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在肩袖損傷診斷中的準確率及對肩關節鏡術后患者預后預測價值研究

2024-04-25 07:30彭冠亮許逸超
吉林醫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肩袖肌腱關節鏡

彭冠亮,許逸超,張 煒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張家港醫院) 1.影像中心,江蘇 張家港 215600;2.骨科]

肩袖損傷是一種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近年來由于建筑業、交通業的迅速發展,肩袖損傷的發病率顯著增高[1],據調查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發生肩袖損傷的概率高達25%[2]。肩袖損傷有急性與慢性之分,前者多是由于運動損傷所致,后者多是由于肩關節肌肉力量薄弱所致[3],及早對肩袖損傷做出準確的診斷,及早給予針對性治療是預后的關鍵。肩關節鏡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肩袖損傷的主要手段,但術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欠佳,因此如何早期盤點肩關節鏡手術治療效果,對于指導醫生根據個體差異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磁共振(MRI)具有可全方位掃描、軟組織分辨率高、無創傷性等優點,可以將肩袖損傷情況、有無滑膜炎、盂唇損傷等清晰地顯示出來,在肩袖損傷定量評價中具有重要意義[4-5]。本研究探討MRI在肩袖損傷診斷中的準確率及對肩關節鏡術后患者預后預測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診的102例高度疑似肩袖損傷患者,男60例,女42例;年齡38~70歲,平均(54.26±3.04)歲;病程1~45 w,平均(23.05±4.11)w;損傷部位:59例左側,53例右側。本醫院倫理委員會已審批。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不限男、女;②均滿足肩關節鏡麻醉、手術指征;③溝通、視聽能力均正常;④均存在不同程度肩關節疼痛等癥狀;⑤既往無肩關節手術史;⑥臨床資料完整;⑦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研究目的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肩關節中置入鋼釘、鋼板等金屬異物者;③合并全身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④存在幽閉恐懼癥等疾病無法耐受MRI檢查者;⑤同期參與其他研究者;⑥腎、肝功能異常,對本研究涉及造影劑過敏者;⑦合并血液系統、腦血管疾病者;⑧合并惡性腫瘤者;⑨合并癲癇等疾病者;⑩中途由于病情變化從本研究退出者。

1.2方法:MRI檢查方法:采用西門子avanto1.5T磁共振掃描儀檢查,選擇8通道線控陣肩關節線圈,先進行常規平掃,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雙手拇指向上或外旋,置于身體兩側,盡可能保持肩關節位于掃描床中線,保持患者放松肩部,保持掃描中心與線圈中心對準,處于同一平面。參數設置:脂肪抑制質子密度加權成像PDWI,TE是33.3 ms,TR是2 200 ms;FSE序列T1W1,TE是11.4 ms,TR是400 ms;FRFSE序列脂肪抑制T2W1,TE是30 ms,TR是2 240 ms,層間隔是1 mm,層厚是4 mm,FOV是18×18,將所獲得的圖像傳輸至工作站,選擇感興趣區域(ROI),計算外側、內側、中間T2值,將連續測量3次的均值作為最終記錄值。所有受檢者MRI檢查均由同2名臨床經驗豐富、具有相關資格證書的MRI醫師完成,并做出診斷,對于存在異議的地方,應再次討論,確定最終診斷結果。

1.3觀察指標:將關節鏡檢查作為本次研究的金標準,觀察MRI診斷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真陽性+真陰性)/(真陰性+真陽性+假陰性+假陽性)×100.00%=準確率;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00%=靈敏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00%=特異度。明確肩袖損傷分級標準[6-7]:肌腱形態接近正常,可見一致均勻的低信號是0級;肌腱形態基本正常,但信號異常,呈彌漫或線狀高信號是1級;肌腱形態不規則,或出現變薄等異常改變,存在局限性低信號是2級;肌腱形態異常,出現中斷、回縮等現象,掃描信號增強是3級。對確診的肩袖損傷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肩關節評分(UCLA)分為肩關節優良組、不良組,比較術前、術后6個月優良組、不良組T2值。UCLA具體評分標準:包括疼痛、功能、主動前屈活動度、前屈力量測試、滿意度,總分為35分,34~35分是優,29~33分是良,<29分是差[8-9]。優良組包括優與良,差歸為不良組。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及χ2檢驗;Kappa檢驗MRI與關節鏡的一致性;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觀察MRI對肩關節鏡術后預后的預測效能。

