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助非遺“走”得更遠

2024-04-27 04:09趙錦鴿
文化產業 2024年8期
關鍵詞:文化遺產物質受眾

趙錦鴿

文化是一個國家整體文明水平以及發展程度的重要體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民族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結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文化的創新與變遷,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逐漸流失并呈現出衰微之勢。然而,在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持續創新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機遇。這種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廣泛傳播。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新媒體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在歷史演變和文化傳承的過程中,不同地域因其獨特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慣,逐漸孕育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域性特征尤為顯著。此外,自然和人文環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基石。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手工技藝與民俗文化,主要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實現代代傳承,但傳播規模與影響范圍相對較小,對其傳承與深入發展構成一定阻礙。然而,新媒體的誕生與發展,極大地突破了空間限制,為內容發布者與用戶進行溝通和互動提供了極大便利,使受眾在參與中感受到強烈的文化歸屬感,增強了文化自信,進而調動了大眾傳播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短視頻傳播存在的問題

非遺短視頻傳播不均衡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聯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從整體角度出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顯著的多樣性。然而,目前在通過短視頻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效果呈現出明顯差異。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較強的影響力,而另一些則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干擾。全面分析抖音平臺的“非遺合伙人”相關作品可以發現,按照點贊數量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前100個作品中有近50%為傳統手工藝類作品;而按分享數由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列,100個作品中有近30%的內容與傳統手工藝有關。由此可知,非物質文化遺產短視頻涉及諸多非遺項目,就規模及影響力而言,傳統手工藝類短視頻在其中占據主體地位,究其原因,相關部門對非遺項目的宣傳力度不足,出現非遺短視頻傳播不均衡的問題。除此之外,傳統手工藝類短視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更受大眾歡迎,促使該類視頻獲得廣泛傳播。同時,借助抖音等平臺的算法推薦機制,系統在了解用戶的喜好后,會推薦更多與之相關的作品,造成其他類型的非遺短視頻作品難以被受眾發現和了解。非遺短視頻傳播類型的整體均衡性若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可能會阻礙文化多樣性的發展,進而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民眾對非遺的了解和掌握存在偏差

隨著信息數字化的不斷推進與發展,非遺傳承迎來了發展機遇。對于傳統曲藝、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短視頻平臺為其提供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并滿足傳播的需求和特點。從抖音平臺當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涉及剪紙、糖畫、核雕等非遺主題的短視頻播放量較高。然而,對于傳統節日、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表達方式難以通過短視頻形式得到全面且生動的展現,因此相關短視頻的實際傳播效果也不理想。以“二十四節氣”為例,盡管在抖音平臺上有大量關于此主題的短視頻,但其中被標注為非遺的作品卻相對較少。這一現象表明,非遺短視頻的傳播分化問題較為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對非遺的正確認識和了解。

非物質文化遺產短視頻傳播的路徑

提供正確引導

為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全面性與均衡性,需要傳承人在未來發展中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同時,政府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傳承人及短視頻創作者提供正確引導和必要支持,形成合作共識,協同推進傳播工作。如此不僅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全面性與均衡性提供有力保障,還能讓受眾更深入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糾正認識偏差。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和地方更加關注和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已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振興非遺的相關計劃和措施,同時,相關部門還加大了對相關項目傳播活動的投入力度,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短視頻傳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與資金保障。在此過程中,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推動非遺短視頻傳播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為了提高傳統節日、習俗等在短視頻平臺上的關注度和支持度,相關部門應積極利用抖音、快手等平臺,持續推動視頻內容的流量增長。同時,應從政策、流量和資金等方面著手,為短視頻傳播提供全面而有力的保障,使某類非遺項目在獲得關注的同時,確保其他相關項目不被邊緣化,保持各類非遺在平臺上的均衡發展。除此之外,鼓勵并倡導多方主體形成合作共識,通過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將非遺傳承人培育成“網絡紅人”,使其成為引領非遺短視頻傳播工作的核心力量,以此打造出多元發力、協同發展的傳播局面。

對傳播模式作出必要調整和創新

非遺傳播工作的開展應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全面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對傳播形式與模式進行適時調整和科學創新。相關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數量已超過10億人,其中,青年群體占據主體地位。

在非遺傳播工作中,短視頻已成為重要的媒介。相關部門應對用戶的興趣需求以及個性特質等展開深入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對傳統的傳播方式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創新,同時,結合短視頻傳播的特點,添加特效、話題和背景音樂等,將非遺元素融入其中,使其更具吸引力。以洞村竹編非遺項目為例,傳承人將竹編工藝合理融入日常生活中,創作出深受群眾喜愛的作品,讓受眾在“沉浸式”體驗非遺項目的同時,了解和欣賞竹編工藝。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應對多樣化的作品進行精細劃分,以便用戶搜索或查看視頻,增強用戶黏性。例如,非遺峨眉武術代表性傳承人“凌云”創作的視頻被劃分為“凌云安逸走四川”“凌公子游記”等諸多版塊,播放量已超過20億。

