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造影結合異常凝血酶原Ⅱ預測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完全緩解的價值探討*

2024-04-24 09:02王琳張青蘭馬海寧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24年7期
關鍵詞:門靜脈肝細胞造影

王琳,張青蘭,馬海寧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醫院 超聲科,山西 太原 030008)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肝細胞癌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研究指出,肝細胞癌起病隱匿,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為中晚期,僅有少部分患者可以接受手術治療[2-3]。經肝動脈化療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一種常見的介入手段,其不僅可阻斷瘤體動脈血供,而且可對瘤體進行藥物化療[4]。已有研究證實,TACE用于治療中晚期肝細胞癌效果確切,然而其無法徹底殺滅腫瘤細胞,非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 CR)是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死亡的重要原因[5]。因此,尋求有效的指標用于預測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相關研究指出,異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PIVKA-Ⅱ)是一種凝血酶原降解產物,其水平可以反映肝細胞癌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情嚴重程度,可作為肝細胞癌的診斷和預后標志物,但血清學指標受外部因素干擾較大,如飲食、運動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其水平,從而影響血清學指標判斷結果的準確性[6-7]。近年來,隨著影像學的快速發展,超聲造影廣泛應用于臨床,其通過超聲波產生圖像以評估人體內部的器官或組織,可用于評估肝臟內部的異常結構、大小和位置,觀察肝癌病變的血供情況[8-9]。已有研究報道,超聲造影可用于預測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預后情況[10]。目前,國內尚缺乏有關超聲造影結合PIVKA-Ⅱ預測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研究報道,鑒于此,本研究特選取97例老年肝細胞癌患者,探討超聲造影結合PIVKA-Ⅱ預測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價值,期望為臨床提供理論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2年3月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醫院收治的97例老年肝細胞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5例;年齡61~79歲,平均(70.18±3.25)歲。納入標準:①符合《肝細胞癌微創與多學科綜合診療——2018廣州共識》[11]中肝細胞癌的診斷標準;②年齡≥ 60歲;③符合相關手術指征,接受TACE術治療。排除標準:①既往有放化療等任何形式的抗腫瘤治療史;②既往有介入治療史;③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C級;④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⑤凝血功能障礙;⑥嚴重器質性疾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患者接受TACE手術治療。取平臥位,連接心電監護,接著通過穿刺針穿刺右側股動脈,將5 F血管鞘置入,導絲輔助下把5 F RH管送至腹腔,行腹腔干造影,了解腫瘤血供情況,隨后微導管超選擇插管至腫瘤供血動脈,注入碘化油化療乳劑,術中多次造影,腫瘤內碘油沉積滿意后,將適量栓塞材料[明膠海綿、聚乙烯醇栓塞微球(蘇州恒瑞迦俐生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注入微導管中,直至栓塞終點。術后患者接受解熱鎮痛、保肝等常規治療。

1.2.2 療效評估標準 術后3個月,參照實體瘤療效評估標準[12],CT結果顯示無任何靶病變的強化記為CR,根據患者TACE術后療效情況分別CR組與非CR組。

1.2.3 超聲造影檢查 術后3個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北京神威泰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HY8000型)進行超聲造影檢查,機械指數0.04~0.10,探頭頻率2~5 MHz。造影微泡為六氟化硫微囊(pH 4.5~7.5,平均直徑2.5 μm),對比劑為Sono Vue(意大利Bracco公司)。常規超聲掃查肝臟,確定病灶后,記錄病灶回聲、位置、血供、大小等情況,調整為造影模式,在對比劑中加5 mL生理鹽水,混勻充分后,經前臂淺靜脈團注2.4 mL,注射生理鹽水5 mL沖洗管,快速掃描全肝,采集6 min圖像并保存。由2位經驗超過5年的超聲醫師參考圖像進行診斷,超聲造影前后病變大小相同,延遲期、門靜脈期、動脈期均無強化則記為腫瘤完全滅活,即診斷為CR。

