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常氣候對露地甜櫻桃病蟲害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2024-04-25 19:38金建伊韓瑞葛書言李冰蘆濤
河北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實蠅褐斑病露地

金建伊 韓瑞 葛書言 李冰 蘆濤

1、本溪滿族自治縣氣象局

2、本溪市氣象局

前言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頻發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國各地出現了更加頻繁和極端的高溫、干旱、冰雹等極端天氣,這無疑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作為重要的水果之一,露地栽培的甜櫻桃同樣面臨著氣候變化造成的病蟲害加重的嚴峻形勢。已有研究表明,反常的氣候條件能明顯增加褐斑病、蚜蟲等病蟲害發生。為了進一步明確異常氣候對露地甜櫻桃病蟲害的影響機制并制定科學的防治對策,本文選擇了露地甜櫻桃作為研究對象,系統地研究了氣候變化對其病蟲害發生的影響,提出了種植抗病品種、合理用藥等一系列防治措施,進而為制定科學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

1 異常氣候對露地甜櫻桃病害的影響

1.1 高溫促進病害發生

高溫能促進露地甜櫻桃上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加速病害的產生。高溫為病原菌的孢子發芽、定植和擴散提供了有利條件。例如35℃左右是褐斑病的病原菌最適生長溫度。當出現連續的高溫天氣時,病原菌能快速在表皮組織內定植并大量形成分生孢子,導致病斑迅速擴大。此外,高溫也會降低植株對病原菌的抵抗力,使其更易感染。植株在面對病原菌侵襲時,需要消耗大量養分和能量來加強結構和功能相關基因的表達,積累抗病相關物質,這在高溫下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受高溫脅迫的植株抵抗力降低,更易被病原菌感染[1]。

1.2 多雨增加病害嚴重程度

雨水可為病原菌的散播提供條件,增加病害的傳播率,導致病害迅速擴大和加重。暴雨會濺起泥土,將病原菌的孢子打到其他正常組織上,產生新的感染源。此外,暴雨還能使表面組織受損,破壞表皮的保護作用,使病原菌更易侵入組織內。正常情況下,植物葉片表面覆蓋著一層表皮細胞和蠟質層,能防止病原菌的侵入。暴雨會破壞這層保護屏障,使病原菌進入葉肉組織并繁殖。另外,過量雨水會使植株長勢過于旺盛,導致葉片長得過密,而陰濕又為病原菌的感染提供了條件。因此,多雨的天氣能增加病害的傳播和嚴重程度[2]。

1.3 氣候反常導致新病害出現

反常天氣的頻發為一些原本不在當地流行的病害的傳入創造了條件。氣候反常導致病原菌遷移到異常適宜其生存的新棲息地,并在那里定植下來,對作物造成感染。如原產于美國的櫻桃小果病原菌,在我國一些地方出現了小面積流行,并逐年蔓延。生長適溫為15℃~20℃的櫻桃小果病原菌,以前受我國普遍高溫的限制,無法在中國境內大面積流行。但隨著近年反常的低溫雨水天氣出現,為其向我國北方地區傳播擴散創造了適宜條件[3]。此外,反常天氣還會使一些原生寄生型病原菌產生致病型的變化,從而導致新病害的出現。因此,氣候異常的頻發增加了病原菌向新區域傳播和產生新型變異的可能性,使露地甜櫻桃面臨更多新病害的威脅。

1.4 氣候變化影響病害流行周期

氣候變化使得部分病原菌的活動和病害流行呈現出周期性規律的改變。氣候反常導致病原菌在一年中的發病高峰期提前或延后出現。如疫病在我國的發病高峰期原為每年的5~6 月。近年來春季平均氣溫升高,4 月份氣溫就達到疫病病原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結果疫病的高發期提前到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此外,反常低溫雨水天氣的出現,使得一些病原菌的活動時間延長,如褐斑病菌等。這就導致相關病害的發生期打破了原有的周期規律。另外,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也對病害的流行周期和波動產生影響??傮w來說,氣候變化使病原菌活動及相關病害流行的周期性產生了改變。

2 異常氣候對露地甜櫻桃蟲害的影響

2.1 高溫加速蟲害活動

高溫能明顯加速露地甜櫻桃上各種害蟲的生長發育和活動速度。具體來說,高溫縮短了害蟲的發育周期,使其從卵、幼蟲、蛹到成蟲的整個過程都大為加快。以桃小實蠅為例,正常氣溫下其一代發育需要20 天左右。當溫度升至30℃以上時,一個世代只需15 天即可完成整個過程。這會導致桃小實蠅在整個生長季的發生世代數大幅增加。模型預測結果表明,在適度增加溫度的條件下,桃小實蠅的年發生世代數可增加1~2 代。加快的發育周期使得桃小實蠅在甜櫻桃樹上的種群密度迅速增加,發生大爆發的可能性也隨之大大提高。此外,高溫條件還能加速害蟲的新陳代謝過程,明顯增加其日飼量。研究表明,在溫度每升高1℃的條件下,桃小實蠅成蟲的日吃葉量可增加13%左右。幾代下來,單位時間內的食葉量會出現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激增。植株所遭受的損害也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植株活力衰退。最后,高溫還能使許多原本處于蟄伏狀態的害蟲提前破蛹而出,如桃蚜蝽、桃黃毒螨等,也會在連續高溫的刺激下,提前從土壤中出來活動。這進一步加重了害蟲對植株的危害強度[4]。