有序開展“由線下向線上”的轉變工作

在實踐中,應進一步提升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累計投入資金量已達77億元。國家在政策與資金方面給予了有力支持,顯著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速度與傳播效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持續進步,互聯網技術不斷完善,線上傳播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并在短視頻平臺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過程中,應將傳播模式由線下逐漸向線上轉變,同時,優化或精簡部分線下非遺主題活動,積極與短視頻平臺合作,充分發揮其傳播優勢。同時,也應致力于構建和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中,不僅需要重視對其自身的保護,更應關注傳承人的技藝水平和專業能力。因此,建議適時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技藝培訓。具體而言,可以積極組織并鼓勵傳承人參加相關培訓活動,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短視頻創作技巧和方法,確保其能夠熟練運用相關技能并且獨立完成短視頻的拍攝與剪輯工作。此外,還應鼓勵并支持傳承人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媒體團隊,合理選取和科學剪輯非物質文化遺產短視頻內容,以提升視頻內容質量和品質,進而促進短視頻平臺流量的顯著增長,同時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短視頻的傳播效果和影響范圍。

實現短視頻與直播相結合

現階段,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直播帶貨逐漸成為電商行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渠道。短視頻與直播的結合形式是非遺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深化傳播的重要路徑和有效策略。這不僅豐富了非遺的傳播形式,滿足了當代受眾在精神層面的多元需求,同時有效激發和提升了受眾的消費欲望,從而顯著提升了短視頻傳播成效。短視頻在時長以及節奏方面有一定優勢,結合新穎且個性化的內容,能夠獲取廣泛關注。而直播能夠為受眾提供更為深入且豐富的情感體驗,滿足受眾在互動與交流方面的需求,同時也為收集受眾意見、反饋等提供了渠道。因此,結合短視頻與直播的形式進行非遺傳播,有助于促進非遺的傳承和弘揚。

借助短視頻平臺,非遺傳承人可以充分利用直播的優勢,向觀眾提供詳細講解和形象展示,展示非遺相關制作工藝。通過運用當代青年更易于接受的形式,可以擴大受眾規模。此外,在進行直播帶貨過程中,合理利用非遺傳承人所具備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可以提升“粉絲”對非遺產品的興趣度和信任度。因此,該方式是體現非遺商業價值的重要手段。以奇人匠心MCN機構為例,該機構的核心特色是非遺技藝的文化輸出。其內容制作團隊專業性極強,且制作的視頻內容更符合年輕人的興趣愛好,可以滿足他們的多元需求。2021年,奇人匠心MCN機構為抓住“抖音55潮購季”的發展機遇,設立“匠心潮有范”專區,以此為非遺商業價值的發揮提供必要支持,適時加大對其的投入力度,確??梢詣撟鞒龈鼮閮炠|的短視頻作品,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泛傳播與長久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適時強化內涵

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各平臺的傳播范圍逐漸擴大。盡管抖音短視頻傳播具有內容碎片化特征,但非遺傳承人和官方文旅部門仍在深入分析和挖掘提升傳統文化傳播效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旨在豐富傳統文化內涵。通過合理利用抖音短視頻平臺,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憶變得更加深刻,傳統文化的精華得以保留和傳承,從而實現了提升文化自信的目標。此外,通過現代視聽語言藝術的碰撞與結合,推動了現代藝術、文化和傳播模式的科學創新和深入發展。

就詩詞類節目而言,傳統電視媒體的節目形式往往比較固定。即使業內人士不斷嘗試融入創新元素,觀眾與節目之間的距離感仍有可能加深。此外,相關節目對觀眾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觀眾往往難以全面理解和掌握節目的深層含義。然而,抖音短視頻平臺的詩詞類節目,通過采用簡潔且幽默的話語表達方式,有效滿足了觀眾的需求,并且極大地激發了觀眾對詩詞歌賦的興趣和學習熱情。例如,華中師范大學的戴建業教授借助抖音進行詩詞傳授和講解,其以普通人的視角研究和分析詩詞創作者,結合個性化的講解和通俗易懂的解說,使詩詞在現代媒介中煥發出獨特魅力。這種創新的傳播方式能使觀眾與詩詞創作者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從而加深對詩詞作品的感悟與理解。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強化民族情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當前時代背景下,借助短視頻這一新興傳播媒介,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工作,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相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因此,在進行非遺短視頻傳播工作時,應當提供正確引導,增強傳播凝聚力,并對傳播形式和內容進行必要調整和科學創新。這將有助于提升非遺作品的創新力,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體驗,進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必要支持和強勁助力。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學院)

猜你喜歡
文化遺產物質受眾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第3講 物質的化學變化
第3講 物質的化學變化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