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特殊家庭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基于Z省的個案分析

2024-04-25 08:54張蘭芬
當代教研論叢 2024年2期
關鍵詞:單親德育家庭

張蘭芬

(湖州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一、研究背景

鄉村教育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是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國務院先后頒布了多個促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政策文件。2020年和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將“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作為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Z省作為東部地區義務教育比較發達的省份,將推動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作為共同富裕背景下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隨著當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Z省H市某鎮外來務工人員不斷增加,出現越來越多新市民的孩子,他們逐漸成為農村學校的主體生源。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如父母離異或意外死亡,在該地區又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單親兒童”。特殊家庭的兒童在成長環境上與其他普通兒童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由于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雙方或者其中一方的情感關懷,導致兒童的心理和性格養成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整體表現為性格孤僻、自卑并且在社交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1]如果不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將影響未來人口素質結構分布,也會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障礙。將關愛農村單親兒童工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將農村單親兒童問題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路徑中的案例研究法。個案研究具有一定的擴展性,現實中的政策走向、區域特色、各個主體互動都在其中展開,通過分析諸多要素之間的相關關系以及共變關系,發現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本研究調查一所位居城鄉結合地區的農村學校,探討身處動態背景變化中的結對農村學校當前面臨的主要困境及出路,為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一)案例的選取

本研究之所以選擇常路學校,主要出于以下考慮:常路學校是華東地區一所九年一貫制教育的農村學校。自1950年建校以來一直服務著轄區內的自然村落,以本地學生居多,但是隨著東部發展戰略的推進,周邊工廠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及其安居設施的完備,學校出現越來越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而本地大多數有條件的家庭則更傾向于將其子女送往就近的城鎮學校,新市民孩子已成為該學校主體生源。該校民族特色突出,這些孩子存在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思想行為習慣不同、學科學習基礎不同、身體心理不同等特點,給該校的辦學發展帶來了新的定位與挑戰。隨著義務教育城鄉共同體政策的頒布與探索實施,常路學校與距離較近的城鎮學校飛英學校結對,通過為新市民家庭撐起一片公平、均衡、優質教育的藍天,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二)資料收集與整理

研究者接觸到常路學校的原因是所就讀學校提供的見習場所,導師建議初探城鄉結合類型的學校。通過專業班主任老師的介紹,研究者于2023年4月17日至4月28日在常路學校開展了持續兩周的調查。在調研的第一周,研究者在常路學校的小學部,主要跟隨德育副校長和指導教師觀察學校一周的教學安排,第二周則跟隨黨建辦教師在另外一個校區。研究者每天通過觀察、訪談、聽課收集一手資料。其中訪談資料來源于德育副校長與“棘手”問題學生及其家長的正式訪談、研究者單獨與問題學生及其同伴的正式訪談、研究者與辦公室農村教師的非正式談話,旨在盡可能多地了解該學生當前的身心發展及學習狀況等。

(三)案例介紹

常路學校是華東地區W區的一所農村小學,該區下轄13個街道、5個鎮、1個鄉。截至2022年末,W區戶籍人口44.9萬人。常路學校建校于1950年,于2015年5月經湖州市吳興區教育局批準成立為九年一貫制學校,是由原湖州市八里店鎮第二中學和原湖州市八里店鎮八里店小學紫金橋校區合并而成。兩個學校雖合并但地理位置無法同頻轉移,兩個校區之間間隔了多個原本就存在的居民樓。周圍村落居住的小部分本地居民的孩子還就讀于此,主要生源來自周邊工廠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

當前,受該校合并背景以及自身土地面積因素的影響,小學校區以一至四年級學生為主,另外一個校區則容納五至九年級學生。多年以來,學校陸續榮獲“浙江省首批中學生共青團工作示范學校、湖州市文明單位、吳興弘毅教育特色優勢學?!钡确Q號。但不可否認,新市民學生學習過程缺乏整體性和連貫性,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且家長忙于生計,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這都嚴重影響著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

三、特殊家庭兒童概況和特點

Z學生是從小跟隨父母外出打工,隨遷就讀于結對農村學校,現讀四年級。一年級時媽媽因家庭條件原因選擇離開,家中老人因身體原因短期內休養于老家,現與父親共同居住。父親從事兩班倒的工作,工作時間不固定,與孩子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較少。

(一)特殊家庭兒童教養的問題

1.特殊家庭兒童存在監護缺失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動機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五個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每個人都暗藏著不同層次的需要,且在不同的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對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最主要原因和動力。[2]

爸爸工作性質特殊,是兩班倒的工作,經常是一大早上就去上班或者是半夜才能回到家里。(德育副校長講述的特殊家庭兒童當前家庭現狀)

