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企業文化數據體系建設初探

2024-04-25 09:45衛敏馬嵩崔璐
出版廣角 2024年6期
關鍵詞:出版社數字化數字

衛敏?馬嵩?崔璐

【摘要】出版企業作為文化的重要陣地,如何抓住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機遇,實現更高質量的轉型發展,是其面臨的重要課題?;跁r代出版文化數據體系建設基礎和文化數據體系建設框架分析,提出依托資源庫開展數據解構推進文化數據資產化,依托資源庫進行數據重構推進文化數據產品化,依托多平臺場景應用推進文化數據商品化等具體實施路徑,以及重視數字化要素建設,探索多元消費新場景,接入國家文化專網等文化數據體系建設發展方向。

【關? 鍵? 詞】文化數據體系;出版企業;數據資產;數字出版

【作者單位】衛敏,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馬嵩,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崔璐,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圖分類號】G239.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6.009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數字技術為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與此同時,如何使科技與文化高質量融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成為文化產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文化數字化戰略”),從政策層面給出解決之道。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出版”)依據自身特色優勢開展探索,著力構建集團架構下的文化數據體系,將已有的數字出版基礎轉化為數據資產優勢,力圖形成具有地方出版集團特色的深度融合發展之道。

一、時代出版文化數據體系建設基礎

時代出版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生產企業,也是安徽省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企業之一。近年來,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時代出版堅持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戰略,圍繞數字教育、數字出版探索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發展之路,成為安徽文化企業數字化發展的排頭兵。

1.數字內容生產基礎

一是紙質圖書數字化。時代出版旗下9家出版社中8家以傳統紙質出版為主,積累了大量的圖書資源。各家出版社針對本社數字化需要開展各項數字化業務,對已有資源進行登記歸檔、加工整理、保管存儲及數據分析,如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手寫體圖像文獻處理與新安醫學文獻數字化。目前,時代出版已編輯加工數字化圖書約1.6萬種,通過集團版權資源管理系統打通各家出版社,將各社的數字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在時代出版內部形成統一的書刊數字化管理標準。

二是音像資源數字化。除了紙質出版,時代出版旗下的時代新媒體出版社還將社內以往的錄像帶、光盤等音視頻資源轉化為數字資源,構建時代出版版權資源管理系統子庫,對視頻、音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目前已上傳圖片5872張、音視頻資源近3000部。

2.融合產品運營基礎

一是打造數字教育新模式。時代出版下屬單位安徽時代漫游文化傳媒公司圍繞新媒體及幼兒教育產業,依托國家新聞出版署融合發展(時代出版)重點實驗室與高校進行學前教育融合出版的研究合作,研發出國內首套基于觸控感應與智能交互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學前教育多媒體電子互動課程,并配套幼兒互動閱讀電子書、動漫圖書、幼兒家庭親子包等產品,發展了全國代理商近200家,覆蓋全國102個城市的5000多家教育機構。其中,電子書入駐蘋果商城,全球下載130萬次,被國家漢辦采購為孔子學院數字教材。課程全版權輸出阿拉伯語和蒙語地區,時代出版也因此成為安徽省唯一一個產品覆蓋全國,并走向世界的學前教育教材研發單位。

二是鋪設移動應用全媒體矩陣渠道。不僅時代出版通過APP、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短視頻直播等渠道全面推廣各家出版社亮點產品,各家出版社也自運營微信公眾號,如“紙上行舟”“時代育才幫”“時代e學”等,累計擁有社群用戶近500萬,并實現了微信公眾號內容銷售聯動。如面向中老年群體的APP與小程序“樂齡聽書”,打造了中醫養生、隔代撫育、曲藝小說等精品專欄,以滿足和解決中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力圖構建中老年人線上消費“生態圈”。

3.創新體系建設基礎

一是建立“1+3+5”創新發展體系,推進文化精品內容與科技融合創新?!?”指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指3個重點實驗室,即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時代出版)重點實驗室、國家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教育資源動態數字出版安徽省重點實驗室,“5”指時代出版培育出的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時代出版充分發揮在融合出版方面的平臺優勢,大力加強數字化項目建設,推出一系列精品項目。其中,“皮影中國AR繪本”“豚寶寶學前藝術數字課程”“樂齡聽書”等3個項目入選數字出版精品遴選計劃,累計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地方出版集團前列。

