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群精神心理健康服務現狀分析及建議

2024-04-26 04:11浩,劉
臨床醫藥實踐 2024年3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老年人社區

郭 浩,劉 寰

(山西醫科大學附屬精神衛生醫院,太原市精神病醫院,山西 太原 030045)

目前世界人口趨于老齡化,同時,我國也進入了老齡化時代,針對龐大且發展迅速的老齡化群體的醫療服務體系相對滯后的問題,心理健康是軀體健康的基礎,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與年輕一代或者年輕時相比,老年人因一些客觀因素如社會角色的改變,身體各系統功能逐漸減退,且生活應激事件的應對障礙以及獨生子女導致的家庭支持缺失等,更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此時如果沒有得到關注或及時治療,不僅會對其自身生活態度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會降低生活質量,加重基礎疾病,增加子女的經濟及精神負擔。一項上海某社區老年居民心理健康調查發現,該類人群中出現焦慮癥狀占17.77%,而抑郁發生率已達22.06%[1]。雖然全國各地老年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存在地域差異,但老年群體的心理狀況不容忽視?!丁笆濉苯】道淆g化規劃》強調將推進健康老齡化成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命題,心理健康作為老年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亟須引起關注。因此,如何提升促進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提高晚年的生活質量是我國一直關注的重點問題,但要實現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就要把實現老年人高質量心理健康服務的供需平衡作為首要落實點。

1 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1.1 消極心理特征

有針對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展開的實證分析發現[2],約34%的調查對象存在程度不一的抑郁表現,而對未來期望值不高、情緒低落、睡眠差最常見。此外,老年人與日俱增的孤獨感、焦慮、疑病等消極心理如未得到足夠重視,將對老年群體的身心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1.2 弱勢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

由于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影響,與男性老年人相比,女性還是處于相對劣勢的家庭地位,可能會因潛在的隱忍和長期被動行為導致女性老年人更容易存在抑郁癥狀和認知問題;再者,與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相比,在農村生活的老年人會因對心理知識的認知不足、經濟發展落后、醫療服務不完善等因素而存在更嚴重的心理問題。此外,隨著近十年來農村年輕主力軍的外遷,空巢老齡人口愈來愈多,家庭情感寄托缺失、經濟支持不足、主動獲取醫療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有限等均影響空巢老年人群的總體健康水平[3]。因此,在各類老年群體中,女性、農村以及空巢老年群體應是心理健康服務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此外,研究發現[4],離婚與喪偶狀態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失獨老人的心理問題更是不容疏忽。

1.3 軀體疾病對老年人心理問題的影響

研究發現[5],40.6%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且生理健康狀況是影響老年人認知能力和抑郁狀況的關鍵因素。所以,無論是從對健康和本地醫療服務滿意度(主觀因素)來看,還是從軀體功能、自理能力、有無慢性病和睡眠狀況(客觀因素)來看,影響老年人抑郁程度發展的首要原因還是其生理健康水平。因此,控制老年群體的疾病發展對老年人心理健康至關重要?,F實生活中,因高齡或疾病而無法自理的老年人由保姆貼身照護或者社區等第三方提供長期服務的比例較低,多由身邊親人照護,因此,老年人會產生不舒適甚至負罪感。如果照護者忽略其心理感受,僅關注身體照護,易誘發心理疾病,而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又可導致身體機能下降[6],進而影響軀體疾病預后,甚至惡化。

2 老齡化形勢下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大

有研究顯示[7],社區58%以上的居民表示需要心理健康服務,其中以老年人需求最高,希望能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老年人又是應激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8]。實際生活中,由于各種因素導致老年人無法外出尋求幫助,因此線下求助者少之又少,心理需求和尋求行為嚴重脫節。線上服務熱線不是面對面接觸,老年人心理戒備和警惕性相對低,可自由表達,老年人易于接受。此外,還有很多老年人因經濟、教育水平等多種原因,并沒有意識到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又或因自身的排斥心理,不能主動尋求幫助。綜上所述,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實際需求較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務缺口大,要實現精準分類心理健康服務任重而道遠。

