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記新時代出版使命 合力迸發新能量

2024-04-27 12:35萬亭君
文化產業 2024年8期
關鍵詞:發文人才融合

萬亭君

以中國知網(CNKI)相關論文為數據基礎,應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分析和可視化呈現,構建我國編輯繼續教育相關研究的作者、機構、關鍵詞等的知識圖譜。結果顯示,我國編輯繼續教育研究領域總體呈現出積極的發展趨勢,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缺乏資源,平臺的共建共享未形成強勢合力等。由此提出幾點解決策略。新的時代背景下,青年編輯應守正創新,牢記使命;校企合力,以用促學;資源共享,促進人才流動、成長;深度融合,注重創新。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眻蟾鎻娬{,“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為我們推進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而新時代的出版使命也反映了出版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性,以及建強編輯人才隊伍的重要性。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為樣本數據源,梳理當前編輯繼續教育相關領域研究現狀,可視化呈現年發文量、作者、機構、關鍵詞共現等的情況,總結問題,提出策略,以期為推進新時代出版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

本文以“編輯繼續教育”“出版人才”“編輯人才”等作為檢索項,得到檢索結果3450條,剔除與研究內容不符的條目,如會議通知、公告等,最終納入研究的論文共計3221篇。

數據分析方法

CiteSpace軟件是目前學術界繪制知識圖譜的常用工具,可以可視化呈現并分析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發展趨勢和知識關聯情況等,建立關鍵詞共現網絡、機構共現網絡、作者合作網絡等知識圖譜。將時間分區設置為1984年至2022年,每1年1個分區。節點內容根據研究內容選擇:作者、機構、關鍵詞。閾值:節點內容為作者和關鍵詞時選擇30%,節點內容為機構時選擇100%。

結果

年發文量

“編輯繼續教育”相關領域的年發文情況如圖1所示。從文獻總量來看,自1985年起,整體穩步增加。2005年開始激增,2006年迎來第一個小高峰,隨后到2008年有小段回落,2017年出現第二個小高峰,2022年出現目前最高峰。

載文期刊

文獻發表期刊分散,載文量前15位的期刊載文量至少為53篇。載文量排名前15位的期刊中,核心期刊有10種,且排名前3位的均為核心期刊?!冻霭鎻V角》載文量最多,為155篇,占總數的4.8%;排在第2位的《中國編輯》發文139篇,占4.3%。見下表。

發文機構與主要研究機構共現網絡

發文量最多的機構為北京印刷學院(131/3221),第二為武漢大學(66/3221),第三為河南大學(37/3221),分別占總發文量的4.1%、2.0%和1.1%。按地域分布來看,排名前20位的發文機構中,地處北京市的有6家,上海市3家,湖北省2家,其余9家分別分布于安徽省、河北省、河南省、湖南省、吉林省、江蘇省、陜西省、四川省和浙江省。

圖2為主要研究機構共現網絡圖。圖中節點代表機構,線條代表合作關系,字號大小代表發文量的多少。圖中共出現568個節點,60條連接,密度值為0.0004,總體合作少而分散。圖中合作較多的有4個團隊,分別以北京印刷學院、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和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為研究中心。

按照突現情況(burst起止時間)創建時間線圖,如圖3所示。由圖可見,中國編輯學會最早于2002年開始出現發文頻率激增,接著從2012年到2016年,有7家機構或高校密集出現發文頻率激增,其中,北京印刷學院2016年起以“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為署名的發文量激增。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和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直至2023年仍保持著熱度。

作者共現網絡與核心作者

為了反映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關系,本研究對納入研究的文獻進行了數據轉換,導入CiteSpace生成作者聚類知識圖譜,如圖4所示。由圖可見,該領域的作者共現網絡整體呈現出“小聚集,大分散”的特征,已有5個較為突出的合作團隊,分別以張文忠和朱軍、陳丹、于巍、萬安倫、王淑芹為中心。

在本研究中,按照普賴斯定律(核心作者發文數M應滿足)計算,核心作者的發文量應滿足M≈3.088,故將發文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視為核心作者,共計31位,其發文量占論文總數的5.2%。結果顯示,陳丹、朱軍、張文忠等人是近5年來該領域的高產作者,將編輯繼續教育研究推向新高峰,但總體而言該領域核心作者集中度不高。

研究熱點

為了進一步呈現編輯繼續教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趨勢和知識結構,利用CiteSpace中關鍵詞路徑計算法,計算出關鍵詞的共現頻率和中心度,建立關鍵詞知識圖譜,如圖5所示。由圖可見,除去檢索詞外,圖中最顯著的5個關鍵詞為“數字出版”“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期刊”“媒介融合”。

選取前20位關鍵詞,將關鍵詞共現網絡進行轉換并檢測突現詞,可以清晰反映近年來編輯繼續教育研究領域熱點的歷史演變情況,如圖6所示。由圖可見,早期學者的研究集中在專業培養、素質培養和隊伍建設方面,從1990年開始“繼續教育”成為研究熱點;2007年開始出現網絡編輯的研究論述;2009年對網絡化、數字化、新媒體等的研究進入白熱化階段;2015年至今,新時代融合出版相關研究成為熱點。

