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茶園的種植技術及有效管理研究

2024-04-27 03:23
種子科技 2024年6期
關鍵詞:普安縣普安茶農

韓 麗

(普安縣茶業發展中心,貴州 黔西南 561500)

普安縣將茶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柱產業,緊緊圍繞“亮點在茶葉”的發展共識,合力推動全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普安縣的不懈努力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全縣現有茶園總面積1.22 萬hm2,投產面積0.83 萬hm2,2022 年實現干茶產量9 220 t,產值11.83 億元,綜合產值17.08 億元。但在普安茶產業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問題,部分茶農因循守舊,存在種植不標準和不科學、管護不到位、管理粗放、生產分散、產業化水平不高、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針對此種情況,推廣茶園種植技術與有效經營管理策略成為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增加茶農收入、促進茶產業發展的一個必要前提條件。

1 普安茶種植與管理技術現狀

普安縣地處貴州省黔西南州西北部,是云貴準靜止鋒出現的地方,該地區氣候濕潤、降水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高海拔、低緯度、多云霧、少日照等生態優勢,茶葉生長氣候等級為特優級,造就了普安茶滋味濃醇甘甜、韻味持久的獨特氣質和“古、早、凈、香”別具一格的特點。但近幾年的新植茶園因管護不到位,導致茶葉成活率低、封園慢、投產低。投產茶園粗放式管理沒有根本改變,往往是能采多少采多少,想怎么采就怎么采,很多茶園只采春茶一季,有的茶園只采不養,沒有采取施肥、修剪等一系列管護措施使茶園提質增效。

1.1 基礎設施不足

普安茶種植地塊以山地為主,受地形與經濟水平影響,基礎設施普遍不夠完善,如交通、水利、通訊等,導致茶葉種植和管理難度增加,進而影響茶葉產量和質量。為改變以往種植及管理技術,普安縣需要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茶葉種植地區交通、水利、通訊等條件,切實提高茶葉種植效率和產出質量。

1.2 管理缺乏標準化

普安茶種植過程中管理缺乏標準化和規范化,許多茶農在種植和管理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培訓,依舊采用傳統、落后的種植方式,導致茶葉質量和產量受到影響。針對此種情況,普安縣如何統一茶葉種植標準、加強茶葉種植管理和監督、確保茶葉產量提高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受基礎設施不完善、地域條件限制等因素影響,普安茶在種植、生產過程中科技含量不高。許多茶農缺乏科學知識和技術指導,難以有效推廣和應用科學的病蟲害防控、施肥等技術。為改變此情況,普安縣需要從多方面著手,繼續加大對茶產業的科技投入力度,不斷提高茶產業科技含量,提升技術指導和培訓水平,提高茶葉質量和產量。

1.3 茶產業鏈短

普安茶產業鏈較短,缺乏深加工和精加工環節,產品附加值較低,由此導致茶產業效益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缺乏深加工和精加工環節直接致使普安茶品牌建設受到一定限制,無法進一步拓展茶葉市場。加強茶產業鏈建設,延伸深加工和精加工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市場競爭力,加強產業鏈整合、品牌建設[1-2],通過整合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實現產業鏈優化配置,從而提高茶葉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提升茶農收益。

2 普安茶種植技術優化策略

2.1 茶園生態化

應大力推進標準化、生態化茶園建設,選擇適宜的種植地點是建設生態茶園的關鍵。注意選擇的品種及設置的種植密度。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坡度適中、無污染源的地塊。合理規劃茶葉種植地塊,修好“三條路”、種好“兩排樹”。三條路:干道(交通干線連接茶園道路,寬6~8 m)、支道(茶園劃區分片界限,寬4~6 m)、步道(支道連接茶園道路,寬2~2.5 m,上下左右相鄰50 m,山地茶園以“之”字形分布為宜)。兩排樹:道路兩旁栽植四球茶、桂花等遮陽樹木。

土壤是茶葉生長的基礎,要注重土壤管理,種植前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綠肥等,提高土壤肥力,促進茶葉生長,提前挖出栽植穴。除此之外,茶葉種植過程中,要推廣施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施用量,確保茶葉安全和健康生長發育[3-4]。

