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有機融合實踐研究

2024-04-25 10:00青,朱
林區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技能型工匠培育

夏 青,朱 祎

(江蘇開放大學 a.信息工程學院;b.教務處,南京 210019)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工匠精神由此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蘊含著新時代賦予的時代意義,并成為當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質。2019年《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傳授基礎知識與培養專業能力并重,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將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育全過程”。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由此可見,工匠精神培育和勞動教育在新時代人才培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的主要陣地,應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勞動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機融合,并貫穿高職學生人才培育的全過程,注重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核心競爭力,為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及評價體系

在我國古代,“工匠”是指具有一定技藝技能,從事體力勞動或特定職業的階層。在國外,“工匠”是指從事手工業、現代工業生產中的技術技能人員[1]?!肮そ尘瘛眲t是指從業者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職業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批批具有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作為技術支撐。如今,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更賦有時代意義和多元意義。北京大學董志勇教授認為,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愛崗敬業、守正創新[2]。葉美蘭等提出工匠精神包含四維意蘊:審美之維、創新之維、求精之維和卓越之維[3]。李小魯認為工匠精神是專業精神、職業態度、人文素養三方的結合[4]。本研究認為,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和職業素質,應從職業認同、職業能力、職業態度、職業品質四個要素進行評價和詮釋。職業認同包括對所從事崗位、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身份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職業能力包括刻苦鉆研的學習能力、功底深厚的專業知識、精益求精的實踐能力;職業態度包括追求卓越的嚴謹意識、耐心執著的專注意識、愛崗奉獻的敬業意識;職業品質包括薪火相傳的傳承精神、不斷突破的創新精神、合作共贏的團隊精神。

二、工匠精神培育面臨的現實困境

1.社會觀念對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角色認同的沖擊

工匠精神的培育迫切需要社會對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的角色認同。而儒家學說所倡導的“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使得一些人認為讀書可以進入仕途,成為管理者,而工匠則屬下等階層。這種思想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職業價值觀[5]。還有人認為,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底層,是高考落榜生的無奈之選,高職學生是“高考失敗者”[6]。這些觀念有礙于高職學生熱愛自己所學專業,認同自己今后的職業角色,更無從談起培養自身的工匠精神。此外,有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唯“學歷論”、“名校論”,要求應聘者必須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甚至必須是“雙一流”高校,致使許多高職學生失去優質工作崗位。此外,高職畢業生工作薪酬和個人發展都無法與高學歷、名校學生相比。這些社會現象會使部分高職學生放棄從事技術技能型“藍領”工作的機會,更愿意選擇“轉本升學”,自然對工匠人才的角色定位無法認同,嚴重影響著整個社會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傳承。

2.高職教育教學理念陳舊,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工匠精神培育沒有受到足夠重視。部分高職院校為了追求高就業率,往往根據企業對生產勞動力的需求,片面追求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訓練,將高職學生培養成偏向于標準化、機械化操作的勞動力,對學生發展過程中專注認真、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系統性、完整性的規劃和設計。這樣的教育理念容易削弱高職學生對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的認同,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阻礙學生將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在課程設置中,部分高職院校未將工匠精神的價值認知和品質培育作為重要內容系統地納入教學設計和實施全過程中,工匠精神相關教學大多依托就業指導、創業教育以及專業講座開展。在校企合作中,部分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尚未健全。企業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制定環節中參與度不高,沒有共同設計和開發“教學+實踐+實習”項目化教學模式,使得優質企業文化和育人理念未能很好地融入職業人才培育全過程[6]。校企合作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無法為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優質平臺和良好環境,嚴重弱化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

3.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工匠精神意識和專業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是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重要實施者,師資隊伍建設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工匠精神培育和傳承的效果。目前,部分高職院?!盎诠そ尘衽嘤钡膸熧Y隊伍建設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教師自身缺乏對工匠精神的內涵、意義和重要性的充分認識。部分教師認為教好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就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單一、枯燥的授課方式,沒有很好地將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沒能充分挖掘課程中的工匠元素。其次,目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高技術技能實踐型師資力量匱乏。很多中青年教師更加注重課堂教學方式改進、教學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提升,缺乏走入企業生產一線進行新技術、新技能、新理念的實踐及培訓,其專業實踐和動手能力與一線技術能手存在較大差距,無法在專業實踐中深刻領悟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意義,這都不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工匠品質。此外,部分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未能引進企業能工巧匠、技術能手來解決師資隊伍中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為了提升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實效,高職院校應該努力提升師資隊伍在工匠精神培養和傳承方面的能力。

