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強筋高產小麥中麥578 在河南省的高效栽培技術

2024-04-26 18:23冉午玲張文玲田宇兵
中國種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中感中麥強筋

冉午玲 張文玲 常 萍 田宇兵

(1 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鄭州450046;2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北京100081)

河南省地處黃淮冬麥區南片,是我國小麥的第一大主產省份,小麥種植面積連續多年穩定在573萬hm2左右,約占全國的24%,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該區對小麥新品種的抗倒性、抗干熱風和抗穗發芽能力以及綜合抗病性都有較高的要求[1]。每年小麥播種前,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都會根據不同區域特點以及品種的穩產性、豐產性、優質專用性、適應性和抗逆性等性狀,推薦合適的主推品種和搭配品種,優化品種布局[2-3]。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選育的小麥新品種中麥578,品種來源為中麥255/濟麥22,先后于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和2022 年分別通過河南?。ㄔ忹?0190057)、國家黃淮南片區(國審麥20200016)、國家黃淮北片區(國審麥20210059)和新疆自治區(新審麥2022 年041 號)審定,植物新品種權號CNA20171916.8。該品種優質強筋且品質穩定,豐產穩產,適應性廣,綜合抗病、抗逆性強,屬早中熟品種。近年來在展示示范和大田種植中表現優異,深受農民和制粉企業認可,種植面積持續擴大,至今在河南省累計推廣應用面積已超過80 余萬hm2,成為包括河南省在內的黃淮冬麥區小麥主導品種,為河南省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提升小麥產業競爭力做出了巨大貢獻?,F將中麥578 的特征特性及其在河南省的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 品種特征特性

1.1 農藝性狀中麥578 屬半冬性早中熟品種,全生育期平均223.8d,比對照周麥18 早1.0d。幼苗半直立,苗勢壯,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抽穗早。株高80.3cm,株型較緊湊。穗層整齊,熟相好。籽粒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畝穗數41.1萬穗,穗粒數27.9粒,千粒重47.1g。

1.2 品質表現2016-2017 年度品質檢測結果:容重821g/L,蛋白質含量(干基)15.1%,吸水率61.6%,濕面筋含量30.8%,穩定時間18.0min,最大拉伸阻力676 E.U.,拉伸面積131cm2;2017-2018年度品質檢測結果:容重803g/L,蛋白質含量(干基)16.3%,吸水率57.6%,濕面筋含量32.6%,穩定時間12.7min,最大拉伸阻力596 E.U.,拉伸面積140cm2。2016-2017 年度品質指標達到強筋小麥標準。

1.3 抗病抗逆性2016-2017 年度和2017-2018年度接種鑒定結果分別為:中抗和中感條銹病,中感和中感葉銹病,中感和中感白粉病,中感和中感紋枯病,高感和高感赤霉病。冬季抗寒性好,抗倒伏性中等,籽粒灌漿速率快,耐后期高溫能力較強。

2 產量表現

2016-2018 年度參加河南省強筋組區域試驗,2個年度每667m2平均產量476.2kg,比對照周麥18增產6.7%,21 點匯總18 點增產,增產點率85.7%;2017-2018 年度參加河南省強筋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44.2kg,比對照周麥18 增產7.4%,11 點匯總11 點增產,增產點率100%。

2019-2023 年度連續參加黃淮南片國家冬小麥新品種核心展示示范,其中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新鄉市新鄉縣、周口市鹿邑縣3 個展示點2019-2020年度每667m2平均產量依次為568.2kg、514.8kg、557.0kg,較參展品種產量均值分別減產0.10%、減產1.20%、增產3.10%,分別居10 個參試品種第7 位、第7 位、第6 位;2020-2021 年度平均產量564.8kg、588.5kg、547.0kg,較參展品種產量均值分別減產2.04%、增產2.55%、減產3.82%,分別居17 個參試品種第12 位、第7 位、第16 位;2021-2022 年度平均產量605.3kg、588.3kg、600.3kg,較參展品種產量均值分別增產0.53%、減產1.98%、增產0.80%,分別居9 個參試品種第5 位、第7 位、第5 位;2022-2023 年度鄭州市滎陽市受孢囊線蟲病影響,產量未予匯總。河南省3 個展示點近5 年的展示示范中,中麥578 的赤霉病、白粉病、條銹病、葉銹病和紋枯病田間發生程度輕,田間無倒伏情況,熟相好。中麥578 作為優質強筋品種在河南省適宜種植區域內表現出早熟、豐產穩產性好、抗倒性好、廣適性好等優點,做到了產量和品質兼優,受到廣泛認可。

