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語文教學融合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討

2024-04-25 08:54
當代教研論叢 2024年2期
關鍵詞:思政中職語文

黃 超

(1.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通州分院,江蘇 通州 226300;2.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通州 226300)

中職院校教學中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導致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程缺乏重視,這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及思維的發展造成了影響。因此,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成為教學改革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結合學生發展需要,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內容中,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一、中職語文教學融合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1.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語文教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道德情操。融合思政教育進入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習語言表達和閱讀技巧,更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學習文學作品和閱讀經典名著,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現象,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認識到世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同時,通過對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展開的分析,學生可以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形成自己獨立的世界觀。[1]語文教學中,通過學習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學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樂、得失榮辱等各種情感體驗。通過對這些情感體驗的思考和分析,學生可以認識到人生的不易,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同時,通過學習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學生也可以認識到人生的選擇和抉擇的重要性,從而培養自己正確的人生觀。通過學習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學生可以認識到不同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通過對這些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思考和分析,學生可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通過學習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學生也可以認識到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多樣性和相對性,從而培養自己寬容和包容的心態。

2.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通過語文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了解社會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例如,在閱讀課文時,可以選擇一些關于社會問題的文章,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現象,引發他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關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逐漸形成對社會問題負責任的態度,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語文教學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國家法律法規、公民權利和義務等方面的知識,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例如,在寫作課上,可以引導學生寫一些關于公民權利和義務的文章,讓他們了解自己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并思考如何履行自己的公民責任。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逐漸形成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和意識,提高自己的公民素質。

3.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融合課程思政可以通過選取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關的文本,引導學生思考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2]同時,通過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分析,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在當今社會,創新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綜合素質,也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語文教學融合課程思政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和創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通過對文本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中職語文教學融合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探討

1.設計符合中職特點的思政教育內容

中職語文教學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加強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在此過程中,設計符合中職特點的思政教育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引入一些與社會實踐相關的話題,如創業、就業等,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了解社會現實,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中職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梢酝ㄟ^選取一些具有思想性和道德性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3]此外,還可以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中職學生將來將成為社會的一員,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可以通過選取一些關于社會問題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

創設情境是實施中職語文教學融合課程思政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通過選取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話題或案例,構建一個具有現實背景和情感共鳴的情境。例如,可以選擇一篇關于社會問題的文章,或者一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或小組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情境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和交流。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表觀點,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4]

在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斷力??梢酝ㄟ^對不同觀點的比較和分析,讓學生學會辨別是非、善惡,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可以通過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文章中有許多人物的行為和品德引發了社會的爭議和批評,通過討論這些人物的行為,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正確的道德觀念?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涉及了性別角色和性別關系,通過討論這些性別觀念,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平等和尊重的性別觀念?通過創設這些情境,學生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思考和討論與思政相關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3.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資源,拓寬教學途徑

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課堂內容以圖文、音頻、視頻等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通過展示名人演講、經典電影片段等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價值觀等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情感。通過互聯網資源中的搜索引擎、在線詞典等工具,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獲取語文知識,提高學習效率。[5]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在線討論、寫作平臺等,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利用社交媒體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體群組,及時回答學生的問題,分享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布置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自主學習能力。

4.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意識

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方面,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來實現。教學中可以選取一些具有爭議性或價值觀沖突的文本,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辯論中學會理性思考、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可以通過開展創新性寫作和創意閱讀等活動來實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寫作,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提供多樣化的寫作題材和形式,讓學生在寫作中培養創新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意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創意作品,了解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5.構建課程思政相關師資隊伍

學校應加強對語文教師的思政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包括組織專題研討會、開展集體備課、邀請專家授課等形式,幫助教師深入理解課程思政的理念和要求。通過引進優秀的思政教師或相關專家,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這些專家可以擔任課程思政的教研組長或顧問,指導教師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提供專業支持和指導。此外,學校還可以鼓勵語文教師參與學科競賽、教學比賽等活動,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通過與其他學校的交流合作,教師可以互相學習、借鑒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6]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例如,設立優秀教師獎勵制度,定期評選表彰在課程思政教學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資源支持。

6.建立健全學校思政教育機制

建立健全學校思政教育機制是中職語文教學融合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學校應明確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思政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中,確保思政教育與中職語文教學融合課程的實施相互促進。通過建立健全思政教育領導小組或者專門的思政教育管理機構,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對思政教育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確保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要加強對思政教育工作的評估和考核,形成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學校應注重培養思政教育的專業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培訓、研討會等活動,加強教師的思政教育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交流,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教學水平。學校還需積極與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建立聯系,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參觀實踐、社會實踐等,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7.綜合實踐活動中加強思政目標的踐行

中職綜合語言實踐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中職學生思想素質的提升作用較大。在實際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現實,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例如,組織學生參觀社會公益機構、參與社區服務活動等,為社區老人提供義務勞動或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品質。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學校社團活動等,讓學生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7]組織學生參與創業訓練營、創新項目競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

除了以上內容的綜合實訓,也可以從語文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學習《領略偉大成就開創美好未來》這部分知識時,組織學生前往當地的紀念館或革命歷史遺址參觀,讓學生親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成就,了解他們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犧牲和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如為社區老人提供幫助、為貧困學生捐贈物品等,通過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

三、結語

語文教學融合思政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課程設計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注重評價方式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同時,我們還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職語文教學融合課程思政的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出積極貢獻。

猜你喜歡
思政中職語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關于中職與高職銜接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