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太行精神傳播路徑探析

2024-04-25 05:14邢愷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時代內涵傳播價值傳播路徑

摘要:太行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環境下推動太行精神傳承和傳播,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為促進太行精神廣泛傳播、彰顯太行精神的文化影響力,助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精神傳承工作的開展,文章主要采用文獻分析和案例解析方法,分析太行精神的內涵、新媒體環境下傳播太行精神的重要價值,以及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播太行精神的重要路徑,發現太行精神內涵豐富,在現代社會仍然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研究得出結論:在新媒體環境下促進太行精神的傳播,有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時代新人;有助于促進區域文化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

文章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媒體融合傳播,保障傳播的多元性;精選傳播內容,打造特色傳播品牌;注重受眾互動,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推進跨界傳播,形成立體傳播機制。旨在全面展現新時期媒體發展優勢,有效促進太行精神傳播工作高效化開展,使太行精神在新媒體時代仍能展現巨大的影響力,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使社會建設工作高效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助力,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真正展現太行精神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新媒體;太行精神;時代內涵;傳播價值;傳播路徑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6-0025-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第一批太行精神專項研究課題項目“新媒體時代太行精神的傳承形態與時代價值研究”成果,項目編號:THJS2023Y15

太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構成元素之一,也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亡時刻,黨領導太行兒女參與頑強斗爭的精神思想,展現出太行兒女的艱苦奮斗精神、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精神等。在新媒體環境下,重新審視太行精神的時代內涵,并把握新媒體對其產生的影響,積極探索太行精神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能進一步凸顯其綜合影響力,助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太行精神的內涵

太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領導太行山區廣大軍民浴血奮戰、艱苦奮斗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偉大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太行精神在傳播和發展過程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即太行精神強調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遠大理想,始終保持革命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視角看,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1]。同時,太行精神體現了軍民團結一心、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將其融入現代精神文明體系建設中,實際上就是強調要倡導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生活方式,反對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太行精神展現了軍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體現了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勇于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在傳播過程中,要注重培養人民群眾的斗爭意識和精神,鼓勵人民群眾敢于面對困難和挑戰,敢于擔當責任和義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2]。

二、新媒體背景下推動太行精神傳播的重要價值

(一)有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

太行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體現了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的精神風貌。在新媒體時代推進太行精神文化廣泛傳播,需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借助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廣泛宣傳太行精神,如此能引發受眾對抵御外部風險和挑戰、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思考,還能有效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實現良好的精神文化傳播效果[3]。

(二)有助于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時代新人

太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承載著紅色基因和革命傳統。促進太行精神的傳播,能有效助力紅色革命精神的傳承和紅色基因的傳播,形成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傳播空間,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從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利用新媒體傳播,太行精神,能顯著增強精神文化思想傳播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引發受眾對時代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思考,強化受眾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4]。

(三)有助于促進區域文化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

太行精神不僅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在新媒體環境下推動太行精神傳播,能對區域精神文化體系的構建產生積極影響。

具體來看,借助新媒體技術的支持和載體的支撐,從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視角推動太行精神傳播,能讓更多受眾了解和認識太行精神,使他們受到精神思想的感染和熏陶,進而促使他們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提升他們的思想認識高度,增強地區的文化軟實力[5]。

三、新媒體背景下太行精神的創新傳播路徑

(一)媒體融合傳播,保障傳播的多元性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太行精神,要高度重視媒體融合。通過發揮多種媒體融合傳播的優勢,使傳播工作多元開放,形成良好的社會化傳播氛圍,進而調動多方力量支持太行精神的有效傳播和傳承,使精神文化傳播效能得到顯著提升[6]。

具體來說,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等,以用戶基數大、互動性強等特點,能為太行精神的時代化傳播提供主陣地。因此,在探索利用新媒體傳播太行精神的過程中,傳播主體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貼吧等平臺的優勢,發布關于太行精神的圖文、視頻等多媒體內容,吸引用戶關注和轉發。

在借助多媒體平臺推動太行精神傳播時,可以設置話題標簽,引發用戶討論和參與,形成“病毒式”傳播效應;或者與大V、“意見領袖”等合作,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和粉絲基礎,有效擴大太行精神的傳播范圍[7]。

例如,山西長治在傳播太行精神的過程中,將“弘揚太行精神 展現壯美長治”作為主題思想,構建了多種媒體融合傳播的模式,促使傳播工作的綜合優勢得到進一步彰顯。在線下傳播中,精神文化傳播單位把握地區優勢和資源優勢,開展了“不忘來時路 永遠跟黨走”圖片展活動,以文物線、黨史線形成流體化的傳播體系。

同時,在傳播過程中引入高科技手段,利用實景劇場再現抗戰歷史,并在微博、微信等平臺發布相關內容,共同探索太行精神的廣泛傳播,構建了融媒體化的傳播體系,使精神文化傳播工作的開展更具生動性和形象性,切實提升精神文化傳播工作的綜合發展效能[8]。

通過這些舉措,在太行精神傳播實踐中形成特色傳播優勢,構建多元融合的傳播體系,使精神文化傳播工作的開展得到受眾的廣泛認可。

(二)精選傳播內容,打造特色傳播品牌

傳播內容會對精神文化傳播工作的開展產生直接影響。要想提高太行精神的綜合傳播效能,就要在新媒體環境下精心選擇傳播內容,展現精神文化傳播的權威性,打造特色精神品牌,使革命精神的現代化傳播真正展現出巨大的效應[9]。

