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維度、方法突破與史學意義

2024-04-25 11:06許涵之張明浩
電影評介 2024年2期
關鍵詞:藍皮書影視案例

許涵之 張明浩

2024年1月26日,經過20余天,29萬影/劇迷、數百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影視專業學生代表、50余位國內知名影視專家的三輪依次票選,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1905電影網、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合作推出的《中國影視藍皮書2024》之“2023年度中國十大影響力電影/電視劇”結果出爐并向社會公布。

2023年度十大影響力電影分別是(按第三輪五十位專家票選票數排序):《流浪地球2》(52票)、《長安三萬里》(51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48票)、《滿江紅》(41票)、《八角籠中》(38票)、《宇宙探索編輯部》(37票)、《三大隊》(36票)、《消失的她》(34票)、《無名》(32票)、《年會不能停!》(30票);2023年度十大影響力電視劇分別是:《狂飆》(52票)、《繁花》(51票)、《三體》(50票)、《漫長的季節》(49票)、《父輩的榮耀》(37票)、《去有風的地方》(35票)、《新聞女王》(33票)、《平原上的摩西》(31票)、《不完美受害人》(27票)、《夢中的那片?!罚?5票)。

《中國影視藍皮書》“年度十大電影/電視劇”評選活動自2017年誕生以來已舉辦七屆,曾獲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學會獎”一等獎、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學會獎”二等獎等多項獎項,廣受學界、業界好評?!吨袊耙曀{皮書》的評選過程科學、透明,評價維度全面、多元,評選階段審慎考察了作品的多面性、影響力、話題性、人民性、美學性、商業性,評選結果基本反映了2023年中國影視行業的創作動態與發展趨勢。

一、前瞻性、藝術性與大眾性兼顧的評選機制

影視評選、評獎活動是影視生產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議程設置、評價標準、結果生成既反映當前文化政策、管理制度、資本運作、美學趨向相互影響下的影視評價體系和輿論狀況,又嘗試在意見爭鳴和觀點平衡中建立具有歸納性和公信力的最大共識,進而推動影視藝術創作觀念的良性發展和其對影視生產活動的有效反哺。因此。各類影視節展的評選與創投活動,“皆意在通過多視角、多維度的評鑒打造百家爭鳴的場域”,以此來“提供相對客觀且具權威性的反饋與品評”[1],最終呈現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藝術力量、社會價值的表彰體系和評價話語,為影視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持續賦能。

第七屆中國影視藍皮書“十大影響力電影/電視劇”評選以前期籌備和正式評選兩個環節構成,前期籌備跨時數月,通過細密爬梳2023年影視行業內容產出,以“影響力”為關鍵詞,擇選出50部進入第一輪網絡“全民網選”。

正式評選共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評選面向大眾,尊重“網絡批評”及“粉絲圈層”,通過1905電影網發布50部年度電影、電視劇,由影/劇迷分別在50部電影與50部電視劇之中選擇出“前30”;1905電影網在頁面制作、物料投放及票據統計等方面進行技術把關,且從總體票數、IP數、日頁面瀏覽量等緯度提供一手數據,為后續專家投票提供參考。

互聯網時代,影視批評“不僅僅是一種審美鑒賞活動,更是一種娛樂式的互動參與”,“網絡這一虛擬空間時效性強、互動性強和多媒體性的優勢,擴大了批評的場域”,產生了“從職業到非職業、從實名到匿名、從建構到解構、從統一到零散”等新批評特征,建構起巨大的虛擬闡釋社區?!芭u主體和批評話語的巨大變化,形成‘微媒體批評和‘自媒體批評等全新的影評生態”,傳統批評結構出現重要轉向。[2]青年群體已成為影視消費的主力群體,影視創作的青年偏向、青年選擇趨勢明顯。青年亞文化本為“年輕人創造的一種以叛逆為主要色彩”,以“文化偏離、排斥甚至對抗‘成人文化或‘主流文化”為姿態的群體文化,但隨著文化消費方式的變革和消費意識的轉型,“青年亞文化不再以一種對抗的形式對待主流文化,而是以一種融合的方式、柔和的形式匯入到主流文化之中”[3],尊重影視評價的青年維度,即是尊重影視消費面向的多元性和未來性。

