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新品種濟儒麥20 的選育

2024-04-26 18:23馮維營邵敏敏王福玉陳貴菊張玉丹楊本洲孫雷明翟紅梅
中國種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墑情氮肥籽粒

趙 凱 黃 玲 馮維營 邵敏敏 王福玉 陳貴菊 張玉丹 楊本洲 孫雷明 翟紅梅 王 霖

(山東省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濟寧272031)

黃淮海地區作為我國冬小麥的優勢產區,在保障糧食安全與經濟穩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小麥的生產和需求存在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解決糧食供需矛盾成為農業科研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2-3]。品種的更替既是品種農藝性狀的優化過程,也是小麥生產發展的必要手段和必然趨勢,持續培育高產、穩產、綜合性狀優良的小麥新品種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在生產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4-5]。

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于2012 年以豐收60為母本、08 鑒75 為父本,利用常規育種技術育成的小麥新品種濟儒麥20(審定編號:魯審麥20220005)具有廣適、高產穩產、耐高溫、抗逆性強等特點。本文通過對濟儒麥20 的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進行總結,以期為促進其示范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1.1 親本來源母本豐收 60 是在百農 AK58 的選育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品系,半冬性,矮稈、多穗型品種,高抗倒伏,抗寒性極強。父本08 鑒75(小偃54/煙輻188)為半冬性小麥品種,冬前分蘗集中,春季兩極分化快,株型緊湊,株間透光良好,穗紡錘形,籽粒飽滿度高,熟相好,落黃好。

1.2 選育過程2012 年以豐收60 為母本、08鑒75 為父本配雜交組合3 穗,收獲雜交種子45 粒,秋播1 行雜交F1;2013 年夏季混收整行,秋季稀播種植F2;2014 年夏季在 F2中選擇株型好、中大穗、落黃好的穗系200 穗左右,室內考種淘汰黑胚單穗,同年秋季混種小區;2015 年在F3中選擇莖稈彈性強、抗病性好、農藝性狀突出的穗系,同時參考室內考種結果,篩選粒大、飽滿的籽粒進入F4;2016 年繼續選擇豐產性好、莖稈粗壯、抗病性好、落黃好、熟期適宜的穗系;2017 年進入小區鑒定試驗并進行產量鑒定;2018 年進行品比鑒定;2019-2021 年度參加山東省高肥水地組區域試驗(代號濟農 17287);2021-2022 年度參加山東省高肥水地組生產試驗。2022 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魯審麥20220005。

2 品種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濟儒麥20 屬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淺綠,抗寒性1 級,分蘗力較強。莖稈蠟質較厚,株型緊湊,旗葉較短小、上舉,株行間透光性好。生育期234d 左右,與對照濟麥22 相當。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穗粒數40.8 粒,籽粒角質、飽滿度好,熟相好,千粒重40.1g,容重815.6g/L。一般大田畝有效穗數43.6 萬~45.5 萬穗。

2.2 抗病性經2 年區域試驗抗病性鑒定:濟儒麥20 高抗葉銹病和條銹病,高抗干熱風,落黃好,越冬抗寒性好。

2.3 品質2019-2020 年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平均值):籽粒蛋白質含量13.4%,濕面筋含量32.5%,面團穩定時間4.7min,吸水量59.4mL/100g,沉淀值32mL,面粉白度73.0。

3 產量表現

2019-2020 年度參加山東省高肥水地組第1 年區域試驗,每hm2平均產量為8503.5kg,比濟麥22增產4.7%;2020-2021 年度參加同組第2 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9274.5kg,比濟麥22 增產6.6%。2021-2022 年度參加山東省高肥水地組生產試驗,每hm2平均產量為9745.5kg,比對照濟麥22 增產5.3%。2023 年6 月10 日在曲阜市王莊鎮小麥高產示范田種植0.37hm2(5.6 畝),并進行田間實打測產,每667m2平均產量為738.8kg。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適宜種植區域濟儒麥20 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高肥水地區種植。

4.2 播前準備

4.2.1 精細整地玉米進行秸稈還田后,采用大犁翻耕,耕深25cm 以上,打破犁底層,旋耕2 遍,使土層上松下實,畦面平整。

4.2.2 平衡施肥在秸稈還田的基礎上每667m2施用純氮肥(N)12~14kg、磷肥(P2O5)6~8kg、鉀肥(K2O)5~8kg,磷、鉀肥和50%氮肥作為底肥,剩下50%氮肥在起身期或拔節期作追肥;中低產地塊可增施有機肥(雞糞或羊糞)3500~4500kg。

4.2.3 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做以下處理:做發芽試驗 播種前測種子發芽率,根據發芽率來確定合適的播種量。提前曬種 小麥播種前進行晾種,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發芽率。種子包衣 為有效預防早期根莖部病害和地下害蟲的發生,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

