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傳”結合的研究生課程思政研究*
——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例

2024-04-24 07:38馬彬劉振博童亮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4年6期
關鍵詞:校訓智能網內涵

馬彬 劉振博 童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北京 100192

0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其中,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問題[1]。因此,研究生課程思政是從“大思政”格局出發,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

1 研究生課程思政的意義

研究生教育肩負著我國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在研究生學習階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能夠更好地滿足研究生的成長需求,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新時代研究生[2]??傮w而言,研究生課程思政與本科課程思政在教育對象、教育方式上均有較大區別。研究生專業課程教育只有一年時間,學習時間短、任務重。同時,多數研究生都是通過考研從另一所學??既〉?,對本校文化接觸較少。因此,需要立足研究生課程結構體系及研究生本身的特殊性質,加強研究生對學校的內涵認知,將校規校訓、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重新審視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內容。

當前,研究生課程思政的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專業課程獨特內涵挖掘不到位、形式欠豐富、導師培養角色定位不清晰、立德樹人宗旨不突出等問題[3]。其中理工類研究生專業理論課程時間緊湊、課程內容融入思政元素難度大、教學方式方法有待更新、校園文化理解薄弱等都是一些關鍵共性問題。研究生課程思政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校訓文化是在校園中普遍存在而又言簡意賅的內容,隨處可見的校訓石、校訓標語,如果能夠融入課堂教學,則學生便會身處思政元素的氛圍中,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和接收課堂教學知識[4]。因此,課程思政需要與校訓核心思政元素、課程教學內容關鍵知識點形成共鳴,才能起到有效的傳遞效果。

此外,研究生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還有很大空間,與此相關的課堂制度、課程標準和教學模式等改革也勢在必行。如何在發揮第一課堂作用的同時,向研究生實踐、日??蒲协h境、小論文撰寫、畢業論文、學術講座等第二課堂延伸,成為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的熱點問題。在研究生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內容,實現“精準滴灌”是解決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5]。因此,探索課程思政實施的路徑與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養的每個環節,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功能[6],是當下研究生專業課程改革探索的應有之義[7],是學校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最重要的落實環節。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是智能車、自動駕駛車輛方向的重要課程之一,是集復雜傳感器感知技術、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導航與定位、車輛系統動力學/運動學、現代智能決策與控制理論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學科交叉課程,也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關鍵課程。課程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創造性人才。將智能網聯汽車課程融入研究生關鍵課程體系,是適應社會對相關智能車輛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對我國實現汽車工業換道超車具有重要意義[8-9]。而受限于課時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安排下使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教學達到相應的效果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2 智能網聯汽車課程思政建設

2.1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

研究生課程智能網聯汽車思政建設主要內容和思路如圖1所示。遵循教學設計與創新、思政教育元素勤信內涵融合和“融—傳”交互式理論教學模型構建流程,根據研究生課程思政的目標和內容,研究智能網聯汽車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教案設計、授課環節及考核機制的設計與創新,寓價值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潛移默化地對研究生進行思政教育。

圖1 課程思政建設主要內容及思路

首先,分析智能網聯汽車課程關鍵思政元素,進行思政元素的歸納和總結;其次,分析“勤信”文化內涵關鍵及與專業課知識點的映射關系,實現課程關鍵內容、思政教育元素、“勤信”內涵三者相融合;最后,“融”合基本理念、新技術、新科研成果,在課程講授時開展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傳”送關鍵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新穎性,提升課堂效果,實現“融—傳”交互式理論教學模式構建。

2.2 勤信文化思政內涵挖掘

勤:做事盡力,不偷懶。信:真者,精誠之至也?!扒谛拧蔽幕菍W校的文化基礎,“勤以為學,信以立身”是學校的校訓精神。學校在“十三五”期間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十四五”的重大挑戰。其間,學校涌現出多名切實踐行“勤信”精神,并取得顯著成果的典型案例,是“勤信”精神推動學校發展的基石。

勤信文化思政內涵挖掘要分析“勤信”文化與思政元素、智能網聯汽車課程內容的關聯特征;以課程思政建設元素為前提,明確“勤信”文化與智能網聯汽車課程及思政元素交互映射關鍵內容,進行“勤信”文化內涵課程思政元素融合,最終實現課程關鍵內容、思政教育元素、“勤信”內涵三者的融合。

