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牛體毛質量的因素分析

2024-04-24 14:57黃玲欽
中國動物保健 2024年4期
關鍵詞:體毛毛發寄生蟲

黃玲欽

摘要:牛體表毛發的質量是機體健康狀態的間接反映,健康體毛外觀油亮、順滑、有光澤,飼料營養因素、寄生蟲感染、疾病因素等是臨床常見的影響體毛質量下降的因素,可導致牛毛變得干枯、卷曲、無光澤,對經濟效益產生影響;提升體毛質量需要根據牛的品種、生長階段、生理特點等提供專用飼料,定期對牛群進行科學驅蟲,合理使用微生態制劑減少疾病發生,同時還要定期對瘤胃進行保健,促進營養更全面消化吸收,進而提升體毛質量。

關鍵詞:牛;體毛質量;影響因素

牛體表毛發對養殖產生的直接效益不高,但其質量高低卻是很多疾病的間接反映,處于發病期或亞健康狀態的牛,毛色看上去大都很差,表面枯燥無光澤,出欄前會被認為“賣相不好”,進而影響出欄價格。為了能幫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影響牛體毛質量的因素,本文就此為話題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影響體毛質量的因素

影響皮毛質量的因素較多,臨床以飼料因素、寄生蟲因素、疾病因素等最為常見。有些牛是綜合因素疊加導致的,需要結合牛場實際飼養管理情況進行分析。

1.1 飼料因素

牛屬于反芻動物,日糧結構由粗料和精料組合而成[1],粗料主要為纖維素含量高的草料,包括作物秸稈、藤秧、樹葉、干草等。精料則是由能量類的碳水化合物(玉米、小麥等)、蛋白(豆粕、棉籽粕、花生粕等)、維生素(預混料)、礦物微量元素(預混料)和脂類(常規日糧)等組成的混合飼料??茖W合理的飼料配比才能滿足牛的日常生長需求,而營養良好的牛毛色外觀順亮質量高。當日糧營養配比不平衡時,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維生素等缺乏時,毛色會出現干枯,同時也易卷曲,機體很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牛體毛質量和整體機體營養的攝入狀況有關,起主要作用的是飼料蛋白,尤其是蛋白中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等)含量。毛發主要由角蛋白組成,硫元素是其中的必需元素,也是臨床較易缺乏的元素。牛毛燃燒時能聞到特殊的氣味就是由硫元素引發的,飼料中硫元素缺乏時多表現出群發特征。當下我國的牛場以中小型場為主,大部分都是自配料,不科學的營養配比十分常見,還有些放養牛飼草單一,夜間歸舍后若不額外補充精料,體毛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1.2 寄生蟲因素

寄生蟲包括蠕蟲類、原蟲類和節肢動物類三種。理論上來講,歸屬于節肢動物類的蜱蟲、螨蟲、虱子等體表寄生蟲是對牛體毛影響最大的,但實質上寄生于體內的蛔蟲、絳蟲、吸蟲、球蟲、梨形蟲等也能間接產生影響。體表寄生蟲通常寄生在毛發間和淺表皮膚內部,以皮膚滲出物、皮屑、毛發、血液等為食,同時排出對皮膚有刺激的毒素,使病牛產生劇烈瘙癢而不斷摩擦欄桿、墻壁、料槽,久之就會導致大片毛發脫落,外觀看上去質量很差。體內寄生蟲對病牛的影響是間接性的,寄生蟲長期活動在體內,其生存和繁殖需要營養的供應,而這些營養最終來源于機體[2]。當寄生蟲數量過多時,飼料中的營養大部分被蟲體利用,尤其是蛋白類物質,最終導致牛營養不良而表現毛色差。還有些寄生蟲本身個體較大,數量多到一定程度后可對腸道造成堵塞,最終影響飼料的下行和腸道蠕動,機體也會發生營養不良。以球蟲為代表的寄生蟲能寄生在腸黏膜細胞中,引發細胞變性脫落,對營養的吸收能力下降,導致機體營養不良而出現體毛質量差。

1.3 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是臨床最常見的影響體毛質量的因素。很多疾病進入中后期后都會表現出"體毛干枯無光澤""毛焦肷掉"等癥狀,尤其是胃腸道類疾病更加明顯,如魏氏梭菌感染、空腸弧菌感染、病毒性腹瀉、沙門氏菌性腸炎、霉菌性腸炎等,這類疾病可引發消化道黏膜發生脫落和損傷,由于黏膜是重要的分泌消化酶和黏液的場所,受損后可影響飼料大分子物質的消化,已經消化轉變為小分子的也會因黏膜受損而難以吸收,久之會因營養不良機體發生衰竭,體毛質量受到進一步影響。比如腸黏膜受損引發腸蛋白酶分泌不足時,豆粕中的蛋白就難以降解為多肽和氨基酸,最終以原料形式和糞便一起排出體外,飼料營養便未被充分利用。巡場過程中如果發現牛糞便發黃,則表明飼料未得到充分消化而過料,長期過料會導致營養攝入不足而影響體毛質量。還有些疾病的影響是長期的,很多犢牛期發生過腸炎的病牛,在進入育肥期后會出現僵化,而僵牛毛色一般都是干枯無光澤。除了胃腸道病外,呼吸道疾病、菌血癥、久治不愈的內外科病、生殖系統疾病、中毒病等也能引發體表質量改變。