“吃好飯去玩(爸爸做飯或自己做飯)?!?研究者與特殊家庭兒童及其同伴的正式訪談)

“孩子喜歡吃什么?”“土豆、芽菜、不喜歡吃雞肉、鴨肉……喜歡吃魷魚、毛肚?!薄捌綍r在家吃嗎?”“沒吃過?!?德育副校長與父親的正式訪談)

生理監護缺失包括體內平衡與食欲兩方面,主要表現在監護人對Z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要層面存在監護不當或監護缺失現象。Z的年齡在18歲以下,處于兒童身體發展的高峰期,需要有相應的營養保證。但是,由于監護人工作的客觀原因以及自身責任感薄弱的主觀原因,直接影響Z的健康發展。衣、食、住、行是其他四種需要層次的基礎,生理的監護缺失會導致Z生長受到限制。Z同學處于自由放養狀態,除了在學校,在家里則難以保障其規律飲食,更無從提及從心理層面進行關照。

“爸爸的行為有沒有發生轉變?!薄皼]有?!?/p>

“爸爸有沒有跟你交朋友呢?”“沒有?!?/p>

“媽媽有打過電話嗎?”“沒有?!?/p>

“爸爸不讓?”“不是?!?德育副校長與特殊家庭兒童的正式訪談)

“跟家里人聯系嗎?”“聯系,主要是詢問過的好不好?讓他們不用擔心?!?德育副校長與父親的正式訪談)

歸屬與愛的監護缺失包括接受他人的愛與給予他人的愛。兒童歸屬和愛的監護缺失表現為兒童沒有歸屬感,失落、孤獨等負面情緒囿于心中。無奈之感伴隨著他們成長,導致在性格上會變得自卑、孤僻、膽怯、自我封閉。[3]母親雖然偶爾會用通信聯系,但也只會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和身體健康,很少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歸屬和愛的缺失必然導致情感教育的缺失,其中最為嚴重的影響是親情撫慰缺失。親情撫慰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最原始、最親密的自然感情,它流淌著人性深處最神秘、最溫暖與最幸福的情愫,是維系家庭幸福與兒童健康成長的人性根基。事實上,Z同學是強烈希望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的,但是父母難以企及。這必然影響Z同學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2.特殊家庭兒童易出現心理問題

特殊家庭兒童主要指在該農村區域內的單親兒童。這是一個缺少關愛、溫暖與教育的特殊群體,也是教育工作者傳遞愛心、輸送關懷、教育輔助的工作范疇。[4]單親兒童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環境下,其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多。單親兒童因為長時間缺少關愛,大多數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安全感不足、自卑、消沉,對一切事物都抱有抵觸心理等。小學階段是系統教育起始階段,也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小學教師不僅要做好學生基礎知識教育,對于單親兒童還需要強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其能夠盡早走出家庭陰影,使其學習及成長順利推進。

(二)特殊家庭兒童監護人存在的問題

1.直系監護人文化水平偏低

“上周給的建議:比如,兒子,你去看看書,布置了要負責檢查,完成得好就要及時夸獎,孩子是需要鼓勵的,希望得到肯定?!?德育副校長在研究者到來前與家長的第一次正式訪談中給出的建議)

“楊老師,我不是不想陪孩子一起讀書、寫作業,只是現在的課本跟我們那個時候差別很大,現在的課本變化太大了,很多東西我都不會了,是我沒有那個能力去教他了?!?德育副校長與父親的二次訪談)

從上述對話中我們了解到,直系監護人受限于自身的知識水平,無法在現階段的學習輔導中給予孩子有效的幫助,最多只能是督促孩子完成學習任務。

“老師已經找過爸爸談過話了,爸爸的行為有沒有發生轉變?!薄皼]有?!薄鞍职钟袥]有跟你交朋友呢?”“沒有?!薄吧现芨职终勗?要與孩子當朋友,當大孩子看,爸爸沒有做到,老師要批評爸爸?!?德育副校長與特殊家庭兒童的正式訪談)

“孩子其實是‘甜蜜的負擔’,成長過程中要一直在,孩子其實是比較聰明的,但是需要引導?!?德育副校長與父親的二次訪談)

但從德育副校長與孩子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監護人的轉變效果不明顯,榜樣的示范功能發揮失效。這對孩子的行為方式和心理健康容易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2.隔代監護人精神關愛彌補銜接不上

