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辣木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及其防控措施

2024-04-26 03:26陳品文楊貴先蒲成偉楊貴川唐明雙劉建中祝正林
農技服務 2024年3期
關鍵詞:辣木南充病斑

陳品文 ,楊貴先 ,蒲成偉 ,周 立 ,楊貴川 ,唐明雙 ,劉建中 ,祝正林

(1.南充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南充市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3.蓬安縣英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四川 蓬安 637800)

辣木又名鼓槌樹、牛奶樹,屬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屬(MoringaAdans.)植物,原產印度,被稱為“奇跡之樹”[1]。2012 年辣木被國家衛生部批準為新資源食品[2],其根、葉、皮、種子、花和豆莢均可食用,有高鈣、高蛋白、高纖維和低脂質特點,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多肽、多糖類營養物質[3-5],多酚、黃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抗炎、抗菌等作用[6-8]。辣木富含的高營養成分和活性物質,吸引世界各地種植戶積極種植,其在亞洲、非洲和中美洲的30 多個國家均有種植[9],在我國云南、廣東、廣西、福建、貴州、臺灣等?。▍^)已被廣泛種植[10]。南充地區于2012 年引種,2014 年成功引種辣木,在脫貧攻堅產業支撐大背景下,各區縣均有規?;N植。隨著辣木產業的快速發展,辣木病蟲害發生日趨加重,種植戶對新出現的病蟲害表現迷茫與擔憂,如何綠色高效防控病蟲害成為辣木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為摸清南充辣木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制定精準防控對策,經過6 年的病蟲害調查及防控試驗,總結南充地區辣木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和病蟲害防控措施,為辣木病蟲害防控提供參考。

1 南充地區辣木的種植環境與物候期

南充年平均溫度16.5~18.0 ℃,絕對最低溫度≥-3.0 ℃,≥10 ℃的年積溫5 500 ℃以上,年日照≥1 100 h 以上,降雨量≥1 000 mm,無霜期320 d 以上。地形為山地、丘陵,土壤多為紫色土、弱堿性。南充地區種植的辣木品種主要為PKM—1 和印度辣木。露天種植的辣木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開始萌芽抽枝,7月中下旬開始吐穗,8 月上中旬開花結莢,10月下旬果莢成熟,12 月中下旬落葉休眠。

2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南充地區辣木主要病害有潰瘍病、根腐病、炭疽病、萎蔫病、落葉病、果腐病,且夏季高溫高濕危害較為嚴重。

2.1 潰瘍病

辣木潰瘍病由黑星菌(Fusicladiumsp.)引起[11],主要危害部位為嫩枝、半木質化枝條,在5 月下旬至9 月中旬為發病高峰。感病部位初期出現水漬狀病斑,雨水沖刷后漏出木質部,病斑隨枝條老化逐漸干枯,部分病斑出現黑色小霉點(厚垣孢子堆)。

防治方法:1)病害極易從植株傷口入侵,此段時間內修剪采摘應保護好傷口;2)化學防治可用80%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 倍液或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噴霧。

2.2 根腐病

辣木根腐病是由多種病菌引起,其中羅氏菌核菌(Sclerotiumrolfsii)、尖孢鐮刀菌(Fusariumoxysporum)占主導[12],在育苗與幼苗期易發生。植株表現為萎蔫,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逐漸減弱,多數葉片不脫落或脫落,最終導致整株葉片發黃、枯萎、脫落,全株死亡;莖基及根部腐爛,有的具惡臭味,切開感病莖基部,病、健組織交界明顯,病組織呈水漬狀。

防治方法:1)育苗前可用藥劑對育苗基質進行消毒,苗期可用藥劑進行灌根預防;2)多施有機肥,保持土壤疏松透氣,田間排水,降低土壤濕度;3)生物農藥青枯立克600 倍液、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 倍液灌根。

2.3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Pers.) Grove][13]引起,葉片、莖干、枝梢均可發病,南充地區發病時間集中在6—8 月。發病初期產生暗綠色水漬狀小斑點,后擴大成褐色至黑褐色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或灰白色,邊緣黑褐色,嚴重時病斑融合成片致使整枝枯死[13]。葉片染病后出現脫落,莖干、枝梢染病后,感病部位變色、壞死、干枯、枝條折斷下垂。

防治方法:對發病植株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40%咪鮮胺水乳劑1 000 倍液、25%肟菌酯懸浮劑1 500 倍液,隔10~15 d 噴1 次,連續防治2~3 次。

