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四位一體”全員育人的困境與出路

2024-04-27 13:26廖紅標
廣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全員育人四位一體

廖紅標

摘 要:全員育人是新時代縣域中職學校教育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h域中職學校要牢牢把握主體聯動這一關鍵環節,構建以家庭為基礎支撐、以學校為核心主導、以社會為重要陣地、以企業為依托保障的“四位一體”主體聯動模式,形成教育合力,有效突破家校社企全員育人的現實困境,積極探索多元育人主體有效聯合行動的現實路徑,增強全員育人的實效性。

關鍵詞: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四位一體”;全員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5-0045-04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1]。2022年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強調,行業主管部門、工會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等群團組織、行業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參與、支持或開展職業教育[2]。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3]。以上文件明確規定了負責推進職業教育的部門及職責,并強調了多元主體聯動育人是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全員育人是指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價值引領下,學校、家庭、社會及企業共同參與的育人模式。新時代背景下,要促進縣域中職教育的優質發展,應當在深入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基礎上,從家校社企“四位一體”視角出發,把握全員育人的規律,積極探索縣域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家校社企“四位一體”是縣域中職學校全員育人的關鍵

全員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基礎和保障,要求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多元育人主體聯合行動,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一方面,多主體聯動是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四位一體”全員育人實踐的本質要求。全員育人理念的核心在于推動多元主體聯動。這一理念突破了傳統教育觀念,不再將教育視為學校的責任,而是要構建一個全員參與、共同肩負育人責任的教育工作新格局。學校是學生知識積累的寶庫和能力培養的基地,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社會是學生實踐的舞臺,企業是學生未來發展的搖籃。在全員育人視域下,家校社企應摒棄“各掃門前雪”的傳統觀念,改變過去“單打鼓”“獨劃船”的現象,多主體聯合行動打造縣域中職家校社企全員育人的共同體,增強聯動意識,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另一方面,主體聯動是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全員育人成效的衡量指標。在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共育工作中,全員育人強調各部門資源的整合與協調,即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參與縣域中職教育工作,構建育人命運共同體,形成全員育人合力。主體聯動是評價縣域中職教育全員育人效果的關鍵,體現了各主體間的協作互助、高效互動。全員育人的挑戰在于將“三全育人”理念從理想變為現實,這需要各主體密切配合,達成共識,并在實際行動中高效協作,確保全員育人的理論認知轉化為具體目標、操作過程和預期成果的統一。因此,全員育人的關鍵在于所有人員能否有效協同合作,這是評估全員育人成果的重要標準,也是決定縣域中職學校能否實現全員育人目標的重要因素。

二、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四位一體”全員育人的現實困境

隨著公眾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長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正進入全域教育時代,教育環境中的虛擬學習空間和真實學習空間實現了有機結合。然而,家庭、學校、社會、企業在育人過程存在理念不統一、行動不協調、效果不一致等問題。

(一)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全員育人理念不統一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飽受質疑,致使人們對職業教育避之不及[4]。而在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共育工作中,各個育人主體之間缺乏統一的教育理念、標準和規范,導致各自為營、缺乏協同理念。全員育人則是要打破這種局面,強調各參與主體發揮專業、職能優勢,構建多元共育的工作格局。然而,當前縣域中職教育在全員育人理念的落實上存在偏差。部分學校、家庭、社會及企業對全員育人的理解不夠深入,對其核心理念和目標要求認識模糊,導致實踐中出現偏差。部分育人主體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職責,缺乏全局觀念和協同意識,使得全員育人的理念難以真正落實。因此,有必要加強全員育人理念的宣傳和普及,提高各育人主體的認知水平,形成統一的全員育人理念。

(二)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全員育人行動不協調

在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共育實踐中,家校社企應相互配合,共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環境。然而,審視家校社企協同育人的實際狀態發現,各教育主體獨立作戰,造成各方資源的分散和冗余[5]。育人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各自獨立行動,未能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全員育人整體成效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另外,實踐中還存在形式化、“一窩蜂”式的傾向,片面強調各主體都要行動,卻缺乏實質內容和深度,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因此,中職學校需要建立健全縣域中職教育全員育人的協調機制,明確各主體的職責和任務,促進各方協同合作,形成有序、高效的聯動育人合力。

(三)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全員育人效果不理想

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全員育人理念與實踐尚缺乏協同聯動,人才培養方案未能彰顯產教融合,專業課程未能突出校企合作,教學實施未能凸顯工學結合等問題日益凸顯[6]。一方面,各育人主體應根據部門職責,強化各自參與學校育人工作的意識。雖然各個部門在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和職責各不相同,但最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即培養優秀的后備人才;另一方面,各育人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聯合行動,導致教育主體關系疏離。學校負責傳授知識,家庭承擔品德教育,社會主管維持秩序,企業則提供實習機會。雖然四者分工明確、權責明晰,并在其職責范圍內有所作為,但全面育人的效果并不理想,常常面臨“怎樣聯動”“和誰聯動”及“聯動什么”的困境,導致實踐中難以達到聯動育人、多部門共同管理的預期愿景。

