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德育教育融合的策略創新分析

2024-04-26 08:56姚雨瓊
河北畫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德育院校融合

姚雨瓊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高職院校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生道德素質的教育。而傳統文化對于個人道德素養的提升具有更顯著的作用,它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及時調整不良的思想觀念,更好地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促使德育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更加順利。

一、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德育教育的內涵,德育教育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讓學生愿意了解和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也會直接影響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而高職院校作為人才的培養基地,更應該注重傳統文化與教育工作的融合,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能夠自覺主動的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這樣傳統文化中的寶貴精神財富才能得以更好地傳承,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的發展[1]。

二、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德育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實施制度不夠完善

在進行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融合工作中,制度尚且不夠,教學大綱、教學課程標準和教學評價體系與高職院校的教學要求也有一定的偏差,不夠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應該從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讓德育教育工作更容易被學生接納,這樣才能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德育教育中。

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沒有制定核心的管理規范,導致有些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不積極。在對于從事德育工作和傳統文化教學工作的人員也沒有明確的選拔標準,導致德育工作的開展不順利,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進程緩慢。在對于相關人才的培養方面也不夠重視,并沒有積極地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提高德育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導致在進行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實際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與德育學習的融合程度較低。

(二)忽視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由于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偏技術型的人才,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放在了教學突出位置,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教授與熏陶。導致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忽視了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2]。同時,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規劃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規劃較少,并沒有充分意識到傳統文化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夠重視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合。

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意識有待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也還需要提升。甚至有些學生不愿意參與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的學習,對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習任務和課后作業敷衍了事,導致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育教學形式比較單一

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活動時,依然延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將現代的教學工具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導致教學方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德育教育的實施。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對課本里的德育知識進行講解以外,并沒有通過具體的事例或者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練習和運用,導致學生對于德育的學習還只停留在啃書本的階段。

(四)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

德育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經常進行交流和互動,教師才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和德育知識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只是機械地進行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感興趣或者不太理解,因此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互動,教師也沒辦法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實際吸收情況。再加上有些學生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與他人進行交流,看到教師甚至會產生害怕的心理,這就更影響師生之間的交流了。

(五)校園實踐活動匱乏

對于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合過程中,高職院校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課堂教學中,很少組織相應的校園實踐活動,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導致學生無法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3]。而且由于校園實踐活動較少,會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多,進而會影響他們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這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還可能會使本來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學生逐漸喪失興趣,讓傳統文化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工作更難推行。

三、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德育教育融合的策略創新

(一)完善相應的實施制度

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高職院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根據學生的特點優化自己的教學理念,將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中寶貴的精神財富,把優秀的前輩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在認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牢記學藝先學德,時刻提醒自己,要成為一個擁有優良道德品質的人。

其次,高職院校也應該完善相應的管理規定。一方面,對于從事德育工作和傳統文化教學工作的人員制定工作標準,對他們的行為和工作質量進行嚴格把關,提升德育教育的工作質量。同時培養專業的德育教育人才,招納高素質的教師人才,加強對德育教師的培訓,提高學校的師資水平,加快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合[4]。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從學生出發,以傳統文化為基底,完善學校的德育制度,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特別是學校的各個部門,可以通過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情況和思想行為進行觀察和分析,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優化校園文化教育制度,讓傳統文化更好地滲入到校園中。例如,學校的各個部門可以通過挑選合適的文化宣傳委員,為學生樹立學習標桿,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力量,影響和帶動身邊人更好地感知傳統文化對德育的意義。

(二)提高對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視度

第一,高職院校要重視德育工作,將傳統文化的學習納入到德育課程規劃中,可以組織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相融合的示范課,讓教師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教研活動,提高對傳統文化的教授和學習工作的重視度,使德育教育工作能夠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第二,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力,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知識,還要將傳統文化知識與德育知識相融合,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對他們進行個性化的教育。還要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并以先輩為鑒,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在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有利于他們自身道德素養的提升,也會讓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順利[5]。

第三,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要主動承擔起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提高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了解和宣傳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將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融入到德育知識的學習中,搭建相應的知識框架。對于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也要積極參與,在實踐活動中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積極主動地宣傳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三)豐富教育教學形式

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中,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豐富教育內容和教學形式。如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可以通過播放與京劇臉譜相關的圖片、視頻或者微課資源,促進學生對京劇的了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傳統戲劇文化的學習欲望。

在講解具體德育知識的時候,可以播放傳統文化與相關知識相融合的案例,讓學生在具體實例中,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對自身道德素質的影響[6]。在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實踐作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經歷,將對傳統文化的理論學習落實到實際應用中。

教師還可以將德育教學延伸到校外,比如,組織一些傳統文化名勝古跡的參觀活動,在參觀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這樣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而且在實際的參觀活動中,可以激起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致,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成為德育教育中的主人。在結束參觀活動后,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在參觀過程中拍攝的與傳統文化和德育相關的照片制作成視頻,發布在朋友圈或者短視頻平臺上,用自己的力量積極地宣傳優秀的傳統文化。

(四)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學生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體,更應該強化他們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把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在進行德育教學時,先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進行引導和補充,這樣不僅能夠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也能讓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在課下,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經常與學生交流談心,特別是對于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鼓勵,讓他們學會表達和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德育教育,相信也會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效果。

例如,學??梢远ㄆ谂e行相關的班會活動,為教師和學生的相處創造機會,讓教師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學生中,與學生打成一片,有更多了解學生的方式,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也非常有幫助。在班會活動中,學生也會更加放松,不會那么拘謹,會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教師進行溝通,從而促使師生關系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此外,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拓寬師生交流的渠道,這樣學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隨地發布在平臺上,教師在看到后,也可以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而且不用面對面地溝通,學生也會更大膽一些,一些在課堂上不敢提出的問題,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妥善的解決。

(五)大力開展校園實踐活動

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上,高職院校也要通過舉辦相關的實踐活動,豐富傳統文化的學習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實踐活動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意識到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讓學生改變對傳統文化枯燥乏味的認知,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今后的傳統文化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地發掘傳統文化的價值,努力成為傳統文化的代言人[7]。

例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學校就可以通過組織相關的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搜索和查找,每個人都準備一個與端午節有關的小知識或者小故事,在課堂上進行展示,看一看哪個同學準備得最認真,哪個同學準備的最有趣。在準備分享的過程中,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端午節,理解端午節背后蘊含的民族精神。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以社團為單位,組織包粽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端午節的民俗習慣。在結束以后,每個社團選出自己社團包得最好看的粽子,在校園公眾平臺上,讓學校學生進行民主投票,評選出公認的最好看的粽子,這樣就算是那些沒有參加社團的同學,也會參與到活動中,一起了解更多與端午節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的學習與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融合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不僅對傳承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施也有所助力。這就需要學校完善德育教育相關的制度,加大德育教育力度,培養德育教育的專業教師。教師也要在提升自身傳統文化水平的同時,豐富教學形式,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學生更要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度,積極地參與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實踐活動,認真完成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習任務。三方共同努力,促使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更好更快地融合。

猜你喜歡
德育院校融合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