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活動觀視域下的小學英語戲劇教學實踐

2024-04-26 13:16周麗嬌
教學月刊·小學綜合 2024年3期
關鍵詞:學習活動觀戲劇教學小學英語

周麗嬌

【摘? ?要】教育戲劇包括戲劇游戲、戲劇范式等,是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重要載體。在教學PEP《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 My School 中的 Story time時,教師基于學習活動觀設計了英語戲劇教學活動,具體包括“以學促思,加深學習與理解;以用促學,促進應用與實踐;以學促創,助力遷移與創新”等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戲劇教學;學習活動觀;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教育戲劇包括戲劇游戲、戲劇范式等,是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重要載體。課堂中,使用教育戲劇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協作溝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先對語篇進行系統的研讀,梳理語篇的主題和內容,語篇傳遞的意義,語篇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然后設計循序漸進、螺旋發展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信息,構建知識結構,進而探索主題意義。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并內化語言和文化知識,并嘗試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和文化素養的提升。本文以PEP《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 My School 中的 Story time為例,對學習活動觀視域下的小學英語戲劇教學活動進行了探索。

一、以學促思,加深學習與理解

學習理解類活動重在引導學生基于語篇學習,建構知識網絡。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看、演的方式獲取并梳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構建信息間的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敘述性戲劇范式中的“建構空間”“定格畫面”等,常被用于學習理解類活動。

(一)了解故事結構,分析故事情節

本課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展示了Mr. Hippo、Zoom和小伙伴在校門口的圖片,然后提出問題:“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Who are they?? When and where does the story happen? ” 學生通過讀圖,找出本文的人物和場景等信息。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故事的插圖,一邊講解一邊翻頁,并向學生提出問題:“What will Mr. Hippo and the animals say?”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感知學校的環境,進行思考、討論并代入角色,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學生的提問如下:“Do you have a music room? Where is the art room? Is this the computer room? Is that the gym?”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一名旁觀者、引導者,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教學。最后,教師設置懸念:“Where will the animals visit?”學生進行合理猜測,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借助“建構空間”,解析場景設置

“建構空間”指的是教師利用板書、道具、投影等工具輔助口頭語言,幫助學生想象故事情境,便于學生入戲。本課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明晰故事情節,教師先讓學生帶著問題“Where will the animals visit?”聽故事錄音。學生選出五個場景后,教師引導他們仔細閱讀,檢驗聽力結果。接著,學生逐個說出每個地點對應的關鍵句,進一步內化語言。之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選出正確的參觀路徑,并梳理文本中的場景轉換信息,明晰故事的邏輯順序,初步形成結構化的知識框架。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教具、背景圖等在教室內設置故事中的各個場景,創設真實的情境。

(三)借助“定格畫面”,剖析人物個性

“定格畫面”指的是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表演人物,再中斷表演,靜止于某一動作。這樣,學生可以在靜止的狀態中感知自己扮演的角色的情緒,從而更加深入透徹地理解角色。

本課的主角Zoom是最具戲劇性的角色。因此,教師先呈現了Zoom的三句臺詞:“Oh,Im hungry.” “Is that the lunch room?” “Im full.”學生小組合作搭建了其中一個場景,從表情、語氣、臺詞等入手,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演繹,體會Zoom的人物特點和心理活動。最后,學生頭腦風暴,概括Zoom的性格特征,梳理故事的主要情節。

參與“定格畫面”的學生無須背臺詞,只要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用肢體語言加以表現即可。這也降低了語言能力較弱的學生參與活動的難度,提升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顒舆^程中,學生進一步挖掘、分析角色的特征,為后續更好地塑造角色打下了基礎。

二、以用促學,促進應用與實踐

應用實踐類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深入語篇,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學生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可以將信息點有意義地聯系起來,構建基于主題意義的結構化知識體。戲劇范式中的“教師入戲”“思路追蹤”“坐針氈”等常被用于應用實踐類活動。

(一)借助“教師入戲”,內化語言知識

“教師入戲”是指教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角色的視角與學生討論故事中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提問并從角色的角度透露故事中的關鍵信息。本課中,教師扮演Mr. Hippo,帶著學生參觀學校。教師設置了不同的場景,并以Mr. Hippo的視角與學生交談,交談內容如下。

T: Look! This is the library.

S1: Wow! So many books. I like storybooks.