三、勞動教育的內涵及勞動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機融合的現實意義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各級各類學校落地勞動教育提出了指導意見。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勞動教育的實施提出了具體要求。此后,各類學校先后推出了適合本校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并進行相關學術研究。

1.勞動教育的內涵

勞家仁認為,勞動教育應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合職業素質培育要求,從培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角度去培育學生的勞動態度和情感、勞動品格和習慣、勞動知識和技能[7]。梅紀萍認為,勞動教育是在勞動中進行勞動思想教育、勞動技能培育和勞動實踐鍛煉,培育全方位發展的技術技能勞動人才的綜合教育[8]。董杰和連曉慶認為,勞動教育是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和創造性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學生愛勞動和會勞動[9]。郝天聰認為,勞動教育是蘊含豐富教育意義的體力勞動教育與腦力勞動教育的“同頻共振”[10]。綜上,本研究認為,勞動教育是在勞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鍛煉扎實的勞動技能,培育學生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腳踏實地、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愛崗敬業、甘于平凡、樂于奉獻、喜于鉆研、勇于創新的勞動素養的過程,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提升的綜合教育。

2.高職勞動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有機融合的現實意義

將勞動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的內涵、價值、意義對比發現,兩者的最終教育目標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勞動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共同目標之一在于培養學生勞動態度和情感,即認同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建立對勞動的自豪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共同目標之二在于培養學生優秀的勞動品質和習慣,即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甘于平凡、樂于奉獻的優良品質。勞動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共同目標之三在于幫助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鍛煉技術技能、學習新知識新工藝、培育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經對比分析發現,在工匠精神培育維度中,對學生勞動態度、勞動品質和勞動精神的培育是基礎要求,工匠精神還包含著耐心專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傳承創新的工匠元素。這些元素的內涵明顯高于勞動教育中蘊含的腳踏實地、認真負責等勞動精神和勞動品質元素。由此可見,工匠精神培育是勞動教育更高、更深層次的目標追求[11]。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勞動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礎。將勞動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機融合,是高職院校堅持立德樹人,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培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四、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有機融合路徑研究

1.提升高職學生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角色認同感

工匠精神是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不可或缺的職業素質,而高職學生對工匠人才角色的認同是工匠精神傳承和培育的基礎保障。全社會應將提升高職學生對工匠人才身份認同感作為工匠精神培育的首要任務。首先,社會應大力提倡勞動教育,弘揚“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通過媒體和現代網絡技術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勞動事跡,播放勞動教育相關紀錄片,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促使全社會形成“崇尚勞動”、“崇尚技能”、“尊重匠人”的文化氛圍。其次,高職院校應充分理解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結合本校特色、專業特點開設勞動教育系列必修通識課程。通過“線上+線下”、“理論+實踐”的教學方式系統地開展課堂教學。通過鮮活的勞動案例和感人的工匠故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勞動價值和工匠文化,領悟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魅力,引導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并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讓學生將自己的職業理想和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提升學生對工匠人才角色的認同感。再次,政府應該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制度改革,賦予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社會地位,打通工匠人才“高職—應用型本科—應用型研究生”專屬學歷提升通道,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成為工匠人才的自信心[12]。最后,用人單位應降低技術技能崗位入職門檻,并保障工匠人才享受和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同等的薪資待遇和崗位晉升途徑,讓高職學生感受到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是受社會重視的、值得被尊敬的,從而堅定其成為工匠人才的決心。

2.推進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工匠精神育人效果

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不能僅僅依靠勞動教育理論課程來實現,應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讓學生在專業學習與勞動實踐中培育勞動精神、傳承匠心文化,從而提升工匠精神育人效果。第一,將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相融合。高職院校教師在專業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深挖課程中蘊含的勞動精神元素和匠心文化元素,通過“專業知識+勞動教育”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提升課程育人效果,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勞動意識,掌握勞動知識,感悟勞動精神,培養工匠精神。第二,將勞動教育與專業實踐教學相融合。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自身辦學優勢,加大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勞動實踐機會,培育學生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實踐、實訓、實習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勞動品格、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訓練與培育。第三,將勞動教育與專業競賽、科學研究相融合。高職院校教師應結合專業特色,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競賽和科學研究,如“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RoboCom”機器人大賽、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等,并將勞動教育與專業競賽、科學研究相融合。在備賽的過程中,以賽促學,激發學生對專業實踐的熱情,體會勞動實踐的價值,強化專業理論知識,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培育團隊合作精神[13]。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科學知識的魅力,培育學生吃苦耐勞、專心致志、刻苦鉆研、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品質。

