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全球勝任力培養的融合式課程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

2024-04-25 03:44朱立宏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朱立宏

摘 ? 要:上海市第一中學創新性地開啟了培養全球勝任力人才的融合式課程教學實踐探索,形成了以明亮身心為底色的教養原則、以民族文化為底蘊的教育情懷、以學科課程為基石的教學實踐、以數字技術為載體的教研路徑、以行動體驗為方向的教化追求的實踐特征?;趯π1緦嵺`的融合式課程教學的反思與展望,提出從筑牢體系、多元融合、師資培養、評價反饋等模塊進行擴充與完善,有序推進至全球勝任力教育,引導師生人格向實、向美、向善發展。

關鍵詞:全球勝任力;融合式課程;特色高中

為了追求更加公平和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2023年8月教育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旨在健全我國各階段優質教育資源擴充機制,為追求共同富裕遠景目標在教育行動上付諸實踐;聚焦當前普通高中發展面臨的“優質資源普及、多樣特色發展、育人方式改革”三大基本任務,要求在高中教育階段實現“普通高中優質特色”,重在推動實施普通高中內涵建設。1 上海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市一中學)地處國內教育資源與實力雄厚的申城,多年來通過相互學習與交流,在實踐探索中走出一條重在培養和發展學生全球勝任力的融合式課程教學改革之路。

一、全球勝任力培養的背景、價值與國際經驗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培養應對未知多變世界的時代新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論述,錨定“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做出了一系列有關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改革。

1.國際社會環境變化與現實需要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在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以“新文科”為例,其要義是將新興科學技術與文史哲等人文學科相融合,鼓勵大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令其成長為能夠適應未來世界的綜合性人才,這也為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將過去以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架構的“三維目標”整合為以核心素養為統領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使學科知識、學科活動、學生發展統一到學科育人軌道上。1 “新課標”確立了發展核心素養作為人才培養目標,以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學生不僅要學會參與一個更加緊密聯系的世界,還要學會欣賞和受益于文化差異。因此,教育必須回應時代命題以適應未來國際社會需要?!兑庖姟泛汀靶抡n標”分別面向高等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在人才培養方面表現出注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共同追求,旨在培養可堪民族復興大任和國際視野的綜合型人才。普通高中教育連接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兩端,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中發揮獨特作用。2 市一中學作為一所完全中學,如何實現學生從義務教育階段向高等教育階段平穩邁進;面向未來國際化人才需要,探索如何培養既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能夠吸納借鑒人類文明共同成果的胸懷世界的人才,使之成為具有全球勝任力的時代新人,是學校內涵建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2.全球勝任力培養的意蘊與關鍵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教育部國際司負責人解讀文件指出,“我國將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UNESCO)等多邊機構的合作,為全球教育發展貢獻中國力量,為全球教育治理貢獻中國方案。其中在基礎教育領域,將加強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青少年”3,對我國全球勝任力教育提出迫切需求。

目前學界尚未就“全球勝任力”的內涵界定達成一致,常見的有以“知識與理解能力、技能和態度”為劃分的三要素論,以及從“認識層面、行為層面、思想層面、價值層面”維度來探討的四要素論。國際性與交流性、跨文化性與包容性、可持續性與和平性是其秉持的共同理念,中國語境下的全球勝任力教育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價值取向和實踐路徑。4 欒淳鈺強調全球勝任力培養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認為全球勝任力的塑造過程應呈現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階段性特征,從小學至大學不同階段的培養重點呈現從注重養成觀察世界的感知力到培養互動交流的溝通力,再到提升群策群力的創造力以及增強全球治理的行動力的遞進式變化。5 因此,中學階段為達成全球勝任力教育的實效性,構筑教育共同體既是內在動力也是保障機制。