2.2 降雨頻繁造成蟲害數目增加

反常的多雨天氣可刺激部分害蟲數量的大幅增加。首先,雨后的高溫為害蟲的快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中國盾背蝽、桃蚜蟲等對溫濕有明顯同步需求的害蟲,會在雨后空氣溫濕度增加的情況下出現爆發式增長。此外,多雨還可降低天敵對害蟲的控制作用,導致后者的天敵壓力下降。長期監測發現,在降雨量增加的年份,捕食性天敵對桃蚜蟲等的控制率顯著下降,使得這些害蟲可以高密度發生。最后,部分害蟲還會在雨后空氣清新時選擇進行大量的飛行遷移活動,從而加重了它們對鄰近正常果園的跨區域遷入[5]。

2.3 氣候反常導致新蟲害出現

反常的氣候條件使一些原不在當地分布的害蟲得以遷飛進入,對露地甜櫻桃形成新的損害。具體來說,全球變暖導致的氣溫整體升高,極大地推動和擴大了部分溫性害蟲向北返青的范圍。20 世紀80 年代我國發現首例中國盾背蝽危害桃樹的報道僅限于珠三角地區。但近30 年間,隨著平均氣溫提升2℃~3℃,中國盾背蝽的適生區已北推到蘇南浙北地區。未來如果氣候繼續變暖,其危害范圍還將繼續北移。此外,反常的低溫濕潤天氣也會刺激一些蟄伏性害蟲從土壤中被激活,如桃蚜蝽在云南一些地區土壤中可蟄伏10 年以上,近年在中東部多個省份均有發生報道。最后,反常天氣還會加速昆蟲體內一些原先寄生的微生物發生向互利共生或致病方向的轉變。這就致使它們對人類和植物產生新的危害。

2.4 氣候變化影響蟲害發生高峰期

反常的氣候條件改變了部分重要害蟲在一年中發生的高峰周期分布。具體而言,溫度整體升高使一些原僅在南方地區可越冬的害蟲,現已獲得在中北部地區過冬的條件。如褐飛虱過去僅在我國云貴川等省份可越冬,現已見于蘇、浙、皖等省越冬報道。這使這類害蟲的發生時間從過去的夏秋兩季延伸到全年,嚴重影響到了這些地區果樹正常的生長發育。此外,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變暖,還使部分害蟲在每年春季的最早發生時間比過去提前10 天左右,如安徽地區桃小實蠅第一代成蟲的最早出現時間已從過去的3 月下旬提前到3月中旬。提前出現的害蟲來年若遭遇反常的低溫天氣,其活動期還可能進一步延長,加重危害。

3 露地甜櫻桃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3.1 選育并推廣抗病蟲品種

露地甜櫻桃病蟲害的防治措施之一是選育并推廣抗病蟲品種??梢酝ㄟ^雜交育種的方式,選擇抗病力強的品種作為父本,與良好經濟性狀的品種雜交,培育兼具抗病性和優良果實性狀的新品種。在選擇抗病父本時,要重點考察其對主要病害如褐斑病、疫病、穿孔線蟲病等的抗性。例如在雜交過程中選用抗褐斑病的耐納品種作為父本,以培育出果實品質優良、對褐斑病高度抗性的新品種。在育成新品種后,可設置復合病害茬口適宜性區域試驗,全面檢驗其抗逆性。還可以在浙江、江蘇、山東等主要甜櫻桃產區布點試驗,使新品種在高病害壓力下接受考驗。對表現優異的個體開展無性系選拔,以獲得抗病力更強、遺傳性更穩定的精英樹,作為推廣用的抗病品種。如“早紅”在各地試驗中表現出色,對主要病蟲害高度抗性,果實品質佳,已通過審定成為推廣新品種。在選育抗蟲品種方面,要重點提高樹體對桃小實蠅、蚜蟲等主要害蟲的抗性,減少其對果實的損害程度??刹捎酶腥窘臃N的方法,選擇對蠅蛆寄生率低的品種做母本,以培育出抗蟲性能優異的新品種。如“糖心”在人工接種試驗中對桃小實蠅的抗性最強,蠅蛆的成功寄生率低于20%。該品種已通過區域試驗,表現出良好的抗蟲性能。在選育過程中還要兼顧病蟲害的綜合抗性,培育出對多種病蟲害具有廣譜抗性的品種。這種廣譜抗性品種在生產上應用價值更高。