堅持“普安紅”大葉種地位不動搖,確保有足夠的“普安紅”大葉種原材料,合理選擇茶葉品種;根據不同的茶葉品種合理設置種植密度,“普安紅”大葉種采用雙行單株種植模式,大行距1.5 m,小行距0.4 m,株距0.33 m,每穴栽1 株。普安縣特有的四球茶以“品”字形分布為宜,株行距為2 m×2 m(栽植2 505 株/hm2)。白茶株行距為1.5 m×0.3 m,單行雙株,每穴栽2 株。

2.2 種植科學化(選地、選品種)

使用科學的種植方法,提升茶葉營養物質含量,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具體來說,要選擇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實現茶葉高產、高質,選擇適合普安縣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的種植技術。根據茶葉生長特性和采摘需求選擇適宜的種植密度,確保茶葉生長空間和光照充足。此外,持續監測茶園內生態環境、土壤養分、茶葉生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根據監測結果不斷優化生態茶園管理措施。

3 普安茶管理技術優化策略

“三分種,七分管”,茶園管護是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的關鍵,茶園主要管護工作包括除草、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控等,需要堅持“生態為本、農藝為根、生防為先”的綠色防控理念,立足歐盟標準,以茶園生態系統為中心,實施茶園生態健康管理,推廣茶園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保障茶葉生產安全、茶葉質量安全和茶園生態環境安全。在保障茶葉生產的同時,從源頭上保證茶葉質量安全、保護茶園生物多樣性、減少茶園環境污染。

3.1 施肥科學化

科學施肥是優化茶園管理技術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施肥前詳細分析茶園土壤狀況,了解土壤養分狀況、pH 值、有機質含量等關鍵指標。通過分析土壤狀況,確定茶葉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為后續配方施肥提供依據。根據土壤分析結果,結合茶葉生長需求,制訂合理的配方施肥方案,配方施肥要合理搭配N、P、K 等主要營養元素及Ca、Mg、S 等中微量元素,通過配方施肥,滿足茶葉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提高茶葉質量和產量。除此之外,施肥時間對茶葉生長質量具有重要影響,要根據茶葉生長特性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施肥時間。遵循“一基三追肥”的施肥原則,在全年茶季結束時9—11 月施用基肥,并對春茶、夏茶、秋茶追肥,春季和夏季是茶葉主要生長時期,此時施肥可以促進茶葉生長發育。應合理選擇施肥方式,溝施是一種常見的施肥方式,可以避免肥料傷害葉片和嫩芽,促進茶葉根部吸收養分。施肥時要根據茶葉生長情況和土壤狀況,選擇適宜的施肥深度和距離,確保茶葉能夠充分吸收養分[5-6]。

3.2 修剪及采摘標準化

修剪茶葉是管護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要嚴格按照茶葉生長情況和品質要求合理修剪。修剪可以促進茶葉分枝和發芽,提高茶葉質量,避免過度采摘。在采摘過程中,應遵循合理采摘的原則。因時、因地、因樹制宜,從新梢上采下芽葉必須符合茶類加工原料的基本要求。采茶要量質兼顧,既要數量多,又要質量好。合理采摘,必須在加強撫育管理的基礎上,與科學修剪制度相結合,把握好采與養關系,采摘時注意適當留葉養樹。幼齡茶園主要用打頂采摘(運用以采代養,以養為主的采摘方法,一般采用2~3 齡茶樹或更新后1~2 年的茶樹。通常待新梢長到1 芽5~6 葉時,實行采高留低、采頂留側的原則,摘去頂端1 芽1~2 葉或1 芽2~3 葉)、留真葉采摘(運用采養結合的采摘方法,適用于樹冠培養階段,一般待新梢長到1 芽3~4 葉時,采摘以1 芽2 葉為主,兼采1 芽3 葉)、留余葉采摘(運用以采為主的采摘方法,是投產茶園的基本采法)等多種方式,應結合茶葉自身情況進行采摘[7-8]。