3 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機構缺乏雙向互聯性

醫療機構:精神衛生機構和綜合性醫院的心理科具有全面而層次清晰的干預處理技術手段,工作人員專業性強,臨床經驗豐富,可實現心理、物理及藥物的聯合治療,且院內設施先進、完備,檢查項目相對齊全,在專業醫院對口的科室老年人可接受全程高質量醫療服務,如接診時的心理測試與評估﹑心理咨詢及治療,突發應激事件后的心理干預[9],精神疾病的診斷、及時治療及后期延續性康復治療等。

養老機構:目前我國專門從事老年心理服務的獨立機構較少,以養老機構所屬的心理科室為主,但養老機構所提供的老年整體服務更趨于系統化及人性化。隨著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突顯,全面開展針對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評估及干預等基礎服務將是必然趨勢。

心理咨詢機構:獨立于院外的心理咨詢機構越來越多,也反映了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及需求高漲。網絡的普及、心理熱線的開通更為老年人咨詢心理問題提供了便利,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線與心理咨詢師交流。但因此類機構多為私人經營,在老年人心中的權威性、認可度及可信度較低,主動性或能堅持全療程的接受度較差。

社區:作為老年人生活的場所,社區為第一線,具有可及性的優勢。社區心理健康工作者可通過建立健康檔案或上門家庭醫生服務等實時獲取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及健康信息,以評估并及時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所以社區開展針對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服務的社會效益更可觀。

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心理咨詢機構及社區各有其優勢。但是遠遠不及大基數的老齡人口之所需,而且缺乏多向溝通,比如社區老年人心理活動等相關信息不能完全被醫療機構獲取而造成對老年群體心理問題深層次原因分析不足,同時醫療機構也未能將老年人心理疾病治療信息反饋給社區,因此無論是對于老年人的心理疾病接受專業治療、還是對老年人回歸社區治療都是不利的。再如養老機構不能利用自身優勢將專業心理服務范圍擴大到周邊社區,不能實現優質資源的合理配置。

4 我國現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改善措施

4.1 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檔案

積極落實《“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要求,依托家庭醫生的簽約與健康檔案制度的實施,動態追蹤所在轄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疾病信息,持續推進老年人健康素養與健康管理,專業科學評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態,及時開展有針對性的早期干預,必要時將患者轉至??漆t院接受心理治療。

4.2 加強心理衛生知識宣傳

目前,由于社會和相關機構對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深度和廣度不夠,使老年人對心理問題缺乏認知,心理社會服務的實施過程受老年心理服務認知和行為的影響[10]。在城鎮,退休的老年群體通過主動讀書看報和社區健康知識的頻繁普及可獲取一些心理健康知識;而在農村,受經濟和文化水平低的影響,老年群體既缺乏心理保健知識,又缺乏獲取健康知識的主動性和接受度。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或因心理問題欲求助,但又擔心個人信息泄露,或不相信自己的問題能通過求助心理健康服務機構而得到有效解決,或擔心治療費用高而無力承擔等而拒絕心理健康服務?,F實中老年人能真正通過尋求心理服務機構獲得心理支持及援助的少之又少。

科普活動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重要渠道,以社區為主導,醫療機構或養老機構專業人員通過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科普活動,鼓勵廣大社會民眾積極參與,提高全民對老年人心理健康與社區老年人健康服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對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的科普工作應重視知識的針對性、實效性,實現普及性與科學性相結合,按需所授,因人而授,既可幫助存在心理問題的老年人及其家屬可以發現心理問題及時求助心理機構,又能使健康的老年人及公眾意識到消極心理的危害和積極預防心理疾病的益處。

4.3 實現社區—養老機構—醫院聯動互助

重視社區—養老機構—醫院的聯動互助,在醫療信息保密的基礎上實現老年人精神疾病或心理問題的延續性管理,有助于康復管理的良性循環。堅持“醫養結合”,始終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養老需求放在首位,著力推動普遍性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協同發展,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多數老年人以社區心理服務結合居家養老為主,既滿足老年人對家庭情感依賴需求的同時,又可通過醫養有機融合,實現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的可及性;而對有心理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則應以醫療機構為依托,長期做好心理干預,切實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目前居家養老服務日趨完善,但有關心理健康服務的質量有待提升,社區也應給予重視,如建立老年活動室、老年日托中心等;提供上門照料和醫療服務[2],落實心理健康方面的舉措。

