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倫理原則的“財務會計”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分析

2024-04-27 08:22趙秋瑾
華章 2024年3期
關鍵詞:財務會計倫理

[摘 要]在現代商業環境中,除技術能力要求外,倫理操守和道德決策能力對于成功的商業從業者至關重要。文章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基于倫理原則的“財務會計”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研究顯示“財務會計”課程思政能夠提升學生的倫理觀念,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也更加關注商業倫理、財務報告透明度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學生在面對倫理決策時表現出更高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

[關鍵詞]倫理;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效果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生的思想不斷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沖擊,由此引發了大學生信仰缺失、價值觀扭曲等多種問題。個別學生甚至出現極度功利主義和極端行為,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廣泛關注。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企業違反商業倫理的也時常見諸媒體,例如,2018年中國長春長生生物科技公司制造不合格的疫苗,這件事暴露了當今社會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可能忽視了產品的質量和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的商業倫理問題。在當前這樣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高校的立德樹人任務顯得異常重要。立德樹人是中國共產黨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的思想創新和歷史沉淀,包括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教育不僅堅持以德為本、以德為魂的導向,還是新時代中國高校教育的思想根基和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環節。 2016 年舉行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的始終。只有教育強大,國家才能強大。教育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專業課的教育過程中,教育的主要作用已不僅是傳授知識,也是價值觀念的輸出和倫理觀念的塑造[1]。隨著人工智能對各領域的滲透,財務會計作為經管類的基礎課程,在學生學習和工作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貫穿財務人的一生。傳統觀念上,會計專業的教育主要側重專業技能和法規學習,強調學生掌握會計分錄、制作財務報表、稅收法律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然而,面對日益復雜和多樣化的商業環境,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給人們帶來了智能和高效的環境下,也會讓財務人面臨一些潛在的倫理挑戰,比如數據泄露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傳授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的同時,將倫理原則融入課程中,以培養學生的倫理觀念和社會責任感[2]。

課程思政,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素質[3]。而倫理理念為這一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框架,為學生在復雜商業環境中做出道德決策提供了認知基礎?!柏攧諘嫛闭n程本身獨具特色,內容涉及商業倫理、財務報告透明度等多方面。因此,它為課程思政實施奠定了基礎。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仔細設計和有效實施課程,以確保學生不僅掌握財務會計的技術知識,還提升了自身的倫理觀念和社會責任感[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問卷調查來評估會計課程思政實施的效果,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學生對會計思政的看法和實施后是否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問題展開。同時,探討實施課程思政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其在培養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通過了解學生對思政內容的看法和體驗,一方面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參與思政實施有助于學生在職業生涯中更好地應對倫理道德挑戰,同時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一、課程思政實施評價內容

針對研究問題,基于倫理原則,主要從以下幾個模塊進行課程思政評價:

(一)倫理與道德教育

倫理與道德教育是會計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之一[5]。通過這一部分的教育,學生將深入了解會計職業中的倫理和道德挑戰,并培養出正確的道德觀念。具體內容包括法治與道德理論、倫理決策、典型案例研究三方面。在課堂上幫助學生理解倫理決策的不同方法,提供倫理決策模型,幫助學生在面臨倫理困境時作出明智的決策。這可以包括六大倫理原則:誠實、公平、誠信、尊重、責任和公民義務。同時,分析真實的企業案例,讓學生思考在財務和會計領域中如何應對倫理挑戰。學生可以通過討論不道德行為帶來的后果,更好地理解倫理決策的重要性。

(二)法律法規教育

法律法規教育旨在使學生了解會計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并強調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內容包括會計準則和法規、合規與合法性和法律倫理[6]。學生將學習國際會計準則、稅法、公司法和審計法等相關法規,并了解它們對會計實踐的影響。強調會計工作中的合規性,確保財務報表符合法律法規。學生將學會如何防范合規風險。探討法律倫理,即如何在法律要求與道德責任之間取得平衡,確保合法性和倫理性一致。

(三)社會責任教育

社會責任教育旨在使學生認識到會計專業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這部分的內容包括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和社會投資。企業社會責任包括環境可持續性、社會公益活動和員工福利等方面[7]。學生將了解企業如何在社會上扮演積極角色,以及會計如何反映這些責任。同時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包括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學生將了解財務報表中的可持續性信息如何反映企業的社會和環境影響。社會投資也是焦點之一,包括慈善捐贈和社會投資項目。學生可以研究企業在社會中的投資和貢獻,以及如何在財務報表中反映這些活動。

(四)公共利益導向

公共利益導向教育強調會計專業對公眾利益的承諾,具體內容包括公共利益宗旨、審計與監督、誠信與透明[8]。公共利益宗旨是介紹會計專業的公共利益宗旨,即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保護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公司治理過程中探討審計的角色和重要性,以及監管機構如何維護財務報表的透明度。學生將了解如何保護公眾利益。同時,強調誠信和透明度的價值,以確保會計專業人員的行為和決策符合公共利益。學生將學習如何制訂和遵守行業準則。

二、問卷調查設計

該研究設計了一份結構化問卷,主要目的是用于收集學生在上完財務會計課程后對會計課程思政的看法和體驗。問卷分為多個部分,包括個人信息、課程內容、教學方法、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個人素質等方面。我們采用了李克特五級量表評估[9],以確保獲取多樣化的數據。