第二階段由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學生參照第一輪票選結果,并結合藝術性、可研究價值、影響力、商業性、話題度等多維因素分別選出“前20”。這一評價主體陣容具有鮮明的“迷影”氣質及青年性特征,使評價的審視維度、文化寬度、美學角度更體現和合共生的包容性訴求。蘇聯文藝理論家巴赫金“對話理論”認為“真理只能在平等的人的生存交往過程中,在他們之間的對話中,才能被揭示出一些”,“人文科學在本質上是一種對話型態的科學”,只有在理論界內部及外部自由的展開對話,在創作者和觀眾、創作者和研究者、研究者與大眾之間達成一種深度的理解,才能“匯成一種保留每個聲音個性的眾聲合唱的復調”[4]。

第三階段由影視專家在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學生票選“前20”的基礎上,參考第一輪影/劇迷選擇結果,進行“前10”終選。這種多維文化圈層交叉的評選機制體現了“大眾至上,理性為王”的對話意義。

縱觀當前主流行業獎的評選模式,大致分三類:一是專業導向的“金雞”模式,金雞獎一貫保持專業化、精英化的立場,但因專業委員會15名評委的人數限制,主觀性和隨機性依然存在;二是大眾立場的“百花”模式,寬廣的票池與隨機產生的“評委101”使百花獎基本反映了大眾審美觀念和欣賞趣味,但其對商業取向的偏重和屢屢出現的結果爭議,也顯示出其因專業評價話語缺失導致評選過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失序;三是意識形態導向的“五個一工程”獎。由省市各地方單位組織、申報本年度優秀作品,再由從20多家單位和機構推薦的評委庫中隨機抽選評委評審委員會,其精神導向和價值引領意義大過其他。

與其他行業獎項相比,兩個環節、三個階段的評選流程,使“十大影響力電影/電視劇”具有群眾性與專業性兼顧、藝術性與商業性并舉、學理性與前瞻性并存的顯著特征。首先,大眾話語與精英話語相彌合。網絡票選龐大的樣本基礎保證評選“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本次投選第一輪網民投票累計總投票數達296萬次,投票頁面總瀏覽量高達85萬次,單個設備投票人數(去重復后的投票終端IP數)達29.12萬人次。而由50位學界一流影視專家組成的強大陣容把準全景觀照、專業考量的“理性批評”方向;其次,學術價值與產業價值相交融。大眾評審、影迷評審、專家評審三套評價系統的有機結合,最大程度地拓展了影視評價生態的完整性和多樣性,打通商業趣味、藝術創新、學理批評等多塊話語場,協同共生地完成一套中國特色影視批評機制的多維重構;最后,結果呈現聚焦性和指導性。與工種細分、品類細化、數量龐雜的影視評獎相比,“十大”這一簡明、聚焦的評選結果更具示范性和綜合性。電影、電視劇皆是綜合龐大團隊和復雜、專精分工的集體性工業文化產品,其最終品質呈現是團隊長時間磨合的共同成果,整體性、全面化的評價視角更科學地考慮到這一生產特征,更能實現激勵機制與生產現象的同生互構。

二、以點及面、經緯交織的學理化評述方式

與咨詢機構、數據公司和其他商業單位出具的全景式、綜合性產業報告不同,《中國影視藍皮書》以“電影年度十佳”與“電視劇年度十佳”共20部作品為重點個案,從個體中挖掘本體,從微觀中透視宏觀,以學理化的批評路徑、具體化的分析方法、落地式的資料整理和創作訪談,切開本年度中國影視生產譜系中若干關鍵切口,以點及面、由表及里地完成中國影視產業的全局性觀照。

(一)以點及面的案例研究方法

年度產業研究作為“述史”的一脈分支,天然地需要破解歷史研究現象龐雜、線索多元、邏輯交錯的闡述難題。電影、電視劇的“產生、演變、發展、創新,是眾多原因決定的,對其歷史梳理與寫作,也必然需要爬梳清楚歷史中的‘多元決定,并以此‘整合”[5],由此,選擇何種研究方式、寫作方法進行抽絲剝繭、結構框架顯得尤為重要?!鞍咐芯糠ā弊鳛槿宋纳鐣茖W領域重要研究方法,在現象分析、特征歸納、規律總結方面具備相當優勢。哈佛大學曾以“案例研究法”作為重要研究、教學方法,從19世紀末開始歷經百年積累、幾代努力,建立跨越法學、醫學、商學等多重學科的案例研究體系和龐大案例庫,形成獨樹一幟、內生循環的特色理論建構生態。時至今日,哈佛大學案例庫已成為學界展開研究、教學難以替代的重要學術依據和理論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較大影響?!吨袊耙曀{皮書》同樣采取案例研究方法,以專業、科學的樣本選取方式,結合時代性與大眾性,對中國影視行業發展進行錨點式的立此存照,以積跬步以至千里的學術展望,試圖建立起中國影視理論視域中的案例資源庫,為后續史學書寫提供本體的、直觀的、當下的理論參考。