2.3 思政元素融入智能網聯汽車課程

智能網聯汽車是指通過車載環境感知系統(典型如激光雷達、深度攝像頭、組合導航等先進車載傳感設備)和通信信息終端實現與車、路、人等的信息交換,具備智能決策和協同控制的新一代汽車,能夠替代人來做駕駛決策及操作。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包含車輛智能感知、決策和控制三個關鍵內容。前期的工作中對智能網聯汽車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并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整合、控制理論基礎算法基本原理、智能車輛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基于Matlab的編程能力培養等四部分內容進行梳理,同時給出建議教學學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智能網聯汽車思政元素庫的整體建設,進行思政元素和勤信文化的融合。

進行智能網聯汽車課程思政元素建設,首先要分析智能網聯汽車中蘊含的豐富的德育元素,梳理出關鍵授課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其次要整理挖掘出的德育元素,找出智能網聯汽車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點和映射點。所開發的具體思政元素案例如下。

【案例1】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過程,與學生個人的發展過程類似

首先,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是我國實現汽車工業換道超車的重要一環,我國汽車行業通過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在2020年基本實現了換道超車。學生應該學習我國汽車行業不畏艱難的精神,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換道超車,提升自己的水平。其次,車輛網聯化,是通過吸取外界的信息,使車輛更加智能、安全和高效,應該多聽、多看、多學習,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知識。最后,車輛通過電動化和網聯化實現了智能化,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吾日三省吾身”并付諸行動,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智能網聯汽車內涵與人生價值實現關聯如圖2所示。

圖2 智能網聯汽車與人生價值實現內涵關聯

圖3 路徑規劃與人生價值實現內涵關聯

【案例2】智能網聯汽車路徑規劃,與學生人生發展同向同行,融合融通

汽車的路徑規劃中,會遇到一些障礙物,要繞過這些障礙物行駛。學生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預期目標達成,總會遇到一些困難,選擇克服它們,也可以繞過一些浪費時間的障礙。路徑控制中,需要采用預測控制,進行在線優化,滾動更新,達到最優控制。成長是動態變化的,只有將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實時滾動優化,才能保證發展的最優路徑。最后,進行路徑跟隨時,車輛通過預測控制,進行車輛運動的控制,進而使運動軌跡盡可能地跟隨規劃路徑。每個人都有人生目標,只有通過不斷的規劃和具體的實施,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

依據上述案例原則,進行思政元素與勤信文化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教學內容思政元素庫建設,具體建設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智能網聯汽車教學內容思政元素庫

3 “融—傳”交互式理論教學模式的構建

高效的教學模式是傳遞思政內容的重要環節。構建交互式理論教學模式,潛移默化地向研究生傳遞思政內容。進行課程講授之前,在將課程思政基本理念、專業課程新技術、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時改進教學內容;優化案例分析、設計小組討論和學生參與問答等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主動融入教學過程,變被動傳授為主動學習。為傳遞思政元素提供傳播環境。

在課程講授時潛移默化“傳”送關鍵思政元素。結合智能網聯汽車教學內容思政元素庫,對學生的價值理解充分進行延伸,從課堂內到平時生活中,從專業學習、課內外實踐、論文撰寫到日??蒲?,培養學生從知識的學習到觀念的養成;為充分評價傳遞效果,及時了解學生對課程、專業、行業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習積極性。最終,實現“融—傳”交互式理論教學模式構建,真正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

4 結論

研究生課程思政是進行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環節。融合高校校訓、課程內容開展相應的課程思政教育,對提高研究生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研究生智能網聯汽車課程為例,首先進行校訓核心思政元素整理及歸納總結;其次,挖掘、提煉智能網聯汽車教學內容思政元素,并實現教學內容、校規校訓和思政要素的融合;最后,開發“融—傳”結合的理論教學模式,實現研究生課程思政元素的高效傳送。研究結果對高校結合自身條件實施研究生課程思政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校訓智能網內涵
校訓展示墻
校訓展示墻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體現“親愛精誠”校訓的三件往事
5G賦能智能網聯汽車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訓”
挖掘習題的內涵
智能網聯硬實力趨強
迎戰智能網聯大爆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