在可提供心理援助的機構中,醫療機構作為專業的權威機構,應主動針對經常接觸老年群體的心理工作者展開相關精神心理專業培訓,如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及人格心理學等,以保障心理健康的高質量專業服務。

4.4 實現主動自助

老年人心理問題發生的誘因是多方面的,短期內無法治愈,不會像軀體疾病藥到病除或經手術根除,但均應早發現、早干預。而干預過程是一個長期且緩慢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老年人能夠實現主動自助及獲得家庭支持尤為關鍵。

老年人實現個人自助、對心理問題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是建立心理援助體系的基石,老年人積極向上、主動接受心理問題干預的態度可使其避免“老而無用”的負面自我認知,應保持“活到老,健康到老”的心態,通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各類社交活動,積極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通過獲取權威的、適用性強的心理健康知識及掌握日常心理保健養生技巧來調適自我心理。

家庭支持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研究發現,經濟基礎、婚姻狀況、親子關系、子女生活狀態以及相處方式都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11],其中代際關系與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諸多因素都有關[12],與父母建立穩定簡單的代際關系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益,即使是定期的電話聯系,也會使父母感到被照顧的溫暖,因此,健康和諧的家庭關系有助于減少老年人的孤獨、焦慮及失落感。尤其當家庭成員面對應激事件時,更應多照顧到長輩的心理狀態,避免老年人可能因無力而產生的自責與被孤立的心理。鼓勵多代同居,促進家庭發展,激發家庭成員對老年人提供照護、陪伴服務的意愿和能力[13]。

4.5 重視社區的多元化服務

4.5.1 加強社區工作隊伍建設

在以疾病為中心向健康為中心轉變的大背景下,應本著回歸健康促進的初衷,多舉措增強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激勵其學習,并選擇有益健康行為的促進模式[14]。全方位開展針對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服務,如以心理健康調查為契機篩查隱患人群,并主動上門與居家老年人談心,提供長期的心理干預,做到早發現、早干預;定期組織趣味性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吸引老年人群積極參與,使其及早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學會主動求助[15]。

4.5.2 發揮自身媒介的作用

研究發現[2],軀體健康程度越好的老年人,孤獨感改善或維持的可能性越大。社區作為老年人活動的主要場所,可為積極開展老年人各類文體活動、促進老年人身體健康提供可及性、便捷性的資源[13],同時借助老年人小群體之間的交流方式(分享各自日常點滴、生活愁樂及經驗)可緩解老年人早期的心理焦慮與失落,促進其心理健康。

4.5.3 發展老年文化教育

《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七十條指出,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同樣有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研究發現[5],文化水平對老年人的認知水平和抑郁程度有明顯影響,較高的文化程度可延緩其認知功能減退。而實際調查中[7],約60%的老年人,因此,可反饋退休時身體狀況良好,而只有15%的老年人選擇再就業。研究發現[16],社區參與可幫助老年人適應退休生活,舒緩孤獨、焦慮情緒。社區可通過鼓勵和組織廣大老年人參與基層社區建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因此,可開辦老年教育課程[17],舉辦各類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降低其因社會角色的轉換而產生的的落差感及無用感,以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

綜上,老年人心理健康應給予更多關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規第十八條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赐蛘邌柡蚶夏耆?。實施多種措施提升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其與社會的隔離感以及求助的無力感,使老年人群的合法權益有切實保障。當前老年人的精神心理需求與日俱增,傳統的心理服務已難以適應及滿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發展需求,心理服務供給嚴重不足,所以必須從根本上調動老年人及其家屬主動認識與接受心理援助的積極性,充分、有效利用基層社區的優勢,形成“居家為主,社區為依托,醫療機構作補充,醫養結合”服務體系,依托專業機構資源,大力宣傳心理咨詢服務,實現多方互助共聯,搭建老年人便利的心理健康服務平臺。隨著智能機器人陪護的出現,其在老年心理健康過程中可發揮獨特的優勢,從預防階段的陪伴、監測階段的識別和干預,到健康服務,減輕了老年人因恐懼基礎疾病惡化或者身體機能減退而產生的焦慮。人、智能與網絡緊密聯系,相互依存,實現高質量多元化心理服務需求的供給[18],有助于輔助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積極的老齡觀,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老年人社區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