三、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四位一體”全員育人的對策

破解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全員育人的現實困境,需要在充分認識教育多元主體差異的基礎上,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導向,構建家校社企“四位一體”命運共同體,促進全員育人的實施,提升縣域中職學校家校社企“四位一體”全員育人的實效。

(一)以家庭為基礎支撐,打造全員育人新格局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塑造孩子心靈的第一任老師。然而,部分縣域中職生是留守少年,家長與孩子的交流少,對其所學的專業缺乏了解。對此,中職學校應打造以家庭為基礎支撐的育人新格局,打破當前家校育人的現實困境。

1.打造網絡溝通平臺,拓寬家校育人時空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教育領域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建設家校線上溝通平臺顯得尤為重要。中職學??赏ㄟ^建立家校溝通平臺,如利用微信群、QQ群、家?;覣pp等社交媒體工具,實現教師與家長的實時交流,使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從而更好地參與孩子的教育;學校還可以開展線上家庭教育活動,以線上講座、家長論壇等形式,定期分享職業教育理念、中職教育方法、中職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內容,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又如,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個性化關懷,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通過網絡為家長提供針對性的教育建議,幫助家長更加有效地關注和支持孩子健康成長。

2.開展線下育才新形式,深化家?;庸灿?/p>

要真實地了解中職生,教師需要“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一是積極開展家訪活動,依托“鄉村振興戶戶研判”等工作,深入走訪學生家庭、鄉里鄰居、田間地頭,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增進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個別化教育和輔導。二是組織家長學校和家長沙龍,邀請家長到校參加活動,與教師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問題。三是鼓勵家長參與學?;顒?,抓住家校聯動育人的契機,如職業教育活動周、校園藝術節、護士節、美食節等活動,見證孩子的成長,增強家校共育的信心和勇氣。

3.發揮“雁陣效應”,凝聚家校育人力量

為實現家校共育的最大效益,我們需要充分發揮“雁陣效應”,凝聚縣域中職教育的合力。如通過發揮優秀家長的“領頭雁”作用,鼓勵優秀家長分享教育經驗,促進家長之間進行交流和合作,激發其他家長的學習動力,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要催生“聚合效應”,鼓勵教師與家長共同參與學校教育改革,通過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形成“1+1>2”的家校共育聚合效應;還要建立家校共育評價體系,通過定期對家校共育工作進行評價,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及時調整教育策略,更好地滿足家長的需求,不斷提高中職教育質量。

(二)以學校為核心主導,建好全員育人新網絡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發展條件。為了培養德技雙馨的新時代鄉村振興技術技能人才,縣域中職學校應積極構建以自身為核心主導的聯動育人新網絡。

1.抓好組織制度建設,夯實全員育人基石

家庭、社會、企業與學校各主體相對獨立,工作范疇各不相同,要打造家校社企全員育人共同體,建立組織制度是基礎。為此,中職學校一是要注意完善組織機構,如建立家校合作委員會、校社服務中心和校企合作辦公室等,為全員育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要定好章程制度,如制定家長會組織章程、家?;又贫?、校社合作制度、頂崗實習制度和社會實踐基地共建制度等,以明確指導和規范育人行動,確保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三是要搭好交流平臺,需借助互聯網手段深入挖掘和提煉全員育人的經典案例和成功經驗,探索構建功能齊全、操作靈活、內容豐富的家校社企聯動育人互聯網平臺[7],推進縣域中職學校教育的共建共育。

2.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筑牢全員育人根基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在于教師??h域中職學校要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筑牢全員育人根基。一方面,中職學校要構建“大師資”,堅持“經師”與“人師”相統一、“匠心”與“匠技”相促進,精心打造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法制副校長、社區輔導員、實習帶教老師、紅色講解員等多方聯動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中職學校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養。如:建立教研室、名師工作室等團隊組織,促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提升;開展“青藍工程”“‘雙師培養工程”等師培工程,促進青年教師成長,提升教師的理論功底、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舉行師德師風建設講座、教師科研論壇、優秀班主任報告會等學術活動,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和科研能力培養,有效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3.發揮朋輩榜樣引領作用,拓寬全員育人渠道

朋輩群體是中職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影響因素,朋輩教育是一種隱性教育資源,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積極影響。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建立互信關系,形成互促互進的良好學習氛圍;要定期開展各種主題教育,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臺,如開展“匠心杯”技能大賽、“追夢杯”演講比賽等,激勵學生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要積極挖掘優質校友的資源,邀請他們分享行業經驗和從業情況,幫助學生了解行業趨勢與前景,為學生提供實際指導與支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三)以社會為重要陣地,創建全員育人新環境

