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2024-04-25 05:50劉雯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校企協同育人

劉雯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引入人才方面,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其所引入的人才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為了能夠適應社會在人才需求方面發生的變化,讓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夠具備更強的競爭力與實踐能力,企業協同育人是十分必要的。整體而言,當前,高職院校在校企協同育人方面已獲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現階段校企協同育人現狀進行分析,仍存在諸多問題。對此,積極創新高職院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十分重要。

1 高職院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內涵

高職院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即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辦學的基本運作原理與活動方式,通常涉及4 種基本機制,分別為利益保障、權力約束、溝通協調、利益驅動[1]。利益保障機制要求學校和企業積極展開合作,構建諸多切實可行的監督機制,為有序開展各項工作以及雙方利益提供保障。權力制約機制可以借助學校的權力對企業進行制約,以免企業在合作中出現消極對待、不作為的情況,立足此機制,雙方應簽訂合作協議,用法律的手段使雙方的合法利益受到保障。溝通機制,即盡管校企合作辦學,但雙方均作為獨立的經營單位存在,因此在某些方面難以達成共識。因而,需將溝通機制的作用發揮出來,對雙方的持久合作十分有利。利益驅動機制作為一個利益結合點,有助于校企雙方順利達到共贏的目的。高職院校希望能夠向社會順利輸送自己的生源,而企業希望能夠聘入優秀人才,實現雙方共贏。

2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意義

2.1 有利于校企合作共贏

在校企合作育人過程中,校企合作方式應對市場需求給予高度關注,以不同時期的市場情況為基礎,調整教學方案,校企合作應圍繞市場需求展開,立足企業要求,配合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與企業要求、市場要求相符的畢業生,加大和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力度,促進教學水平提升,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對技術人才進行培養[2]。

2.2 有利于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育人,能夠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學生在實習期間不僅能夠熟悉相應的工作,加強對所學技術的掌握,同時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有效增強,當學生完成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后,擁有很多機會展開實踐,有利于其今后更好地適應工作。與傳統的高職教學模式相比,校企合作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優化[3]。

2.3 有利于打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一直以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都是尤為關鍵的一部分,在開展校企合作教學中,因為企業的幫助與投入,教師團隊能夠獲得企業相關的技術指導[4-5]。以往高職教師任職后實踐機會不多,但因為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了合作,實踐基地為教師參與實踐活動提供了平臺,同時借助企業相關技術人才的指導,促進了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提高。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可以加強對新技術的掌握,也能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提升,所以,校企合作對打造高職院校的教師團隊尤為有利,可以確保教師隊伍成員更加多樣化。

3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創新路徑

3.1 健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

首先,在“雙師型”教師認定和準入方面,嚴格規范標準?!半p師”包括理論教師和實踐師傅,建議以“企業工作經歷不少于3 年,同時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為標準,再根據各產業要求、專業特色制定與之相符的“雙師型”教師認定與準入標準[6]。其次,為培養“雙師型”教師,使之接受繼續教育,需建立一套獨具特色的體系制度??山梃b國外在這方面的經驗做法,比如引進德國在培養職業師資方面制定的“雙元制”,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職業教師培養制度,應具有本國特色。同時有效落實“應用型本科高校、職業院校教師的全員輪訓制度”,即要求其每年至少有1 個月的時間在企業或是實訓基地接受實訓,一個周期為5 年,教師應切實完成企業工作任務[7]。最后,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雙向的師資交流制度,各方人員之間積極流動,包括高職院校教師、企業高技能人才、工程技術人員等,科學制定指導政策,完成對雙向流動制度的構建。

3.2 構建共贏機制,打造一體化的資源共享平臺

實際上,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和企業是互惠互利的關系:高職院校通過開展創新育人活動將高素質人才提供給企業,確保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通過大力發展生產經營能夠有效指導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促進現代教育發展。所以,高職院校與企業構建合作共贏機制的可行度是非常高的。構建共贏機制,關鍵在于確保信息共享渠道的通暢性,借助構建一體化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高職院校以企業發展需求為基礎,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與優化,促進育人活動價值性和有效性的提升[8-9]。