二、時代出版文化數據體系建設框架

文化數字化戰略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1]。中宣部文改辦原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高書生認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可概括為“兩側四端”:兩側即供給側和需求側,四端分別為資源端、生產端、消費端和云端[2]。時代出版作為文化內容出版企業,具備生產端屬性。

隨著出版深度融合發展政策的頒布,時代出版旗下9家出版單位各自圍繞自身的業務特色打造融合產品,如黃山書社的“安徽基本古籍庫”、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時代教育在線”等。在文化大數據體系和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指導下,時代出版制定了企業的文化數據體系建設規劃,力圖打破各社間的數據孤島,實現資源互聯互通。具體包括資源層、資產層、產品層和場景層,如圖1所示。

1.數字資源層

書刊版權資源是出版社的核心資產,書刊版權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涉及的權利主體和權利關系復雜,如何對海量的版權信息進行有效管理是出版社面臨的現實問題。資源層主要是將各出版社圖書期刊的數字化資源,以及電子音像出版、網絡出版的音視頻資源進行集中規范管理。首先是對于傳統的紙質文獻、實物收藏進行數字化,實現數據的獲取、存儲和使用;其次是制定統一的書刊數據標準和分類體系,使不同類型的文化資源能夠有效管理;最后是推動各社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文化資料跨機構流通,避免重復建設。

2.數據資產層

數字資源通常以單本圖書、期刊為單位,屬于非結構化的資源,存在粒度大、難以復用的問題。數據資產層主要是對數字資源進行解構,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數據標注和關聯,實現對圖書期刊資源的細粒度分割。為整合各家出版社的版權資源,時代出版建設了版權資源管理系統總庫和子庫,對各家出版社的圖書基本信息、版權信息、圖片及資源文件進行OCR識別、元數據標引與檢索、結構化加工、格式轉換及分布式存儲等,形成統一的數字管理標準。

除圖書資源轉化的數據資產外,讀者對圖書的使用行為亦可以形成數據資產。時代出版采用“現代紙書”的運作模式,通過圖書二維碼收集讀者大數據信息,利用大數據平臺對采集的數據信息進行再度解構,形成關于用戶偏好的數據資產,服務于各出版社的出版系統、作者系統、運營系統和編輯系統。

3.數字產品層

數字產品是通過對數字資源進行加工、整合和創造,形成有實際應用和商業價值的產品。各出版社的數字產品以知識服務為主要目標,對特定領域的數字資源進行系統化、結構化、知識化加工,以提供更便捷、靈活、互動和個性化的用戶體驗。目前,時代出版數字產品主要包括數據庫、平臺、APP和小程序等類型。

4.消費場景層

文化生產機構生產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服務,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最終目的。文化消費新場景作為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是傳統文化生產機構轉型升級、提升文化產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一步[3]。出版機構需要轉變傳統文化業態,打造以全息呈現、數字孿生、多語言交互、高逼真等數字技術為支撐,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沉浸式、互動性、智能化、虛擬化文化消費新場景。

三、時代出版文化數據體系實施路徑

為了更好地推進出版機構融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時代出版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建立健全基于數據關聯應用的生產端,建設集團框架下的文化資源數據體系。

1.依托資源庫開展數據解構,推進文化數據資產化

時代出版于2021年投資建設了集團版權資源庫系統,依托所屬各家出版社版權資源,聚集整理全部皖版圖書資源,建設內容資源庫,打造皖版圖書版權集中管理平臺。該系統為安徽省出版機構提供包括版權及其內容資源(紙質書、電子書、音視頻多媒體、文件文檔、圖片、素材等)的采集、加工、存儲、應用與發布等數字化轉換與運營功能。一期工程已完成對時代出版各家出版社2018年以來的數字資源采集整理,近期啟動的二期工程將對2018年以前的歷年圖書期刊開展采集整理工作。

