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菜品種油研2020 種子制種及高產栽培技術

2024-04-27 03:23余湖波
種子科技 2024年6期
關鍵詞:黔南州父本母本

余湖波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貴州 黔南 558000)

近年來,黔南州大力開發冬閑田、積極擴種冬油菜,不斷提升糧油自給率[1]。2023 年全州計劃秋種油菜9.1 萬hm2,全部用含油率50%以上品種替換,預計需種量為22 萬kg。油研2020 作為黔南州主推品種,預計2023 年秋冬種植面積超約3.3 萬hm2,2025 年預計推廣面積達5.3 萬hm2,種植高質量油研2020 種子是油菜產能提升的最根本保障。

1 黔南州油菜種子生產基本情況

長順縣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是我國第一批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也是目前貴州省僅有的3 個繁育基地之一。長順縣良種繁育基地開展優質雜交油菜制種超過10 年,已具備2 000 hm2雜交油菜制種產能,能全面保障全省優質良種供給。2022 年雜交油菜制種播種面積1 233 hm2,可收種80 萬kg[2]。長順縣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經過多年建設,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培育了一批種子生產技術干部以及合作社,基地內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群眾制種積極性和生產能力較高。作為貴州省唯一的油菜良種繁育基地,長順縣油菜制種種子質量及產量是關系貴州省油菜生產能否完成國家任務的關鍵。

2 油研2020品種基本情況

油菜品種油研2020 是貴州省油菜研究所選育、2021 年農業農村部登記的品種。該品種屬于甘藍型雜交種,含油量達52.34%。油研2020 品種是貴州省2023—2025 年的主推油菜品種,2022 年貴州省推廣種植8.3 萬hm2左右,計劃到2025 年發展至22 萬hm2,需要制種面積733 hm2以上。為推動黔南州油菜增單產、提質量、促增收,黔南州按照“推良種、抓示范、強保障、提產能”的思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堅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堅持遵循科學規律和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大力開展實施“換種工程”。2023 年,推廣油研2020 種植面積3.3 萬hm2,計劃種子生產面積400 hm2,預計制種產量48 萬kg,油菜籽產量9.6 萬t[3]。

3 油研2020種子高質量生產技術

3.1 規劃制種

油菜制種,其關鍵在于規劃出隔離條件好、地塊相對集中的土地。對于制種地,需做好規劃,嚴格選擇,加強制種基地建設。選擇土壤肥力中上等、通風透光、集中連片、生產管理水平較高的區域當作制種基地。實施嚴格隔離措施,在距制種區1 000 m 范圍內,禁止種植其他油菜品種,嚴格田間去雜。加強雜交油菜制種隔離,在制種區及制種隔離區內,禁止種植非隔離父本的其他任何油菜、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自生油菜必須在年前徹底清除干凈。

3.2 早培育壯苗

在長順縣,油研2020 父本應在9 月10 日前播種完,母本播種期推遲10 d 左右,順延到9 月20 日前,早播有利于前期幼苗生長,延長父母本營養生長時間,同時控草,增加群體優勢。

3.3 管理苗床

規劃出隔離條件好、地塊相對集中的土地,用作油菜制種親本的苗床地,建立雜交油菜育苗良性系統,培育低位、根系發達的壯苗,以個體優勢協調群體平衡發展。達到床土調酸消毒、種子保水、防止病蟲害侵染種苗的效果,種子周邊環境得到了改善,出苗齊,防病促矮壯,并簡化程序[4]。選擇地勢較高、土面平坦、土質疏松、肥力中上、水源條件好、四周無蔭蔽、近年來未種植過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作為苗床。前茬施用過闊葉專用除草劑的地塊也不能用作油菜苗床地。通常一畝制種大田所需苗床地0.008 hm2;其中母本苗床0.006 7 hm2左右,父本苗床要播種稀些,約0.001 3 hm2。進行多次稀播保證播種均勻,播種后可用塑料掃帚輕輕鎮壓,有利于種子扎根,然后噴施農藥防治地下害蟲,用秸稈或者遮陽網覆蓋苗床。種子出苗3~5 cm 時應及時揭開覆蓋物,同時注重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母本苗床必須施用磷肥37.5 kg/hm2混合有機肥作底肥,苗床要澆足底水。出苗后(揭開覆蓋物時)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兌速滅殺丁防病治蟲(保苗的關鍵)。利用沼液、沼渣優質有機肥源培肥苗床、噴施幼苗,培肥了床土,養分持續供應,種子發苗茁壯,并抑制了部分病蟲害的發生。制種油菜大面積移栽結束后,立即銷毀母本苗床。

