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形象在日本的傳播與接受

2024-04-27 14:28郭一
今古文創 2024年16期
關鍵詞:哪吒傳播變異

【摘要】哪吒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個廣為人知的兒童神,其形象最初源于印度佛教,東晉時期傳入中國后受到廣泛歡迎,是明代著名神魔小說《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的重要角色。隨著哪吒相關的譯本和影視作品傳播到日本,哪吒形象與日本文化相結合出現了哪吒形象的再傳播。在日本接受與創造新哪吒形象時,哪吒形象出現了外表、性格和文化等不同層面的變異,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新哪吒形象。本文以傳播學和變異學相關理論為基礎,研究哪吒的起源以及其在日本的傳播、接受與變異,以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哪吒;日本;傳播;變異

【中圖分類號】J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6-01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6.033

哪吒是中國古典小說文化長廊中特色鮮明的人物,更是中國民間信仰中家喻戶曉的神明。[1]作為中國神話故事中一個廣為人知的人物形象,哪吒一直被百姓崇尚為驅邪消災及正義之神,在中國歷史上擁有悠久的記憶,并被時代文化喚醒。哪吒的故事,作為中華卓越傳統文化的一個關鍵符號和語言,經過千年的積淀,依然保持著新鮮感,并且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傳播。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動漫大國,其動漫憑借其獨特的劇情和趣味性在全球范圍內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日本動漫擅于從本國和國外故事中汲取靈感和資源,尤其是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故事,哪吒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與其他國家不同,在日本哪吒以一種全新的媒介——動漫進行傳播。本文以日本為例,研究哪吒在日本的傳播情況,希望為更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啟示。

一、中國哪吒形象的起源與流變

(一)哪吒在中國的傳播過程

中國的哪吒形象最初來源于印度佛教。在印度佛教神話中,俱比羅財神的孩子是夜叉,由于過度享樂,遭到了仙人那羅陀的詛咒,并和他的弟弟一同化為樹木,是奎師那將他釋放。印度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東晉后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這些印度典籍隨佛教一同傳入中國。晉代時期傳入的《佛所行贊經》記載:“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羅衛國,一切諸人民,歡喜亦如是?!盵2]

唐代時期,哪吒基本確立了佛教護法神的形象?!堕_天傳信記》記載:“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盵3]宋代時期,據《滄浪詩話·附答吳景仙書》記載,出現了那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故事。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哪吒神手持火輪、杵、劍、繡球、索等六般兵器,這些特征后被明代小說《西游記》中的哪吒完全繼承。到了元代,《道法會元》中哪吒是靈官馬元帥的屬下,這象征著哪吒被正式納入到道教神話體系中?!度趟焉翊笕分谐霈F對于哪吒形象與故事有更全面的記載:“那叱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噉一聲,云降雨從,乾坤爍動?!盵4]明清時期,哪吒的故事發展逐漸趨向完整化和道教化,而《西游記》與《封神演義》這兩部作品最具代表性、對后世哪吒故事演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形象

哪吒在明代神魔小說《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形象和故事最為完整。

明代吳承恩撰寫的《西游記》中,哪吒的形象塑造與當時社會背景有密切的聯系,明代儒家思想是正統思想,佛教、道教也呈現發展的態勢,因此,反應在哪吒身上的便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特點。與以往相比,《西游記》作者為哪吒增添了許多外貌描寫:“玉面嬌容如滿月,朱唇方口露銀牙。眼光掣電睛珠暴,額闊凝霞發髻髽。繡帶舞風飛彩焰,錦袍映日放金花?!盵5]《西游記》中哪吒外貌俊俏、神通廣大,具有三頭六臂的法身神能,且擁有六件降妖兵器,被玉帝封為“三壇海會大神”,成為了中國人對少年英雄的審美的典范。但出生三天后他下海大鬧,闖下禍端,因此有了“哪吒刮肉、剔骨還父母”的事情。

與《西游記》相比,大眾對哪吒的認知可能更多地源于許仲琳的《封神演義》?!斗馍裱萘x》第十二至十四回是哪吒故事的最主要的呈現,人物形象更為豐滿?!斗馍裱萘x》中哪吒是一位完全符合道教教義的英雄人物?!斗馍裱萘x》有整整三回的篇目來寫哪吒的誕生和經歷。書中哪吒由玉虛鎮教的寶物“靈珠子”轉世而來,遵循闡教師祖元始天尊的教誨,下世保護周朝消滅商朝,成為陳塘關總兵官李靖與殷夫人的第三子,“遍體紅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鐲,肚腹上圍著一塊紅絞。金鐲是乾坤圈,紅絞名曰混天絞”。[6]《封神演義》中,哪吒是正義、勇敢的化身,他的性格是追求自由且叛逆的,他的叛逆主要表現在他和父親的沖突,而這種沖突主要源于“父權”這一核心的封建社會秩序。他的行為展現了對封建社會“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一種大膽反抗。