(二)經緯交織的理論框架結構

《中國影視藍皮書》從個案出發,微觀著手,深入剖析中國電影、電視劇行業年度重要現象,總結歸納中國影視產業創作與發展的特征和規律,對年度影視生產序列中若干具有代表性、指征性的作品深挖開掘,在流動、混合的史序經度上建立細化分析、縱向探討的研究緯度。值得關注的是,該書系在具體的案例本體中實現研究視角的多維鋪展,對每一部作品從敘事文本、類型表達、制作方式、發行手段、營銷模式、收視效果、后續影響及主創創作闡述等諸多角度進行全方位探討,既有文本分析的闡釋,又有數據羅列和焦點訪談的實證,在微觀層面完成歷史書寫的整體性,呈現一種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的綜合史觀,進而以點及面、經緯同構地搭建出年度電影生產活動、文化生成、意義傳播脈絡清晰的理論圖景,見證并助推中國影視創作“質量提升”、影視產業“升級換代”與“電影工業美學”的理論體系建構,即為后續研究者提供一種依據和參考,也為行業內部貢獻一種細節化的“生產經驗”,在史學書寫的視角開拓、方法創新、形式革命上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眾至上、理性為王的史學書寫意義及跨文化的影響輻射

當代中國影視史寫作,要試圖融合“藝術立場”與“商業立場”,不能以精英知識分子視角書寫當代影視史,也要避免落入商業的書寫邏輯,應該在藝術與商業,產業與市場,工業與技術之中,力圖回歸到產業現況、電影本體與現實訴求,在工業與美學的張力之下開辟一種平衡、務實、可觀性強的影視史書寫方法。

影視史寫作肯定離不開案例的選擇、批評與闡述,以及脈絡的梳理??死锼苟 丈c大衛·波德維爾認為,電影史是一種描述與解釋。描述與解釋的終端,與作者選擇、案例選擇相關。如何客觀、公平、理性的選擇、描述與解釋,是當下中國影視史寫作需要注意的?;赝半娪?、電視劇歷史寫作,案例多為藝術性較強的作品。藝術性固然是影視美學史案例選擇的一個重要條件,但絕非首要條件。尤其21世紀以來,各種作品百花齊放,很多藝術作品似乎在票房上、收視上、受眾接受上都有待提升。如果繼續以“藝術性”作為案例選擇的第一性來書寫當代中國影視史,難免會局限于精英知識分子視野之中。當代中國影視史的寫作急需突破視野框架,讓人民來行使選擇權力。

“與電影工業美學所主張的理性至上原則相似,《中國影視藍皮書》的評選也是在過程中堅持‘弱化感性的、私人的、自我的體驗,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標準化的、協同的、規范化的工作方式”[6],這是一種在工業與美學、藝術與商業之間協調的選擇模式。同時,“尊重大眾文化與立足整體觀方法論”使《中國影視藍皮書》給人們提供一種多元的、公平的、理性的案例選擇方法論,其“案例不再只是‘知識分子的‘高雅喜好,而是‘大眾與‘精英、‘高雅與‘通俗融合后的具有大眾文化屬性與整體性的‘典型性案例”[7],這種公正、對話多維的案例選擇方法避免了很多影視史研究中出現的主觀性問題:一是避免因為“觀念先行”而致使研究案例偏航;二是避免因為“精英視角”而導致研究案例藝術、精英化;三是避免因為案例難選擇而導致影視史寫作碎片化,無重點化;四是避免將主觀評價、主觀喜好變為影視史寫作。大眾之上、理性為王的史學書寫模式為中國影視歷史書寫開創了一種平衡對話、多維兼顧的科學模式,在“重寫影視史”的學術立場上具有積極的突破意義。

在提供史學書寫案例方法的同時,《中國影視藍皮書》還具有一種“時代編年史”的史學價值。自《春秋》以來的編年體史學書寫,是寫史的重要傳統?!吨袊耙曀{皮書》這種以年為單位,將年度影響力與話題性作品進行回顧與梳理的工作本身、便為今后相關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且直接、全面、客觀的材料——因為就歷史書寫而言,記錄歷史亦是書寫歷史的重要一部分。

