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中家校社合作的機制

2024-04-25 13:55顧文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學生

顧文

摘 ? 要: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內容,而個體社會化是學生“有擔當”的重要教育目標。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秉承“培養第一等人才、砥礪第一等品行”的理念,基于對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存問題與原因的深入分析,凝練了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家校社合作理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社會責任感教育網絡,通過各種社會實踐項目,實現學校、家庭與社會教學資源共享,共同促進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及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家校社合作

一、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內涵和培育價值

責任感是一種集認識、情感和態度于一身的品德特征,不僅指人們面臨責任時產生的特殊道德情感,還包括對責任的理解與認識(責任觀念)和相應的行為(責任態度或責任的行動)。1 因此,社會責任感是指社會成員基于對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關切的認識所形成的自覺為社會盡責任的意識,以及在這種意識作用下產生的經常性行為動機。2 作為一種高級道德情感,社會責任感是道德認識、道德信念、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有機綜合統一,對人的行為有巨大的推動力。結合小學生所處的成長階段和社會特質,本文將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定義為:小學生對自我、家庭、他人、集體、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的自覺態度、情感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

小學生社會責任感主要包括自我責任感、家庭責任感、他人責任感、集體責任感和社會公共責任感5個維度。其中,自我責任感是指小學生在自身生存和發展方面所應承擔責任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包括關愛自己的生命、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家庭責任感是指小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所應承擔責任和義務時所產生的道德認知與情感體驗,包括尊重長輩、對父母的養育有感恩之心等。他人責任感是指小學生在與他人的社會交往活動中,正確把握個體的角色定位,并肩負該角色應承擔的責任的一種情感體驗,包括尊敬師長、真誠對待同伴等。集體責任感是指小學生在集體生活中萌發的集體主義情感,包括自覺遵守組織紀律、維護集體榮譽感等。社會公共責任感是指小學生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作為社會中的一分子所產生的積極主動的道德認知與情感體驗,包括了解社會規則規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

小學階段是學生脫離幼稚走向成熟的開始,也是奠定思想道德基礎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正確的引領有助于小學生成才和全面發展。同時,小學生作為青少年群體之一,是建立良好社會風氣的基礎性力量,也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動力來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 1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也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2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已經步入了新的階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不僅是促進新時代少年兒童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呼喚。

二、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現存問題與原因分析

1.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存在的問題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交大附?。┍猩虾=煌ù髮W的辦學理念和文脈精神,堅持德育、智育并重,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通過對交大附小學生、教師及家長的調查和訪談發現,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體情況是積極向上的,大多數小學生對自我認知和要求比較清楚,整體社會責任感良好,但在不同維度上呈現不均衡的狀態。

(1)低年級學生自我責任感整體較弱

自我責任感是社會責任感發展的基礎,影響社會責任感其他維度的發展水平。通過對交大附小調查發現,小學生的自我責任感發展水平呈現“由低到高”的變化趨勢。低年級小學生雖然有較強的進取心,但是他們難以將這種積極的態度轉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部分學生堅持課前主動預習、課后認真復習并獨立完成作業,少數學生要在家長和教師的督促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中高年級學生的自我責任感發展水平隨著年齡與年級的增長呈上升趨勢,普遍具有更好的學習習慣、更高的自我要求和更強的自我調控能力,但是也有一些高年級學生由于較重的課業負擔而忽視生活作息和體育鍛煉,不利于個體健康成長。

(2)同伴交往能力與集體觀念不足

同伴關系和集體觀念是小學生社會化發展水平的重要表現。與幼兒園階段相比,小學生在學校需要按照教學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在班級和小組的協作活動中,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不強;放學后大多是各自回家,周末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學習班,與同伴玩樂、交流、相處的時間大大減少,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與同伴相處,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此外,由于在學校受到校紀校規的約束,小學生普遍能夠做到遵守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完成集體分配的任務等,但是大部分學生對集體的責任心只是受到外部紀律的強制規約,在集體中發揮個體價值、維護集體榮譽感的主動性、自覺性較弱,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長集體觀念呈現下降趨勢,存在重個人利益、輕集體利益的傾向。

