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藝術教育與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2024-04-25 23:07李儲會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美術學科創造力

李儲會

摘 ? 要: 青少年階段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黃金時期,雕塑藝術教育因其獨特的空間訓練,為創造力培養提供了最直接的載體?,F階段,初中美術中涉及的雕塑藝術多從“制作”的表象引導,忽略雕塑藝術涵蓋的“創造”本質,導致教材無大用、教師無興趣用、學生無興趣學的尷尬境地。解決問題的關鍵是針對中學階段青少年的年齡與心理特征,以雕塑藝術中對“大空間”的認知與掌控為目標,通過“有意味的形式”的項目式學習培養感受力、記憶力、聯想力,最終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 創造力;雕塑藝術教育;美術學科

初中雕塑藝術教育在三維空間以立體形式再現生活中相關的事物,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人與自然的關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符合國家和社會對未來人才發展的需求。

一、雕塑藝術教育對中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價值

1.青少年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初中階段是培養創造力的關鍵時期。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吉爾福特(Guilford)首次提出,創造力不僅是少數人的天賦或特質,更是每個普通人都具備的能力,需要從認知和社會發展過程的角度去探究創造力。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認知是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等機制,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建構過程。贊科夫運用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學說,在長期的實驗研究基礎上,提出教學與發展理論,強調培養學生學習的內部誘因,并在保證思想方向性的前提下,給予學生發揮個性的余地。

2.創造力與感受力的邏輯關系密切

筆者認為,創造力的最終實現是各種能力的綜合與提升的過程。實現創造力的前提是擁有豐富的聯想力,包括在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人與自然和天地之間建立關聯;聯想力來源于強大的記憶力,包括大腦對圖像、聲音、文字等的海量存儲;記憶力需要敏銳的感受力,真實有效地感受這個世界。感受力、記憶力、聯想力、創造力四種能力互相影響形成創造性思維,并最終體現為創造力。從創造力和感受力的邏輯關系不難看出,對創造力的培養,取決于學生的感受力、記憶力、聯想力的配合與提升。

3.雕塑藝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

第一,豐富的聯想力是創造力培養的前提。初中雕塑藝術教育可以建立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從而在跨學科教學中培養創造力。如在學習中國傳統雕塑東漢擊鼓說唱陶俑時,學生除了感受到雕塑的造型、形體等雕塑語言,還可以通過雕塑創作的歷史時期、出土的地理位置、所處朝代的文化習俗等,在具體物的基礎上建立地理意識、文化意識,形成與歷史、地理等學科的內在關聯。又如對青銅雕塑等表面著色的效果制作可與化學關聯;對雕塑人體結構的認識則與生物學科關聯等。多學科、多領域的關聯能使思維轉換、跳躍,在廣泛的聯想力中培養創造力。

第二,強大的記憶力是聯想力培養的基礎。雕塑藝術教育能多角度增強學生記憶力,從而形成聯想力的基礎。學生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并對材料和技能的規律加以理解,能使知識結構化、整體化,方便記憶。初中雕塑藝術教育可以從課堂教學雕塑藝術作品的形象記憶、語義記憶入手,結合參觀展覽中的實物實現情景記憶、場所記憶,在各類活動課程中實現情緒記憶、動作記憶。多種記憶模式的集合能讓學生從不同的點切入,感受學習雕塑藝術的樂趣,增強學習的內驅力,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專注力,在不斷增強記憶力的基礎上生成豐富的聯想力。

第三,敏銳的感受力是記憶力培養的源泉。雕塑藝術教育以古今中外的經典雕塑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如中華民族就擁有大量流傳于世的雕塑類文物,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雕塑技法等方面帶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以氣韻生動為最高表達。兩漢的雕塑作品凝練古樸,雄渾剛??;唐代將異域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佛像雕塑豐腴華貴,肅穆端莊;1宋代藝術世俗化,靈巖寺的彩塑羅漢像人物性格突出,栩栩如生;明清雕塑注重寫實和細節的刻畫,南京明孝陵前的石雕群雄大渾厚,樸素洗練。2學生在雕塑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中,學習美、感知美、發現美,形成具有審美的感受力以及訓練有素的審美趣味,記憶力也隨之增強。

二、初中美術學科教學中的問題

1.新課標下的初中美術學科目標達成度偏弱

2022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以“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3 為指導思想,在“藝術課程標準”中對美術學科的發展提出課程目標、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方面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但是在落實中出現政策與現狀、理論與實際不相匹配的狀況。

