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國共戰略決策的地緣政治解讀

2024-04-25 12:26王志剛
領導文萃 2024年8期
關鍵詞:桂系四野胡宗南

王志剛

1949年1月21日,在各方壓力之下,蔣介石辭去“總統”職務,由桂系首領李宗仁出任“代總統”。但是,下野后的蔣介石仍然以國民黨總裁的名義把持最高權力,于幕后操縱軍政事務,使李宗仁在行使職權上受到很大限制,這也極大地影響到國民黨長江防御的部署。

蔣介石無意堅守長江

淮海戰役結束后,蔣介石于1949年1月14日在南京召集國民黨軍陸??諏㈩I會議,研究江防部署和作戰方針。1月18日,由于解放軍進逼蚌埠,蔣介石再度召集部屬,研究長江北岸軍事部署。從蔣介石的防御計劃來看,他無意堅守長江,而是準備在解放軍過江后,再依靠湯恩伯麾下的30萬大軍和??樟α縼沓志梅烙虾?,并與臺灣互相支持。他認為,中共因??樟α咳狈簳r難以威脅海港,而國民黨則可以依賴自身及美國??諆瀯葸M行源源不斷的補給;如能保持上海這一“灘頭陣地”,近可以牽制中共軍隊,遠則可以依托臺灣而進行反攻。

對于江防部隊平均配置且以上海為重心的防御計劃,國民黨內很多人都表示質疑和反對。在1949年一二月間召開的一次國民黨政府國防部會議上,作戰廳廳長蔡文治在匯報江防計劃時指出,江防主力應以南京為重心向上下游延伸,江陰以東不必以重兵駐守。他還認為,湯恩伯以上海為重心的防御計劃是自殺之策,在戰略和戰術上均屬下策。盡管蔡文治代表國防部的意見,并得到李宗仁、何應欽、顧祝同等國民黨高層的贊同,但湯恩伯表示只聽從蔣介石的命令,而拒絕采納意見。國民黨軍第2編練司令部司令官胡璉也對江防方案提出質疑。

中南數省成為戰略重心

解放軍突破長江并席卷江南以后,國內地緣格局呈現出新的態勢。對于國民黨來說,京滬杭丟失以后,放眼大陸地區,可供據守的大的戰略基地只剩中南和西南。

在國民黨高層中,較早考慮以廣州為戰略重心的人是陳誠?;春鹨燮陂g,他就兩次向蔣介石建議,為預防將來各種可能,應迅速在長江以南建立三個軍區;“最低限度亦應就廣東、臺灣兩地,重新確立兩個確切編練新軍之復興根據地”;在準備設立的華東、華南兩軍區內,還應從北向南劃分出三種地帶,分別承擔作戰、部隊訓練、人力物力總動員及運用美援等不同種類的任務。1949年4月24日,陳誠擬出一份關于國民黨軍今后作戰的計劃,其要點是以持久作戰為目的,確保廣州與重慶兩大陪都,首先沿浙贛鐵路與湘桂鐵路及其以南地區準備第二抵抗地帶。

廣西是桂系的根基所在,鄰近湘、粵等省也歷來關系其安危。國民黨政府搬到廣州后,李宗仁仍然擔任“代總統”,負責指揮全局,但是,由于蔣介石并不打算放棄權力,蔣桂矛盾繼續發展。受其影響,國民黨的戰略決策仍然處在混亂狀態。

就在國民黨的戰略決策再度陷入混亂時,中共關于中南戰場的戰略決策逐漸形成。1949年3月,中央軍委就已確定由四野承擔攻擊武漢及湘鄂贛國民黨軍的任務。5月17日,在獲悉國民黨政府國防部制訂的分左中右三路防御中南地區的部署后,中央軍委指示四野,準備分左中右三路進擊敵軍,尤其集中主力于中路,先向南推進至湖南郴州一線,與西路軍配合殲滅桂系主力于湘粵桂邊境,再向兩廣前進。

5月25日,在獲悉白崇禧準備集中部分主力于江西宜春一帶以攻擊四野渡江部隊的意圖后,中央軍委又決定從二野抽調一部歸四野指揮,首先于宜春一帶配合四野殲滅桂系主力,接著入湘包抄桂系后路。在制訂上述計劃后,四野于7月上中旬在西、東兩路接連發起宜沙、湘贛戰役,奪取了湘鄂西、湘贛的大片地區,使得白崇禧集團被迫南撤至湘中。

國共雙方對于西南的爭奪

西南戰場主要包括川、康、黔、滇四省,以及外圍的陜南、甘南、鄂西、鄂西北、湘西等地??箲鸾Y束后,西南在國民黨全盤戰略中的地位顯著下降,但仍是其重要的兵員和財政來源地。直到戰略決戰之后,由于統治區大幅度縮水,西南對于國民黨的地緣價值再度提升,成為其至關重要的戰略基地。

作為國民黨在西北地區的“支柱”,胡宗南考慮撤退西南的問題比蔣介石要更早一些?;春鹨蹌傄婚_始,胡宗南及其部屬就密切注視戰事進展。為了統一西北各省的部署和行動,1949年4月30日,胡宗南和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代主席郭寄嶠、新疆警備司令陶峙岳又在西安研討決定:陜西方面今后作戰方針是入川,主力集中于陜南;甘肅應變方針是撤退至隴南;新疆也撤出部隊。

5月17日,由于一野發起陜中戰役,胡宗南決定退出西安,并率部全線撤退。到5月下旬,除寶雞一地外,胡宗南集團已經基本退出關中,后撤至秦嶺防線。但是,由于胡宗南集團退向秦嶺后,隴東和西蘭公路門戶洞開,盤踞在西北的“二馬”(馬步芳、馬鴻逵)在戰略上陷入孤立并深感恐懼。因而,“二馬”向國民黨當局請纓,要求與胡宗南集團聯合實施反擊,奪回西安。自6月8日起,胡馬聯軍的四個兵團向關中地區的解放軍發起進攻,一度占據上風并逼近西安。但是,由于胡馬聯軍各部各有所圖,協同較差,到6月中旬,其反撲就被解放軍遏止。這時,剛從華北方面劃入一野建制的第18、19兵團主力迅速到達關中,使得解放軍在兵力上占據了優勢。自7月10日起,解放軍又在“鉗馬打胡”方針的指導下,發起扶眉戰役,一舉殲滅胡宗南集團主力4萬余人,迫使其放棄關中所有據點,完全退回秦嶺防線。由此,西北各地的國民黨軍陷入了孤軍作戰的被動境地。

大致到1949年末,中共基本取得西南戰場的勝利。這一勝利的地緣政治意義在于:其一,除了少數偏遠地區外,中共奪取了面積廣闊、人口眾多的西南地區,使得國民黨在大陸上保持戰略基地的夢想基本破滅;其二,隨著主力部隊胡宗南集團的覆亡,國民黨的軍事力量已經被中共悉數殲滅或逐出大陸地區,解放戰爭隨之進入尾聲;其三,由于囊括西南,延續多年的國共角逐也以中共的壓倒性勝利告一段落,分裂已久的中國地緣政治版圖也迅速走向統一。

(摘自《黨史博覽》)

猜你喜歡
桂系四野胡宗南
桂系為何會垮掉
亦師亦友
亦師亦友
詠桃花
桂系品牌全國崛起
新舊桂系決裂之變
雪籠蓋著四野(外一首)
胡宗南去臺灣是被“生拉硬拽”的
對“新桂系”一詞的商榷
軍委領導會見編寫四野戰史領導小組成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