4.2.4 適期適量播種適播期以冬前0℃以上積溫570~650℃,即氣溫16~18℃為宜。魯南、魯西南地區適宜播期為10 月15-22 日,適宜基本苗為12 萬~18 萬/667m2。盡量做到適期播種,若播種時間晚,則要適當增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吻合。

4.2.5 播后鎮壓播種后用鎮壓機或石碾進行鎮壓。對于秸稈還田質量較差的地塊,建議在小麥播種后鎮壓1~2 遍,以提高鎮壓效果和種子出苗率,保證根系的正常生長。

4.3 冬前管理移苗補苗 小麥出苗后檢查出苗情況,對于缺苗斷垅嚴重的地方及時進行補種?;瘜W除草 冬前進行化學除草效果比較好,一是雜草苗齡小,耐藥性差,二是冬前小麥苗齡小,噴藥后小麥不容易發生藥害。噴藥時間一般選擇在11 月中旬氣溫10℃以上無風或風小的晴朗天氣。每667m2可用3%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17~22mL 防治節節麥;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9~13g 防治看麥娘。澆越冬水 根據苗情、墑情及氣溫適時澆越冬水。麥田越冬水最晚要在氣溫5℃左右時選擇晴天上午澆灌,以保護小麥安全過冬。

4.4 春季管理控旺防凍 春季旺長麥田返青期進行鎮壓,預防倒春寒。氮肥后移 小麥中高產田中將追施氮肥的時間適當向后推遲,一般移至拔節期,追肥比例增加到整個生育時期氮肥用量的50%,作底肥的氮肥比例減少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麥田底肥比例可減至30%~50%,追肥比例為50%~70%。

4.5 后期管理水分管理 一般在挑旗期進行。灌漿水可以根據墑情來定,如果墑情不好,需要在抽穗前及時澆灌;墑情較好,可推遲至抽穗期微噴帶澆水;從挑旗期到抽穗期墑情均較好,推遲到灌漿初期澆水。

防治病蟲害 挑旗期及孕穗期每667m2用43%戊唑醇懸浮劑20mL,或10%乙唑醇懸浮劑50mL,或12.5%氟環唑45mL,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g 加水25kg 噴霧防治銹病和白粉??;小麥抽穗前后如遇陰雨天氣,可在小麥齊穗期和揚花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 或25%氰烯菌酯懸乳劑100mL 兌水25kg 噴霧防治赤霉病。小麥揚花關鍵期要適時進行“一噴三防”,主要防治銹病和吸漿蟲,魯西南地區葉銹病和赤霉病相對較輕。

4.6 適時收獲小麥收割時不可過于成熟,否則易導致籽粒脫落而減產,魯西南地區一般在6 月上中旬小麥基本成熟時收割,如果小麥收獲后籽粒含水量高于13%,應及時晾曬[6]。

5 討論

品種抗寒性是重要的抗性之一。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極端低溫天氣頻繁發生,導致小麥多次發生大面積的低溫凍害。2013 年、2015 年、2018 年及2020 年黃淮麥區發生的倒春寒導致了嚴重的小穗凍死和缺?,F象。2022 年11 月山東魯西南地區氣溫斷崖式下降,小麥冬季凍害較常年偏重,多數小麥品系凍害達到3 級,個別品系達到4 級,嚴重影響了小麥產量。由于濟儒麥20 的父本08 鑒75 來源于具有豐產、優質、抗病、抗旱、抗寒等特點的小偃54,2022 年濟儒麥20 的抗寒等級達到1 級。同時濟儒麥20 具有春季起身晚的特點,完美避開了倒春寒的影響。

親本組配重視優勢互補,選用綜合性狀優良的小麥高產品種作親本,根據性狀動態互補[7]選擇多個目標性狀進行組合,從而循序漸進地進行品種改良。豐收60 和08 鑒75 屬于不同生態區,豐收60為多穗型、矮稈、高抗倒伏品種,08 鑒75 株型緊湊,株間透光良好,因而選育出的濟儒麥20 兼具高產、抗逆、灌漿期長等優良特性。

猜你喜歡
墑情氮肥籽粒
籽粒莧的飼用價值和高產栽培技術
籽粒莧的特性和種植技術
氮肥供應充足 春耕生產有保障
墑情會商,助力備耕春播
土壤墑情監測的意義與技術規范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紀念安徽小氮肥誕生六十周年
抓住機遇 主動作為 努力推進我國氮肥市場穩步前行
玉米機械脫粒籽粒含水量與破碎率的相關研究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場掠影
商麥1619 籽粒灌漿的特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