2 結果

2.1MRI診斷效能:關節鏡檢查確診97例肩袖損傷,MRI檢查確診94例肩袖損傷。MRI診斷準確率96.08%,靈敏度96.91%,特異度80.00%,Kappa檢驗MRI與關節鏡的一致性較好(Kappa值=0.792,P<0.05)。

2.2肩袖損傷分級:97例肩袖損傷患者具體分級標準:1級:0例,占0.00;2級:19例,占19.59%;3級:61例,占62.89%;4級:17例,占17.53%。

2.3術前、術后6個月優良組、不良組T2值比較:術前、術后6個月優良組外側、內側、中間T2值均低于不良組,優良組、不良組術后6個月外側、內側、中間T2值均低于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優良組、不良組術前、術后6個月T2值比較

2.4MRI對肩關節鏡術后預后預測效能:ROC曲線分析,MRI預測肩袖損傷患者肩關節鏡術后預后的AUC是0.907(95%CI=0.801~0.963)、靈敏度91.88%、特異度89.62%。

3 討論

血供不足、創傷、撞擊等均為誘發肩袖損傷的危險因素[10]。肩袖損傷患者普遍存在肩部疼痛、活動受限、局部壓痛等癥狀,大部分患者在就診時以肩部不適為主訴,臨床醫師若對肩袖損傷認知不足,極易造成誤診或漏診,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11-12]。體格檢查主觀性較強,容易受到醫生工作經驗及患者配合度等因素的影響,準確率較低,誤診率、漏診率較高。傳統X線、CT不能清晰地顯示出軟組織情況,靈敏度較低。關節鏡是目前臨床診斷肩袖損傷的金標準,但由于存在創傷性,不能重復檢查,患者接受度較低,并未在臨床中推廣開來[13]。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具有創傷小、視野清晰、術后恢復快、粘連少等優點,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術式[14]。但術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尋求一種可靠的診斷技術,對肩袖損傷及術后療效做出準確的預測與診斷成為目前臨床高度關注的內容。

MRI具有無創傷、高分辨率、多序列、多參數掃描、操作性強、多平面成像、受限條件少等優點,可以準確地定位病變部位,在多種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準確率[15-16]。本研究顯示,MRI在肩袖損傷診斷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分析如下:肩袖損傷可以將盂肱關節腔、肩袖肌腱解剖結構、滑囊部位等信息詳細、全面地顯示出來,結合裂口長度、撕裂出現部位對損傷程度進行分級評價,不論是軟組織、還是硬組織,MRI均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17-18]。MRI在診斷肩袖損傷中以肩袖信號、形態改變為最常見征象,如果斷端回縮、連續性消失、肌腱完全撕裂則其形態會發生變化,如果肩袖部分或完全撕裂會累及關節腔,導致關節腔中存在大量的積液,以上征象均可作為MRI診斷肩袖損傷的臨床依據[19-20]。

本研究顯示,測量T2值可以用于肩袖肌腱撕裂、退變、膠原纖維排列等情況。T2值與排列結構、含水量、膠原、蛋白多糖等聯系密切,正常人群由于岡上肌腱膠原纖維排列完整、有序,附近組織水含量適中,會限制水分子活動,從而導致T2值較低。一旦肌腱發生病變、損傷,膠原纖維的排列也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膠原纖維發生崩解現象,超微結構的嚴密性降低,水分子的流動性增強,T2值增高,隨著肌腱損傷程度的加重,膠原纖維崩解程度也會加重,T2值也會逐漸增高。通過測量術前、術后T2值可用于評價肩袖損傷改善程度及治療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通過ROC曲線分析,說明MRI在預測肩袖損傷患者預后方面診斷效能較高。

綜上,MRI不僅可提高肩袖損傷診斷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通過測量T2值還能對患者預后做出準確的預測與評價,指導臨床及早根據個體差異性調整治療方案,盡可能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

猜你喜歡
肩袖肌腱關節鏡
Wide-awake技術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轉位修復拇長伸肌腱術中的應用
掌長肌腱移植與示指固有伸肌腱轉位治療拇長伸肌腱自發性斷裂的療效對比
掌長肌腱移植修復陳舊性拇長伸肌腱斷裂30例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關節鏡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縫合器治療半月板損傷的療效
SLAP損傷合并岡盂切跡囊腫的關節鏡治療
關節鏡下治療慢性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隨訪研究
網球運動員肩袖損傷的生物力學分析
肩袖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拇長伸肌腱嵌頓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