2.4 萎蔫病

辣木萎蔫病由病菌(Fusicladiumsp.和FusariumsemitectumBerk&Rav)引起[13],新梢抽發時易發病,南充地區發病高峰為4—8 月。嫩梢感病后表現為嫩葉、芽萎蔫,后期枝條變黑枯死。

防治方法:1)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2)雨天、露水未干時禁止采收;3)化學防治可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

2.5 落葉病

落葉病的致病菌為Fusicladiumsp.[14],南充地區發病高峰為7—8 月。葉片感病后,葉片大量脫落,葉片多為黃綠色或黃色,脫落葉片上有不規則病斑,多為點狀、圓形、近圓形,少數為不規則形,邊界明顯,病斑中央淺褐色至外圍深褐色,偶有穿孔。

防治方法:1)此病菌以菌絲在雜草上寄生,因此在管理上應及時除草,清理病蟲枝、干枯枝,保持園區通風透氣。2)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3)化學防治可選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

2.6 果腐病

又名豆莢褐腐病,主要危害果莢,引起辣木果腐病的病原較復雜,可能由多種病原菌復合侵染造成[15-16]。高溫高濕天氣極易發病,南充地區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中旬,發病較輕。該病危害豆莢時,表現為病部呈水漬狀褐色病斑,受害后果莢縮小、變褐、失去光澤,高溫、高濕條件下,病斑逐漸向四周擴大,導致果莢棕褐色壞死,切開感病部位,病健交界明顯,病豆莢在樹枝上風干不脫落。果腐病防控最佳關鍵時期是8 月中下旬,此時期為果莢快速生長期,且處于高溫高濕雨水高發期,病害極易發生。

防治方法:1)套袋,在果莢0.5~0.8 cm 時進行套袋;2)挖深溝排水,降低土壤濕度,可有效降低病害傳播;3)化學防治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 倍液或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450 g/L 咪鮮胺水乳劑1 500 倍液或250 g/L 嘧菌酯懸浮劑2 000 倍液噴霧防控,10~15 d 防控1 次,連續2~3 次。

3 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在南充辣木種植園區的主要蟲害有紅蜘蛛、白蟻、斜紋夜蛾、蚜蟲、天牛、小菜蛾等蟲害。

3.1 紅蜘蛛

辣木紅蜘蛛[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蛛形綱蜱螨目葉螨科昆蟲。南充地區爆發主要集中在4—6 月和8—10 月,害蟲以口器刺入葉片內吮吸汁液,葉片被害處褪綠,呈黃白色小點或斑塊,葉片背面有絲狀物,隨后葉片發黃、脫落,造成落葉甚至植株死亡,影響辣木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1)冬季清園,清除園區雜草、枯枝、落葉等,使用3°石硫合劑全園噴霧。2)化學防治可用農藥73%克螨特乳油3 000倍液、99%礦物油乳油200 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 倍液、20%丁氟螨酯懸浮劑2 000 倍液,單葉平均3~5 頭時開始防治,15~20 d 防控1 次,連續2~3 次。

3.2 白蟻

南充地區白蟻危害辣木集中在9 月至次年6 月。白蟻主要蛀食樹皮,危害根、莖,引起流膠,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挖出主巢,取出蟻王、蟻后,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 400 倍液澆灌。2)3 月初,在園區內懸掛黑光燈,誘殺白蟻,降低白蟻種群密度。3)食誘。白糖、淀粉、纖維素與5%聯苯菊酯微囊懸浮劑160 倍液按22∶22∶54∶2 混合制成毒餌誘殺白蟻,投放8~10 個/667 m2,10~15 d 更換1 次毒餌。

3.3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屬鱗翅目夜蛾科昆蟲,體暗褐色,有花紋,背有一條明顯白色寬闊的斜紋,南充地區集中爆發期為5—9 月。以低齡幼蟲啃食葉面葉肉,隨著蟲齡增加取食整個葉片,3 齡后進入吸食高峰期,嚴重時可吃光所有葉片和嫩梢,造成植株衰弱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在4 月懸掛殺蟲燈,誘殺成蟲。2)糖醋液誘殺。糖、醋、酒、水、90%敵百蟲晶體按3∶3∶1∶10∶0.5 配成藥液[17],誘殺成蟲,投放5~10 個/667 m2,10~15 d 更換1 次。3)性誘。懸掛斜紋夜蛾性信息素揮散芯,1~3 個/667 m2,4~6 周更換1 次。4)化學防治可用10%阿維菌素懸浮劑1 000 倍液、0.3%古堿楝乳油1 000 倍液、240 g/L 蟲螨腈2 000 倍液、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3 000 倍液,15~20 d 噴霧1 次,連續2~3 次。