S2: Can I do homework here?

T: Of course.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基于對劇本人物內心世界的理解進行即興表演。他們自由想象,自己創作臺詞、創編動作,實現了語言的真實運用。

(二)借助“思路追蹤”,合理補白情境

“思路追蹤”是指在入戲、扮演或定格時向角色提問,了解角色的心理、動機及思想,使學習更深入。本課教材沒有呈現完整的參觀過程,教師請三個學生(S1、S2、S3)分別扮演Mr. Hippo,展開合理的想象,帶領同學們參觀學校的其他功能室,對話如下。

S4: Do you have a computer room?

S1 (Mr. Hippo): Yes, we do. This way, please.

S5: How many computers do you have?

S1 (Mr. Hippo): Forty.

S6: I can use a computer.

S7: Where is the art room?

S2(Mr. Hippo): Its on the second floor.

S8: Oh! Its next to the library.

S9: I can draw nice pictures.

S10: Is that a classroom?

S3 (Mr. Hippo): No, it isnt. Its the nurses office.

S11: Oh, its big and clean.

學生的課堂生成填補了原劇本的空白,使故事更完整、連貫。編寫劇本和討論劇情使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更加貼近現實。學生基于理解嘗試改編動作、臺詞甚至情節,進一步提升了語言運用能力。

(三)借助“坐針氈”,挖掘劇本內涵

“坐針氈”是指學生以角色的身份回答現場其他人的提問,由此充分感受角色的個性、處境、體會,并通過問與答提升思辨能力。

本課故事中,Zoom在參觀時中途離開了,再次出現時,口中說著“Im full.”。教師請二至三名學生扮演Zoom,其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扮演Zoom的同學進行提問。關于Zoom的動機和情感的提問有助于學生提煉本課的主題意義。

三、以學促創,助力遷移與創新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是思想的體現,是文化的載體。遷移創新類活動強調超越語篇的學習,促進能力向素養轉化。教師應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戲劇范式中的“角色扮演”“良心巷”“即興創作”常被用于遷移創新類活動。

(一)借助“角色扮演”,增強共情能力

教師帶領學生以讀者劇場的形式整體演繹故事。學生聽語音、磨臺詞、仿語調、練動作,為后續的表演打下了基礎。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自由組合,有效落實分層教學目標。學生理解劇中人物的處境和意圖,盡可能使用恰當的動作,使角色更具立體感和感染力。戲劇活動中,學生參與的所有語言活動(包括記誦、排練、交流和演出)都植根于獨特的語境。通過扮演、探索、體驗,語言知識被“鎖定”在特定的語境中,得到了真正的內化。

(二)借助“良心巷”,培養批判性思維

戲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基于故事主題進行深刻的反思。在“良心巷”中,學生分立兩列,在某個角色通過巷子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當Zoom通過胡同時,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S1: Zoom, you should have lunch on time.

S2: Zoom, you should obey school rules.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歷不同的生活環境,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重新認識自己,體驗不同觀點和價值觀,形成接納和尊重他人的意識。這種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借助“即興創作”,培養創新性思維

隨著參觀活動進入尾聲,Mr. Hippo布置了“Draw and show our school to your parents.”的家庭任務。Zoom由于貪吃錯過三個功能室,導致作業出現錯誤,而這個小插曲反映到了父母面前。學生扮演Zoom的父母,向Zoom提出問題,再次回顧本節課所學的語言,并思考故事帶來的教育意義。同時,教師讓學生思考第二天的Zoom會遇到什么,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語言空間,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將情境延續到課后作業,體現了語境創設的合理性、連貫性與完整性,完善了課文的背景。

教育戲劇是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載體之一。教師基于語篇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以語篇主題意義為引領,融入合理有效的戲劇范式,拓展了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個性化發展的關鍵階段,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戲劇創作與表演的過程中不斷發揮創造力,在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中有效學習英語,提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于闐,張思涵.例析活動觀視域下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應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3(4):46-51.

(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第五小學)

猜你喜歡
學習活動觀戲劇教學小學英語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基于學習活動觀開展高中英語教學實踐
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以聽帶寫”教學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
淺談語文課堂傳統戲劇藝術的教學理念
高中英語戲劇教學的課堂實效性研究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英語語篇教學的策略探討
尋求英語課堂對話真實性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