二、中國哪吒形象在日本的傳播

(一)中國哪吒形象在日本的傳播過程

哪吒從中國傳入日本最初主要是通過明代小說《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的譯本,后來在譯本的基礎上哪吒的故事開始與日本文化結合實現了再傳播。20世紀末開始,隨著影視多模態的發展,哪吒的傳播趨于多模態化,更加生動形象。

1.以譯本為依托中國哪吒形象在日本的自傳播

哪吒最初在日本的傳播是通過中國明朝時期的文學作品以及其譯本。17世紀初,日本進入江戶時代,明代神魔小說《西游記》和《封神演義》傳入中國。在德川幕府的紅葉山文庫書目《御文庫目錄》〈世部〉記載的于寬永十六年(1639)以前入庫的書籍中有《全像西游記》的身影,該書實為明代楊閩齋梓行的《鼎鐫京本全像西游記》。[7]江戶時期,日本佛教盛行,因此相比《封神演義》,《西游記》中的佛教取經故事更吸引日本民眾的注意?!懂嫳疚饔稳珎鳌返淖g本最早是寶歷八年(1758)刊行的《通俗西游記》。天保八年(1837)的譯本《西游記》的出現伴隨著江戶時代日本印刷業的發達,哪吒的故事逐漸開始在日本民間流傳。[8]

2.在譯本基礎上哪吒形象在日本的再傳播

傳播對文化的影響是持續而深遠、廣泛而普遍的。[9]傳播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現為承接和傳播文化,選擇和創造文化,積淀和享用文化。[10]哪吒以譯本的形式傳播到日本后,日本人開始以漫畫和動漫的形式,結合本土優勢創造出新的哪吒形象并進行再傳播。明治時期(1870—1911),日本漫畫開始出現于民間,到了20世紀末一些漫畫作家開始將《西游記》中的哪吒融入到其漫畫作品中,例如1992年CLAMP的漫畫作品《X》、1997年峰倉和也的漫畫作品《最游記》以及2009年峰倉和也創作的《最游記》的番外漫畫《最游記外傳》。1997年,日本出版了全譯本的《封神演義》。日本漫畫家藤崎龍根據安能務翻譯的講談社文庫版《封神演義》改編而成的一部漫畫《封神演義》大受日本民眾歡迎,其中的主角之一哪吒以與以往不同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出現在人們視線中。

3.影視多模態交際下中國影視中的哪吒形象在日本的傳播

20世紀90年代西方興起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嘗試把系統功能語言學應用到圖像、音樂、語言、手勢等其他符號資源上, 為影視文學作品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同時分析電影圖像、音樂和文字相互兼容的新模態。近年,在影視多模態的環境下,中國通過在日本廣受歡迎的動漫,從語言、圖覺、聲覺、感覺多種模態形式給日本觀眾帶來比譯本故事中更生動的哪吒形象。中國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于2019年7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在這部影片中,講述了哪吒歷經磨難后卻依舊不屈服于命運,直面自我,最終成功拯救蒼生的故事?!赌倪钢凳馈返男麄髌瑐鞑サ饺毡?,在日本大受好評。在這部影片中哪吒是魔丸轉世,塑造出了一個亦正亦邪、個性鮮明的哪吒,圍繞著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這樣勇于抗爭、不屈服的哪吒與以往在日本動漫中出現的受人控制的“殺人機器”哪吒完全不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呈現出“孝、義、仁、善、愛”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向日本傳遞出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2021年2月26日《新神榜:哪吒重生》在日本上映,日本電影網站映畫評分 4.0,日本最大的影視播放平臺“Filmarks”評分 4.2?!缎律癜瘢耗倪钢厣酚昧恕斗馍裱萘x》中的故事框架、唐宋的建筑元素、民國的衣著,以及未來的廢棄都市特色,這些元素經由融合的手法交織在一起,卻并未產生明顯的沖突,形成獨特的藝術風貌。該影片中的哪吒不僅是哪吒人物形象的創新,更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增添了“機車、極佳、義體”這些世界流行文化中的元素,更易于日本人接受電影中所呈現的中國文化精髓的哪吒故事。

(二)日本漫畫和動漫對中國哪吒形象的接受與創造

在《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的譯本出現以后,日本許多漫畫和動漫借鑒了書中的哪吒的形象,對哪吒的人設了本土化的改編。1992年,動漫《X戰記》開播。在此動漫中,哪吒是一個沒有情感的克隆人。哪吒這個名字是他祖父為其命名的,借鑒了中國神話人物。在中國神話中哪吒也是削肉剔骨后復活了一次,被太乙真人所救,以蓮花蓮藕為身軀,還魂再世,脫胎換骨,因此“哪吒”代表著無魂的神明。在《X戰記》中,哪吒的存在只是在不斷地完成交予他的任務,由于同樣沒有靈魂才賜予他“哪吒”這個名字。

1996年起,日本的漫畫家藤崎龍以《封神演義》的原版為藍本,在《周刊少年Jump》雜志中發表了《封神故事》。這部根據中國明代的同名神魔小說創作的作品,因其卓越的創新性而被贊譽為“日本漫畫界的巔峰之作”,自此哪吒的傳說廣受流傳。1999年藤崎龍推出動漫《仙界傳·封神演義》。這部作品完全顛覆了原作的人物設定。在這部動漫作品中,哪吒殺死龍王三太子的原因與《封神演義》中有所不同。