3.4 適時移栽

根據父母本生長情況,及時移栽,若天氣較干旱,大田達不到移栽條件,可適當推遲移栽,但需加強苗床管理,確保父母本不老苗、僵苗。播種20 d以后,父母本3 葉1 心時就可移栽,父本最好在9 月底至10 月上旬移栽,母本集中在10 月中下旬移栽。整地前,將有機肥(牛糞等)施于田中混合整地。在移栽前將復合肥375 kg/hm2、硼肥7.5~15.0 kg/hm2充分混勻,施于移栽溝內。移栽當天要立即澆定根水,定根水可兌90~105 kg/hm2尿素混合施用,定根水要澆足、緩澆,避免將苗根沖刷裸露出來,能有效促進移栽油菜苗早成活、早發根。

3.5 設置合理的行比與栽培密度

為達到高產,需要科學設定父母本行比,油研2020 父本母本行比在1:4 為宜。種植行方向應于當地經常風向垂直,有利于風力傳粉。父本間的距離為2 m,父本株距30~35 cm,移栽12 000~18 000 株/hm2;母本在父本移栽后的行間套栽4 行,母本間行距為33 cm 左右,父本母本間行距在50 cm 以上,有利于父本生長,保證充足的生長空間,增強父本長勢和花勢,提高母本結實率,母本株距20~25 cm,移栽母本苗120 000~144 000 株/hm2。

3.6 早追開盤肥,開行溝施復合肥

移栽后20~25 d 需施開盤肥,此時菜苗返青成活,即將進入開盤時期,開盤肥施尿素150 kg/hm2左右。菜苗封行前后,追加施用含有效成分為40%復合肥,其中ω(N):ω(P2O5):ω(K2O)=22:9:9,補充土壤P、K 元素。施用時,在距油菜植株6~10 cm 處開溝,溝深10 cm,選擇復合肥375~450 kg/hm2均勻施于開行溝中,然后進行培土起壟,結合培土將肥料埋入土內。施肥一般遵循統一施肥、以產定肥、水肥調控、科學管水的原則,以協調油菜生長環境。按油菜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充分利用沼渣、沼液等有機肥源,運用目標產量法、應用測土配方結果計算施肥量,提高施肥質效。根據苗情和生育期需肥規律,做到施肥量、施肥時期、營養元素的精確定量,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

3.7 病蟲草害防治

優化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維護油菜良好的生長環境,減少病蟲草害損失。建立病蟲害監測點,開展田間病蟲害情況調查,臨田指導農戶防治病蟲害。在油菜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工作中,重點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化學防治為輔。建立機防隊,實行聯防聯治和調動村民群防群治。制種田種植密度大,利于病蟲害發生。在苗期,需加強對跳甲、菜青蟲、蚜蟲、蟋蟀、螞蟻的防治;在盛花期,需加強對菌核病、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治;在結莢期,需加強對菌核病、霜霉病、蚜蟲的防治。

3.8 及時拔除可育株

利用母本在現蕾后一定時期內表現出的可育株(雜株)的特點,盡早地識別母本中可育株并將其拔除,促進母本植株早發棵、多發枝。嚴格做到在開花前拔除全部可育株,這樣母本中的不育株可利用已拔除可育株留下的空間優勢,橫向生長,多生分枝,增長花序,增加有效角果數。高產制種區在終花期制種田的母本基本和一般油菜一樣,塊塊封行,果層厚,角果多,為高產打下基礎。制種農戶必須聽從油菜制種技術員的安排,管理好油菜生長的各個環節。在制種質量保證的關鍵時期,組織一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農戶并對其進行培訓,在未開花前識別可育株(雜株),及時拔除,以保證制種質量和提高制種產量。拔除可育株工作從油菜抽薹期開始至初花期結束,進行3 次以上拔除工作,可育株率必須達1%以下,才能保證種子純度要求。

3.9 及時收獲

在油菜50%角果變黃色時需要及時收割,收割后5~6 d,抓住有利天氣及時脫粒,保證豐產豐收。所制油菜種子需分曬、分運,不得摻雜使假,制種農戶必須及時將種子曬干、揚凈,在規定地點、規定的時間內按時交售,不得拖延。

3.10 精選加工

待種子入庫后,及時對種子進行精選,將種子中的雜質清除,并使用藥物進行熏蒸,殺滅蟲害。精選熏蒸后的種子需進行加工包裝,做好批次登記并按照需要發運。

4 油研2020栽培技術

黔南州油菜種植分為育苗移栽和直播2 種模式。育苗移栽主要解決茬口問題,產量比較穩定,適用于黔南州800 m 以上海拔地區。直播主要解決育苗移栽用工大,增長潛力不足等問題,適用于海拔800 m 以下光熱條件較好地區,黔南州三都、荔波、羅甸、獨山部分地熱河谷地區不宜種植油研2020。

4.1 種子處理

為提高油菜播種、出苗質量和抗病蟲能力,針對油菜幼苗期黃曲跳甲、蚜蟲等害蟲,選用噻蟲嗪等種子處理懸浮劑配合赤·吲乙·蕓苔、氨基寡糖素生長調節劑拌種處理。按每1 kg 干油菜種用30%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10~30 mL,兌水50 mL 左右,加上0.136%赤·吲乙·蕓苔可濕性粉劑1 g,與種子充分攪拌均勻、晾干[5]。

