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作物種植中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運用

2024-04-25 19:38巨野縣永豐街道辦事處劉永艷
河北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作物農藥栽培

巨野縣永豐街道辦事處 劉永艷

在我國農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農業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對于無公害栽培技術的研究也變得越發深刻,并且在現階段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逐漸普及??傮w看來,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相較于傳統農業技術能夠在合理選擇優質農作物品種的同時進行無害化種植,農作物的毒物殘留檢測也變得越發精細,病蟲害防治工作效果明顯提高,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系統化的農業生產體系,解決了之前粗放農業發展模式帶來的土壤污染等問題,能夠在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基礎上,為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故此,本文通過研究農作物種植中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應用及問題的解決對策,為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普及提供參考。

1 當下農作物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1.1 過度使用化肥

目前我國無公害種植栽培管理技術尚未在全國范圍內普及,該技術的應用時間相對較短,管理人員對于該技術的掌握不夠全面,對于無公害農作物種植特征的認知依舊處于初級階段,農業知識體系不夠完善,在種植過程中,通常都會使用常規方法大量使用化學肥料。這種化肥過度使用的現象使得農作物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明顯下降,此外農作物的產量以及營養成分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無法達到目前農作物無公害種植的標準要求。

1.2 土壤受到污染

在我國現代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即便政府部門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下針對農業發展模式進行調整,但同樣存在一定的土地破壞問題,尤其是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因為農民群體的專業素質水平相對較低,很容易因為化肥農藥過度使用帶來土地污染問題,這些已經被污染過的土壤也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發展。部分臨近工業廠區的土地會受到重金屬污染,這些重金屬元素會在農作物中不斷積累,順著食物鏈進入人體,直接危害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更加無法滿足目前無公害農作物的栽培要求[1]。

1.3 農作物存在農藥殘留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病蟲害侵襲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為了營造高質量的農作物生長環境,農藥的使用十分普遍。但農業種植以及管理人員并未針對藥物的使用量進行嚴格管控,導致農作物的藥品殘留通常會超出現有標準的要求[2]。如果這種情況未能得到及時解決,不僅會出現農作物營養成分逐漸流失的狀況,也會直接影響到食品安全,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樣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求。

2 農作物種植中的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

2.1 合理選種

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要求種植人員選擇高質量的種子,并且這類種子需要擁有較為強大的病蟲害抵抗能力,以此全面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并且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化肥農藥的使用數量也能夠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避免出現各種環境污染問題。農業種植人員在選擇種子時,需要綜合考量附近區域的實際狀況,如果農業區域整體的氣候較為干旱,需要關注種子自身是否具備較強的抗旱能力,如果附近的農業生產環境風力相對較大,意味著種子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強大的抗倒伏能力[3]。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障在無公害種植管理過程中,為種植人員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需要將該項技術與農作物種植工作有效融合,地方政府部門需要將各種高質量的種子在農村地區廣泛推廣,并要求農業企業持續加大種子方面的研發力度,全面提高農作物產量以及質量。

2.2 水肥管理

水肥本就是農作物種植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目前正在推廣的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對于水分和肥料的管理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應用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過程中,種植以及管理人員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農作物生長的具體需求設置各種水分管理的日常標準。在外界氣候始終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按照既定的標準要求進行水分灌溉,但如果出現了降雨集中或者是干旱少雨的現象,需要適當增減水分的灌溉數量。同時,在水分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要針對農作物品種的差異,針對灌溉模式進行調整,如果大面積種植玉米,可以使用溝灌的澆灌方法,不僅能夠達成既定的目標,同時澆灌用水量也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一般而言,澆灌溝渠長度介于50~100m 的狀況下,彼此之間的距離要控制在80cm 左右,并且灌水量以及水流量分別需要控制在20~25m3以及2~3L/s[4]。

相較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提倡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使用農家肥或者其他的綠色肥料,盡可能減少化肥的使用數量,甚至于不使用化肥。在農作物生長必須使用化肥的情況下,要嚴格按照已有標準對化肥的使用量以及化肥使用的頻率進行管控。此外,在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管理人員為了保障水肥管理工作能夠實現既定的目標,需要在種植農作物之前以及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對于農作物的實際生長狀況進行全方位調查和分析,并探討農作物在發展過程中的水肥需求,并為種植人員提供指引,確保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能夠與農作物種植工作有效融合。

2.3 土地管理

土地始終是農作物生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時也能夠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成分。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如果土地環境存在問題必然會影響到無公害栽培種植管理工作具體的效果。如此一來,在社會公眾追求綠色飲食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無公害農作物對各項指標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在土壤遭受污染之后,必然會帶來營養成分丟失或者是其他重金屬以及農藥殘留指標超標等問題。為此,在農作物生長期間,管理人員需要定時針對土壤的污染狀況進行全方位監測,在探討土壤污染問題發生原因的基礎上,就種植區域存在的污染源及時進行清理,避免因為受到固體廢棄物或者污水影響從而帶來土壤污染問題,為農作物的生長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土壤內的成分同樣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速度以及質量,管理人員可以針對營養成分進行監測,就土壤環境中的微量元素數量以及有效成分占比進行全方位分析,根據農作物生長階段的差異,合理地進行松土以及施肥等相關操作,以此建立符合農作物生長需求的高質量農業環境。在土壤監測樣本選擇環節,相關人員必須從多個區域全方位進行采集,以此對種植區域內土壤成分的變化進行分析,根據檢測數據對土壤施肥、松土的頻率進行合理調整[5]。在土壤疏松的過程中,種植管理人員要以不同階段農作物生長需求特點選擇使用翻墾或者是輪種的方法,使得土壤耕層結構處于動態變化狀態,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生長環境的質量。

