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血功能、體重指數、血脂指標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2024-04-25 07:30林巧玲
吉林醫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血脂血壓高血壓

林巧玲

(福清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福建 福州 350300)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通常指的是患者在妊娠期伴有血壓顯著升高或蛋白尿等癥狀的一組疾病,在臨床產科中較為常見且多發,臨床癥狀表現以全身多臟器損害、水腫、蛋白尿、血壓升高等為主,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昏迷或抽搐等癥狀,嚴重威脅孕產婦和嬰兒的生命健康,其被認為是引發圍產兒和孕產婦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臨床采取一定的早期診斷、預防和治療方案顯得至關重要。有臨床研究發現,若患者機體出現血液凝固平衡異常的情況,可能致使患者的血液持續處于高凝的狀態,是臨床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2]。且有研究顯示,肥胖也是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的高危因素,若患者的體重指數(BMI)較高,可能導致體內淤積的脂肪顯著增加,對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凝固或堵塞,影響血壓水平[3]。另外若患者的血脂代謝功能存在異?,F象,則可能刺激機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損害血管內皮功能,可能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凝血功能、BMI、血脂指標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為臨床預防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福清市婦幼保健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7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正常體檢孕婦95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1~36歲,平均(29.55±4.33)歲;孕周36~41 w,平均(38.62±2.23)w;孕次1~3次,平均(1.83±0.46)次。對照組21~36歲,平均(29.68±4.25)歲;孕周36~42 w,平均(38.55±2.08)w;孕次1~3次,平均(1.81±0.51)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15)》[5]中關于疾病的診斷標準者;近1個月內末接受影響凝血功能或纖溶活性等藥物者;均屬于單胎妊娠者;心、肝、腎功能均無異常者。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系統相關疾病者;伴有腎臟疾病或高血壓等并發癥者;孕前存在凝血功能或血液系統疾病者。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同意書等相關文件,且經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同意本研究的開展。

1.2方法:于孕37 w清晨采集所有研究對象5 ml靜脈血,其中3 ml置于離心設備進行離心處理15 min,轉速為3 000 r/min,分離血清,檢測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檢測儀器為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分別于孕前、孕16 w、孕37 w時測量所有研究對象的BMI。剩余的2 ml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

1.3觀察指標:①凝血功能:對兩組孕37 w的PT、TT、APTT、Fib進行檢測并比較;②不同時間點的BMI:檢測并比較兩組孕前、孕16 w、孕37 w的BMI;③血脂指標:對孕37 w兩組HDL-C、LDL-C、TC、TG進行檢測并比較;④妊娠結局:對比兩組出現低體重兒、新生兒窒息和胎兒窘迫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情況,若胎兒的體重<2 500 g則為低體重兒,若新生兒的1 min Apgar評分≤7分則為新生兒窒息,若胎兒的胎心率<100次/min或胎心率>160次/min則為胎兒窘迫。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6.0統計學統計進行t檢驗及χ2檢驗。

2 結果

2.1兩組孕婦凝血功能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孕37 w的PT、TT、APTT均較短,觀察組Fib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

2.2兩組孕婦不同時間點的BMI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孕前、孕16 w和孕37 w的BMI均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且組間進行比較觀察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的BMI比較

2.3兩組孕婦血脂指標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孕37 w的HDL-C水平較低,LDL-C、TC、TG水平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

2.4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比較:與對照組不良妊娠總發生率相比,觀察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n(%)]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較為常見的是子癇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和血壓顯著升高癥狀并存的一種疾病,極容易對胎兒和孕產婦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也是導致母嬰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嚴重升高的危險因素[6-7]。臨床如果能夠在早期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進行及時有效且較為準確的診斷,并基于此對患者實施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有效的控制,可延緩病情進展,改善臨床癥狀,進而促進母嬰預后情況的顯著改善。目前,患者的凝血功能、血脂情況及體重均是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對其水平變化進行分析,可為臨床預防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降低臨床發病率。

PT、TT、APTT、Fib是臨床評估凝血功能情況的重要指標,PT、TT分別可反映外源性和內源性凝血系統是否正常,APTT、Fib可分別反映凝血酶活性和Fib含量是否正常,若血液處于嚴重的高凝狀態,可能對血壓產生影響,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若妊娠期孕婦出現體重顯著升高的趨勢,可能對血液的流通和凝固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出現供血不足等情況,致使血壓水平出現異常。HDL-C、LDL-C、TC、TG是臨床常用來評估血脂情況的重要指標,若其水平出現異常則可能導致機體一氧化氮的合成和分泌顯著降低,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風險顯著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存在顯著的凝血功能和血脂指標異常風險,且容易致使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的提升,與趙燕飛等[8]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凝血指標出現異常時其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均會出現失調的情況,可能對妊娠期孕婦的抗凝系統、凝血系統及止血系統等生理過程產生影響,致使血液黏度升高,機體處于病理性的高凝狀態,導致血壓水平異常升高,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風險[9]。妊娠期間由于激素水平的改變,多數孕婦會出現特別想吃東西的情況,致使體重顯著升高,體內淤積較多的脂肪,影響血管的流通功能,致使血液無法及時輸送至心臟,出現供血不足等情況,致使血壓水平異常,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10]。若妊娠期產婦的血脂水平出現異常,可能對機體一氧化氮的生成和釋放顯著降低,致使血栓素大量生成,對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數量及功能產生嚴重的影響,致使血管內皮受到嚴重損傷,明顯減少擴張血管相關物質的生成,引發血管痙攣等現象的發生,致使血壓水平顯著升高,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11]。妊娠高血壓疾病可能對胎盤產生影響,出現胎盤梗死等情況,進而致使胎盤的功能明顯減退,嚴重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增加胎兒發育遲緩的風險,導致母嬰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顯著升高,對母嬰的預后產生不良影響[12]。臨床可通過早期診斷和治療措施,對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脂水平進行定期檢測,發現異常及時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或對患者的體重進行有效控制,在保證母嬰健康的情況下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的風險,進而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改善母嬰預后。

綜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存在顯著的凝血功能和血脂指標異常風險,且容易致使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的提升,臨床可對凝血功能、血脂指標及BMI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的具體發病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以便為臨床預防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強有力的參考依據。

猜你喜歡
血脂血壓高血壓
全國高血壓日
血脂常見問題解讀
穩住血壓過好冬
你了解“血脂”嗎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如何把高血壓“吃”回去?
高血壓,并非一降了之
血壓的形成與降壓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伴血脂異常49例
中醫干預治療高血壓49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