新課標在初中美術學科課程內容框架中提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綜合探索四類藝術實踐要求。但是,目前初中所設立的美術課程多以繪畫、設計等平面造型類課程為主。立體造型方向的課程設置單一,且多以民間泥塑、布藝等手工課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涉及的立體造型表現極少,需要學生思考和發揮的范圍極小。有少數學校為創建特色美育,設置陶藝課的教學場所,開設造型表現的實踐課程。但是陶藝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造型成就工藝,且造型表現、立體空間意識等的培養與雕塑藝術教育仍有落差,也不能滿足學生對于立體空間的認知與探索的需求。

2.雕塑藝術教育在初中美術學科中缺位

現階段,雕塑藝術教育在初中美術課程中缺位。例如,上海市初中六、七年級的雕塑藝術課程以經典雕塑作品欣賞為主,以雕塑為名的創作課程也以手工制作為主。八、九年級的美術課本中僅有少量的經典雕塑作品賞析和浮雕制作、創意雕塑、支架雕塑制作的體驗課程,且多從“制作”的表象引導,忽略雕塑藝術涵蓋的“創造”本質。雕塑藝術的學習屬于立體造型的實踐能力培養課程,但課本的教學設置因缺乏完善的雕塑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導致出現“教材無大用、教師無興趣用、學生無興趣學”的尷尬境地。因缺乏完善的課程體系,目前的初中美術學科僅能做到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的雕塑知識普及和活動體驗。

大部分初中美術教師不具備雕塑藝術基礎,學校也沒有專業的教學空間和教學設施,因此,不開設或少開設雕塑藝術實踐活動課程的情況比較常見。即使個別開課,也是淺嘗輒止,缺乏對學生立體造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的正確引導,無法從雕塑藝術教育的角度培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與創造力培養相關的目標。

三、以雕塑藝術教育為載體的創造力培養策略

1.以雕塑藝術教育助力達成初中美育課程目標

雕塑藝術教育能引導學生全方位觀察與看待問題,學生需要考慮事物的遠近、高低、大小、前后,認識空間關系、形體關系等立體要素,而非繪畫、設計等平面類課程中所講求的透視、光影等平面要素。雕塑藝術教育所培養的全方位看待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能讓學生準確且獨立認識物體的空間、體積及形體,從而實現從平面思維向立體思維轉換,培養空間想象能力與立體造型能力。

雕塑藝術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鍛煉手眼、身體和心靈相互協調的能力;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在頭腦中形成三維立體空間,并將創意和想法轉化為立體作品,逐步提高對物體形象的把握能力,塑造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

同時,雕塑藝術教育還力求使學生學會用作品表達情緒,通過將內心的情緒轉換為視覺的、立體的雕塑作品,使學生建立內心與外在世界的平衡,打造更加廣闊的心理空間。

2.以項目式學習完善初中美術學科體系

以經典雕塑作品的認識和創作為主題的項目式課程為例,探討具體的做法。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題的組織及方案論證,確定創作主題,并根據主題和創作對象構思作品。教師與學生一起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歷史、文化原因,并探討作品的題材、風格等專業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基于真實情境提出問題,并利用相關知識與信息資料開展研究、構思和實踐操作。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多元化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體悟經典雕塑作品的文化內涵和美學趣味,體會作品在意境層次和視覺上的豐富性。學會從作品的節奏、韻律、質感方面理解物體的比例、體量等抽象知識,并運用感性材料如泥土等材質,表現經過思考后的三維空間。

最后,在課程結束前,將學生作品與原作進行對比和討論,以創作報告的形式進行總結??偨Y的過程能讓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

在項目式學習中使用啟發式教學,可使學生提高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討論式教學,有助于及時發現不足并進行調整。從新想法的產生到篩選、提煉、實現,注重每一位學生的深度參與。項目式學習讓學生鍛煉了自主學習、自我發展、團隊合作、信息收集、創作方案陳述與制作、解決問題、溝通交流的能力等,將感受力、記憶力、聯想力等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實現了雕塑藝術教育對創造力的培養。

3.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培養創造力

雕塑課程可以在理論學習結合實踐指導的方式中,在校內和校外結合的環境中培養創造力。

(1)從理論學習的角度培養創造力

從理論學習的角度培養創造力,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并利用現場參觀、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完成。通過學習不同的雕塑專題,學生初步掌握中西方經典雕塑作品的欣賞方法,喚起潛在的審美需求,提高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增強感受力、記憶力、聯想力,培養創造力。