2.4 病蟲害的防治

任何農作物在生長發展過程中都會遭遇病蟲害侵襲,但傳統的農藥預防方法同樣會帶來較為嚴重的污染問題。在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要選擇具備預防性和治理性且不會產生任何環境影響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此在有效控制農藥使用量的同時,避免出現農藥公害問題??傮w看來,目前滿足無公害栽培管理要求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出現了多元化發展傾向,以人工捕殺和生物防治為主。人工捕殺是以昆蟲的趨光性作為基礎,通過在農田架設各種照明設備,并且在周邊安裝電網,在夜間打開照明設備,昆蟲能夠在趨光性的影響下被燈光吸引,從而撞擊電網,遭受電擊最終死亡。人工捕殺并不能從源頭上完全消除病害,但卻能夠針對害蟲的數量合理進行管控。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捕殺技術通常會與生物防治技術共同應用,達成既定的病蟲害預防效果。生物防治技術實際上是利用生物之間的天敵關系處理病蟲害,在農作物種植期間,將各種常見病蟲害的天敵引入種植區域,以此殺滅害蟲。

3 農作物種植中的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3.1 問題

3.1.1 缺乏深入推廣

在我國追求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應用也是目前農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不僅能夠全面提高農作物的生產質量,而且農作物的產量也能夠得到保障。但以目前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推廣應用狀況看來,即便我國多個地區都嘗試引入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但部分區域因為受到種植理念以及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認知依舊處于初級階段??傮w看來,部分區域在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并未形成完善的推廣工作隊伍以及工作體系,所使用的推廣方法也都是以線下宣傳為主,對于當地農戶使用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積極性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并且這種指導缺乏實踐,會影響農作物的生產效率。

3.1.2 技術應用力度不足

為了全面發揮農業種植工作中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作用,相關部門要進行相關技術的推廣,同時也需要在農作物栽培的全過程中使用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確保農產品的品質能夠滿足相關標準的要求。但實際上,我國部分區域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公眾對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重視度不足,農民依舊使用傳統農業種植方法,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數量未能得到有效管控,不僅農作物的藥物殘留完全超出現有標準的要求,并且農業種植環境也逐漸惡化,不利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2 對策

3.2.1 持續推廣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

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完全適應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就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應用不夠普及的問題,為了全面提高農作物的種植效率以及質量,相關部門要重視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并持續深化技術推廣工作。在具體工作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建立有關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專業推廣工作隊伍,并針對當地的農業發展狀況進行深入研究,以此為基礎就適用于當地的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進行選擇以及推廣。在技術推廣的過程中,除了可以使用傳統的組織種植戶統一進行培訓以及線下發放資料這類傳統方法之外,也可以選擇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政府部門可以利用人們最為熟知的微信公眾號,定期將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相關知識向種植戶進行推廣,突破傳統推廣工作模式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限制,進一步增強該項技術的推廣工作效果[6]。此外,也可以建立無公害栽培管理示范基地,以此為基礎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確保種植戶能夠在實地參觀的過程中體會到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應用的具體價值,逐漸嘗試將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引入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同時,需要定期安排專業的推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種植戶提供指導,解決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業發展的效果和質量。

3.2.2 科學智能技術的持續應用

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已經在人們的生產、生活多個領域中廣泛應用,在農作物種植前,相關部門完全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對附近區域的土壤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這也使得前期的農業調查工作變得更加便捷。在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利用大數據土壤預測、智能監管等相關技術成果就不同生長階段的農作物生長情況及需求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及時發現農作物在生長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問題的持續發展,從而減少經濟損失。在生物農藥噴灑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選擇無人機藥物噴灑的方法,逐漸取代傳統的人工噴灑方法。因為無人機內設置了較為完善的GPS 導航系統,操作人員可以就當地農作物的分布狀況提前規劃農藥噴灑航線,避免出現漏噴以及重噴的問題。同時,在噴灑的過程中,藥物噴灑的質量也能夠提升。無人機藥物噴灑方法的應用使得農藥霧流能夠針對農作物從上到下進行穿透,可以全面提高農藥的使用效率。從噴灑農藥的成本方面看來,無人機的使用意味著成本投入能夠降低50%左右,隨著現代無人機技術的發展,無人機農藥噴灑技術完全可以在提高藥物噴灑效果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成本投入。

4 結語

我國在追求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推廣應用已經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在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的影響下,農作物栽培工作只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無法保證農作物的質量。隨著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在科學選種、水肥管理、土壤管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能夠有效減少化肥以及農藥的使用數量,并且能夠減少病蟲害帶來的各種經濟損失,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障。但目前我國在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推廣、應用方面始終存在一定的問題,要求相關部門在優化推廣模式,建立高素質推廣隊伍的前提下,將科學智能技術引入其中,保障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能夠在農作物種植全過程中逐漸推廣。

猜你喜歡
農作物農藥栽培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無人機噴灑農藥 農藥混配順序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油麥菜栽培要點
未來三年將淘汰十種高毒農藥
農藥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來越多了
農藥二次稀釋 防治一步到位
自然栽培的味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