(三)中國哪吒形象在日本的變異

文化語境是文學文本生成的本源[11],是指在特定時空中由特定的文化積累與文化現狀構成的文化場,因此各國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都會立足于本國文化語境,對其進行適度改造,使其適應新的文化土壤。哪吒在日本傳播的主要媒介形態是漫畫和動漫,在這個傳播過程中,日本在接受中國哪吒形象的同時也在結合本國文化語境對哪吒的形象進行了改編并使其融入日本本土文化中,也就出現了中國哪吒形象在日本傳播中的變異。正如曹順慶和李甡的觀點:“事實上,文學在跨國、跨語言、跨學科、跨文化、跨文明的流傳影響過程中,既有共同性,也有變異性,有時甚至更多的是變異性?!盵12]

1.哪吒外形和法器的變異

哪吒在日本的傳播過程中,其穿戴和法器都出現了變異?!断山鐐鳌し馍裱萘x》中哪吒擁有赤發黑瞳,發型如同烈日,頭頂緊緊地綁在鐵頭箍,目光堅毅,面部兩側鑲嵌了兩道深淺不同的綠紋,膚質較為暗淡,體形較為消瘦,但仍然擁有強健的肌肉。他還配備了先進的技術,讓他的戰斗更加具備科技感?!禭戰記》中哪吒也是個英俊少年的模樣,他的發色和武器混天綾都是白色的,這與中國傳統審美中吉祥的紅色不同,但卻符合日本對純潔樸素的白色的審美。日本漫畫和動漫中的哪吒的外形和法器都不再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而是根據當時的日本文化語境進行改編以符合日本人的審美。

2.哪吒性格與文化層面的變異

在中國,哪吒是廣受人們喜愛的少年英雄,他機智勇敢、驍勇善戰、敢于斗爭,他在中國各地成為世代相傳、家喻戶曉的著名神話形象,在民間被供奉為守護神,還被道教所吸納,尊崇他為中央祭壇的大羅天神,地位尊貴鼎盛。日本改編版的哪吒性格與中國文化中崇尚的正義勇敢大相徑庭。在《仙界傳·封神演義》中,生性冷漠孤傲,戰斗力極強,是一個暴躁易怒、叛逆頑倔的少年,是融合天使與惡魔為一體的另類英雄。在《X戰記》中,哪吒生來沒有七情六欲,是一個純粹的殺人工具,與中國哪吒完全背離。日本漫畫和動漫中出現的哪吒各不相同,部分作品僅僅使用了哪吒的名字,其他一些是借鑒了哪吒的神話故事。

在中國,哪吒的人物形象代表著神學、儒家、道家、宗教和政治思想。然而,日本漫畫版本更加突出哪吒追求自由和個人奮斗的精神。日本作者并沒有真正展現哪吒身上的儒釋道文化,相反,他們通過夸張或戲謔的方式對哪吒的角色進行了改編,保留了原著的基本故事情節和一些特征元素,并將日本少年熱血漫畫中常見的斗爭主題融入其中。日本文化深刻地反映了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審美觀念和行為準則,尤其是其強調團隊合作的傳統。

三、結語

哪吒在日本的傳播過程中,日本積極引進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并以此為基礎,創作出獨具日本風格的哪吒形象,使其形象及內涵得到更加豐富的發展,給哪吒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價值,也為中國文學研究和文學批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探索哪吒在日本的傳播歷程中,不僅要關注它帶來的積極影響,也應該重視由于文化差異而導致的偏見。因此,應該積極接納各國文化,并且努力尋求它們之間的共性,以便與時俱進地促進文化交流,增強文化認同感,從而更好地推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付方彥.哪吒形象流變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

2014:1.

[2]蔣紹愚.漢譯佛典語法研究論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45-247.

[3]鄭炳林,敦俊葉.敦煌與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敦煌莫高窟第454窟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158.

[4]夏廣興.毗沙門天王信仰在中國古代社會的流播與影響[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

135-142.

[5]吳承恩.西游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

87.

[6]許仲林.封神演義[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8:

131.

[7]馬興國.《西游記》在日本的流傳及影響[J].日本問題研究,1988,(1):53-58.

[8]木村淳哉.中國明代四大小說在日本的傳播研究[D].復旦大學,2009.

[9]邵培仁.傳播學導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7:119.

[10]王坤.傳播學視角下的古代中日文化交流[J].唐都學刊,2013,(29):109-113.

[11]嚴紹璗.“文化語境”與“變異體”以及文學的發生學[J].中國比較文學,2000,(3):1-16.

[12]曹順慶,李甡.變異學:探究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規律[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1-10.

作者簡介:

郭一,女,江蘇鎮江人,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猜你喜歡
哪吒傳播變異
哪吒買“車”
哪吒VPro
哪吒留學實錄
變異危機
變異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當代傳播視野下的昆曲現象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變異的蚊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