3 主要栽培技術

3.1 選地與整地河南?。ǔ喜块L江中下游麥區外)早中茬地適宜種植區內,優先選取潮土、褐土和砂姜黑土等代表性土壤類型,土壤質地以壤質為佳。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不宜在沙質土和沒有灌溉條件的瘠薄地種植。精細整地,每隔2~3 年深耕一次,深度宜在30cm 左右,其他年份采用旋耕或條旋耕等保護性耕作技術,耕地應在宜耕期內進行。

3.2 種子處理精選種子,選用粒大飽滿、發芽勢強、發芽率高的種子,以提高出苗率和幼苗長勢、分蘗力,保證個體健壯生長和群體良好發育,形成壯苗。包衣劑應優先用于防控根腐病、莖基腐病,建議采用酷拉斯包衣,其中苯醚甲環唑可適當加大劑量使用,同時可添加噻蟲嗪,用于防治地下害蟲。

3.3 播期播量適宜播期為10 月15-31 日,建議在其范圍內適當晚播,且在適宜墑情條件下播種。每667m2適宜播種量為10~12kg,基本苗以18 萬左右為宜。播期推遲、水肥條件較差地塊應適當加大播量,每晚播1d,每667m2播量需加大0.25kg,但最大播量不宜超過15kg。播種的適宜墑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75%,播前墑情不足時,可于耕地前7~10d 造墑;遇降雨或土壤墑情好的年份,可及時適墑耕地、播種。

3.4 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適量施用基肥。在耕地前施用優質農家肥或腐熟廄肥等有機肥,并配合施用化肥,一般每667m2產量為500~600kg 地塊分別施用尿素18kg、磷酸二銨22kg 和硫酸鉀18kg,或三元復合肥(25-12-8)50~60kg 作底肥,硫、鋅等微量養分不足的區域可配合施用硫酸鋅1.0~1.5kg。

3.5 精細管理足墑下種,播種時深淺一致,以3~5cm 為宜。對墑情偏濕地塊,特別是粘土地和澆蒙頭水地塊一定要淺播。播種后及時鎮壓,尤其是土壤墑情不足和秸稈還田的地塊務必鎮壓,以提高出苗率,越冬時群體應達到計劃畝穗數的1.6 倍左右,暖冬年份出現麥苗旺長或超過合理群體量情況,應及時采取鎮壓等措施,控制群體,避免冬季凍害,鎮壓時需要注意做到“壓旺不壓弱、壓干不壓濕、壓黃不壓綠”。依據苗勢強弱和土壤墑情,于立冬至小雪期間結合追施氮肥澆足越冬水。噴施除草劑應選擇氣溫10℃左右,晴天無風或微風天氣進行。

返青期促控結合,正常年份澆過越冬水的地塊返青期應適當控制肥水,以免因澆水而降低地溫,延緩小麥正常返青和生長;播種晚、苗勢弱、底肥不足、凍害嚴重地塊,可在早春中耕結合追肥,早澆返青水;播種早、群體大、苗勢旺地塊,可在早春鎮壓結合中耕,控旺轉壯。返青至起身期,優先選用噻呋酰胺懸浮劑復配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咪鮮胺水劑,采用長桿自走式噴霧器大劑量噴淋小麥莖基部,綜合防控莖基腐病和紋枯??;病害嚴重地塊輪換用藥連噴2 次,用藥間隔期10~15d??山Y合噴施吡蟲啉防治蟲害。

拔節孕穗期個體生長健壯、群體合理的地塊,宜在3 月底前后拔節末期基部節間定長時追肥澆水;對土壤肥力高、麥苗群體大的地塊,可推遲到旗葉露尖前追肥澆水,追肥數量占氮肥總投入量的30%,一般以每667m2追施尿素15kg 左右為宜。開花后10d 左右應根據土壤墑情,酌情澆好灌漿水。開花灌漿期應結合“一噴三防”防治赤霉病、葉銹病和蚜蟲等病蟲害,病害嚴重年份,為確保防治效果,需在第1 次防治結束5~7d 后再噴藥1~2 次。

3.6 適期收獲小麥最佳收獲期為蠟熟末期,當籽粒含水量達到 14%~15%時應及時機械收獲,防止水分過低造成落粒,降低產量。中麥578 等優質小麥收獲時需注意單收單運、單晾單貯,收獲后及時晾曬,直至其含水量降至13%以下,入庫前做好糧食精選,保證優質商品糧的純度和質量,確保優質小麥商品等級,做到優質優價,豐產豐收。

猜你喜歡
中感中麥強筋
老年強筋操(二)
老年強筋操(一)
老年強筋操(四)
老年強筋操(三)
亞熱帶地區蠶種低溫冷藏保護免浸酸技術研究
中麥安全鞋 更多世界500強的選擇
青海省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①
中麥175 助力甘肅旱年增收
家蠶新品種川山×蜀水的越年冷藏保護試驗
不同抗性小麥品種對藥劑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