3.2 合理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

合理使用農藥是防治露地甜櫻桃病蟲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梢愿鶕饕∠x種類及其發生規律,選擇高效、低毒、定向明確的農藥,開展防治。對于疫病、銹病等常見病害,可以選擇倍他毒流能、腈菌酯等高效性廣譜農藥防治。這些藥劑對多種桃樹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治療和滅活作用,使用方便,防治效果確切。同時還要注意輪換使用不同種類、不同作用方式的農藥,避免病原菌產生耐藥性。如連續2~3 年使用同一種農藥防治疫病后,要及時換用倍他醌、克百威等其他類型藥劑,確保藥效不衰退。對于桃小實蠅、蚜蟲等主要害蟲,則需要選擇高效、低殘留的新型殺蟲劑防治。如新煙堿類殺蟲劑對這些害蟲具有很強的選擇性,使用量低,對人畜安全,且殘留量少,是理想的防治藥劑。但也需注意適當輪換使用,避免加速害蟲產生抗藥性。此外,合理選擇防治時期和次數也很重要。一般來說,在桃小實蠅、蚜蟲等害蟲發生高峰期開展2~3 次滅殺,效果最佳。如在蚜蟲峰期的6~7 月份使用吡蚜酮類殺蟲劑2~3 次治理,對控制蚜蟲種群數具有很好效果。最后,還需要將藥劑的使用與其他防治技術相結合,發揮協同增效作用。如在噴灑殺蟲、殺菌劑的同時,搭配使用誘蟲誘殺技術,則可以取得顯著療效。這不僅能顯著減少單純依賴農藥的防治次數,還可以降低病蟲的抗藥性,延長藥劑的應用壽命。

3.3 設置病蟲監測預警系統

設置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是實施科學防治的重要基礎,可提高防治效率,減少損失。要構建包含預警模型建立、病蟲監測、預警發布等模塊的智能化預警體系。預警模型建立是病蟲害預警的關鍵環節??梢允占瘹v年病蟲害發生數據,建立影響因子與發生量之間的相關模型。常見建模方法有回歸分析法、灰色模型法、時序模式識別法等。如采用多元回歸模型,考慮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子,模擬預測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可提高預報的準確性。模擬測試表明,基于環境因子建立的多元回歸模型,可將疫病發生量預報準確率提高至85%以上。病蟲監測要采取樣地法與路線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重點監測病蟲種類、數量、發育階段等,為預警提供基礎數據。

3.4 發展生物防治技術

發展生物防治技術是實施環境友好型病蟲害綜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具體來說,可以選擇一些高效、安全的生防菌、天敵等生物防治資材,建立系統生物防治體系,對病蟲害進行安全高效的治理。針對褐斑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可以選擇拮抗真菌作為生防資材。這些拮抗菌可通過競爭營養、分泌抑菌酶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如枯草芽孢桿菌是一種廣譜的植物增生促進菌,可顯著抑制多種桃樹病原菌。研究表明,其發酵液防治褐斑病的效果可達到75%以上。因此可以將其發酵制劑化生產應用,取代部分農藥使用。此外,一些昆蟲病原細菌也可作為有效微生物農藥開發利用,防治桃蚜等害蟲。在選擇天敵資材過程中,要優先考慮一些高效安全的種類,如寄生蜂、黃蜂、小蜂等對桃小實蠅等害蟲具有很強的寄生和捕食作用,對人畜安全性高,是理想的生防資材??梢匀斯ご罅糠敝程鞌澈蠖c或多點釋放到果園,建立自然的生物補充機制,持續穩定地抑制害蟲的種群數量。測試結果表明,在桃樹上每畝合理點釋放寄生蜂800~1200 只,可將桃小實蠅的天敵控制率提高至60%以上。最后要重視選育一些抗病、抗蟲性能優異的植株。這些植株可通過物理攔截、誘導抗性等機制抑制病蟲的侵害,是實現持續生態防控的重要環節。如選育的抗蚜新品種,可通過增強葉片中的復合苦味素含量抑制蚜蟲的取食,效果顯著。因此要加強抗性優異品種的選育和應用。

4 結語

本文通過研究分析異常氣候條件下病蟲危害機制,系統闡述了選育抗性品種、合理用藥、設置預警系統以及發展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為制定科學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撐,也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下一步還需進一步加強病蟲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優化防治技術體系,以適應氣候變化造成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我國露地甜櫻桃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實蠅褐斑病露地
蘋果園褐斑病防治正當時
露地甜櫻桃雹災前后的管理措施
高溫多雨 注意防治蘋果褐斑病
楚雄州桑樹褐斑病發生規律研究
蘋果褐斑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東明縣露地花卉的分布與病蟲害防治
豫西北春季露地豇豆品種比較試驗
高山露地番茄品種引進對比試驗
瓜實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實蠅蟲果悶殺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