3.4 蚜蟲

南充地區辣木蚜蟲(Aphididaesp.)危害集中在3—5 月和8—9 月幼嫩組織生長階段。成蟲、若蟲群集于葉背面、嫩莖、生長點和花、豆莢上,用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受害葉失綠變黃、皺縮,受害組織不能正常生長,嚴重時導致全株萎蔫枯死,同時蚜蟲會分泌蜜露,可導致霉煙病發生。

防治方法:1)對于受害嚴重的枝條,剪除后高溫殺滅處理;2)懸掛粘蟲板。20~30 張/667m2;3)在嫩梢生長至3~5 cm 時,使用化學藥劑噴霧,可選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0.3%印楝素乳油200 倍液、5%啶蟲脒微乳劑1 000 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

3.5 天牛

危害辣木的天牛為赤斑白條天牛[Batocerarufomaculata(Degeer)],成蟲羽化危害高峰期在5—6 月,幼蟲危害高峰期在7—9 月。成蟲啃食嫩梢和樹皮(枝條),常造成枯枝斷梢;雌蟲咬破樹皮,產卵于咬破的傷縫內,初孵幼蟲在傷口周圍的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取食,隨后自下而上,再上下左右取食邊材,最后蛀入心材[18]。

防治方法:1)修剪。鋸掉有蟲枝,減少蟲源;2)在地徑以上1.0~1.5 m 處樹干涂白,懸掛殺蟲燈;3)在赤斑白條天牛產卵盛期(6 月中下旬),選用400 億個孢子/g 的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 000 倍液、15%吡蟲啉微囊懸浮劑3 000倍液噴霧,每10 d 噴霧1 次,連噴2~3 次。

3.6 小菜蛾

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3—6 月和8—9 月危害較為嚴重。初齡幼蟲僅取食葉肉,留下表皮,葉上形成透明蟲斑,3~4 齡幼蟲取食葉片形成孔洞、缺口,嚴重時全葉被食,僅剩葉脈成網狀,可造成植株受害死亡,幼蟲取食嫩葉、嫩莖和嫩豆莢[19]。

防治方法:1)4 月初開始,在園區安裝黑光燈或殺蟲燈誘殺成蟲;2)藥劑防治??蛇x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1 000 倍液、8 000 IU/μL 蘇云金桿菌懸浮劑200 倍液、1.8%阿維菌素水乳劑1 000 倍液、0.5%印楝素乳油1 00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用藥間隔期7~10 d,一般用藥1~2 次。

4 小結

隨著辣木產業的發展壯大,各辣木主產區的苗木相繼涌入南充各區縣,辣木病蟲害種類呈現逐年增加趨勢。為有效控制辣木病蟲害逐年增長,應在規范引種、植物檢疫、病蟲害監控等方面著力,把病原、蟲源隔絕在外。南充地區辣木病蟲害主要集中在夏秋高溫高濕季節,多為枝葉病蟲害,但整體危害較輕。辣木的病蟲害防控,是結合田間管理和藥劑防控的綜合措施,在生產上增施有機肥、土壤改良、中耕除草、合理修剪、適時采收、冬季清園等農藝措施均可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同時應配合藥劑預防,病蟲防控才能事半功倍。在病蟲害防控時,應注意防控時機,一般在鮮葉采摘后進行,且在鮮葉采摘期盡量選擇低毒生物農藥,以果莢為采收對象的可選擇低毒化學農藥,同時注意藥劑的安全間隔期和輪換使用,以降低病蟲害的耐藥性。

猜你喜歡
辣木南充病斑
四川省南充蠶具研究有限公司
改進自適應分水嶺方法分割棉花葉部粘連病斑
一種桑輪紋病病葉發病程度的評價指數
9種藥劑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試驗研究
眾耘牌辣木健康食品 人人喜愛成新寵
堅持法德并舉 助力治蜀興川
辣木之歌
四川南充上智農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辣木的抗腫瘤活性及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南充市委書記為什么夸玉皇觀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