3.借鑒教師素養提升的國際經驗

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發布全球勝任力框架并將其納入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測評系統以來,“全球勝任力”引發世界各國關注。當前全球勝任力教育業已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使命,國外中小學紛紛開展了旨在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以美國為例,1988年美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在《為全球勝任力而教》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全球勝任力”,并將其作為高等教育新使命。6 為保證涉及多學科參與的全球勝任力教育有效實施,2014年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聯合世界智慧組織與亞洲協會推出面向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全球勝任力證書項目”(Global Competence Certificate,簡稱GCC),通過打破學科界限、加強基地建設、倡導合作學習等路徑,從國家層面構建“全球勝任力”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以全方位提升在職教師全球勝任力教學素養。1

相比之下,我國中小學全球勝任力教育在實踐層面尚未形成系統的教學范式、評價體系和師資培養模式。目前,我國全球勝任力教育的實施主要側重于為學生提供跨文化學習與交流體驗,缺乏系統深入圍繞人類社會發展全球議題開展的教育培訓與教學實踐2,在師資養成方面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且主要依托于學校教師自主探索,缺乏國家層面的系統指導與行動指南。

市一中學創新性地開啟了培養全球勝任力人才的融合式課程教學實踐探索。首先明確提出“全球勝任力”的校本定義,是指在國際與多元文化環境中有效學習、工作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主要包括四大素養:文化傳承與悅納,人際溝通與協作,信息加工與批判,審美實踐與創造。此外,在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市一中學自2019年起啟動以英語為基礎學科指向全球勝任力培育的融合式中學課程改革,為學校國際化和全球化教育特色培育先行先試。

二、指向全球勝任力培養的融合式課程教學實踐

堅持多樣特色發展、提升育人能力是高中教育發展的核心;深化學校內涵建設、推進教育方式變革是提升學校育人質量的路徑?!靶抡n標”強調變革育人方式,推進實踐育人、協同育人、技術育人。3 市一中學圍繞“居敬致遠”校本教育理念,以“五敬”(尊敬國旗、篤敬生命、親敬人文、崇敬科學、恪敬法則)教育為載體,參照“全球勝任力”指標,著力從“家國情篤”——理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風物放眼”——充實交流研學活動內涵、“事事關心”——增強社會實踐體驗活動能力、“青春做主”——鼓勵扶持學生自主社團開展、“咬定青山”——持續豐富“市一人”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等方面入手,關注培育學生的“世界眼光、民族情懷、公民素養”。以堅毅品質培育托底,促進不同年齡段學生在與外界的比較和交流中全面認識自己,增長見識,開闊胸襟,不斷實現自我成長與跨越,成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新時代“市一人”。

1.以明亮身心為底色的教養原則

身心狀態不僅影響學生的成長軌跡,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生可以走多遠;如果沒有健康的身心,就無法承擔時代賦予的重任。由此可見,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加強體育精神建設不僅是學校育人的自覺追求,更是時代的需要,應作為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的首要原則。市一中學始終關心與發展學生的健康身心,并且在2015 年成為上海市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在形成的心理健康“雙全互動”4教育模式基礎上積極培養中學生的陽光心態,使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感受人際美好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向上成長。在身體方面注重加強陽光體育運動,吸引和指導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陽光體育系列活動,掀起了校園體育鍛煉熱潮。陽光體育活動不僅在增強體質、強健體魄、提高運動技能水平等方面有積極作用,并且在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奮勇拼搏、團結進取、熱愛集體等精神方面成效顯著。

2.以民族文化為底蘊的教育情懷

我國中學生全球勝任力的培養應堅持中國立場,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情感。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在中國的紅色版圖上占據獨特且重要的地位。作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地、革命領袖足跡地、早期中共中央機關聚集地、首部黨章誕生地、群眾運動策源地”的靜安區承載著眾多紅色記憶。市一中學合理利用靜安區紅色文脈,定期開展紅色尋訪活動,在對學生進行紅色革命教育的同時培養其家國情懷,鼓勵學生學習革命先輩敢為人先、不屈不撓的精神,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教導學生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此外,學校德育部門圍繞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育人目標,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系列特色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讓民族精神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的生命和靈魂,自然而然地為學生奠定培育全球勝任力的情感基礎。