1.2.4 PIVKA-Ⅱ檢測方法 術后7 d,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3 500 r/min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0 cm,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PIVKA-Ⅱ水平,試劑盒購自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5 收集資料 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肝功能Child-Pugh分級、巴塞羅那臨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分期、腫瘤直徑、腫瘤范圍、腫瘤形態、術后7 d相關實驗室指標[總膽紅素、血小板計數、白蛋白、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5.0和MedCalc 15.1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影響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歸模型;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老年肝細胞癌患者療效

術后3個月療效評估,97例患者中33例CR,發生率為34.02%(33/97),64例非CR,發生率為65.98%(64/97)。

2.2 兩組超聲造影特征比較

兩組動脈期增強、延遲期增強、門靜脈期增強比較,經χ2檢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CR組動脈期增強、延遲期增強、門靜脈期增強構成比均高于CR組。見表1。

表1 兩組超聲造影特征比較 例(%)

2.3 兩組血清PIVKA-Ⅱ水平比較

CR組與非CR組血清PIVKA-Ⅱ水平分別為(109.35±11.43)mAU/mL、(135.26±14.71)mAU/mL,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829,P=0.000);非CR組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CR組。

2.4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構成、體質量指數、肝功能Child-Pugh分級、BCLC分期、腫瘤范圍、腫瘤形態、總膽紅素、血小板計數、白蛋白、ALT水平,經t或χ2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腫瘤直徑比較,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CR組腫瘤直徑>5 cm的例數占比高于CR組。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2.5 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影響因素的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療效為因變量(CR = 0,非CR = 1),以動脈期是否增強(否 = 0,是 =1)、延遲期是否增強(否 = 0,是 =1)、門靜脈期是否增強(否 = 0,是 = 1)、血清PIVKA-Ⅱ水平(取實測值)、腫瘤直徑(≤ 5 cm = 0,> 5 cm= 1)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引入水準為0.05,排除水準為0.10)。結果顯示:動脈期增強[=3.480(95% CI:1.530,7.916)]、延遲期增強[=4.293(95% CI:1.887,9.766)]、門靜脈期增強[=2.726(95% CI:1.199,6.202)]、血清PIVKA-Ⅱ升高[=3.050(95% CI:1.341,6.937)]、腫瘤直徑>5 cm[=3.575(95% CI:1.572,8.133)]為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影響因素

2.6 超聲造影、血清PIVKA-Ⅱ單獨及聯合對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預測價值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超聲造影、血清PIVKA-Ⅱ單獨及聯合預測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敏感性分別為84.37%(95% CI:0.627,0.895)、78.56%(95% CI:0.569,0.834)、92.19%(95% CI:0.702,0.958),特異性分別為60.61%(95% CI:0.523,0.731)、78.79%(95% CI:0.583,0.852)、84.85%(95% CI:0.627,0.920),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別為0.725(95% CI:0.625,0.811)、0.760(95% CI:0.663,0.841)、0.885(95% CI:0.804,0.942)(P<0.05),二者聯合的AUC更高。見表4和圖1。

