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大學三教協同創新發展機理與路徑探索

2024-04-26 03:08龍治剛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協同職業發展

龍治剛

[摘 要]三教協同創新發展是時談時新課題,文章梳理了三教協同創新的歷史背景,闡述了開放大學在三教協同創新中的使命,分析了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機理,給出了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路徑。

[關鍵詞]三教;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2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8-4648(2024)01-0005-05

Exploration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Open Universities

Long Zhiga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haanxi, Xian 710119)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a new topic. 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xpounds the mission of open university in 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open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giv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open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words: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3,明確給出了三種教育屬性需協同創新發展,為新時代三教協同提供了根本遵循。開放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其體系中超過59%的省級開放大學辦學涵蓋了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三種教育屬性,做好三教協同創新發展,是加快建設高水平開放大學,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全民終身學習體系,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是深化教育改革,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共同追求。

通過對開放大學的辦學梳理發現,在全國44所省級開放大學中,有26所同時開展三教辦學,如:云南開放大學、江蘇開放大學、重慶開放大學、寧夏開放大學、陜西開放大學等,橫向比較,開放大學的高等教育和普通高校的高等教育在發展淵源、選拔機制、培養群體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它承擔著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使命;縱向比較,開放大學辦學緊密結合教育政策,從十九大報告給出三教辦學方向[1到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三教統籌協調發展機制[2,再到二十大報告的三教協同創新發展3,開放大學從社會職能、教育研究角度一直致力于開放教育和遠程教育領域的研究直至現在“互聯網+”教育的研究。面對新時代三教協同創新發展這一時談時新的課題,開放大學將繼續開展這一新課題的教育教學和實踐研究。

從開放大學多年運行的教育實踐角度梳理來看,很多開放大學在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融合上也取得了一些寶貴實踐經驗,如在資源建設、師資共享、校企共建和實習基地等方面的融合形成一些可圈可點的實踐做法。面對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協同創新發展,還有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和協同難點,如在區域性專業群發展、協同發展機制、兩種教育的聯合辦學上,還有思想上長期形成的兩種辦學管理模式與教學管理體系難點上都需要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繼續協同創新發展。

二、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是時代命題

(一)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協同創新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到的,它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技術突破為目標,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為基礎,以信息化、網聯化、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綠色化、高效化為關鍵提升點,代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協同創新要密切對接經濟社會急需的產業人,深化自主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校、政、企、行、產、教融合發展的教育生態系統。

(二)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的協同創新發展

“推進教育數字化”已明確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信息科技日新月異,已深刻改變原有教育模式、教學評價和學習方式,隨之而現的是資源形態的重構和優質資源的整合。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各種數字資源極大豐富、優質教育資源自由共享,因質量而生,因質量而亡的時代已經來臨。

數字時代下的協同創新發展要在泛在智慧學習環境下,以質量為核心,以滿足廣大產業工人和社會企業需求的技能提升培訓為內容,以受教者滿意度為衡量標準的終身教育體系上進行協同創新。

(三)學習型社會背景下協同創新發展

2021年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2023年底毛入學率已經超過60%,普通大眾對教育的需求已由學歷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學習型社會已經到來,其特征包括:“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學校只是一種學習場所;謀職過程中,將以學歷證書為主轉向以資格證書為主”,基于此,以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為主的學校,也就是開放大學急需依托國家教育方針,融合創新,統籌多種教育模式協同創新發展。

建設學習型社會從制度上要保證受教育者的多路徑教育融通,從技術上要構建泛在學習環境,從對象上要滿足多層次受教群體需求,從內容上要擁有豐富優質適合的學習資源,從方式上要以學習者為中心等等構建渠道暢通、方式靈活、資源豐富、學習便利的終身學習體系。

(四)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協同創新發展

共同富裕是2021年6月“十四五”開局年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教育領域的共同富裕就是要實現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共同富裕的基礎。共同富裕背景下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就是要實現中西部、偏遠地區等復雜情況下的教育公平,滿足殘疾人、失能人員等弱勢群體的學習需要的教育公平,其關鍵是要實現各種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共建,包括師資資源、數字化資源和企業資源等。

(五)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背景下的協同創新發展

202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指出“構建服務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4,強調職業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組成。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同樣肩負著: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讓受教育者更好地學習和工作的使命。他們更要以產教融合為主,通過深度校企合作,使產業工人按需接受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實現能力迭代和技能提升,為培養大國工匠和構建學習型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背景下的協同創新發展

教育辦的好不好,不是自己說好就好,而是廣大受教育者說好才叫好,廣大受教育者是出卷人,教育舉辦者是答卷人。辦人民滿意教育背景下的協同創新,關鍵是要有順應人民群眾學習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的優質、適合、豐富的學習資源,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學習和自我提升需要。