一是對出版物版權信息數據進行標注,以實現對各家出版機構傳統出版物、數字出版產品的基本信息、版權信息、標簽信息、分類信息進行自動采集與管理、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時代出版牽頭制定了《書刊數字化資源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包括書刊數字化資源管理規范的術語和定義、資源加工規范、信息管理規范、運營信息管理規范、安全性管理規范等內容。各出版社在對各類資源基礎元數據、輔文信息、分類體系、標簽體系、版權信息、合同信息等進行管理時,均需遵循集團的頂層設計,按照集團標準規范來完成。為保留各自的出版特色,各出版社可基于集團標準進行擴展,以滿足差異化的存儲、管理需要。同時,各出版社可基于自身資源進行資源統計、批量導入導出、ERP系統對接、資源關聯等日常管理,提高資源管理效率與管理水平,完成對有保存或再開發價值書刊的采集入庫、歸檔管理,為進一步的立體化開發、商業化利用打下基礎。

二是對出版物內容資源數據進行解構。針對圖書內容非結構化、粒度大、復用難的問題,時代出版依托版權資源庫對專業圖書、教輔圖書開展細粒度的結構化、知識化標引工作。如:針對古籍類圖書,通過應用OCR掃描、圖像處理、版面分析及內容自動抽取等古籍圖書數字化、結構化、知識化技術,對安徽基本古籍叢書、新安醫學古籍叢書、詩詞古譜等古籍圖書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累計入庫超6000萬字;針對教輔圖書,構建中小學主要學科的知識圖譜,覆蓋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并對教輔圖書中的試題進行細粒度拆分,與教研人員共同標引試題的題型、題干、答題區域、答案類型、答案內容、解題過程、考點、難度等構成要素。此外,對教育出版積累的微課、課件、試卷等多媒體資源也做了拆分,通過知識點與教材體系和試題做了關聯處理,實現了試題內容與講解內容的深度關聯。

2.依托資源庫進行數據重構,推進文化數據產品化

時代出版依托版權資源庫系統的數字內容資源,打造了一系列數字文化產品,使用戶在數字化圖像、文字、視頻、聲音、音樂等多語言符號的融合下,體驗數字文化語境[4]。

一是重構專業出版數據形成知識服務產品。如:對黃山書社出版的“安徽古籍叢書”等安徽地方文獻典籍進行數字化加工,一期項目累計加工字數超4000萬,構建了安徽基本古籍庫網絡平臺,讀者可在平臺上實現在線閱讀(橫版、豎版、原文及對照4種閱讀模式)、全文檢索、在線筆記、紀年換算等功能;依托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近20年收集整理的大量流傳下來的上千卷新安古籍資料,運用古籍數字化加工技術生成新安醫學數據庫產品,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新安醫學上萬條知識圖譜和主題詞表,對新安醫學庫中的中醫理論、診法、醫案、方劑等進行知識標引,實現了全文檢索、智能推薦、輔助決策等功能;基于上海音樂學院收集整理的自上古到明清以來的1000多首古譜詩詞、古譜、譯譜、慕課等內容資源,將宮調譜、工尺譜等古代記譜法轉化成為現代音樂譜法,讓原本淹沒在古籍中的珍貴音樂文化遺產恢復其聽覺形態,形成了一個集圖、文、聲、像一體的古譜詩詞賞析與傳承數據庫產品。

二是重構教育數據形成教育服務產品。在教育服務領域,時代出版基于國家科技部原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成果研發了智慧教輔系統,實現了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動態出版。該系統面向中小學建立了由上萬個知識點構成的教學知識圖譜體系,可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采用自適應測試與診斷分析技術智能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在已標引知識點的多媒體資源庫中搜索最優的資源進行推送,從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診斷與提升服務。

3.依托多平臺場景應用,推進文化數據商品化

一是通過大屏小屏互動,促進網絡消費服務全民閱讀。時代出版于2022年啟動的“時代云書房”數字閱讀項目,涵蓋時代出版精品書刊的電子書、聽書資源和視頻資源,是一個集閱讀與消費的數字閱讀平臺。該項目包括網頁平臺、APP和小程序,實現了PC端大屏與移動端小屏的互動,通過創設線上消費平臺,使用戶可以在任一場景下實現即時消費,滿足用戶不同的消費習慣?!皶r代云書房”還與安徽全民閱讀網互聯互通,結合安徽省的“書香安徽”系列活動,為全民健康閱讀營造良好環境,以此激發用戶的閱讀熱情。此外,時代新媒體出版社還開發了安徽省15分鐘閱讀圈城市閱讀空間管理平臺,對安徽省的城市閱讀空間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呈現安徽省內各地閱讀空間的數量、占地面積、藏書量、活動量等相關信息,為未來在全省推廣數字閱讀項目及在線在場結合的消費場景打下基礎。