圖1 超聲造影、血清PIVKA-Ⅱ預測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ROC曲線

表4 超聲造影、血清PIVKA-Ⅱ水平對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預測效能分析

3 討論

相關研究指出,目前肝細胞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有局部治療與手術切除,其中局部治療以消融和TACE為代表[13]。相關指南指出,TACE為肝功能良好且BCLC分期為B期的肝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案[14]。老年肝細胞癌患者常合并多種疾病,而TACE作為一種侵入性治療方式,其耐受性和療效可能受患者基礎病情的影響[15-16]。因此,對于老年肝細胞癌患者,尋求安全有效的指標評估TACE術后非CR的可能性,可以幫助臨床醫師制訂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本研究術后3個月患者CR發生率為34.02%,與高新選等[8]研究(34.78%)報道相似,提示老年肝細胞癌即使采用TACE術治療,患者CR的可能性并不高,需引起臨床重視。國外有研究指出,超聲造影能夠精準反映肝細胞癌瘤內新生血管,有助于臨床早期治療干預[17]。本研究結果顯示,非CR組動脈期增強率、延遲期增強率、門靜脈期增強率高于CR組,分析原因:TACE術后,腫瘤壞死不完全,導致殘留腫瘤組織仍存在血供,從而表現為非CR組動脈期增強和延遲期增強等情況;非CR組可能存在肝內轉移和腫瘤周邊浸潤等復雜情況,使腫瘤灶的血供變得更加復雜,增加了對TACE療效的干擾;CR組在TACE治療后,肝內肝外微小轉移灶未完全清除或消失,仍有可能造成肝內局部血流的改變,從而導致肝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最終導致動脈期、延遲期和門靜脈期的增強[18-20]。本研究中非CR組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CR組。相關研究指出,當癌變的肝細胞引起維生素K1代謝異常時,產生的PIVKA-Ⅱ可刺激人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與生長,作為肝細胞癌血管生成期間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其水平升高能夠誘導肝細胞癌血管生成[21-23]。臨床研究發現,相比于甲胎蛋白等標志物,PIVKA-Ⅱ用于診斷肝細胞癌的診斷價值更高[24]。本研究中,腫瘤直徑>5 cm為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影響因素,與既往研究報道類似[25]。分析原因:在腫瘤直徑>5 cm的情況下,肝內腫瘤容積較大,血供和氧供不充足,導致腫瘤組織內部存在缺血、壞死等情況,使得肝內灶塊存活下來的能力變弱,難以通過TACE完全滅活[26-27]。本研究中,動脈期增強、延遲期增強、門靜脈期增強、血清PIVKA-Ⅱ升高為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影響因素。分析原因:肝細胞癌中動脈期血供是腫瘤灶生長的重要支持來源,TACE會阻塞肝動脈,直接影響腫瘤的血供,若TACE術后動脈期還出現增強,表明尚有殘存的動脈輸入,提示仍有一部分肝細胞癌組織未被治愈;TACE術后,不完全壞死的肝細胞癌組織會通過側支血管等方式恢復血流,此過程產生的炎癥反應也是造成延遲期增強的原因,延遲期增強可提示肝細胞癌治愈不徹底,殘留的癌細胞也有可能通過側支血管所提供的血流得到營養;門靜脈期是肝細胞癌灶內靜脈血流的主要通道,若TACE術后門靜脈期仍然出現增強,可能表明肝細胞癌灶內已經形成了新生血管或存在側支血管,這些血管能夠提供足夠的氧和營養支持,促使腫瘤繼續增長和擴散;若TACE術后PIVKA-Ⅱ水平仍然異常升高,說明TACE治療效果可能不完全,有可能由于殘余的癌細胞引起[28-29]。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造影聯合血清PIVKA-Ⅱ預測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的價值更高。超聲造影和血清PIVKA-Ⅱ聯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評估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治療后的治療效果,若超聲造影顯示動脈期增強、延遲期增強、門靜脈期增強,同時血清PIVKA-Ⅱ水平仍然高,這可能預示著術后非CR的風險增加,并需要對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國內有研究指出,血清PIVKA-Ⅱ在預測肝細胞癌TACE術后病情及預后中具有重要價值[30],與本研究報道相符。

綜上所述,超聲造影、血清PIVKA-Ⅱ在預測老年肝細胞癌患者TACE術后非CR中具有重要價值,且二者聯合預測價值更高。

猜你喜歡
門靜脈肝細胞造影
超聲造影在周圍型肺腫塊穿刺活檢中作用
外泌體miRNA在肝細胞癌中的研究進展
輸卵管造影疼不疼
3.0T MR NATIVE True-FISP與VIBE序列在肝臟門靜脈成像中的對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靜脈和肝門靜脈全自動分割
輸卵管造影疼不疼
肝細胞程序性壞死的研究進展
肝細胞癌診斷中CT灌注成像的應用探析
超聲造影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
肝臟門靜脈積氣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