4.2 苗床處理

苗床地選擇地勢較高、土面平坦、土質疏松、肥力中上、水源條件好、四周無蔭蔽、近年來未種植過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作為苗床。前茬施用過闊葉專用除草劑的地塊,也不能用作油菜苗床地。一般0.067 hm2苗床出苗量可供0.67 hm2大田種植,種植面積小于0.33 hm2,應加大苗床面積。油菜苗床地要求廂面平整,土壤細碎,避免整地粗放,土塊過大過硬,影響油菜種子頂土,導致出苗扎根困難,不利于培育大壯苗。苗床育苗通常1.5~2.0 m 寬開廂,其中廂面寬1.3~1.5 m,廂溝寬0.2 m;圍邊溝深0.3 m,中溝深0.2 m。

4.3 適時移栽

油研2020 在黔南州最佳的育苗播期在9 月10 日左右,應適期早播。播種時普鈣或沙土混勻后,分多次撒施于箱面,播種后噴施淺層水,有條件的再用少量的稻草或遮陽網,保證出苗整齊。出苗后加強苗床管理,5~7 d 油菜出苗,此后擇機勻苗,按照去弱苗留壯苗,去雜苗留純苗,去病苗留健苗的方式間苗。苗齡30 d 左右,油菜5 葉1 心,10 月上旬開始移栽,移栽可采用免耕移栽和翻耕整地大田移栽,但移栽田必須開深溝保障排水,移栽密度90 000 株/hm2為宜,行距40~60 cm、窩距16~33 cm。免耕移栽方式應在移栽前,清理土面過多過長的秸稈等雜物和防除過多過旺的雜草或返青稻茬,可適當加大移栽密度。

4.4 科學施肥

單產2 250~3 000 kg/hm2需施純氮225 kg/hm2以上,按m(氮肥):m(磷肥):m(鉀肥)=1:0.5:0.9 配合施用。特別注意要施用硼肥,用硼砂7.5~12.0 kg/hm2作基肥溝施或兌水(結合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薹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結實差的缺硼土壤,更應強調根外追肥。

4.5 病蟲草害防治

在苗期,需防治蚜蟲、菜青蟲等,及時抗旱排漬。在花期,需結合施硼噴施40%菌核凈防治菌核病。油菜雜草防治,以早期治理、綜合防控為指導,同時要分類指導、根據油菜不同的種植模式、不同雜草種類和不同分布特點,進行分類防治。免耕移栽油菜種植區域,在油菜移栽前5~7 d,用41%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3 000 mL/hm2或20%敵草快3 000 mL/hm2兌清水900 L/hm2,進行莖葉均勻噴霧防治雜草。機翻耕整地田塊,移栽前要進行封閉處理除草。在油菜移栽前1~2 d 及雜草出苗前,施用相應的土壤處理劑進行土壤封閉除草。油菜田封閉除草劑有乙草胺乳油、異惡草松、敵草胺、精異丙甲草胺等,應嚴格按照包裝使用說明噴施。黔南州油菜田雜草主要有看麥娘、野燕麥、菵草等禾本科雜草及藜、豬殃殃、牛大黃等闊葉雜草。禾本科雜草在2~4 葉期,可選用精喹·草除靈乳油、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烯草酮乳油等進行莖葉處理均勻噴霧。藜、豬殃殃、牛大黃等闊葉雜草,可選用二氯吡啶酸、草除靈及其混劑進行莖葉噴霧處理。

4.6 適期收獲

人工收獲應在全田油菜植株大部分角果呈黃綠色至淡黃色,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呈現本品種固有的色澤時進行,收割晾曬5~7 d 后擇晴天脫粒。對抗裂莢、抗倒性強、熟期早、成熟一致性好的品種,在全田油菜植株90%以上角果變成黃色或褐色時,用油菜聯合收割機一次性完成收獲,同時將油菜秸稈粉碎還田。

5 結束語

油菜制種是否成功,關鍵取決于制種產量和種子質量。產量取決于父母本親本特性、花期控制、栽培措施等,雜交油菜種子質量包括種子的遺傳、純度、發芽率、含水量、種子活力等因素。質量控制環節貫穿于親本自交系繁殖,涉及雜交制種階段的收購、脫曬、貯藏、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每道工序和過程,只有按照雜交油菜種子生產程序,抓好各環節管理,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種子。

猜你喜歡
黔南州父本母本
旅大紅骨改良先鋒父本選系抗病性鑒定及穗部性狀配合力分析
尋味貴州——黔南州
“數”說黔南茶業
助力黔南州茶業發展 有我一份
三種土壤滅菌劑對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響
來吧!老年朋友們
——黔南州老年大學校歌
不同母本密度對敦玉328雜交玉米農藝性狀及經濟性狀和效益的影響
秈粳雜交水稻制種父本機插機收技術初探
茶樹新品種“湘波綠2號”父本的SSR標記鑒定
棉花雜交制種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