數據收集階段包括向受訪者分發問卷并收集他們的答卷。針對所教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財務會計”期末課堂上進行問卷調查,以確保學生的參與率較高。此外,還采用了在線問卷工具,以方便學生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填寫問卷。共收到71份有效問卷。通過以上的調查方法和流程,將能夠全面評估會計課程思政實施的效果,了解學生的看法和體驗,為進一步分析和改進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這將有助于提高會計專業教育的質量,培養更具綜合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為社會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三、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對課程思政的看法

根據問卷結果分析學生對會計課程思政的看法,問卷中包括了多個問題,涉及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實際效果等方面。從課程內容評價來看,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課程思政的內容充實且有益。他們認為倫理與道德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等內容對他們的職業發展和生活有積極影響。這表明學生普遍看好課程思政的內容安排。從教學方法評價來看,學生對于課程的教學方法也持積極態度。他們認為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互動性教學方法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倫理和道德問題,并培養了他們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總體實際效果來看,多數學生表示,課程思政的實施對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產生了積極影響。他們更加注重誠信、誠實和公平,認為自己在處理倫理問題時更加成熟和慎重。

(二)課程思政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首先,從政治覺悟程度考查的結果看,大多數學生表示在參與課程思政后,他們的政治覺悟有所提高。學生對社會和政治問題更加關注,更愿意參與公共事務。對于社會責任感,學生認為課程思政使他們更加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愿意為社會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課程思政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思考倫理和社會問題,提高了他們的思辨能力。

其次,從課程思政對道德品質的影響來看,大多數學生認為課程思政使他們更注重誠信和誠實,對不道德行為更加敏感。在面臨道德決策時,學生更傾向于采取符合倫理和道德原則的行動,而不是追求短期個人利益。學生也更強調尊重他人的權益和履行個人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此外,從課程思政對社會責任感的影響來看,有超過60%的學生在參與社會活動和志愿服務方面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他們更傾向于參與社會和公益事業,為社會做貢獻。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使他們更關注環境問題,支持可持續發展。學生認為自己的職業將會計技能與社會責任相結合,更加關注公眾利益和社會的整體繁榮。

最后,從課程思政對個人素質的影響來看,課程思政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心理等方面,學生在課程思政中接觸到的倫理道德、社會公德等知識,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個人在覺悟的過程當中將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更加客觀地認識社會,樹立一種積極向上、包容開放的價值觀。

(三)問卷調查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會計課程思政實施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產生了積極影響。學生對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普遍持肯定態度,認為課程思政使他們更加關注倫理和道德問題,提高了他們的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這些結果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不僅有助于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會計專業人才,還培養了具備綜合素質的公民。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探討如何進一步改進課程思政的實施,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期望。通過不斷改進和創新,會計專業教育可以更好地為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貢獻。

結束語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倫理原則、倫理決策以及財務會計中的倫理案例,學生更加敏感地意識到財務會計領域的倫理挑戰。盡管問卷調查結果總體顯示學生對待課程思政是積極態度,但也存在一定的改進的空間。課程思政內容需要更有針對性,希望能增加案例,有針對性地融入課程當中,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社會問題,以提高他們對生活的認知。此外,個性化教育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需求,因此在課程思政的實施中,應考慮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支持和資源,以滿足每位學生的需求。此外,課程思政應與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融合得更緊密,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將倫理和道德原則應用于實際會計工作中,使課程思政更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會計課程思政是高等教育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創新,一方面可以提高課程思政的質量和效果,另一方面為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個人素質等方面的培養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高的標準。這有助于會計專業人才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倫理挑戰和社會責任,為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課程中學到了倫理決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倫理原則來指導他們的財務決策,無疑會使他們對道德決策的運用會更加靈活自如,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是面對倫理困境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此外,課程也使學生更加關注財務會計對社會的影響,特別是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同時,他們也思考企業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他們自身在財務會計領域的社會責任。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中來。

參考文獻

[1]溫瑀,張新佳.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及實施路徑:以城市規劃課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3(17):54-56.

[2]程宏偉,劉詩雨,彭茜.會計專業學生自主性倫理與能力耦合培養模式研究[J].商業會計,2018(14):110-113.

[3]彭芳.應用型轉型建設背景下“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探析[J].就業與保障,2021(10):162-163.

[4]韓盼盼,楊思瑞.基于舞弊三角理論的商業倫理與道德風險治理探究:以瑞幸咖啡為例[J].西部財會,2022(6):43-46.

[5]趙婧一.會計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淺析[J].亞太教育,2016(4):119.

[6]郭笑竺.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研究與分析[J].天津經濟,2022(7):53-56.

[7]李文鶼,郭龍建,王艷.基于思政“課程鏈”的營銷專業人才社會責任教育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2(9):69-72.

[8]周華.法律制度與會計規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9]曾湘泉,王輝.個人效用、教育因素和崗位特征:基于我國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標體系的研究[J].學術研究,2018(3):96-105.

作者簡介:趙秋瑾(1983— ),女,漢族,河南滎陽人,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財務金融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企業成本管理與管理理論。

基金項目:安徽省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1年度課題“‘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育案例”(課題立項號:TZ2021-SZJY0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財務會計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大智移云下財務會計人才的轉型探索
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完善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思考
財務會計風險管理研究
ERP在企業財務會計中的應用及價值探索
中小型企業財務會計常見問題及治理措施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論《覺醒》中的倫理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