三、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機理

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作為現存的兩種教育類型,是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組成。從這兩種教育屬性的異同入手,找出他們的協同創新發展的內在機理。

(一)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差異表象

開放教育是一種教育模式,一種教育手段。強調學習的開放性,強調依托互聯網、平臺和優質資源為學習者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和個體學習需求,用以滿足全民受教育的權利;強調教育資源的開放性、學習者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強調終身學習和教育公平的教育理念和原則;開放教育長期以來一直面臨學習者的自律性和教育質量保證的教育挑戰。

職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一種教育形式。其更加強調培養具備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人才,用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強調實踐性、針對性、與產業結合緊密性的職業教育特色;強調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機制,因此職業教育自身帶有較強的社會屬性,短期看,其就業率和畢業生職業能力的社會反饋成為教育質量衡量的重要標準之一。

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在教學組織、教學支持服務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在教育組織上,開放教育主要依托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采用學生自學和網上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輔以集中面授,更加突出其“開放”的自主性、靈活性的教育表象;而職業教育在教育組織上主要采用集中面授進行學習,在課前預習,課后輔導上屬學生通過平臺、數字資源輔以自主學習。在教學支持服務方面,開放教育建設重點圍繞信息技術支撐的教學平臺、學習資源、雙向視頻教學環境、虛擬實訓室等的建設;而職業教育建設重點圍繞教室、圖書館、食堂、宿舍、實訓室、實踐基地等建設。

(二)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同質化內涵

1.兩種教育教育本質相同

整體而言,包括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在內的任何教育階段,包括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任何教育類型都可依托信息化手段,采用開放教育模式開展育人工作,它打破時空的限制,倡導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隨機性;高等教育階段的任何組織機構,包括“雙一流”院校,職業院校還有開放大學都需要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這種人才其本身帶有鮮明的職業屬性;也就是說開放教育模式可以用在職業教育辦學中,職業育人是任何教育類型體現在社會發展中的共同歸宿。

因此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哲學本質是相同的,即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都是職業教育7,都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2.兩種教育教育目標相同

教育目標分為狹義目標和廣義目標。狹義目標指通過教育滿足學習者個體的生存和發展。社會由個體組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原有產業結構的升級與重構,需要個體學習者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生存能力,用以滿足動態發展的社會需求,個體的生存與發展也就成為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教育動力和目標,因此狹義上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而教育的廣義目標是滿足國家的建設發展需要,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從國家、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來看,社會建設和進步的原動力來自大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用以滿足社會發展的動態需求,教育的社會價值是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教育使命,因此廣義上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也是一致的。

3.兩種教育在社會大眾受教育的過程同構

不同受教育者在其生存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教育模式,高校學生畢業后可以根據就業需求進入職業教育機構提升職業技能,職業人也可以在工作過程中回爐高校提升知識結構,本質上都是活到老學到老,這正是新時代學習型社會和構建終身教育者體系的關鍵所指。

綜上所述,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差異表象和同質化內涵是探索兩種教育協同創新發展的內在邏輯。

四、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路徑探索

我國正處于人口紅利加速向人才紅利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實現人人皆可成才的現代化教育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動能,構建智慧教育生態系統,開辟三教協同發展新賽道,圍繞經濟社會急需人才,加強產業人才培養,實現開放大學的高質量發展。

(一)激活動力機制,提升協同創新發展粘性

1.立足教育使命,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立足當下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使命,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統籌布局,完善學科、師資、考核、激勵等體制機制和保障機制,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加強宣傳、學習,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層理解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協同內涵,從思想上接受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職業屬性和終身學習理念。二是從考核、激勵、評價和保障等體制機制入手,特別是有針對性的考核、激勵和保障機制,不斷優化和完善制度體系,激勵和調動參與主體的動力和積極性。三是完善用人機制,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敢闖敢創新同時又熟悉具體業務和流程,為人正派、一身正氣、作風優良的中堅力量選拔出來,增強干部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依托教育制度,發揮學分銀行“立交橋”作用

一是政府部門加快建立國家資歷框架。資歷框架在推動各類教育銜接、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和全民終身學習中既處核心地位也是基礎地位。

二是加強各類資格證書的考核、認定及更新換代的管控,建立各類教育之間的轉換機制和立法機制,完善學分銀行制度等。

三是發揮學分銀行在學習成果認證中“立交橋”的作用。實現職業教育、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職前教育、職后教育,學歷證書、資格證書和成果認證之間有效銜接,繼續教育有效學分的靈活互通和相互轉換,使受教育者多通道成才。社會倡導每位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學習者在學分銀行平臺創建個人賬號,用于存儲和積累學習成果、技能證書等,實現教育多路徑融通。