因此,新媒體時代,在傳播太行精神的過程中,應該將精神文化內容的篩選作為基礎性工作,從多角度探索合理化傳播措施,助力傳播品牌效應的形成。

例如,在短視頻廣泛應用于信息文化傳播的時代背景下,山西省在推進太行精神新媒體化傳播的過程中,就有意識地精選傳播內容,將“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紅色血脈”作為主題思想,通過探尋紅色足跡、打卡紅色景點、觀看紅色演出、講述紅色故事等形式挖掘太行精神,探尋太行精神的時代內涵和精神意蘊[10]。

在篩選合適精神文化內涵的基礎上,主要借助短視頻、Vlog等傳播方式,發揮微博、視頻號和抖音短視頻平臺的作用,將山西太行紅色故事作為傳播內容,系統解讀太行精神的內涵,構建起品牌化的綜合傳播體系,使太行精神的國際化傳播得到廣泛支持。

同時,在傳播實踐中,為了凸顯傳播內容的權威性和可靠性,還制作了《在太行山上》系列紅色故事和《紅色太行VLOG》專家太行行兩大系列短視頻,展現太行山名人將帥的感人故事,使受眾能比較直觀地體會太行精神和紅色基因的傳播,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傳播體系,切實保障傳播活動的開展能夠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11]。

(三)注重受眾互動,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

從傳播學視角來分析,受眾對傳播內容的接受度會對傳播效果產生巨大影響[12]。在積極推進太行精神新媒體傳播的過程中,應注意加強與受眾的互動,爭取獲得受眾的支持和認可,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到精神文化傳播實踐中,從而保障傳播工作的效能。因此在開展太行精神傳播工作的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并構建與受眾多元互動的傳播體系,引發受眾的精神文化共鳴,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引領效應,從而為太行精神的時代化傳播、信息化傳播助力[13]。

例如,在積極推進太行精神傳播互動的過程中,傳播主體可以探索應用先進技術,構建能支持互動的新型傳播模式,使受眾在觀看和傳播文化的同時,獲得沉浸式體驗。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是新媒體領域的前沿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體驗[14]。

在傳播太行精神時,傳播主體可以利用這兩種技術創建虛擬的歷史場景或紀念館,讓用戶通過穿戴設備進入其中參觀和體驗,確保他們能相對生動形象地了解太行紅色兒女的革命文化故事,使紅色基因借助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空間得到相應的傳播。

如此,借助先進技術和構建多維互動的紅色文化基因傳播模式,在推動太行精神傳播的過程中,受眾不僅能直觀地了解太行精神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還能身臨其境地感受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跡和崇高精神,有助于打破傳統傳播的局限性,為用戶提供更加真實、深刻的體驗,進一步增強他們對太行精神的認同感,保障受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極大滿足[15]。

四、結語

實踐證明,發揮新媒體載體、技術的支持作用,形成全媒體傳播模式、立體化傳播體系,能夠很好地傳播太行精神。新媒體時代,應正確認識到新媒體對太行精神傳播的影響,從多角度探索構建太行精神現代化傳播體系,有效提升傳播效能,為太行精神的傳播奠定基礎,保障太行精神在新媒體時代展現出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娟.影像中的符號建構與文化精神傳播:以電影中“黃河”“太行”“嵩山”符號作為考察對象[J].新聞愛好者,2023(10):72-75.

[2] 邵艷梅,李娟.新媒體背景下長征精神傳播的困境與解決路徑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3,44(3):44-50.

[3] 陰旭宏,張勝洋.用廣播劇唱響新時代太行精神[J].新聞戰線,2023(1):94-96.

[4] 常靜,韓鵬霞.新媒體背景下太行精神傳播路徑探析[J].中國報業,2022(24):74-75.

[5] 陳旭.基于新型社交媒體的山西紅色文化傳播路徑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22:23.

[6] 杜振興.新媒體背景下高校體育精神文化傳播路徑選擇[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1):227-229.

[7] 李霞.傳播抗戰歷史 弘揚太行精神:電視劇《太行山上》的音樂運用[J].電視研究,2020(11):86-87.

[8] 苗慧敏.太行精神內涵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1:12.

[9] 郭美靜.山西紅色精神圖譜及當代價值[J].長治學院學報,2023,40(6):103-108.

[10] 姬曉凱.太行精神融入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價值及路徑探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5(2):86-89.

[11] 李東澤,趙笑蕾.太行精神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探索[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9(1):34-38,46.

[12] 常靜,韓鵬霞.新媒體背景下太行精神傳播路徑探析[J].中國報業,2022(24):74-75.

[13] 柴雅倩.用“太行精神”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文教資料,2021(21):139-140,150.

[14] 孫婧.太行精神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長治學院學報,2020,37(1):89-91.

[15] 段樹琴.太行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20:12.

作者簡介 邢愷,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猜你喜歡
時代內涵傳播價值傳播路徑
冬奧會背景下“中國冰雪”APP內容設計與傳播價值
中鹽集團獲評“最具傳播價值中國民族品牌”
論儒家“自強不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傳播的路徑研究
都市報傳播城市文化的創新路徑
新媒體時代科普類微博的傳播路徑探析
網民介入公共政策傳播的路徑及其風險規避
新媒體環境下馬克思人的本質理論及其傳播價值
微信的大學校園文化傳播價值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
魏晉風流的時代內涵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