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證據在提升歷史論證思維能力中的作用

2024-04-25 03:45王俊青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六國統一證據

王俊青

史料是認識歷史的基礎,但并非所有史料都能成為歷史證據,只有那些圍繞具體問題,經過搜集、辨析、運用、闡釋和證明觀點時被選用的史料,才能被稱為歷史證據。歷史論證思維能力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逐步形成的發現問題、搜集史料、綜合研究、論證觀點并得出結論的能力。歷史證據是論證思維的基礎,它為論點(結論)提供了史實依據。歷史證據對提升學生歷史論證思維能力具有重要影響。筆者在本文以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9課《秦統一中國》的教學為例,探討歷史證據在提升歷史論證思維能力中的作用。

一、立足學情,選擇與學生適配的歷史證據

初中學生的思維活躍但相對發散,他們對歷史的認知停留在具體歷史事實的“點”,缺乏將“點”連接成“線”(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能力。同時,他們開始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谶@樣的學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選擇與學生認知水平相符的歷史證據,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歷史事件,并厘清歷史事件發展的基本線索。

在《秦統一中國》的教學中,筆者選擇里耶秦簡為主要歷史證據展開教學。在導入部分,呈現里耶秦簡中的“九九乘法表”,并提出疑問:為何舊屬楚地的里耶能發現大量的秦簡?接著講述秦滅六國的歷史。通過展示里耶秦簡中“越人反叛簡”的內容,引出秦朝天下初定、民心不穩的局面。然后,通過展示里耶秦簡中的“上計”簡,引導學生理解郡縣制的推行有利于秦朝中央對地方的管轄。最后,借助里耶秦簡公文簡牘中的“信封”,引出秦統一文字等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

二、基于目標,把握歷史證據的廣度與量度

在歷史教學中選擇歷史證據時需要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證據的廣度和量度。歷史證據的廣度主要指的是歷史證據的類型和來源,通過選擇多樣化、代表性強、權威性高的歷史證據,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歷史事件和現象。歷史證據的量度則主要指的是歷史證據的數量,即所選取的歷史證據是否足夠支持論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廣泛搜集和分析各種類型的歷史證據,以提高他們的歷史論證思維能力。

根據對課標及課文內容的解讀,筆者將《秦統一中國》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了解秦兼并六國、統一天下的情況,知道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嘗試從疆域、制度、社會、多民族等視角理解秦大一統帝國的首創與中央集權國家治理體系的建構;體會秦的統一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深遠影響。

圍繞教學目標,筆者選擇的歷史證據有:實物史料,如兵馬俑、長城、虎符、秦半兩等,能夠直觀地展示秦朝統一的歷史事實和文化特征,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文獻史料,如《史記》《漢書》等,則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及鞏固統一的措施。同時,在選擇歷史證據時,筆者也注重證據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珍貴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史記》《漢書》是中國古代史學的經典之作,被廣泛認可和引用。這些歷史證據不僅能夠提供可靠的歷史信息,還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歷史意識。

在選擇歷史證據量度方面,以秦滅六國的原因為例,教材中給出的主要論據包括商鞅變法后秦國實力強大以及秦王嬴政的個人原因。然而,如果僅僅依據這些論據,容易讓學生片面地認為秦能滅六國的原因僅僅是商鞅變法和嬴政個人才能。這些論據多大程度上導致了秦滅六國這個結果?是否是必要充分的條件?在教學中需要提供多樣化的證據,來說明發展的細節與結果之間聯系的程度,以便于學生辨析原因證據與結果的關聯性,以體現出論證的實證性。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選擇使用《秦滅六國示意圖》、兵馬俑、為秦滅六國謀劃的重要人物及其策略等歷史證據。運用《秦滅六國示意圖》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從秦國的地理位置及其遠交近攻的策略分析原因;運用兵馬俑的意圖是讓學生感受秦軍事實力的強大;運用為秦滅六國謀劃的重要人物及其策略等資料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從長時段因素考量秦國滅六國是落實“歷史事件的發生是多種合力作用的結果”這一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使用了因果論證的方法,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論證能力。

三、聚焦核心問題,選取充分可靠的歷史證據

歷史論證是一種通過運用歷史證據來展開思維活動的過程,旨在解決具體問題。在一節40分鐘的課堂中,可能會涉及多個歷史問題,但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多樣、全面的證據。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應該組織學生圍繞關鍵問題進行論證,引導他們對事實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和概括,形成自己的觀點。

一節課的關鍵問題必然是圍繞課標和內容主旨展開的?!肚亟y一中國》的課標要求是通過了解秦統一中國的過程,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情況。秦統一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從單元的角度來看,“統一”和“多民族”也是本單元的兩個核心關鍵詞?;趯φn標與課文的分析,本課的內容主旨可以確定為:“秦滅六國,建秦朝,統一了中國。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始皇構建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治理體系,并采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被谝陨戏治?,我們可以確定本課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理解秦朝是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

確定核心問題之后,搜集可靠且與問題相關度較高的歷史證據幫助學生展開歷史論證思維活動。在教學中筆者選擇了《秦滅六國示意圖》《秦朝形勢圖》,讓學生直觀感受秦的統一不僅是兼并六國,更有對原有疆域的進一步開拓;還可以選取西漢賈誼《過秦論》中對秦的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的論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秦長城的修建也是展現秦大一統國家的歷史證據,“長城的修筑使商周及戰國時的‘中國范圍擴展到了長城腳下,不再是以商周都城為中心的,信奉其文化的中心區域,而是長城以內所有的地域皆屬‘中國”。

通過對上述歷史證據的解讀、分析,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本課的核心問題——秦建立了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進一步得出秦的統一不僅是疆域的統一、制度的統一,也包含了文化的統一以及多民族的交流交往,順利達成本課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歷史證據的選取對于提升歷史論證思維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綜合考慮歷史證據與學生的適配度、歷史證據的廣度和量度,圍繞核心問題選擇充分可靠的歷史證據。同時,教師還應不斷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六國統一證據
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一的著力點
碑和帖的統一,心和形的統一,人和藝的統一
鍋盔助秦滅六國
統一數量再比較
對于家庭暴力應當如何搜集證據
手上的證據
“大禹治水”有了新證據
手上的證據
好肥“六國”造惠農喜事多
堅持“四納入” 實施“四統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