3.3 病蟲害防控科學化

病蟲害防控是茶園管護的一個關鍵環節。采用安全有效的措施綜合治理有害生物,不用或少用化學農藥,優先采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生態環境友好型防控技術,科學合理施用生物農藥,以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加強對茶園的監測和管理,及時發現和防治病蟲害[9-10]。

4 普安茶產業鏈優化策略

4.1 推進產銷協同發展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大外出學習借鑒、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精加工能力,多元化開發茶葉衍生產品,逐步走向中高端市場,推動普安茶產業發展,使得經濟效益日益提升。

1)抓產品多元化延伸產業鏈條,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多種夏秋茶產品,促進夏秋茶產品下樹。目前普安縣有白茶、刀切龍井、茶粉等夏秋茶產品。同時,迎合市場需求簡化茶葉包裝,開發適宜大眾的便捷產品,加大茶葉衍生產品開發力度,打破只做干茶的模式,目前已研發出便捷茶產品——棒棒茶,開發茶飲等保健品2 款。

2)抓宣傳推廣提銷量。充分利用“中國古茶樹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等國字號招牌和“中國紅茶聯盟”在普安縣舉辦系列茶事活動、外出參展打響普安茶名聲,采取抱團走出去的方式,進一步拓展“三北”市場和“北上廣深”等重點區域市場,全面宣傳推介普安茶,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利用定點幫扶、東西部協作、阿里巴巴幫扶等資源優勢,不斷拓寬銷售渠道。

4.2 龍頭企業帶動發展

普安縣涉茶主體208 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 家、全國500 強合作社示范社1 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 家、州級農業龍頭企業15 家,現有“普安紅”專賣店或專柜343 家(線下284 家、線上59 家),“普安紅”運營中心10 個。普安縣堅持外引進和內培育相結合,成功引進了正山堂、習普公司、金恪集團、福建太姥山等一批優強企業,以龍頭企業引領全縣茶產業發展;與福建天湖茶業有限公司成功合作成立了普福茶業有限公司,重點生產“第七類”茶產品,其產品主打中高端市場,進一步夯實了茶產業發展基礎。強化龍頭企業帶動,徹底改變傳統茶農“單打獨斗闖市場”格局,實現茶產業全面發展。龍頭企業通過發揮技術、資金、市場等優勢,引導茶農進行標準化、規?;a,提高茶葉的質量和產量。同時,龍頭企業還可以與茶農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雙贏,整合資源,優化利益分配,使更多利益流向茶農和企業,促進茶產業可持續發展[11]。

4.3 科技支撐

加強科技支撐,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將茶產業作為普安縣鄉村振興支柱產業,通過引進先進的茶葉種植技術和茶園管理設備,有效提高茶葉的質量和產量,加強茶農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在茶園中安裝網絡數字化設備,例如物聯網設備、環境智能監測設備等,以實時監測茶葉生長情況,為管護人員提供科學精準的數據支撐,提高茶園管護精準度和精細度。開展茶園種植管理科技培訓活動,例如以草抑草種植、機修機剪和無人機噴灑生物農藥等培訓會,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茶農,不斷為生態茶園注入科技力量,推廣大數據種茶、管茶、制茶、售茶等先進技術,進一步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有助于建設茶系列品牌。

通過加強校地合作,進一步深化校地融合、科教融合,不斷加大對茶葉科技研發投入力度,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創新技術和研發產品,有效提高普安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5 結束語

目前山地茶園中普遍存在不合理應用種植技術、管理方式落后等問題,導致茶葉整體質量與產量較低。為此,應規?;?、標準化發展茶葉種植技術與管理措施,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對山地茶園的栽培與管理,推動普安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普安縣普安茶農
普安縣關工委送科技下鄉
為茶農送上“及時油”
茶農創業培訓現狀及創新發展對策分析
把“普安紅”做成走出國門的亮麗名片
貴茶之貴普安紅
小小茶葉鋪就脫貧路
快樂的小茶農
基于茶農需求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
普安縣離退休老同志義務為群眾書寫春聯
基于地質背景的普安縣農村聚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