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培育法學專業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研究

2024-04-26 08:56萬向婷
河北畫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法學專業法學培育

萬向婷

(河南檢察職業學院)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文化形態在交流互鑒和角逐競爭中融通,多元文化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愈加明顯,這將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文化多元背景下一方面打開了學生的視野與思想觀念,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廣度,另一方面不可避免會造成學生的三觀、理想、文化認同以及信念等方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1]法學教育致力于培育中國未來的法治人才,正確的三觀、理想信念和文化認同對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一、法學專業學生的特點

(一)受外國文化影響較深

對于法學教育來說,清末被時代所裹挾開始了變法修律,引進了德國、瑞士等西方的法學原理和法律制度;新中國成立后,蘇聯的法學理論成為我們的學習模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我們國家的法律思想和法學教育;改革開放以來,英美法系(判例法系)又成為我們研究學習的重點,法學教育的目光又瞄向英國和美國的判例法。借鑒引進一些基本法學概念和法學原理,確實對我們法學理論的發展和法治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2]但不可否認的是,法學教育這種“舶來品”不自覺促使我們法學專業的學生學習西方的法學概念、典型案例、法律制度、研究方法論等,教師往往還要求學生閱讀一些典型的西方法學著作,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政治思潮不可避免地沖擊著法學專業學生,這對極易接受思潮影響的法學專業學生的價值觀可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

(二)被要求具有理性思維

法理思維屬于規范性思維的范疇。[3]要求法律職業者和法學專業學生在規范所提供的空間范圍內進行思考。在人類法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一系列專業化和精細化的法律方法和法律技術,比如法律解釋、法律推理和法律論證等,這些方法都要求法學專業的學生具備較高的理性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使法律職業者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規范的目的。法律人在分析、判斷法律事實和尋找法律依據時要理性,要講邏輯,不能用感性的態度去處理,不能因情感、私欲、偏見等而產生的激情去評判是非紛爭。法律需要理性,但絕對的理性會讓人變冷漠、不近人情,有礙于培育優秀的法治人才。

二、培育法學專業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法學教育致力于培養中國未來的法治人才,培育法學專業學生的文化自信,意義重大。

(一)激發其人文情懷

法律人確實應該理性、理智,但法律人的理性和理智也不能無視多數人的情感。我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最醒目的標識之一??鬃拥摹叭收?,人也”“仁者愛人”等思想歷久彌新,和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古代法制史上的“存留養親”,“趙娥復仇案”,晚晴名臣劉秉璋因惻隱之心想救老實巴交的漁民,將師爺將呈報給刑部的文書中“情有可原,罪無可赦”改為“罪無可赦,情有可原”等故事,都體現了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培育法學專業學生的文化自信,在這個過程中讓其學習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激發其人文情懷,成為兼顧法律人的理性和多數人的情感的優秀法律人才。

(二)提高其道德修養

“德法兼修”是國家對于法治人才隊伍的要求,也是各大法學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一個沒有“德”的法律專才對社會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范疇,甚至可以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是關乎行為準則、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的一種概念?!暗隆奔汝P乎個人品德修養,又蘊含著“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擔當。培育法學專業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其道德修養,有助于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隊伍。

(三)增強其法治自信

中華法系自成一家,源遠流長,雖然在清末修律后走向衰微,但古代傳統法學思想中的天下為公、公平正義、罰當其罪、慎刑慎罰、法不阿貴等思想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傲⑸品ㄓ谔煜?,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出自《王安石集》);“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出自《鹽鐵論》);“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保ǔ鲎浴睹献印るx婁上》)……古代的先賢對于法律和社會治理的看法在今天仍然閃著智慧的光芒?,F今我國的法治建設已進入快車道,在中國國情和法治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在學習法律基本功的同時,也應當樹立歷史思維,注重對中華法系中的精髓加以學習和繼承,注重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法治建設路上的曲折探索進程加以學習,這樣有助于增強我們的法治自信。

三、培育法學專業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

(一)將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

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高校的思想政治課需要立足本校的思政課教學實際,從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出發,滲透情感教育,推動課程改革,不斷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高校應當重視本校思政課教師的訴求和大學生對思政課的反饋意見。

將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中需要思政課教師做大量的文化自信知識體系構建和案例收集等備課工作,高校應當及時解決思政課教師關切的問題,為教師提供了解文化、感知文化的系統化途徑。高??山M織教師參觀當地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館等,激發教師以文化人的熱情。[4]高校應當允許思政課教師在遵循教學大綱的基礎上,賦予思政課教師更多的教學內容自主安排和教學場所安排自主權,便于思政課教師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