討論

不忘初心,守正創新,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建設一支新時代出版事業的人才隊伍,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靶聲r代新的文化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要求,指明的新方向,也是青年編輯的新目標、新擔當。

回顧編輯人才培養研究歷史,1983年,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設立圖書發行學專業;1984年,在胡喬木同志的倡導下,教育部決定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復旦大學等高等學校開設編輯學專業。學者對出版人才的相關研究也自此開始,反映了人才培養是學科興起、發展的基礎。

198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全體會議,討論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通知》,出版工作是黨的思想文化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文化屬性和經濟屬性,此項通知對出版工作者,尤其是對編輯的培養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同年,由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主辦的關于編輯學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編輯學報》創刊,建立了交流編輯實踐經驗的平臺,有利于培養編輯人才,促進了編輯學科相關研究的開展。

2006年,人才強國戰略作為專章列入“十一五”規劃綱要。2007年,人才強國戰略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和新黨章。由此,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編輯人才培養相關研究迎來第一個小高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強化激勵,用好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在總書記的指示下,出版界對人才培養的相關研究迎來第二個高峰。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斷加強和改進知識分子工作,鼓勵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边@對新時代青年編輯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至此,編輯繼續教育的相關研究達到歷史最高峰。

縱觀1985年至今,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人才培養,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強基固本、決勝發展的關鍵。新時代的青年編輯要始終堅持正確發展方向,守正創新,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繼承優良傳統,牢記出版使命,努力成為堅持職業操守、追求高尚境界的出版人。

校企合力,以用促學,從頭打造出版生力軍

從研究結果來看,核心發文機構仍為高校,核心作者中60%以上為高校作者,合作團隊也主要為高校間相互合作,少有高校牽頭與企業及其他出版機構等聯合開展研究、發表成果的情況。由此暴露出“產學研用”一體化系統落實不足的問題。

在編輯繼續教育方面,應加強“產學研用”的結合,使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用戶等既發揮各自優勢,又互相配合,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應用一體化的系統機制,循環滋養,在運行過程中發揮綜合優勢,促進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平衡,促進創新資源要素的有序高效流動,這不僅是出版行業創新的需要,同樣也是推動行業創新的關鍵。

總體而言,“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內容應來源于行業實踐中的實際需求,以用促學,學以致用,形成反饋調節機制,實現良性動態循環。

資源共享,以中央帶地方,促進人才流動、成長

從研究結果來看,北京、上海、湖北的機構和高校產出較為突出;核心作者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吉林、湖南等地區。

綜合來看,政策鼓勵對研究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中央的人才、平臺、項目等占據資源優勢,為行業輸送了大批人才。

從策略上來看,以中央優秀人才的流動,積極發揮優秀人才的傳幫帶作用,以“項目制”“導師制”等機制促進地方人才的快速成長;促進中央與地方資源共建共享,建立合作平臺,帶動地方優質資源更有效地創新、轉化和利用,同時也為中央提供地域特色化優質資源,互有助益。

深度融合,從人才到出版,注重創新、多元、復合

近年來,我國出版業已經實現從轉型升級到融合發展的新跨越,“出版融合”整體向縱深發展。2022年,中共中央宣傳部首次就出版融合發展領域專門發布政策文件,印發了《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新時代深入推進出版深度融合發展作出全面安排,各出版單位為貫徹落實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指示,進行了大量實踐,打破了媒介、技術、學科、行業的界限,涌現出了不少成果。但仍然存在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復合型人才缺乏、技術標準尚未建立、內容同質化、資源浪費、市場混亂等問題。

從人才培養策略上來看,一是在學科建設上注重行業需求和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調查研究,從職位需求、企業發展、市場走向、用戶需求等入手,堅持問題導向,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二是在企業內部選拔和培養人才。要著重從數字內容編輯加工、數字產品策劃、新媒體運營等方面開展編輯教育培訓,不斷提升編輯的理論素養,專業技能,適應、學習和創新能力。三是企業要進行外部人才的引入和合作。加強與外部相關單位的合作,有效整合內外部資源,以內容資源優勢吸引技術資源融合,以出版人才吸引技術人才融合,綜合提升企業融合發展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加大新興出版內容生產人才、技術研發人才、資本運作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改革薪酬體系,制訂出版融合發展人才培養計劃,設立出版融合發展人才培養基金,充分激發人才的創造力。

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各高校、企業等出版相關機構已向著同樣的目標形成合力,迸發出新的能量,以更高起點、更高標準推動新時代出版高質量發展。新的時代背景下,青年編輯既要固本培元,又要奮楫揚帆,牢記新時代出版工作使命,積極響應時代需求,推陳出新,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以青春之勢、奮進之姿踏上新征程。

(作者單位: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猜你喜歡
發文人才融合
人才云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融合》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校園拾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