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隊伍核心素養的構成與培養策略

2024-04-25 10:00龔會妹
林區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卓越鄉土幼兒園

龔會妹

(喀什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前教育發展,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1]。培養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核心素養是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鄉村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和基本保障。2014年,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改革教師培養模式,培養一大批師德高尚、專業基礎扎實、教育教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教師,其中就包括幼兒園教師[2]。2018年,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強調,培養造就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扎實、勇于創新教學、善于綜合育人和具有終身學習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卓越教師[3]。然而,鄉村學前教育作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卻面臨著教師數量不足、非專業教師多、教師隊伍流動性大等困境,成為發展鄉村學前教育的阻礙[4]。因此分析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的構成并提出針對性培養策略,是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一、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又稱為關鍵素養或者必要素養,是指最根本且關鍵的素養[5]。在卓越課程理論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研究得到了新關注。周秋珠認為,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注重動態性和個體性,具體指在工作環境中個體所能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是群體合作條件下幼兒園教師對個體知識的運用和反思[6]。李珊澤認為,卓越幼兒園教師指幼兒園教師群體中優秀的部分,實踐智慧是其最基礎的要求[7]。相較于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受到其地理位置、資源分配及經濟條件等的限制而表現得更為豐富。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不僅需要具備卓越幼兒園教師的核心素養,還要兼顧“鄉村”這一特殊出發點和立足點。根據文獻查閱,目前較少學者對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進行研究。部分學者提出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的關鍵在于完成鄉村幼兒園教學活動和促進鄉村幼兒核心素養發展,具體包括與鄉村密切相關的能力素養、知識素養以及情感素養[8]。有學者提出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包括融合教育素養、信息素養、情感素養和專業發展素養四個方面[9]。綜合上述觀點,結合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的“鄉村性”和“卓越性”,筆者認為,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的核心素養內涵注重鄉村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和鄉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體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定的鄉土情感素養。鄉土情感素養是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堅守鄉村學前教育崗位和成功走向卓越的內在動力。濃厚的鄉土情感素養使得他們熱愛鄉村學前教育,堅定鄉村幼兒教育事業,對自己的職業產生認同感和責任感,積極主動探索鄉村幼兒教育發展與改革創新。

第二,豐富的鄉村地方性知識。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是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其中,對地方性知識的了解與應用是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的核心體現。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掌握地方性知識是其了解鄉村學前兒童、開展鄉村學前活動的前提條件。

第三,突出的鄉村學前教育教學能力素養。突出的鄉村學前教育教學能力要求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能利用當地鄉土文化資源,熟練設計并實施鄉村幼兒教育活動,其中最關鍵的是鄉土學前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素養,該素養是提升鄉村幼兒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鄉村幼兒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的構成

本研究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維度為基礎,以《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鄉村教師發展文件政策為導向,針對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的鄉土性、特殊性、靈活性、內生性的特點提出卓越鄉村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構成的三個維度。

1.堅定扎根鄉土學前教育的情感素養

情感是態度的一部分,是人與客觀事物相互作用產生的態度及反應[10]。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忠于鄉村學前教育的信念、服務鄉村學前教育的行為都是在情感素養的推動下產生和堅持的。本研究主要探討鄉村幼兒園教師的鄉村學前教育職業信念素養和鄉土情感素養。

鄉村學前教育職業信念素養是推動鄉村幼兒園教師堅守鄉村學前教育崗位,堅決服務鄉村學前教育事業的內部推動力。鄉村最美教育者的身影隨處可見:“綻放在山區的城市花朵——孫影”“不放棄就有希望,再苦我也能忍受——任影”“百個孩子的最美‘媽媽’——張桂梅”……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要以他們為榜樣,朝著熱愛幼教事業、扎根鄉村學前教育的方向努力奮斗。

鄉土情感指教師對鄉土的熱愛、認同與想念,“倘若人類沒有情感能力,人類文化和社會結構將不復存在?!盵11]深厚的鄉土情感是助力鄉村幼兒園教師熱衷鄉村幼教事業、熱愛鄉土生活的催化劑。當地淳樸的民風、自然的生活狀態、熱情的待客之道等使得鄉村幼兒園教師對當地鄉土產生認同感、責任感,進而堅定其服務鄉村幼教事業的信念。

2.助力鄉村發展的知識素養

知識素養是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必備的智力資源?!八e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掌握扎實的知識功底是卓越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也是順利開展幼兒園游戲和活動的重要保障。包括專業知識、跨學科知識、地方性知識。

專業知識是指從事幼兒教育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包括保育知識和教育知識兩個方面?!氨!奔幢Wo幼兒的健康,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敖獭奔匆源龠M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為核心,基于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基本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學活動[12]。在師范生階段學習的理論課程是幼兒園教師從事學前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應以教育學、心理學、學前衛生學等理論為基石,在組織和實施幼兒園活動過程中以保教結合為基本原則,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促進幼兒的身心良好發展。