3.3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應加大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力度,如調整課程標準、創新教學內容等,在人才培養方面,盡量和企業對接,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10-11]。從相關調查發現,校企協同育人的主要目標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以及人才培養效果。借助約兩年的校企協同育人,企業可以加深對優秀人才的了解,發現與自身需求相符的人才,有效節省用工成本。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高職院??梢詮南率鰩c入手。第一,要以自身實際情況以及國家培養職業教育人才的定位與目標為基礎,針對自身辦學以及專業人才培養做出明確定位。高職院校辦學是為了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其所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第二,要和時代發展保持同步,適時調整課程體系,及時將行業和企業的新成果、新技能、新技術、新知識納入。借助調研加深對專業技能與技術的現狀和發展方向的了解,使學生喜歡專業學習,促進其創新能力增強。有效對接教學內容—崗位任務、教學過程—生產過程,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主動性。第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既要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還要對學生創新、協作、溝通、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能力提升。

3.4 共同構建實訓基地

對于校企協同育人,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制定與實施各種優惠政策,大力支持企業,使之在教育領域投入較多的財力、物力。為深化校企合作,政府可對在校企合作中具有突出表現的企業給予一定獎勵,如頒發榮譽證書或是提供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這樣的激勵措施不僅是對企業的一種肯定,也可促使更多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共同推動合作關系的深入發展。同時,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協調溝通作用,既要在專業設置方面提供正確指導,并及時向高校反饋企業在人才方面的需要,將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主體地位充分凸顯來,同時引入“雙師”教育模式,讓企業積極參與關鍵環節,包括教學、招生、就業等,一起培育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除此之外,高職院校也應積極行動,增強服務意識,基于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一起完成對培訓平臺的構建,從而達到有效轉化人才培養和技能成果的目的[12-13]。針對部分問題,如缺乏先進設備配置等,需參照企業環境打造校內實訓基地。在建設基地時,企業積極參與,可為學校提供高精度設備,學生通過在實訓基地參與一系列實訓活動,能夠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另外,為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使其專業認知得到提高,學校在設計實訓項目時,要秉承合理性原則。高職院??梢越o予教師鼓勵,讓其積極到企業進行實操學習,或在固定的時間接受教育培訓等,既能促進師資隊伍整體業務能力的增強,還能夠及時引入企業真實典型案例,進而發揮這一教學資源的作用,為學生的實訓實習提供有效指導。同時還應做到教學和生產流程、企業文化的充分融合,打造和真實生產環境相似的場景,保證實訓基地可用于教學,校企雙方資源共享,進而促進企業效益和高職院校辦學影響力的提高[14]。

3.5 綜合評價人才培養質量,構建質量共評機制

評價主體不必只局限于一種。學校和學生均應被納入評價主體之中,除了相互進行評價外,自評活動也不可少,學生家長也應積極參與評價人才質量的過程中;作為評價主體的企業應與第三方機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邀請其參與評價人才培養質量[15]。

評價內容不局限于單一方面。課程考核將操作技能作為重點考核內容,而不再僅是理論知識,且素質考核也應引起更多的關注,即考核應包括知識、技能和素質多個方面,注重對綜合職業能力的評價[16]。除了保證日常課程的評價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外,還應對整體教學質量進行深入評估。這涉及多個角度,如企業的滿意度、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等,以對人才培養質量做出全方位的評價。

評價方式不拘泥于某一種。除了筆試外,其他考核方式也可被應用,比如針對課程的不同,可供選擇的考核方式有開設主題報告、實踐操作和關鍵問題現場答辯等[17]。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可用于評價畢業生素質。

評價過程需貫穿整個實踐活動的始終,即以過程性跟蹤和考核為主,不再采用終結性模式。且評價時間也不局限于實習期間,還需跟蹤評價學生就業后的情況。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校企一體,協同育人是高職院校獲得持續、穩定發展,促進自身辦學競爭力和質量提升,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有效路徑,也是為企業提供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積極探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可對企業生產成本進行控制,加快產業快轉型,為現代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供戰略支持,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社會服務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實現全方位發展,最大化彰顯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

猜你喜歡
校企協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校企合作五反思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