也就是說,《中國影視藍皮書》依靠理性至上與大眾為王的編撰機制進行“編年史”式記錄,而這種記錄本身,就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歷史書寫的重要部分。也正因如此,從近七年來《中國影視藍皮書》的年度編年史式評選作品中,能夠發現中國影視的階段性歷史變化與脈搏。比如相對于2022年的十大影響力電影《人生大事》(劉江江)、《狙擊手》(張藝謀/張末)、《獨行月球》(張吃魚)、《萬里歸途》(饒曉志)、《長津湖之水門橋》(徐克)、《奇跡笨小孩》(文牧野)、《鄧小平小道》(雷獻禾/盧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邢文雄)、《熊出沒·重返地球》(林匯達)、《云霄之上》(劉智海)而言,此次2023年的“十大影響力電影”就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傳統文化IP類表現強勢”“現實題材更為深挖安全問題、關注人民生命安全”等新趨勢,如此次“十大影響力電影”位列前序列的《流浪地球2》(郭帆)、《長安三萬里》(謝君偉/鄒靖)、《封神第一部》(烏爾善)、《滿江紅》(張藝謀)等都是有著某種明顯以“神話IP”或“傳統文化IP”為支撐的電影。顯然,這種年度評選背后的“作品類型”或“作品題材風格”之變,能夠有助于學界、業界從變化之中把握受眾最新關注動向與審美變化。顯然,藍皮書為趨勢新變等研究提供文本參考這一現實,就是其史學價值的較為直接的佐證。

在“向內”進行宏觀史學書寫的同時,《中國影視藍皮書》也在不斷進行著“向外”國際傳播的努力。本屆“十大影響力電影/電視劇”名單將在第7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北京大學與浙江大學聯合舉辦的“中國影視藍皮書2023:年度發展報告”行業論壇上進行國際發布。

從2019年起,“《中國影視藍皮書》始終與中國電影同步,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向世界展現中國影視近年來的巨大變遷與可喜進步,同時傳遞著中國學者的研究、思考與聲音?!贝饲?,“《中國影視藍皮書》已經分別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希臘雅典大學舉辦系列國外首發式活動,以學術演講、學術研討等形式向國外專家學者、專業學生及普通觀眾介紹中國影視與‘中國影視藍皮書,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8]。本次柏林電影節的亮相,更是一次中國影視作品、影視理論與全世界影視產業從業人員、影視媒體、學界專家進行深度溝通與對話的機會,是中國影視內容輸出、文化出海又一次重要突破,對提升文化自信、增強文化競爭力、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方面均有著重要意義。

結語

以年度之總結見年度之變化與受眾之審美,是《中國影視藍皮書》的時代記錄意義所在;以大眾選擇與大眾審美為案例擇選中心,書寫大眾關注的美,是《中國影視藍皮書》知行合一、以人為本、書寫人民的人民性意義所在;而以當下見變化,從中國走向全球的立書堅守,又使《中國影視藍皮書》不僅成為“當下史”的見證,更成為一種向全球傳遞中國好聲音、向世界講述中國好故事的重要媒介。

無論是歷史還是當下,都需要一代代學人去見證、去挖掘、去發現!而一直“在路上”的《中國影視藍皮書》正是秉承這種“知行合一”理念,在發現、在見證、在紀念!

參考文獻:

[1]李國聰,饒曙光.中國電影獎評選與電影觀念變遷——以金雞獎、百花獎為例[ J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22(01):13-19.

[2]范志忠,潘國輝.新時代中國電影的批評話語和價值建構[ J ].中國文藝評論,2021(11):32-44.

[3]陳旭光,張明浩.青年想象力美學與游戲文化的新主流表達——論近年網絡劇的工業美學生產[ J ].當代電視,2022(11):75-83.

[4]李衍柱.巴赫金對話理論的現代意義[ J ].文史哲,2001(02):51-56.

[5]陳旭光,張明浩.中國電視劇史寫作的“整體觀”意識、“中層理論”實踐及范式創新——評范志忠教授著《中國電視劇創作發展史論》[ J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22(02):406-416.

[6][7]范志忠,張明浩.新時代影像審美變遷與生產張力的書存立照——作為文化印記、審美呈現與創作流變史的《中國影視藍皮書》[ J ].文化藝術研究,2023(01):84-95,115.

[8]張明浩:“藍皮書”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EB/OL].(2023-9-20)[2024-01-15].https;//share.gmw.cn/wenyi/2023-09/20/content_36845097.htm.

【作者簡介】? 許涵之,女,浙江慈溪人,浙江傳媒學院華策電影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影視理論研究;?張明浩,男,山東德州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博士生。

【基金項目】?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新時代中國電影工業體系發展研究”(編號:20ZD19)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藍皮書影視案例
影視展
文學轉化影視,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2018年“寧夏系列藍皮書”正式發布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影視風起
《上海投資藍皮書》發布
第八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
影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