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支撐產業??h域中職學校要與社會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挖掘和利用社會力量獨特的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匠心”與“匠技”,促進學校教育的有效實施??h域中職教育培養了大批扎根鄉村的實用型人才,為鄉村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職學校要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2022年修訂)》等政策為依據,通過探索多元化、綜合性的評價體系凝聚育人合力,通過引導構建家校社教育網絡、啟動東西部“組團式”教育幫扶等,深化課程改革、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推動縣域中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中職學校應與縣域各職能部門加強合作,共同構建和諧的社會教育生態。一是要推動區域教育公平,加強各部門互動配合,共建和諧育人生態,確保學生接受公平、優質的教育。二是要提高縣域教育質量,加強公安、檢察、司法等職能部門的參與,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以提高縣域教育質量。三是要維護社會穩定,通過定期邀請相關部門來校開展禁毒宣傳、預防艾滋病宣傳、防電信詐騙講座、民族團結故事講座等活動,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防止他們走向犯罪道路,從而降低社會犯罪率,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最后,要拓展場館教育平臺,共建和諧育人生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中職學校要加強校館共建共享,與當地鄉村振興示范村、民族團結村、脫貧攻堅成果館、抗戰紀念館等教育基地長期開展有組織的共建活動,打造“場館+”沉浸式研學育人新模式。如:通過創新實踐教學方法,結合場館資源,設計有趣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通過沉浸式教學,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深入理解愛國主義精神,在觀察、實踐中思考與感悟,從而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國、愛家鄉的情懷。

(四)以企業為重要保障,探索全員育人新舉措

1.加強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

校企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可以為縣域中職學校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實用的教學內容,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如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可以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企業的實際需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校企可以共建研發中心,進行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將學校的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企業可以借助學校的研究力量,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推動自身的發展。校企可以共同培養人才,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企業發展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校就能接觸企業的文化和了解企業的工作環境,了解企業的需求和期望。

2.共建實訓基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企業實習、實訓基地是中職學生深入了解企業、提升實操能力、提高職業素養的重要平臺。校企通過科學統籌規劃實習內容,協同制訂實習計劃,明確實習目標和預期效果,可以確保實習內容與實際工作高度契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技能。校企通過強化實習監督管理,共同關注學生在實習期間的生活狀況、心理狀態、工作表現,及時跟蹤、反饋學生的實習成效,提高學生實習的有效性。校企可以完善雙向評價機制,由企業評價學生的工作態度和合作能力,并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校;學校根據企業的反饋,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3.共育勞動精神,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勞動創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弘揚勞動精神,激發中職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是推動中職生成長的重要途徑。校企要共建工匠勞模精神教育體系,共同開發課程和活動,將工匠勞模精神融入中職生日常學習和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價值觀。校企還可以開展工匠勞模實踐活動,通過合作開展實習實訓等各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操中體驗工匠勞模的工作態度和精神風貌,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校企可以通過建立工匠勞模導師制度,邀請工匠勞模作為學生的職業導師,通過面對面交流指導,幫助學生解決職業發展中的困惑,促使他們成為具有工匠勞模精神的優秀人才。

總而言之,家校社企建立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縣域中職教育“四位一體”全員育人命運共同體,有助于整合各方資源,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和企業等主體的深度融合,形成聯動育人的氛圍,更好地培養中職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有效提高中職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s://www.g o v . c n / z h e n g c e / c o n t e n t / 2 0 1 9 - 0 2 / 1 3? / c o n t e n t _ 5 3 6 5 3 4 1 . h t m.

[2]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最新修訂本)[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4-5.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4]莊西真.創新·指南·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解讀[J].教育與職業,2019(7):5.

[5]徐連英,楊云.家校社企協同育人視角下中職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邏輯、困境與突破:基于交疊影響閾理論[J].教育與職業,2023(21):25.

[6]吳全全,王茜雯,閆智勇,等.我國西部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困境表征與原因剖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9):41.

[7]張廣斌,陳朋,王歡.我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政策演變、研究軌跡與走向[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1(6):24.

注:本文系2023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縣域醫衛類中職家校社企聯動育人實踐研究”(GXZZJG2023B158)、2023年度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專項課題“‘組團式幫扶背景下高職院校賦能縣域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MSZ202302)的階段研究成果。

(責編 楊 春)

猜你喜歡
全員育人四位一體
現代職教視野下職業教育全員育人探究
構建多面展示平臺 打造家校溝通紐帶
全員育人模式下的困難生資助工作
“ECPI”四位一體的營銷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推進“四位一體”土地制度改革
學習“四位一體”教學法,全面推行主體教育
點面結合,讓“全員育人”落地開花
“全員育人”在學校教育中的實施
中德合作下的全員育人機制實踐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