(3)家庭責任情感和行為不一致

絕大部分小學生都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情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見到長輩能主動問好,做到有禮貌,但他們并沒有很好地把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落實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之中。比如,在“積極承擔家庭中力所能及的事務”“經常和父母溝通、交流”等問題上較多學生不贊同,認為“家長不讓我做”“不知道該怎么做”“自己年紀小做不好”“和家長沒有什么可溝通的”,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體會到父母辛苦,所以不能很好地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相對而言,女生的家庭責任感普遍略高于男生。

(4)對社會公共責任的理解比較抽象

大部分小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多重身份,比如在學校是學生,在少先隊組織中是少先隊員,在社會生活中是社會的一分子。但是由于認知能力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多數小學生對社會公共責任的理解停留在名詞和口號,對于自己不同社會角色下要承擔的責任還處于模糊認知階段。比如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愛國的,但是卻很少有學生主動關注時事新聞、關心國家發展;在環境保護方面,雖然大家都知道應該愛護環境,但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浪費物資、破壞公物和自然資源等行為。

2.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小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責任意識薄弱

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決定了其社會責任感養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F實生活中,小學生的責任認知、情感、行為三個層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小學生雖然了解應該承擔的相關責任與義務,但卻不能通過行為體現這種責任。1 比如,有些小學生雖然了解學校和班級的紀律要求和學習任務,卻在課堂上故意搗亂,不認真聽課,不按時完成作業,需要家長和教師管教、督促。同時,小學生的活動場所以家庭和學校為主,活動范圍小,內容比較簡單,因而認識、承擔社會責任的機會相對較少。

(2)學校在實然的德育與應然的德育之間存在差距

學校教育盡管一直在倡導德育為先,但是相對于有分數可衡量的智育課程,學校對培養學生的道德發展、促進學生的責任認知上存在一定誤區,教學重心依然放在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升學率上,造成智育與德育失衡的狀況。同時,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大多集中在課堂上的知識傳授,缺少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即使組織活動也多數流于形式,沒有讓學生經歷必要的情感體驗,很難有效地將教育教學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此外,學校的評價標準比較簡單,缺乏專門針對社會責任感的評價標準和要求,同時也更看重學習成績的評價而忽視社會責任感的評價。

(3)家庭責任教育缺失

絕大多數父母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但是存在重智育輕德育、偏私德輕公德現象?,F代家庭模式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的重心,享受了最好的物質條件和家長提供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導致一些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集體、社會漠不關心,缺乏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一些家庭把孩子的培養目標定位在高智商、高學歷、高收入,過于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課余時間也多用于家庭作業、課外補習班中,學生與外部社會聯系較少,缺少培養社會責任感的機會。另外,多數家長對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側重于擁有樂觀、自律、善良等私德教育,忽視了熱愛祖國、關心社會、愛護生態環境等公德教育。2

(4)信息網絡時代社會不良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的發展,各種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低俗網紅等有悖于傳統社會道德的現象不斷滋生并蔓延。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很難正確判斷并自覺抵制這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價值觀容易產生扭曲。

三、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家校社合作理念

葉瀾指出,當下教育體系和格局的形成需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唯有如此才能使人走向自我超越的至高境界。3 學校作為社區的一部分,可以根據社區和學校的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制訂符合自身特點的合作計劃。統籌各方努力,挑選優秀的形式、內容,有計劃地安排學校與社區之間的合作,為協同育人積累寶貴力量,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1.社會責任感培育與辦學理念相契合

著眼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使命,基礎教育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注重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交大附小秉承上海交通大學的辦學理念和文脈精神,傳承“培養第一等人才、砥礪第一等品行”的理念,堅持智育和德育并重,在知識教育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交大附小也從歷史的、現實的、邏輯的角度確立了畢業生形象:和厚、博聞、活潑、綻放、致用。其中,“致用”就是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用于解釋實際問題,運用所學技能來解決問題,實現目標或創造價值??梢?,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與學校的辦學理念完全契合。