(二)構建智慧教育環境,打通協同創新發展通道

1.構建5G智慧校園,實現教育教學和管理決策智能化

一是依托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物聯網新技術,構建兼具管理與服務功能的5G智慧校園,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教學、管理平臺,遠程學習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和學分銀行管理平臺的相互融通,共享數字資源,最終實現學習資源數字化、教學過程數字化、考試測評數字化和管理服務智能化的數智育人環境。

二是通過5G網絡全覆蓋,實現校內“人人能學、時時能學、處處能學”的泛在學習網絡。

三是通過網絡,學習者可以在大量隨手可用的數字教學資源中獲取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利用學習者學習行為大數據,實現學習資源的精準推送,實現個性化教育。

四是利用教育教學管理大數據,創新數字化教學評價手段,建立多場域、多維度的師生數字畫像,精準刻畫教師科研項目、學科成果及教學狀況,科學測評學生認知結構、能力傾向、個性特征和經濟狀況等要素,讓教育管理與引導更加精準、全面、科學。

五是依托智慧教室實現優質教師資源共享,通過智慧教室、雙向視頻設備及5G網絡,使因偏遠山區、因區域、地域原因導致教育發展差異較大的地方,能夠享受大城市、名校的優質教師資源,也能和教學名師一起互動,實現教育公平。

2.開發適合性優質教學資源,惠及廣大受教育者

一是學習資源的建設以滿足學習者學習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學習者職業能力提升為重點,建設大批適合性優質教學資源,惠及廣大受教育者,以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資源建設上,遵循在教育部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模式下校企共建共享,依托教育數字化實現教育數字資源互聯互通和共享。

(三)對接職業屬性,夯實協同創新發展內涵

1.強化教育過程管理,提升教育育人質量

一是動態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發展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群,形成有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建設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的學歷教育專業。

二是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圍繞現代產業發展需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推動教育教學多元化、多樣化,加強數字教育環境下的教學研究,完善教與學評價反饋和改進機制。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健全質量保障體制機制。建立學校、行業、企業和第三方組織機構協同參與的評價機制,形成產業貢獻程度、社會服務能力、畢業生就業質量、用人單位滿意度的外部評價體系。

三是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健全教學質量督導機制,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和動態質量監控系統,完善教學支持服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四是圍繞提高重點行業、急需緊缺領域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制定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協同創新工作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師資、課程、教材、教學、實習實訓條件共建共享。

2.深度校企共建,推動教育融通

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職業教育是一種面向人人的終身教育,面向市場的就業教育。這與開放大學的緊緊圍繞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辦學宗旨是一致的。一是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都需要與企業深度共建,通過專業建設與產業要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崗位工作過程對接,開發特色教師培訓項目和優質課程資源等等,不斷完善開放教育、職業教育與企業市場需求的雙向銜接。二是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承接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類培訓和短期靈活教育,積極開展各類職業培訓業務,強化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努力實現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實現在師資,專業、課程,資源等方面相互融互通,融通共享,互惠互利、協調共生、各美其美的資源共享教育生態。

3.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弘揚工匠名師典范

教育的使命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當下,單純學校教育,已滿足不了社會對職業技能的需求,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在職人員,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終身發展需要,都要接受職業教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以終身教育理念賦能提升職業教育,使職業教育從“階段教育”升級為“終身教育”,做好“一體兩翼”創新融合,堅持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

全社會弘揚工匠名師典范,設立現代產業導師特聘崗,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職任教、合作研究、參與項目等方式到校工作,開展名師名課活動,推廣工匠進校園、定期組織開展研修交流活動,促進教師知識更新與技術創新、工藝改造、產業優化升級要求相適應。開展師資交流、技能競賽、實踐教學、工匠進課堂等活動,賦能并推動工匠人才持續增能提質,推動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

五、結語

開放大學因創新而生,因創新而變6。面對未來,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面對問題、難點、困難,開放大學同仁們應勇于思考、勇于創新,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27].

[2]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eqid=eaf71f3d00065c00000000066475aa87 [2019-11-05].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2022-10-16].

[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2022年修訂)[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375.htm[2022-04-21].

[5]楊繼龍.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協同發展機制研究[J].成人教育, 2023, 43(1):79-84.

[6]崔新有.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的新使命、新路徑[J]終生教育研究,2023(1):3-9.

[7]吳南中.遠程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的表征、時序與實現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5(6):45-48.

[責任編輯 李 帆]

猜你喜歡
協同職業發展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職業寫作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我愛的職業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