①方式一:現場參觀教學

現場參觀教學包括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并加入田野考察等實踐項目?,F場參觀教學可以讓學生近距離鑒賞中國傳統經典雕塑作品,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強化學生的審美認知和視覺經驗。

有相當數量的博物館、美術館可以安排學生近距離觀察作品,并進行相關活動。如在“何以中國”展覽期間,上海博物館的公教活動“尋禮之旅·玉見文明——崧澤·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從博物館參觀展覽到現場創作體驗活動再到館外研學,涵蓋了對上海博物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福泉山遺址的深度參與學習,以有據可考的中國古代雕塑實物和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實現學生對中國傳統雕塑的認知與了解,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感受力、記憶力、聯想力,并最終培養創造力。

②方式二: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以圖片、紀錄片、電影等方式進行的沉浸式教學。以西方雕塑史的大師雕塑的專題為例,西方雕塑注重對空間的占有,是培養嚴謹正確的雕塑造型空間觀察方法的良好途徑?!艾F代雕塑之父”羅丹的雕塑注重空間的豐富性以及雕塑與環境的關系;存在主義雕塑大師賈科梅蒂再造了空間與形體的關系;意象雕塑大師馬里尼實現了對立體、抽象、具象等雕塑語言的表現;超現實主義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則注重對負空間的研究與表現,等等。教師可通過講授法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認識西方大師的雕塑,分析雕塑語言,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意識。

對理論學習主題項目課程的擴展和升級,包括邀請與雕塑藝術相關的各領域專業人士,如藝術家、考古專家、文物修復師等到學校以講座的方式參與教學,為雕塑藝術教育注入更加專業的知識、新鮮的能量、前沿的信息。此外,還可以參觀雕塑鑄銅廠、琉璃廠、3D雕塑打印工廠等。

(2)從實踐活動的角度發掘專題培養創造力

從實踐活動的角度培養創造力,可以從初階課程到進階課程再到高階課程逐步提升,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訓練和提升感受力、記憶力和聯想力,培養創造力。

①初階項目

初階項目從讓學生熟悉材料,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表現效果開始,并以塑造一個簡單物的方式進行。如“一個水果”的教學,學生進行直觀學習后,請學生以泥巴為材料塑造現實生活中不同種類的水果或同一種類水果的不同形態,以把握水果的基本形態和造型特征。學生在塑造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整體觀察,考慮局部與細節、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②進階項目

以“水果工程”為例,在初階課程的單個水果塑造完成后,以堆筑、捏塑等組合方式,自主進行水果紀念塔、水果樂園等主題的創作,實現立體造型和空間想象力的理解和應用。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建立雕塑與建筑、物理、生物等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系,在跨領域、跨學科的鏈接中培養創造力。

③高階項目

高階項目可進行如“轉化大師”等主題的再創作,包括對西方雕塑大師專題作品的實踐和深化等項目。如對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斜倚的人體》的再創作,以培養學生認識空間和創作表現的能力。高階課程既有對經典雕塑對象的觀察和感受,體悟作品的文化內涵和美學趣味;又有多元交叉知識的鏈接,對作品整體和細節的記憶與再創作,進一步強化認識空間、創造空間的能力,提升造型表現能力。

無論是理論和實踐,都是在反復的觀察與思考中,通過項目式學習提升空間想象力和立體造型表現能力,并在增強感受力、記憶力、聯想力的基礎上實現創造力提升。

Sculpting Art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 Chuhui

(School of Fine Art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

Abstract: The adolescent stage is the golden period for creative thinking,and sculpture learning can provide the most direct carrier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because of its unique spatial skills training. Nevertheless,at present,the sculpture class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tend to seemingly attract the students from“making sculptures”only,but they ignore the essence of“creation”, which sculpture,as a form of art,naturally covers,thus resulting in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wher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almost useless,the teachers are not interested in using them,and the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learning. The key to solving such problems l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perceptive powers,good memory and associative abil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creativity at last based on the age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enage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with the cognition and control of“large space”in the art of sculpture as the goal and through the project learning of“meaningful form”.

Key words: creativity,sculpture art education,art subject

猜你喜歡
美術學科創造力
創造力從哪里來? “搗蛋專家”告訴你
以生成性培養創造力
激發你的創造力
激發你的創造力
孩子喚醒了我的創造力
初中地理與美術學科融合教學芻議
試論高中審美思想教育對美術學科教學的重要性
試論高中審美思想教育對美術學科教學的重要性
中小學美術學科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探究
核心素養取向的美術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