3.深化校企合作,構建基于勞動教育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深化校企合作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理念和模式改革發展的大趨勢。高職院校應以校企合作為依托,深化工匠精神培育理念,積極探索基于勞動教育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新模式,形成“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重”的育人長效機制。學校和企業雙方應加強合作,深度融合,將企業蘊藏的優質文化、勞動元素、職業理念、職業使命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校企雙方根據崗位要求及行業需求共同制定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培育方案,共同進行學科專業建設,共同制定課程評價體系,共同編制教學大綱和教材,共同建設信息教學資源,共同開發課程實訓項目,共同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共同開發科學研究平臺,共同打造校企協同育人師資團隊,激勵企業對學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參與,強化校企協同育人過程中的企業文化理念和勞動實踐教育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14]。

4.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以勞動教育助推工匠精神培育

高職教師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主力軍,優質的師資團隊是培育學生工匠精神最根本的保障。高職院校應該全力構建一支師德品質高尚、專業技術過硬、實踐技藝精悍的專兼職勞動教育師資團隊。首先,提高全體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同感。在工匠精神培育的過程中,教師自身對勞動教育的認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院校應營造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通過“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專題報告會和培訓會,“勞動教育”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讓教師在情感上、認知上認同勞動的重要地位,感受開展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領略工匠精神的魅力,并將其內化為行動上的認同,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才能在言傳身教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其次,優化勞動教育師資團隊結構。高職院校應對現有的師資隊伍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打造基于勞動教育的師資團隊。第一,勞動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可由專業課教師、思政教師、學工部教師等職工代表組成。思政教師和學工部教師負責勞動教育理論必修課的授課工作,專業課教師負責專業課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第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國工匠進校園”柔性引進人才機制,聘請“行業技能大師”、“企業能工巧匠”為學??妥淌?、專業勞動實踐教師,打造勞動教育兼職師資隊伍。名師、巧匠通過將高超技藝和實戰經驗帶入課堂教學及實訓實踐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此強化勞動實踐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并通過設立“大師工作坊”、“名匠工作室”搭建校外教育平臺,提升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最后,完善“勞動教育”師資團隊的培育機制。針對部分教師工匠意識淡薄、實踐能力弱的問題,高職院校應該打通專業教師輪流進入企業一線進行實踐實操培訓的通道,探索推進優質企業技能大師為教師傳授技藝培訓項目[15],促使教師在企業實踐培訓中,感悟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工匠意識,扎實專業實踐能力,探索將勞動教育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的方法和路徑,提升自身業務能力。

5.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營造濃厚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圍

校園是高職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對高職學生的成長和優良品質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高職院校應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形成濃厚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圍。第一,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高職院校應定期邀請勞動模范、行業名師、企業名匠等榜樣人物進校園,舉辦個人勞動故事報告會、勞動教育主題講座、工匠精神主題班會系列活動,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勞模、名師和名匠,感受勞動價值和工匠情懷。通過現代網絡平臺,如微信、微博、校園網、校園公眾號、校園App等,定期推送大國工匠、行業名師、杰出校友、校園勞模等個人勞動事跡和成長經歷,對榜樣先進事跡進行大力宣傳,借助榜樣的力量營造勞動教育文化氛圍。第二,開展形式多樣且蘊含“勞動”元素的文化和實踐活動。高職院??赏ㄟ^開展“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主題演講、征文、辯論賽活動,以及勞動成果展示活動,強化勞動文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意義。借助重要節日和特殊日子,如植樹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學雷鋒紀念日等,開展勞動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在勞動中培育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不怕吃苦、奉獻社會的勞動價值觀[13]。通過學校各類社團開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體會勞動的快樂,領略勞動的魅力,培育自身的工匠精神。第三,將勞動教育元素注入校園景觀建設中,打造蘊含工匠精神元素的文化角。例如,在校園中塑造大國工匠雕像,設立名匠和勞模事跡貢獻展覽櫥窗和宣傳欄,建立各類競賽優秀作品陳列室,電子屏滾動播出蘊含“勞動偉大、勞動高尚”意義的校風校訓等,讓學生在校園里處處接受勞動教育,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工匠精神已成為新時代技術技能型人才必備的優秀品質。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新時代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陣地,應將工匠精神培育作為人才培育的重要內容。同時積極開拓創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渠道,充分挖掘勞動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的契合點,將勞動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機融合,讓勞動教育助推工匠精神培育,將高職學生培養成具有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技能型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風采
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工匠贊
農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養淺析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浙江省汽車后服務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