跨學科知識要求卓越幼兒園教師掌握廣博的文化知識,如科學、歷史學、天文學、海洋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學前階段幼兒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一切新奇有趣的事物產生想要了解的原始沖動,好奇心的滿足有助于幼兒塑造良好個性。在教學或日常生活中,幼兒會向教師提出各種疑問,如,“螞蟻有幾只腳?高鐵為什么跑得那么快?人為什么要吃飯、喝水、睡覺”等問題。因此,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提高教學質量,對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知識擁有的廣博性、層次性、向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方性知識一般指了解當地文化,熟知本土特色,融入當地生活所需的知識。在地方性知識的基礎上,鄉村幼兒園教師以當地文化和特色為視角,以當地獨有的環境為條件,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幼兒可接受、易理解的形象知識,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

3.促進鄉村教育改革的能力素養

幼兒園教師能力素養是指教師在計劃、組織和實施幼兒教育活動過程中所具備的技能以及潛在的能力。本研究中的能力素養主要指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在鄉村幼兒教育過程中應具備的能力,主要包括鄉村學前教學實踐能力、鄉村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及教育交往能力。

首先,教學實踐能力主要是指鄉村幼兒園教師要秉持幼兒為主體的理念,以保教結合為基本原則,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能力。其中,鄉村幼兒園教師的“鄉土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為重中之重,即要兼顧“鄉村本土性特色”,建構出適應性、本土性、特色性的鄉土課程,而非固化于“照本宣科、一成不變”的模式之中?!班l土性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正是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創新性和鄉土性的有機融合與動態結合的表現,就像浙江的安吉游戲、北京胡同的四環課程,活動設計需考慮地方特色和可利用資源。如四川竹林較多,幼兒對竹子也較為熟悉,教師可開展有關竹子的主題活動。再者,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可考慮從當地民族服飾、特色節日等角度出發,兼顧教育與文化的動態雙向發展。同時,有意識地對鄉土活動的實施情況進行宏觀的把控和微觀的調控,是提升鄉村幼兒園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其次,鄉村教育科學研究能力作為豐富教育理論基礎,改革教育實踐的關鍵能力,是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應掌握的重要素養。目前,大部分鄉村幼兒園教師存在學歷不高、非學前專業人員較多的困境,缺乏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4]。同時,鄉村幼兒園對教師科學研究能力重視度不高、科研設施不齊全、獎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導致鄉村幼兒園教師科研水平較低[13]。因此,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作為領航者,應培養和加強其教育科學研究意識與能力。

最后,交往能力是促進人與人關系的重要途徑。教育交往能力是幼兒園教師有效處理教育系統內外關系的能力,是幼兒園教師提升家園共育、社園合作的重要保障。在幼兒園中主要表現為幼兒教師正確處理好與幼兒園、幼兒、幼兒家長等教育主體的關系[14]。良好的教育交往能力是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應掌握的專業素養之一。

鄉村性知識素養、鄉村性教學能力素養、鄉村情感素養這三種素養是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與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養,三者之間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共同作用。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是上述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1.喚起教育靈魂,強化鄉土教育情懷

鄉土教育情懷是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與最高價值取向,是鄉村教師能否“往其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支撐[15]。因此,全面培養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關鍵在于喚起其教育靈魂,強化其鄉土教育情懷。

第一,通過政策制度優化,加強鄉村幼兒園教師安全感。政府應優化鄉村教師政策與制度,建立激勵保障機制,為鄉村幼兒園教師留在農村提供一定保障。加強鄉村幼兒園教師崗位津貼,提高收入,保障生活質量;關注鄉村幼兒園教師住房問題,增建就近住房,減少鄉村幼兒園教師租房貴、租房遠的問題;增設鄉村幼兒園教師職稱名額,設置恰當評選標準,提升鄉村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安全感[16]。第二,增強鄉村社會與鄉村幼兒園的聯系,提升鄉村幼兒園教師認同感。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鄉村學校應科學引導鄉村幼兒園教師走出學校,走進社會場域,積極參與鄉民的生產實踐活動,了解村落文化,感受村民品行,從而形成鄉村認同感,進而產生熱愛鄉村等情感[17]。另一方面,鄉村中的村民和工作人員要對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給予支持、鼓勵與認可,積極正向的評價是鄉村幼兒園教師形成鄉村認同感的重要推力。第三,個人品質凝練,激發鄉村幼兒園教師責任感。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當低層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人才會進行高層次的成長需要。鄉村幼兒園教師的住所、工資等基本生存得到保障,才會尋找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當得到鄉村社會的認同,尋找到職業價值后,鄉村幼兒園教師便會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務鄉村學前教育事業[18]。因此,強化鄉村幼兒園教師的鄉土教育責任感,激發其鄉土教育內在動力,堅定其扎根鄉村的信念,才是支撐鄉村幼兒園教師自覺奉獻于鄉村幼教事業的力量源泉。

