和利用協同工作,開展長鏈條文旅服務;二是深化價值認知,挖掘傳統村落的智慧,完善智慧數字博物館,建立學術庫,提升全社會認知水平,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做準備;三是建立社會監管平臺,提升保護監管水平,建立傳統村落保護的組織機構體系,防止各部門監管交叉;四是鼓勵村民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自組織建設、發展產業、回鄉創業養老,維護其文化生活空間。

饒罡明:挑戰方面,一是保護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資金主要來自財政,投入渠道單一,資金缺口較大。特別是單體傳統建筑保護資金缺口大、項目爭取難度大,縣財政財力有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保護難題。二是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保護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存的傳統村落往往與其現代化發展構成矛盾,還缺少專門的法律法規來加以規范。在明晰各方職責、保障村民和市場主體權益、有效活化利用等方面,缺少足夠的法律依據。三是保護利用仍需強化。不少傳統村落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一些傳統建筑和資源受制于產權不明晰、產權人共有且意見不統一等原因,流轉使用難度大,傳統村落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村落潛力釋放不充分。產業以鄉村旅游和民宿產業居多,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的政策不活、辦法不多,造成潛力釋放不充分。

應對這些問題,一要從行政立法、規劃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傳統村落保護管理制度體系。出臺傳統村落及其傳統建筑保護相關保護條例,規范傳統村落、傳統建筑保護的評定標準和程序等。大力實施“雙招雙引”,加快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資源的活態傳承與活化利用,推動產業轉型和鄉村振興,實現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贏。二要科學編制保護利用規劃。從區域特色和民俗風情實際出發,研究制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和分級分類分區域保護利用規劃,并融入村莊總體規劃中。嚴格限制核心保護區拆建,建筑風格、高度、密度、色彩等控制指標,鄉、村兩級定期組織進行巡查。三要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專業機構和工匠人才隊伍建設。多渠道籌措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資金,通過制定鼓勵政策,吸納社會資金、風險投資基金、使用人出資等社會資本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工作,發展傳統村落的產業經濟。要始終秉承傳統村落“見人、見物、見生活”“留形、留人、留鄉愁”的要求,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挖掘傳統村落的文化內涵。

摘自微信公眾號“重農評”

猜你喜歡
村落文化遺產傳統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