二是線上線下一體,促進個性化消費,服務智慧教育。時代出版作為安徽省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的參建單位,通過智慧校園建設助力安徽省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依托移動互聯技術推動教育“精準扶智”。在安徽省委宣傳部“送文化、種文化”號召下,時代出版先后給金寨、靈璧兩縣捐贈了“時代e博·智慧課堂”教學軟硬件產品,通過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將文化惠民落到實處。目前,該平臺已經為安徽省近300所中小學校開展應用示范,未來可為全省1.5萬余所學校、25萬個班級、40萬名教師提供教育資源應用服務。

2021年“雙減”政策出臺后,時代出版積極響應,第一時間開發了“課優服”課后服務綜合應用平臺和APP,上線各出版社和培訓機構的精品課程,以“平臺+內容+管理”的服務模式積極為各級地方教育部門提供優質課程入校服務,為學校提供德智體美勞等素質教育課程及研學、勞動、心理健康等大教育服務,以滿足學校與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消費。目前,該平臺已整合教案、課件、視頻等數字資源超17萬個,累計在51個縣區6000余所學校開設課程超19萬門次,參課學生人次超630 萬。時代出版通過積極探索聚焦課程、服務標準化建設,形成全國素質教育資源出版服務新樣板,即“政府主導+學校主體+社會參與”的立體模式。

四、時代出版文化數據體系未來發展規劃

1.解構與關聯:重視數字化要素

作為生產端的文化企業,其發展的核心是內容,為此出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必須重視文化資源數字化。時代出版將繼續做好數字化轉化工作,將文化資源圖片、音頻、視頻、文字數據的采集、加工、挖掘與數據服務納入日常性工作;充分利用時代出版建設的創新平臺,即“1+3+5”創新發展體系,加強關鍵數據技術的研發;將凝結出版工作者智慧和知識的數據關聯,以集團版權資源管理系統為基礎,將各社的資源形成內部關聯鏈,構建出版的文化數據資產。

2.重構與呈現:探索多元消費新場景

文化數字化戰略中提出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1]。場景是消費者接觸文化資源的時空情景,具有較強的體驗性。場景的構建要求出版企業主動發掘文化資源價值,吸引消費者進行數字化文化體驗,從而引導消費者產生文化消費。為此,一要鼓勵各出版社采用融媒體技術,圍繞特定主題打造集音頻、視頻、游戲、圖片、文字的融媒體產品,實現“大屏”“小屏”跨屏互動,通過趣味性、體驗感實現不同場景的消費;二要利用時代出版多年在教育領域積累的優勢積極與學校合作,以數字閱讀、精品課的形式通過圖書館、城市閱讀空間、課堂等搭建新的消費場景。

3.集成與交易:接入國家文化專網

國家文化專網是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的基礎設施,時代出版將通過積極接入國家文化專網融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并在現有文化數據體系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標準體系的相關規定上傳文化數據,實現底層數據關聯,并通過國家文化專網對文化數據進行加工、生產、交易等,以此打造專業化數字文化生產線。

文化數字化戰略是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決策部署,也是加快文化強國建設的重大舉措。傳統文化企業應借助國家政策的東風,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的新途徑,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為目標;開發多元數字產品,構建消費新場景,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EB/OL]. (2022-

05-22)[2024-03-2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2-05/22/c_1128674022.htm.

[2]高書生. 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怎樣落地落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齊驥,陳思. 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的背景、特征、功能與發展方向[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12):35-43.

[4]彭祝斌,江哲豐. 數字文化產品體驗中的“意識”問題及其導向策略:基于“數字體認”的行為邏輯[J]. 東岳論從,2023(6):117-125.

猜你喜歡
出版社數字化數字
內卷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我等待……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石油工業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