針對當代大學生反映強烈的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思政課教學模式單一、教師照本宣科等問題,高校應重視起來,思想政治課應以學生為主體,及時回應和關切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予以正確價值引導。要深挖思政課教材體系中所蘊含的文化資源,如“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言壯語、“善惡之辨”和“是非之辨”等哲學命題,幫助大學生厘清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使大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下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5]以文化資源為支撐講述中國故事,可將近代的歷史人物事跡或革命故事作為教學案例,以講故事的方式實現以文化人。社會在科技的助力下正日新月異,而大學生對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心理 期待也日益增高,他們需要的是與時代緊密相連、與互聯網滲透融合的創新教學方式,[5]高校應加大對思政課的投入,有條件的學??纱罱ㄋ颊R實驗室,通過模擬真實場景,可以使學生在虛擬空間體驗真實事物,在沉浸式體驗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思想政治課應當不局限于教室,校史館、博物館、紀念館、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場所都可以是教學場所。

高校和思政課教研室需要積極探索將習總書記文化思想融入日常教學的新途徑、新舉措。將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中,只有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才能達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二)構建文化自信課程思政體系

法學專業課必然蘊含課程思政元素,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人格養成等應貫穿法學教育的始終。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綿延不絕,形成了內涵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法治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承繼中華法治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要重視中國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等課程,使學生樹立歷史思維,了解中華法系的發軔、發展、成熟和衰微過程,學習中華法系的優良傳統,培育法治文化自信。

要重視法學專業課馬工程系列教材的運用,教材不僅僅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載體,也是教師課程設計的重要參考和依據,法學專業課中權威、系統、生動的教材種類林林總總,有些學校也積極開發校本教材、新型活頁式教材等法學專業課教材,但教師在廣泛參閱各方教材的同時,要注重對馬工程系列法學教材的運用,馬工程教材在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方面是系統的、完整的,任課教師要將此教材作為課程思政教育的切入點,結合課程內容去深挖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傳遞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強音,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文化自信。要注重將中國法治建設的最新成果、生動案例引入課堂,使學生看到我國法治建設路上的曲折探索和巨大成就,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

(三)建立文化自信教學資源共享機制

文化自信教育資源共享既可以高校內部之間文化自信教育資源的共享,也可以是校際、高校與社會機構之間文化自信教育資源的共享。

高校要重視整合校內的網絡教學資源,利用學習通、課程思政案例庫、法學專業教學資源庫等平臺,充分挖掘教師自身的文化自信課程資源價值,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苫趦炠|的教學資源,結合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學情,緊密融合教學內容、課程思政和學科競賽,同時加強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融合,建設科學合理的學習評價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養,達到全過程育人的效果。[6]

高校與高校之間也可搭建法學同類專業的教學資源庫,充分利用文化自信相關案例,互相借鑒,共同提高。高校亦可與當地的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等建立大學生文化自信共同培育機制,這些場所是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國家認同、增強歷史主動的文化衛士。博物館等教育應該與學校教育同向同行,既要樹立共同的育人目標,又要形成深度和有效的合作機制,二者共同作用促進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培育。[7]

(四)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應建立全方位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功能。

將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要從制度層面上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培育樹立大學生時代新人的文化理想,使其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要關注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學業、情感和職業發展規劃等情況,從大學生實際出發,開展接地氣的文化自信培育活動,成立有文化底蘊的學生社團,借助中國節日慶典,精心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第二課堂活動來實現校園文化實踐育人的目的。如建黨節組織大學生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經典誦讀活動,國慶節組織大學生開展愛國歌曲合唱比賽,清明節組織大學生祭奠革命烈士,在紅紅火火中國年的春節氛圍中,領悟中華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挖掘傳統節日中的育人資源,讓學生在參與中認同,在活動中提升,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無聲魅力。[8]學校要多舉辦人文知識競賽、歷史劇表演、歷史主題類辯論賽等文化培育活動,營造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和法治文化氛圍。學??梢劳袠酥拘越ㄖ?、校園文化角、班級文化墻、文化長廊、校訓校歌等載體,將中國傳統法治思想、家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名言、優秀文化等內容植入其中,以其隱含的文化意蘊對大學生進行熏陶和浸潤,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達到育人效果。

法學專業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育者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從制度、機制和資金等各方面全方位進行支持,多措并舉將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構建文化自信課程思政體系,建立文化自信教學資源共享機制,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目的。法學專業學生自身也應該重視自己文化自信的培育,把文化自信教育作為個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潛心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文化,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猜你喜歡
法學專業法學培育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高校書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構建
論法學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五節 2015年法學專業就業狀況
第三節 法學專業培養方案
法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