Z同學覺得上學沒意思,在學校里呈擺爛狀態,經常不來上課,來了上課也睡覺,作業不做,特別想回老家。但Z同學的奶奶認為爸爸目前的精神狀態不好,希望Z同學能夠陪伴在爸爸身邊,讓爸爸有個寄托。(德育副校長講述的特殊家庭兒童當前家庭現狀)

在缺少父母關愛的情況下,祖輩的關愛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孩子內心缺失的情感。但據目前所了解的信息顯示,大多數祖輩對孫輩的情感狀況、學習情況、人際關系都不夠關心,祖孫間存在代溝,對孫輩的關心遠不及對自己下代的關心。這種情況有時會對特殊家庭兒童在情感上造成二次傷害。

四、特殊家庭兒童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農村小學單親兒童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自身原因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因素。例如,由于父母感情問題造成家庭破裂,會使孩子精神受到一定的創傷,很多單親兒童都因此而對外界變得警覺和敏感,甚至還有些學生覺得自己是棄兒。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然很難過,因此而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此外,小學生心理本就尚未成熟,還沒有經歷過挫折,所以整個心理調適能力、應對挫折與打擊的能力自然不足,家庭破裂的現實會對其心理以及學習造成較為消極的影響。

(二)家庭原因

首先,家長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家庭也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構成部分,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媒介之一。父母主要的任務就是撫養以及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單親兒童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其無法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這自然加大了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概率。然而,農村家庭還有很多家長不能正確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看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關系時,大部分的家長傾向于把學校教育放在首位,把孩子往學?!耙凰土酥?認為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學校和老師的事,自己對孩子不聞不問,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應該承擔的那部分教育責任也轉嫁給了學校。

其次,家長忙于生計,無暇在孩子的教育上傾注更多精力和時間,導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脫節。部分家長非常在乎孩子,但教育觀念落后,比如,在教育觀念上重智育、輕德育,在教育投資方式上,重“物質投資”輕“感情投資”等,不能很好地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農村家長的學歷普遍偏低,接受教育少,文化底蘊差,不能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5]由于沒有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極為有限。

最后,相當一部分兒童因父母雙方多數時間用在工作上,這些家庭教育的重任也自然落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其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且父母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家里的祖父輩老人,不是體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低,不能有效教育和約束孩子。有的老人沒有先進的教育觀念,又寵孩子,通常就是溺愛,不敢責罵,所以對孩子學習的管理比較松,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與孩子存在代溝,對孩子往往只能給予吃飽穿暖的淺層關懷,做不到在心理、德育方面深層次的關心教育。

五、特殊家庭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化策略

(一)認清現階段家庭現狀,強化父母的職責與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當承擔起教育后代的責任?!盵6]家庭教育事關兒童發展,關系國家民族之未來。實施家庭教育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對于特殊兒童來說更是如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應最大限度承擔起教養孩子的重任。[7]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雙方的關愛。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明確自身的主體地位,要多主動了解孩子的需求,加深情感上的聯結,引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如果現實情況不允許,也要通過手機微信、電話等方式加強與孩子的溝通。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和思想狀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雙方依舊關心、愛護著自己。

(二)加強祖輩和父輩溝通,互相尊重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我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和實施使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為“國事”,這也表明了家庭教育對于國家和社會的重要,這意味著政府將會從法律和政策層面上加強對家庭教育的管理和支持,鼓勵家庭所有成員積極參與子女教育,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科學、有效、全面的教育。

雖然祖輩和父輩在教養觀念和處事方法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他們本質上是“愛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谶@樣共同的情感基礎和目標追求,三代人需要互相尊重,加強溝通,變封閉的互動關系為平等的對話交流,發揮父輩在理論學習上的優勢和祖輩在實踐經驗上的長處,促進兩種教育方式優勢互補,打造“親代”和“隔代”強強聯合的新型家庭教養方式,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與發展。

(三)完善基本教育工作,防止越位教育和忽視放任

由于農村兒童心理問題偏多,學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愛,讓學生在學校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首先,加強學校心理健康宣傳教育,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室并營造出良好的氛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留心觀察,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做好與心理教師銜接的工作,及時消除學生心理障礙,促進特殊家庭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其次,農村學校需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家訪,讓教師和家長共同教育學生。教師需要及時了解班級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在家里的表現。教師和家長要建立有效聯系,讓家長了解家庭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再次,教師和家長可以共同建立教學平臺,這樣既能隨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還能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同時,教師也需要定期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在生活中和學習中給學生提供幫助。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因材施教、以身作則,讓學生了解教師的愛心。

猜你喜歡
單親德育家庭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單親媽媽如何謀劃未來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家庭“煮”夫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戀練有詞
單親媽媽以愛的名義把女兒拉下水
單親媽媽張柏芝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