2.家校協作,形成育人合力

如果家庭教育一味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那么,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也是一句空話,因此,家校協作,形成育人合力非常重要。轉變家長的育人理念,在家庭教育中體現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應該成為家校協作的重要內容。1 學??梢越柚蚣议L推送有關社會責任感方面的文章等方式,強化家長的責任意識,并通過家長的行為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通過各種家?;顒有纬捎撕狭?,例如:請家長到學校上課,拓寬學生視野;請家長代表到學校參加“一日體驗”,了解學校辦學理念;開展家校聯誼活動,讓家長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向家長傳達學校對學生德育方面的要求,從而提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效果。

3.家校社聯手,共同推動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

家校社協同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家庭是人發育、成長、生存的首要基地,學校是傳承文化、培養人才的主要平臺,社會是人謀生發展、相互交往的基本環境。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社三方共同努力,因此,三方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評價上達成共識,有充分的價值認同,如此三方合力才能共育時代新人。

四、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家校社合作實踐路徑

交大附小始終秉持開放和歡迎的態度來面對學校、家庭與社區的合作,積極吸引社會上的力量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來,同時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推動學生走出校門,感受不同的實踐氛圍,更加全面地認識世界,促使學生提高社會責任認知、社會責任意識,形成更多的社會責任行為。

1.以社區優化師的視角到社區去尋找問題

在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上海發展理念中,在努力踐行時代小主人,筑建中國夢的今天,交大附小希望學生能夠走出課本,走進生活,結合社會實踐和理論知識,擁有一雙會觀察、會發現問題的眼睛,這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學以致用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具有現實意義。

為了提高學生從小關注身邊的事情、關心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愛國家、愛校園、愛生活的小主人意識,交大附小決定開展“社區觀察員”的招募活動。在這里,學生可以將自己在生活中的困惑、感興趣的話題或認為對生活造成不便的問題,結合社會熱門話題產生的思考予以記錄,并嘗試提供個人或團隊的解決方法,家長作為輔助觀察員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學校根據大家的問題及思考角度挑選可推廣研究的主題內容協助進行深入研究。

“社區觀察員”招募開始后,學生紛紛下載“社區觀察員記錄表”,大膽地寫出問題,暢所欲言地發表看法;爭做一個勇敢的“發聲者”,為身邊的人謀福利,談想法;積極探索別人忽略的生活小問題,為改善我們的城區、校園、家園盡綿薄之力。在招募令中,交大附小還提供了一些思考角度,比如關于網絡誠信、網絡素養,科技與城市發展、未來職業發展、環境保護、弱勢群體保護、社區管理等。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交大附小的7支提案小隊到徐家匯街道徐虹北路生活盒子進行了場地參觀,了解場地的不足之處以及可利用的價值,并從社區居民角度提出了很多問題:“你覺得三樓的室內空間和右側的室外露臺空間可以怎樣規劃?”“我覺得外面的植物有些雜亂,是否應該放置一些色彩鮮艷的花朵?”“這里是不是應該放置一個書架?這樣我和小伙伴們就可以在這看書啦?!蓖ㄟ^本次活動,學生對自己即將規劃的空間有了初步認識,并增強了和社區的聯接度。

2.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支架

學習支架特指學生在完成“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時,在經過努力仍然不能自己解決問題時教師所提供的支持。1 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學習單并不都是學習支架,學習支架可以由學生困惑引發,也可以在教師發現問題中形成。當指導教師根據現有調研計劃詢問具體實施想法時,發現學生似乎沒有具體考慮過如何實施,于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答以下問題來明確調研環節需要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準備?并形成詳細的研究計劃支架:

問卷將如何形成?

除了你們之外,問卷的形成過程中還準備聽取哪些人的意見和建議?為什么選這些人?