3.以學科課程為基石的教學實踐

課程是實現青少年全球勝任力教育的實際載體1,隨著對全球勝任力教育研究的深入,國內學者對于西方話語體系主導下的全球勝任力漸持審慎態度,為規避其框架和測評帶有的鮮明經濟導向、精英主義和西方中心屬性,市一中學在引入全球勝任力教育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造。當前學科教學正在經歷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市一中學敏銳地把握英語優勢學科,在專家指導下編制獨具特色的校本課例,意在通過整合學校課程資源,夯實學生認知基礎,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讓發展學生的全球勝任力貫通于學習過程。此外,市一中學通過環境打造凸顯文化浸潤育人功能,如精心設計教學樓的墻面,分樓層形成不同主題,意在突出學生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具體表現為:學校教學樓一樓重點展示規則奠基,旨在表明規則是為學與做人的基礎;二樓集中展示科學求真,傳遞科學的方法、態度與精神;三樓著重體現人文向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樓整體凸顯藝術達美,發揮美學熏陶的育人價值。二至四樓從三個層面呈現對“真善美”的追求,其對應的科學、人文與美學三大學科蘊藏于中學各學科課程之中,無形之間實現學科的跨界與融合。

4.以數字技術為載體的教研路徑

相較于小學階段,中學課堂具有大容量、高輸出、強邏輯、快節奏等特征,以及數字時代所呈現出的多樣化、綜合化、個性化、互動化等特點2,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賦能學生發展,實現協同創新。學校積極探索數字教育資源,在新技術的助推下學校教育智能化水平不斷增強,學科之間、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等多維融合正逐步走向常態化,豐富了學校教育教學的內容,與此同時,學生課堂思考時間減少、課堂教學“留白”減少等情況同樣引起教師關注。針對以上現象,教師在各學科教研組長帶領下,以身作則發揮敢于探索、責任擔當、主動作為等優良品質,自發調動基于數字技術網絡媒體的教研探索,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可視化、個性化、趣味化等特點,切實發揮教研共同體的主體性、能動性與創造性,在充分利用數字資源推進學生移動學習、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的前提下,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并實現人與技術的融合。

5.以行動體驗為方向的教化追求

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學生,一方面,要發展學生放眼世界,宏觀了解世界變化發展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目光向內,從現實著手探索社會實際,在實踐中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組織力與領導力,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真正融合。市一中學通過設計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項目,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特點,發展學生的人際溝通與協作能力,培育學生的文化悅納素養;通過舉辦“模擬聯合國”系列活動,豐富學生互動性學習經歷,在學習和參與國際事務討論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組織、策劃與管理能力,造就學生的研究、寫作和演講辯論能力。此外,學校鼓勵學生聚焦“三農問題”,創設以“學農”為主題的課題研究,學生課題組在教師指導下綜合運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進行實地調研,完成考察報告;開展社團“走出去”社會實踐活動,在與校外社會團體的交流互動中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水平;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為提升社區整體面貌貢獻力量。

三、指向全球勝任力培養的融合式課程教學展望

“將全球勝任力教育融入教育體系,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1,是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校的發展定位,也是市一中學的發展愿景。市一中學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全球勝任力培養教學改革實踐已經進入第四年,學校自主構建基于學科的融合式校本課程,實現從內容到形式的迭代與創新,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基于校本實踐總結經驗用以指導后續研究和行動,既是客觀需要也是發展需求。

1.體系創設是基礎

全球勝任力教育涉及國家、社會、學校等不同層面的工作,源于其載體的豐富性、靈活性、可創造性等特征,決定了全球勝任力教育的組織與實施不僅涵蓋對外的國際教育交流,也內在包含學校辦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改革、教師管理、機構設置、制度建設等內容,是一項全面復雜的系統性工程2,需要學校從目標體系、內容體系、活動體系、制度體系以及評價體系等多方面形成體制機制保障,為全球勝任力教育的有效實施奠定組織制度基礎。其中,課程體系作為內容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學校和教師著力的關鍵。市一中學將立足實際,在專項特色課程開發方面持續深耕,以豐富的校本課程體系充盈國家課程的實施,在扎實基礎性學科知識的前提下著重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推動全球勝任力教育實踐穩步向前。