2.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知識素養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的多樣性與層次性都在不斷更新。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作為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引航者、領路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學而不已,闔棺而止。首先,從幼兒園教師自身來說,應加強自主教育,主動學習,做到終身學習,學會學習。在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幼兒園教師應善于利用現代化資源,通過多種網絡學習平臺、資源共享平臺等了解國內外有關鄉村學前教育的知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豐富學前專業知識體系。同時,做好學習規劃,廣泛閱讀,除了學前領域書籍,還要博覽群書,了解跨學科知識,做到學富五車。其次,從幼兒園出發,園所的支持是幼兒園教師成長的關鍵力量。園長應以身作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為鄉村幼兒園教師深入了解鄉村地方性知識開展相應培訓。幼兒園應注重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學習與發展。如:創建學習交流的平臺,豐富鄉村幼兒園教師學習資源和學習形式;為鄉村幼兒園教師創造外出學習機會,學習和借鑒其他園所的亮點,推進鄉村幼兒園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建立獎勵機制,提高鄉村幼兒園教師教學質量,形成內部有效競爭,促進良性循環。

3.優化職前培養體系,助推鄉土教學實踐能力提升

綜合學前教育師范生培養體系和培養路徑發現。目前,鄉村幼兒園教師培養與城鎮幼兒園教師培養在課程體系、教學手段、教育實踐等環節并無明顯差異。喬暉認為,鄉村教師隊伍質的提升,要從職前開始,重視師范生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的專業訓練,通過鄉村實踐,提升師范生的教學能力[19]。

第一,清晰認識“培養的是什么人”,即培養的人是服務于鄉村學前教育教育事業發展、促進鄉村幼兒全面發展的鄉村幼兒園教師,而非城鎮教師。第二,注重增設鄉村學前教育課程體系。目前學前教育師范生培養課程體系表現出普適性和廣泛性,沒有特別針對鄉村學前教育發展的相關安排,故而大部分師范生到鄉村園所就業時表現出陌生、無所適從、不知從何做起的窘境。因此,可以增加與鄉村幼兒教育熱點問題密切相關的課程,如鄉村留守兒童發展與教育、鄉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鄉村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等課程[20]。第三,強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督逃筷P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指出,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鄉村教育現代化[21]。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職前教育階段應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及教學信息化設計與實施能力,利用中國慕課、學習通等線上平臺,積極推進線上線下課程融合,推動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效度。為鄉村幼兒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利用信息化資源、開展信息化教學、實施信息化評價提供更多可能性。

4.重視教育行動研究,加強鄉村幼兒園教師科研能力

教師成為研究者在教育實踐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課程學家斯滕豪斯曾說:“教育科學的理想是每一個課堂都是實驗室,每一位教師都是科學研究的成員?!奔訌娻l村幼兒園教師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最終有利于提高鄉村幼兒教育質量。

教育行動研究是廣大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幼兒園教師應注重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實現專業的自我發展。首先,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學習。在深刻學習和理解教育行動研究的基本理念、操作方法、操作步驟等理論基礎之上,再結合教育實踐開展科學研究,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具體來說:通過網絡資源平臺學習有關知識,加深理論理解;積極參加科研培訓,拓寬科研視野;學習信息化科研方法,保證資料的有效收集和科學分析;廣泛閱讀文獻并嘗試寫作,提升科研成果表述質量。其次,合作開展科學研究也是提升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

5.立足鄉土視野,增強鄉土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

人是環境的產物。對于鄉村兒童而言,村落是他們出生、成長的大環境。村落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農村兒童衣食住行的特征,村落的人文環境形成了鄉村兒童言行舉止的特點[22]。鄉村學前兒童生活于村落,同樣,鄉村學前兒童的教育離不開村落的空間生態、文化生態、環境生態和時間生態[22]。

首先,鄉村幼兒園教師要加強鄉土課程開發的意識。在鄉村生活的過程中,多多參與當地活動,感受當地風俗,融入當地生活,善于觀察當地環境、文化、氣候等,尋找適合于幼兒教育的一切資源,并加以設計,最終形成本土化課程體系。其次,善于利用鄉村自然資源?!爸袊F代兒童教育之父”陳鶴琴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盵23]鄉村純天然的環境為鄉村幼兒的學習提供了絕無僅有的條件,鄉村幼兒園教師應多帶幼兒去戶外,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豐富幼兒的認知世界。如農村常見的菜地,通過對菜地的觀察,進行對菜地中土壤、種子、蔬菜、蚯蚓等多個主體的主題課程開發,這些貼近幼兒生活的事物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最后,以“扎根式”教育內容取代“去根式”教育內容[24—25]??傊?鄉村卓越幼兒園教師要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家鄉,感受自己家鄉的發展變化。用幼兒喜聞樂見、易于理解的方式激發其熱愛家鄉的情感。

猜你喜歡
卓越鄉土幼兒園
創優陽江 追求卓越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鄉土中國
愛“上”幼兒園
大作為 走向卓越
創新,只為追求更加卓越
芬芳鄉土行
卓越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