2 提升體毛質量的方法

提升體毛質量需要根據牛的品種和生理特點提供階段性的飼料,同時制定科學的驅蟲方案,并嚴格按照方案執行,合理使用微生態制劑,日常管理中定期對瘤胃進行保健。

2.1 根據牛的生理特點配制飼料

不同品種和用途的牛對營養的需求存在差別,即使是同一品種和用途的牛,不同生長階段所需要的營養也會不同,比如奶牛和肉牛對營養的需求不同,配料時所采用的原料配比會存在差異,肉牛在犢牛階段和育肥階段對營養需求也不同,需根據階段性的生長特點調整日糧配方。如果遇到某批次的牛整體毛發質量差,建議適當提高飼料中的蛋白比例,必要時用發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也可在飼料中按照0.1%比例額外添加谷胱甘肽、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等添加劑,這些氨基酸為含硫元素的物質,使用后對毛發質量的維持和改善有較大幫助。需要提醒的是,發霉、過期和變質的飼料務必謹慎飼喂。

2.2 制定科學的驅蟲方案

牛場建議每年驅蟲2~4次,環境衛生差的牛場或本地有寄生蟲病流行時可以每季度驅一次,一年驅蟲4次。管理水平較高,同時牛場周邊又相對安全時建議每半年驅一次蟲即可。驅蟲所選藥物應包含絳蟲、吸蟲、線蟲、體表節肢動物等,首選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粉(預混劑)或芬苯達唑伊維菌素片,因該品類的兩種藥物組合有優勢互補的功效,同時抗蟲譜廣,安全性高,非常適合保健性驅蟲。需要提醒的是,犢牛期時需要再驅一次球蟲,藥物可使用癸氧喹酯、地克珠利、托曲珠利或氨丙啉。本地有梨形蟲流行時可肌注三氮脒或土霉素進行凈化。牛群中發現有寄生蟲感染的病牛時,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診斷出感染的蟲體類型并積極用藥治療,同舍的其他牛也必須進行凈化,以防出現潛在感染。

2.3 合理使用微生態制劑[3]

微生態制劑是含有益生菌或益生元成分的飼料添加劑,益生菌為對飼料消化和瘤胃微生態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繁殖過程中可與有害菌爭奪空間和營養,從而維持機體健康,而健康的機體是牛毛光亮順滑的基礎保證。益生菌在自我擴增和代謝過程中能產生多種消化酶,類似于蛋白酶、肽酶等能使飼料中的大分子蛋白和多肽降解為小分子氨基酸,促進了含硫氨基酸的更充分降解和吸收。除此之外,有些益生菌還能分泌多種維生素,有利于皮膚細胞的代謝,為毛發的生長提供營養。益生元則是能促進益生菌生長和繁殖的物質,臨床上以寡糖類物質使用最多,有害菌無法利用,只能為有益菌吸收利用,最終起到維持瘤胃和腸道微生物平衡的作用。

2.4 注重瘤胃保健

瘤胃是牛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瘤胃發生病癥,一方面導致采食量下降而營養攝入不足,另一方面已經食入的飼料也會出現消化和吸收率差。注重瘤胃保健能使機體長期處于消化穩定狀態,建議每月保健一次,每次連用3~4 d,首選和胃健脾的中藥,每10頭成年牛取山楂、六曲各60 g,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各30 g,均勻混合后粉碎成末,拌入飼料中采食即可。如果牛瘤胃機能差,經常出現前胃遲緩、瘤胃積食、脹氣等病癥時,可將藥方調整為木香、檳榔各20 g,枳實、六曲各45 g,大黃60 g,茯苓30 g,黃芩、白術各20 g,黃連、澤瀉各15 g,使用方法同上。除了藥物保健外,管理者還要定期對瘤胃進行檢查,通過蠕動音、反芻次數、反芻力強弱、瘤胃液理化特征等判斷瘤胃健康狀態,必要時每周進行一次大群瘤胃金屬探測,以防不慎食入鐵絲、鋼釘等對瘤胃造成穿孔。

3 結語

牛的體毛盡管對于生產未產生實際價值,但卻是機體健康狀態的反映,有經驗的牧民或獸醫通過牛的體毛狀態便可判斷出牛是否健康。很多牛場管理者在牛體毛質量下降后采取多種方案來提升質量,但最終效果甚微,這種情況可能和牛先天性遺傳有關,同時也要檢查所購買的預混料、濃縮料或其他維生素、礦物微量元素類添加劑是否合規。因我國電商發展較快,筆者走訪基層時經常遇到很多養殖場通過網絡、電話、平臺直播等形式購置了不規范產品,甚至是使用假冒偽劣產品,導致用藥效果不理想。另外,場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一定要把控存欄量,飼養密度過大時牛群會發生“大欺負小,強欺負弱”的現象,導致部分牛采食不足而營養缺乏,不但影響生長發育,久之體毛也會變得干枯卷曲。發病嚴重的??蓡为毺舫鲲曫B,一般通過2~3周的調理都能顯著提升體毛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世英,李洪升,朱承滿,等.提高肉牛對精粗飼料利用效果的研究[J].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16(2):56-59.

[2] 韋建雄,袁榕婧,吳菊香.牛寄生蟲病危害及處理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22,24(1):91-92.

[3] 隋春麗,冷尚集,劉向明.微生態制劑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J].中國乳業,2021(12):67-69.

猜你喜歡
體毛毛發寄生蟲
寄生蟲與狼的行為
海洋中“最難纏”的寄生蟲:藤壺
白話寄生蟲
別亂修剪“那兒”的毛發
體毛旺盛說明性欲強?
疑似野人毛發
毛發移植手術治療并發癥的預防
體毛少與性能力弱有關嗎
趣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