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可溶性胸苷激酶-1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效果的預測

2024-04-25 07:29黎圣洪鐘華平
吉林醫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肝功能血管差異

任 靜,黎圣洪,鐘華平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疾病科,福建 廈門 361000)

慢性乙型肝炎(HBV)是臨床常見的傳染病之一[1]。據統計[2],全球約有2.5億HBV感染者,這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因此,準確監測乙肝相關肝病的進展在臨床上尤為重要。有研究報道顯示[3],HBV相關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多種細胞因子均有明顯的異常,這與疾病的發展有一定關系。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可溶性胸苷激酶-1(TK-1)不僅對HBV的診斷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判斷HBV耐藥性具有一定價值[4]。本文主要研究VEGF和TK-1的表達水平,以預測和分析HBV患者的治療效果,為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HBV患者130例為治療組,選取同期到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130例為對照組。治療組中男71例,女59例;年齡34~65歲,平均(43.63±6.17)歲;平均體重指數(BMI)為(23.25±2.52)kg/m2。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2015年版)》[5]中關于HBV的相關診斷標準;②近期未使用抗病毒或免疫抑制劑;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②患嚴重精神疾病者;③惡性腫瘤患者;④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對照組中,男68例,女62例;年齡38~64歲,平均(43.36±6.17)歲;平均BMI(23.63±2.37)kg/m2。納入標準:①HBV陰性者;②無自身免疫性疾病;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嚴重的心、腦、腎功能障礙患者;②精神障礙,無法配合檢查者;③血液系統疾病者。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方法

1.2.1療效判定:治療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明顯恢復,HBV DNA含量降低值>2 000 copy/mL則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肝功能指標無明顯變化,HBV DNA含量降低值<2 000 copy/ml則為無效。本研究中130例顯著有效或有效的HBV患者被選為有效治療組(97例),以無效作為治療無效組(33例)。

1.2.2血清VEGF、TK-1值檢測: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于3 h內以4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保存于-20 ℃冰箱中。收集樣本后,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購自英國Abcam抗體公司)測定血清TK-1和VEGF值。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進行。

1.2.3免疫功能檢測:使用流式細胞儀(美國Sigma公司)對兩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進行檢測,抗體購于美國BD公司;使用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美國Sigma公司)檢測兩組患者的IgA、IgG和IgM(試劑盒購自美國BD公司)。所有操作均按照說明書嚴格操作。

1.2.4HBV DNA載量水平檢測: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以12 000 r/min離心5 min,用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CR,試劑盒購自南京博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定量檢測HBV DNA載量水平。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進行。

1.2.5肝功能指標檢測: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40 ℃保存檢測,用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盒購自有限公司)測定丙氨酸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總膽紅素(TBIL)水平。所有操作都嚴格按照說明進行。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及χ2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VEGF、TK-1與各指標關系;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VEGF、TK-1評價HBV的治療效果。

2 結果

2.1兩組VEGF、TK-1水平比較:治療組VEGF[(256.36±17.47)pg/ml]、TK-1[(2.16±1.75)pmol/L]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92.47±13.26)pg/ml,(0.57±0.28)p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5.199、10.229,P<0.05)。

2.2兩組免疫功能比較:對照組CD3+、CD4+、CD8+、CD4+/CD8+、IgA、IgG、IgM均顯著高于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2.3不同治療效果患者的VEGF、TK-1、HBV DNA水平比較:經治療后,兩組VEGF、TK-1、HBV DNA均有顯著改善,且有效組改善程度較無效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治療效果患者的VEGF、TK-1、HBV DNA水平比較

2.4不同治療效果患者的肝功能比較:經治療后,有效組ALT、AST、TBIL水平均明顯低于無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治療效果的肝功能比較

2.5不同療效患者免疫功能比較:經治療后,無效組免疫功能顯著低于有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療效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2.6VEGF、TK-1與各指標相關性分析:經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VEGF、TK-1與CD3+、CD4+、CD8+、CD4+/CD8+、IgA、IgG、IgM呈負相關,與AST、TBIL、ALT、HBV DNA呈正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5。

表5 VEGF、TK-1與各指標相關性分析

2.7ROC曲線分析:對于HBV患者治療效果的預測,VEGF檢測與TK-1檢測聯合的ROC曲線下面積明顯高于單項VEGF檢測與單項TK-1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圖1。

圖1 ROC曲線分析

表6 VEGF、TK-1聯合檢測對治療效果的預測價值分析

3 討論

HBV感染在世界范圍內流行,隨著疾病的進一步進展,HBV對機體肝臟細胞造成反復損傷,從而增加疾病惡化風險,因此,及時辨別HBV患者病情轉變進程,對改善患者生存和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6]。關于血清VEGF和TK-1在乙型肝炎相關肝病中的系統研究較少。VEGF通過促進膠原酶、纖維蛋白原和其他相關蛋白的生物合成,在誘導新血管中具有強大作用,并通過調節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實現血管通透性的改變[7]。作為腫瘤細胞的血清學增殖標志物,TK-1已被證明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和臨床預后密切相關[8]。

本研究顯示,HBV患者VEGF、TK-1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群,免疫功能顯著低于正常水平。由于慢性肝病導致大量肝細胞受損,肝細胞和內皮細胞釋放的VEGF、TK-1和其他細胞因子水平會增加,且HBV缺乏自身的VEGF,依賴于在腫瘤進展過程中宿主細胞基因的募集,以促進血管生成。有學者表明[9],VEGF和TK-1的水平取決于細胞的增殖,正常情況下,成人體內VEGF和TK-1的含量極低。侯寶洲等[10]研究表明,HBV X蛋白(HBx)可能通過上調TK-1和VEGF促進HBV相關肝癌的發生和發展,TK-1、VEGF在TK-1相關性肝癌中廣泛表達。上述觀點在本研究中亦得到了證實。研究表明[11],血清TK-1被用作癌癥診斷和預后的生物標志物,廣泛參與細胞生物學過程,如DNA復制和細胞增殖,高基線TK-1與不良預后相關。作為一種強大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在血管生長和信號轉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2]。研究表明,VEGF的激活是肝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VEGF的高表達是肝癌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礎[13]。VEGF-A結合VEGF受體1(VEGFR1)和VEGFR2,并通過受體的TK結構域誘導傷口愈合[14]。VEGF可以調節細胞的微環境,在肝損傷的修復和纖維化的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謝雯凈等[15]研究后發現,隨著HBV患者病情的改善,患者血清中TK1、AFP和CHI3L1的水平降低,這與治療效果有關,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顯示,在預測HBV患者治療效果方面,VEGF檢測和TK-1檢測組合的ROC曲線下面積顯著高于單獨VEGF檢測和單獨TK-1檢測。VEGF和TK-1檢測可以有效預測HBV患者的治療效果,但兩種方式聯合檢測敏感性更高。

綜上,VEGF和TK-1的表達水平與HBV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顯著相關,VEGF和TK-1對HBV的治療效果有顯著的預測價值。但目前樣本量小,后續有必要進一步增加樣本量,以進一步證實VEGF、TK-1對于HBV的治療效果具有顯著的預測價值。

猜你喜歡
肝功能血管差異
肝功能報告單解讀
相似與差異
找句子差異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血管里的河流
最傷血管的六件事
血管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你的血管有多長
注射用頭孢呋辛鈉靜脈滴注致肝功能損害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