2.多元融合是核心

全球勝任力教育的實現以共享與借鑒為路徑,以交流與理解為追求,以跨界與融合為核心。首先,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與多元主體相融合的意識,從關注當下的個人生涯規劃到有意識地發展與他者的合作交流,鼓勵團體之間進行良性競爭,再到走進社群融個性培養于集體發展之中,通過自我與他者、社會、群體的主動融合發揮多元主體智慧。其次,學校應為學生創設與多彩世界相融合的平臺,一方面,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學校環境創設和學生日?;顒又?;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在與國際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加強對世界大融合的理解、思考和行動,以實現學生國際領導力與勝任力的自然生成。最后,教育系統應為學生提供多維素養相融合的學習資源,例如,通過整合課程資源將外語的工具屬性同社會科學的人文屬性與自然科學的科技屬性有機結合,立足五育并舉,借以STEM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此過程中落實以勞動為引領,踐行知行合一,實現跨界融合。

3.師資隊伍是關鍵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直接傳遞者,是課程教學的具體實施者,教師自身的全球勝任力水平及其參與的積極性將極大程度地影響學校全球勝任力教育開展的實效性。3 以全球勝任力教育起步較早的美國為例,其“全球勝任力”教師教育課程包括基礎的專業教育課程、作為支撐的通識教育課程、視為重心的實踐教育課程,三類課程層層遞進且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全球勝任力教學由知識水平向智慧水平躍遷。4 此外,自20 世紀 50 年代至今,在聯邦政府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美國全球勝任力教育實現學校與其他非營利性民間組織多方協作,國家層面設計與開發豐富的教師培訓課程并設立相關證書項目5,以此保障全球勝任力師資隊伍的充盈與完善。相較我國有關師資培養尚處于教師自我探索階段,由此可見,自上而下地搭建旨在培養我國教師全球勝任力水平的中國化教師研訓體系,至為關鍵。

4.評價反饋是保障

當前我國不少中小學已開展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但尚未形成系統的教學和評價體系,在“教學評一體化”方面存在較大研究和探索空間。在此背景下,教職員工共同努力,圍繞全球勝任力的教學與評價工作深入開展研究尤為重要。從學校層面而言,市一中學參照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堅持正確方向,堅守育人規律,落實深化改革,做到以評促建,爭取從多方評價主體出發,在每學年對六年級和高一年級新生1 開展全球勝任力水平測試并做精細分析的基礎上,指導教師更多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具體到對學生的全球勝任力評價上,進一步鼓勵教師基于當前學校試行的融合診斷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結合學生自評及家長評價,切實發揮家庭教育的監督和指導作用;針對教師全球勝任力施教評價,堅持綜合評價與特色評價相結合,落實外部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同時學校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為教師提供更多國際交往與合作的機會,激勵教師進行有關全球議題的教學研究,全方位提升學校全球勝任力教育的水平。

深化學校內涵建設是提升學校育人質量的核心路徑2,從學校育人目標的確立到校本課程的創設與實踐,再到德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市一中學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指向全球勝任力培養的體系化、結構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融合式課程教學實踐方案,學校在主動變革中融合多方力量,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求索。

Explor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 Cultivation: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Reflection

ZHU Lihong

(Shanghai No.1 High School, Shanghai,200040)

Abstract: Shanghai No.1 High School has innovatively started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with global competence. This practice has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ciple of upbringing with healthy body and mind as its basis,the sentiment for education with national culture as its foundation,the pedagogical practice with disciplinary curricula as its cornerstone,the pathwa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as its carrier,and the pursuit of education with action experience as its direction.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and outlook of the school-base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teaching,this study has proposed that more focus should be put on the expans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odules like solid system building, diversified integration,teacher training,evaluation and feedback,to promote global competence education in an orderly manner,and to off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beautiful personality with more honesty and kindness.

Key words: global competence,integrated curriculum,a high school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