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澳關系何以接連取得重要突破?

2024-04-25 17:57寧團輝
中國新聞周刊 2024年12期
關鍵詞:雙邊關系對華政策工黨

寧團輝

3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對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并同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舉行第七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此訪是7年來中國外長首次訪澳,又正值中澳關系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階段,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

中國與澳大利亞同為亞太地區重要國家,兩國經濟高度互補,人員往來密切,雙邊關系的健康發展對于兩國人民的福祉和地區的合作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然而,中澳關系在過去幾年卻經歷了長時間的低迷,兩國間的互信與合作受到嚴重損害,這種局面直到2022年5月工黨政府上臺才有所改變。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兩國在各領域交流合作逐步得到恢復,中澳關系實現了第二次重要轉變,但更重要的是中澳關系在未來如何能夠走得穩、走得好、走得遠。

整整十年前,中澳關系迎來“高光時刻”。2014年,在兩國領導人的推動下,中澳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同時兩國宣布實質性結束已經談了9年的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隨后,澳大利亞還不顧美國反對宣布加入亞投行。中澳關系有了新定位,進入新階段,本應擁有更加廣闊的前景。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從2017年開始,中澳關系開始走向惡化。盡管澳大利亞領導人當時還幾次表示重視對華關系,但一系列重大負面事件的發生導致中澳關系持續走低。特別是在莫里森執政后期,澳大利亞對華政策滑向偏執和非理性,中澳關系更是快速滑向谷底,兩國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受到嚴重沖擊。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中澳關系每迎來一次重要突破,都和澳大利亞主要政黨和政治人物的抉擇有緊密關聯。1971年7月2日,澳工黨領袖惠特拉姆頂住國內外的巨大壓力毅然決定率團訪華。值得注意的是,惠特拉姆的這次訪問,只比基辛格7月9日開始的秘密訪華早了幾天,而他在訪華之前并不知曉美國對華政策即將發生重大轉變。7月16日,中美雙方共同宣布尼克松將于1972年訪華,凸顯了惠特拉姆的政治遠見。1972年12月,工黨在澳大選中獲勝,惠特拉姆出任政府總理,中澳兩國很快就建交問題達成一致,并于12月21日發表建交公報,宣布正式建交。

建交50年后,中澳關系再次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但2022年,由于莫里森政府的激進對華政策,中澳關系已跌入谷底,未來何去何從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一年也是澳大選年,中澳關系成為聯盟黨與工黨爭論的焦點之一。工黨在贏得選舉并執政后,順應了國內要求改善對華關系的呼聲,采取措施恢復與中方的對話和溝通渠道。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澳關系逐漸重回正軌。

2022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巴厘島G20峰會期間實現6年來兩國領導人的首次會晤,為雙邊關系改善作出戰略指引。12月,澳外長黃英賢訪華并與王毅舉行第六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至此,中澳關系在工黨任內再次實現了重要轉變。2023年11月4日,阿爾巴尼斯開啟了他任內首次訪華行程,并成為當年進博會開幕式上首位致辭的外國領導人。不無巧合的是,50年前的這一天,惠特拉姆結束了中澳建交后的首次訪華行程。

從2017年到2022年,中澳關系波折不斷、矛盾重重。2022年年底,中澳雙方就恢復和改善雙邊關系進行對話時提出要“重整行裝再出發”。中澳關系的改善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亞太地區追求和平與合作的期待。不過,要清醒地認識到,中澳關系改善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雙方精心呵護與維系,總結借鑒歷史上的成功經驗,并汲取過去幾年留下的深刻教訓。同時,也要看到,中澳關系的改善仍面臨不少挑戰。

一方面,澳大利亞對華政策應避免被美國過度牽制和綁架。在涉華問題上,澳大利亞與美國的利益并不總是一致,以損失本國利益為代價配合美國以遏制中國為目標的“印太戰略”得不償失,會使本國的安全環境更加惡化。而且,從歷史上看,美國在對華政策等問題上并不總是照顧盟友的感受,甚至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繞過盟友獨自行事。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國內應樹立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要避免被冷戰思維、意識形態和傲慢心態綁架。面對國內外的干擾和噪音,澳政府還應以更堅定的姿態和更大的勇氣,消除兩國關系改善存在的障礙,采取更多的積極措施來保持中澳關系的改善勢頭。

猜你喜歡
雙邊關系對華政策工黨
國際關系中的雙邊關系及其結構特征探析
英國新工黨政府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美國對華政策中意識形態與現實利益的考量
政治風險、文化距離和雙邊關系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質量之我見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早期蘇聯對華政策的偏頗
本 期 導 讀
美國全球戰略下的對華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