問卷準備用什么方式發放?

問卷準備發放給什么類型的人?

問卷之后是否需要個別訪談?如果需要,準備采訪哪些人?你準備問些什么?

在整個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是指導者、觀察員、合作者,在學生遇到無法獨立解決問題時,并沒有馬上接手或直接參與,而是通過提供學習支架的方式幫助學生渡過項目實施的困難期。

在徐虹北路生活盒子“小小規劃師”項目中,家長以學生輔導員的身份參加每一場活動,帶領小隊調查場地現狀,輔導、協助學生對社區公共空間進行思考。學生在社區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學習了參與式社區規劃理念與場地調研基礎知識,選取小組負責場地,分組進行場地調研,并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3.有社區可對接

學生通過調查、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沒有社區愿意與他們對接的話,他們會質疑自己的方案是否有實效,也會對下一次參與校社合作項目產生消極情緒。因此,社區與學生項目的對接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之一。

例如,“電瓶車安全充電”小組在項目研究計劃確定以后,就開始嘗試與小區對接。街道和學校一起召開了“兒童課題與社區對接會”,在對接會上,每個“社區觀察團”的學生代表依次上臺介紹了各自的課題內容和研究計劃?!半娖寇嚢踩潆姟毙〗M也對項目進行了介紹,最終有3個小區對他們的項目提出了合作意向。隨后他們又與這幾個小區居委會進行了深入交流,就問卷的設計、發放等問題進行溝通,并達成共識。

由此可見,有社區對接,項目更容易落地,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對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進行過程管理

2023年,徐家匯街道參與式社區規劃項目通過參與式社區規劃工作坊的籌備與開展,初步形成各個家校社互動的溝通渠道以及社區規劃參與模式;通過工作坊的賦能、調研、討論、設計、整理,以青少年群體為主體形成提案,并圍繞成果進行展示與研討,支持身邊居民參與共建社區花園,形成更為廣泛的社會價值。

在與徐家匯街道聯合舉辦的探索營活動中,以徐虹北路生活盒子三樓室外空間升級設計為目標,小小規劃師分組完成各項任務,同時挖掘了學生家長的力量,引導家長以學生輔導員的身份參加每一場活動,輔導、協助學生對社區公共空間進行思考,形成落地成果。

社會責任感的提升,需要教師、家長的正面引導,也需要有合適的項目讓學生參與,更需要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從而促使他們更自覺地去承擔相應的責任。通過全過程輔助性的管理,能夠引領學生一步步解決問題。這樣的過程管理比結果管理更有實效,也能起到培訓的作用。

5.進行項目匯報和評價

在徐虹北路生活盒子“小小規劃師”項目中,共7個提案小隊進行了提案匯報和分享。例如,夢想小隊講述了關于場地的幾點想法,設立文化展板、互動式花園、銀發空中健身休閑區、跳蚤市場、固廢材料座椅、太陽能頂棚。希望打造這些空間設置使得社區更便捷、更有文化。

7支隊伍的提案在匯報完之后,由專業教師就方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小組合作等方面進行評分,家長輔導員、社區工作人員和教師代表也從組隊和分工、設計理念和思路、調研方式和結果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構成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影響因素,學校教育應該綜合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共同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凹倚I绾献鳌钡慕K極目標是使校園與家庭、社會進行教學資源共享,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Mechanism of Family-school-society Partnerships in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GU Wen

(The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30)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which itself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goal for students to“be responsible”. The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dheres to the idea of“training top talents and firmly cultivating best personal qualities”, making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has concisely summarized the concept of family-school-society partnerships in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has also constructed a trinity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network among school,family and society. Through various social practice programs,teaching resources has been shared among school,family and society,and they joint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cultiv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family-school-society partnerships

猜你喜歡
小學生
多元整合,加強小學生寫話練習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小學生迪克比
如何成為泳池里最搶鏡的小學生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學生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小學生如何進行暑假安排
我是小學生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