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河喊飯

2024-04-25 16:40趙琴
師道 2024年4期
關鍵詞:河東大姨河西

趙琴

我家老屋的后面就是一條河。

這條河還不小,屬于長江右岸支流,不僅承擔著排澇泄洪的職責,也滋養著沿岸的無數人們。

說來也巧,我大姨家就在河對岸,我家河東,大姨家河西。雖說只有一河之隔,兩地的勞作方式卻大不相同。河東的人們屬于居民戶口,沒有土地耕種,主要靠打魚或在廠子里做工為生;河西的屬于農村戶口,身份主要是菜農,以種菜為主。

我家雖在河東,卻并非以捕魚為生,父母都在工廠就職,拿著微薄的固定工資。

我自打出生起就體弱,雖說因著母親廠子的福利享受著醫療費用報銷,但母親經常是剛發工資就墊付了我這個月的住院費,等到報銷下來就安排余下的生計。沒有土地的工人萬物都需花錢購買,不像農民,還可以依存土地獲得簡單自足的生活資料。況且那時還屬于部分物資(如油、布、肉、煤等)限量供應的年代,就算有錢都無法做到隨心購買,更何況沒錢的家庭。

外公家也在河西,卻未臨河,我們常常會到外公家蹭飯。外婆生了七個孩子,大大小小一來,再大的鍋、再多的菜也是不夠的,吃飯靠搶,蔬菜湯水摻著飯,實在無味就拌些辣椒。雖能填飽肚子,卻極容易餓,長大后才知道這是缺油水的緣故。

母親雖然姊妹眾多,但和大姨最親,只因排行老二的母親和大姨多年來一起艱難地充當著這個大家庭的“家長”。身為廠長的外公事務忙,什么事都是一人當先;外婆的身體一直都不好,家里的生活瑣事自然就落到了老大和老二的身上。母親身體底子好,而且聰明能干,于是便做起了大家庭的“管家”,終日盤算著家里的生計。大姨體弱,甚至到了成年都未長到正常的身高,雖無法像母親那樣機靈能干,但在母親的安排下也承擔了諸多家務勞動,如一大家子衣物的清洗、與母親一起撿拾牛糞、照顧弟弟妹妹們……

到了適婚年齡,大姨和母親便先后出嫁了。也許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讓一起經歷了相同苦難的兩姊妹住在一河之隔的兩岸。姊妹倆情誼深厚,因此大姨一家也是極其喜歡我的。那時的我長啥樣呢?面黃肌瘦,就如一棵豆芽菜。從那時我就知道,在眾多孩子當中,我得到的是他們的偏愛。

大姨家有地!當然,在河西這是極其普通的事,只要你愿意耕種,隨處都可以辟出些菜地。那時雖然河東的居民戶口很是讓人羨慕,但我還是向往能直接長出食物的土地。不僅如此,土地上還可以養活家禽,地里種菜,家禽和人一樣吃菜長大,雞鴨那結結實實的肌肉看起來就讓人歡喜。我羨慕的一切,大姨家都有。

大姨家喂養的家禽也不多,畢竟也不是專業飼養,只是為了在節假日打打牙祭。每逢開葷的時候,大姨便會在河對岸扯著嗓子喊:“琴子,家里殺雞了,今天過來吃飯哩!”隔著幾百米寬的河流,大姨的嗓音隨著河風吹到我敏銳的耳朵里。每到這時,我都會狂奔到后院河邊,把雙手極力揮舞著,以便讓對岸的大姨知道我已接收到信號:“聽到啦!我們馬上就過去!”河邊喊話時,我們都是字字帶拖音,生怕哪個字太短,讓風力無法傳送,讓對岸的人兒焦急。那時的幸福好簡單,只要聽到大姨的隔河喊飯聲,我內心就無比雀躍充盈!

雖說只有一河之隔,但兩家的地理形勢讓我從小便明白了“可望而不可及”的道理。如若步行,我們得沿著河流繞好大一圈,才能到達對岸的大姨家,少說十幾公里是有的。所以,大姨一般會在某個周日的上午在河邊喊飯,等我們到達的時候,雞肉大鍋早就沸騰飄香了!

雖說嘴饞,但也舍不得隨意吃雞塊,總覺得雞肉待在鍋里的時間越長就越劃算,再從河邊的菜地里扯些新鮮的蘿卜青菜,更是覺得一只雞讓我們吃出了滿漢全席的感覺。大姨的兒子——我的表哥,與我同歲,不知是遺傳了大姨的緣故還是怎的,身材瘦弱矮小,姨父也終年沒穿過嶄新的衣服,但他們都愿意把最精華的雞塊給我吃。在大姨家,我吃飯終于不用搶了。

大姨的隔河喊飯是不分季節的,這個不確定性也讓我四季都充滿了期待。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夏季,因為夏天我們可以穿好救生衣橫渡河水。起初,膽小的我是不敢涉水的,但自從深諳水性的表哥做了我的“水中護法”后,我便不再害怕。待慢慢熟悉水性后,為了鍛煉我,表哥也不再陪游在身邊拉扯我往前游,畢竟我還穿著救生衣。他和大姨就站在對岸,一直看著我朝他們游來,我這幾百米的劃水硬是被他們整成了田徑賽跑一般,鼓勵聲加油聲不絕于耳。

孩子都會慢慢長大。特別是過了十歲后,我的身體就好多了。更加神奇的是,十歲后我的運動潛能似乎突然覺醒,十分喜歡跑步。每天清晨都會召集一些小伙伴跑幾公里的路再去上學。別說住院,連感冒發燒也極少了。那時,我以為,小孩小時候易生病,長大了抵抗力自然就強了。

后來,我們從老屋搬離,我就再也不曾聽過大姨的隔河喊飯了,但如果有好吃的,大姨他們還是會捎信讓我們過去。

書越讀越多,學歷越來越高,離家鄉和親人也越來越遠,一心奔赴的就是自己的前程。長大后,我在城市定了居,在吃的方面完全實現了自由;而大姨一家,仍然在那個河邊,房子雖已擴建,但姨父已病逝,表哥也在無業的狀態下消極沉淪。

幸而如今通訊便利,母親與大姨也經常通過電話或微信溝通,但感情已不復那時的熱絡,這是時間帶來的疏離。我們偶爾也會邀請大姨來家里住幾天,但緊張的節奏和習慣的不同也讓我們不能頻繁往來、同住,這是生活帶來的無奈。不過每年春節,我們全家都會帶著豐盈的物資去給大姨拜年。但如今的大姨已經沒有足夠的力氣再為我們做豐盛的美食了,大家常常會到其他小姨家中聚餐。

隔河喊飯不會再有了……但我仍然感恩生命,感恩河水,感恩故鄉親人帶給我的緣分和造化。

今年因肺炎住院,臨到出院檢查,各項指標都已恢復正常,但身體著實沒有任何力氣,連最基本的吃飯和如廁都總是氣喘吁吁。醫生說,熬點清湯補補。老公一聽,便買來鴿子湯,喝完后身體就有了明顯的好轉,我這才驚覺飲食對身體的極大助益。此時,我遙想過去,十歲后自己的身體之所以強健起來,絕不僅僅是長大的自然結果,也不僅僅是運動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河對岸大姨那一粥一飯帶給我的無限滋養……

(作者單位:湖北武漢市光谷第二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

猜你喜歡
河東大姨河西
醉酒的大姨
慶豐收 感黨恩 農之源 韻河東
國博開展“河東之光”,展出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
上門做客禮先行
最后的鐵血軍團: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河東美呔呔
河東民歌現狀初探
不結婚的原因
升級版河西之戰
河西行(組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