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學科大概念視域下復雜情境的應用策略

2024-04-25 03:45楊清平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住戶學科知識概念

楊清平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新設想和新要求,要求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在學科大概念的引領下,創設復雜多樣的學習情境,優化課程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實現學科課程價值。復雜情境多以真實、復雜、思辨、沖突為主要特征,以大概念為引領,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學科概念及內容,提升聯系、辯證等思維能力,落實學科的育人價值。學科大概念視域下復雜情境的應用需立足課程標準,提煉大概念,依據學情和學科內容,精巧設疑,推動價值觀內化,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立足課程標準,提煉大概念

課程標準強調通過篩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優化內容組織形式,強調結構化教學。大概念是一種思維范式,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復雜問題。大概念有跨學科大概念和學科大概念之分。學科大概念指向核心素養并反映學科本質,能夠將學科核心內容和學科關鍵思維有機聯系起來。學科大概念具有極強的統整性,能夠將零散的知識、觀念、思想、方法關聯在一起?!暗赖隆薄胺ㄖ巍焙汀罢巍钡榷际浅踔械赖屡c法治學科大概念,學生要能夠運用和內化這些概念并形成一定的學科價值認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綜合性特征,學科內容通常分為心理、道德、法治和國情等板塊,所以,結構化教學方式的運用尤為重要。作為結構化教學的核心,學科大概念教學強調學科知識的結構性,有助于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實現學科知識與學生思維的鏈接。同時,讓課堂教學具有整體性和連貫性。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的教學為例。從課程綜合性特征來看,本單元主要包含國情教育和法治教育兩大板塊,對應的內容要求是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知道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自覺肩負起實現新時代中國夢的偉大使命。根據教材內容,本單元中國家利益至上是教學重點,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建設美好祖國是教學難點。依據核心素養要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都是圍繞國家利益展開的。據此,本單元提煉“國家利益”為大概念。

二、基于學生生活,創設復雜情境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建構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道德與法治學科大概念教學實踐中,學科大概念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大概念為核心,復雜情境使學科知識系統化、結構化。情境具有目的性、選擇性、真實性、教育性和感染力,這是簡單情境與復雜情境的共同之處。此外,從要素構成來看,復雜情境涉及的行為主體多,主體之間相互作用強烈,情境的觀點、利益、立場或價值觀越多樣且相互沖突越大,情境的復雜程度越高。復雜情境具有思辨性、挑戰性和實踐性等特征,復雜情境作為學科大概念教學的重要載體,從學生真實生活出發,符合學生認知發展水平,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通過真實而復雜的情境產生情感認知,引導學生通過與復雜情境的互動構建知識。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

在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對“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和“建設美好集體”存在困惑。教師需基于學生生活,解決學生困惑,創設復雜情境。圍繞“個人與集體”大概念,教師創設如下復雜情境:某小區綠化以欒樹為主(欒樹形雄偉,樹冠蓬密),但物業沒有綠化專業人員,導致居民們為“樹的問題”爭論不休:低層住戶認為樹高葉茂影響居住采光,為了健康,寧可無樹;高層住戶認為樹高葉茂可以遮陽滯塵,“護我大樹,絕不能動”。

教師讓學生針對不同住戶的訴求,運用學科知識和生活邏輯來表明自己的立場。教師引導學生辯證看待低層住戶和高層住戶不同立場下的訴求,支持雙方合理之處,理性看待雙方的矛盾。低層住戶將樹與健康對立起來的觀點不正確,高層住戶沒有考慮低層住戶對采光的合理需求,一味強調絕不能動,都不符合集體主義精神,不利于建設美好集體。結合雙方訴求,在保護大樹的前提下合理修剪,也可采用部分栽種適合做綠化的低矮灌木等方式,分別滿足低層和高層住戶的訴求。由此可見,復雜情境往往具有思辨性的兩難情境,以學科大概念為引領,主要考查學生能否綜合運用學科核心知識,辯證看待情境中不同立場觀點,客觀分析其發生沖突的原因,并能尋求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

三、精巧設疑,內化價值觀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不僅承載著傳遞真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德”重任,更要肩負起“樹人”的使命。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精妙的教學設計,將已知價值觀融入學生的認知世界,讓學生自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價值觀內化。情境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加深情感體驗,使學生對情境本質加深認識。精巧設疑能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理性思維,實現價值觀內化,最終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的教學為例。教師設置情境:九(1)班召開“走進二十大,同心向未來”主題班會活動,同學們收集的2023年南京市政府在文明南京建設方面推行的部分惠民舉措:加快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建成南京城墻博物館、加快數字閱讀城市建設、積極推動南京美術館新館等更多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

以此情境為背景,教師設置問題:同學們紛紛為上述惠民舉措點贊,但有同學認為“惠民未必惠我,所以不是好舉措”,請表明你的立場,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理由。該問題是依據學科課程內容要求,圍繞“國家利益”大概念來設置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依據生活邏輯,簡單表態“是好舉措、值得點贊”等均可?!斑\用所學知識說明理由”需要學生在完成“立場”選擇后,從“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直觀感受到文明南京建設舉措的“惠我”之處,進一步理解“惠民與惠我”的關系實質就是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關系。在處理惠民和惠我關系時,學生將惠民放在首位,實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價值觀的內化。該復雜情境是結構化情境,它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從生活現象到概念的理解,從感性認知到理性的認同,激發道德情感,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升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感。

學科大概念教學成為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要教學方式,復雜情境是學科大概念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大概念為核心,運用學科知識,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學科大概念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不僅能引領學生面對復雜情境,揭示學科知識本質,而且有利于教學內容結構化和學科知識思維化。教師還可以通過優化教學活動評價和作業設計等提升學生關鍵能力,使其養成必備品格,落實道德與法治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猜你喜歡
住戶學科知識概念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品讀
幾樣概念店
頂層住戶的無奈——滲漏篇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簡單的高招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認真做好住戶調查樣本輪換工作的通知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