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拉肚子不一定是腸胃炎,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

2024-04-27 17:09唐蕾艾超
藥物與人 2024年2期
關鍵詞:腹痛腹部發作

唐蕾?艾超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開會馬上輪到自己發言了,突然感到腹部不適;美食剛下肚,還沒來得及捂熱乎,就想往廁所跑;火鍋冷飲吃得酣暢淋漓,但一吃完腸胃就開始翻江攪海;偏頭痛一發作,就容易惡心、嘔吐;等等。如果類似的事情經常出現,尤其在關鍵時刻,那你就需要注意了,因為經常拉肚子不一定是腸胃炎,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那么,什么是腸易激綜合征呢?為何會得腸易激綜合征呢?腸易激綜合征應該如何治療呢?讓我們簡單地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功能性腸病。如果患者經常出現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同時伴隨排便習慣的改變(包括排便的頻率和/或性狀改變),排便后腹痛可能緩解,而這些癥狀又非器質性疾病引起,那么就可以考慮是腸易激綜合征。

除了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的消化道癥狀,IBS患者還可能出現其他部位不舒服的情況,如頭痛、腰背痛、心悸、尿頻、尿痛、性功能障礙、焦慮等。這些癥狀一般在清醒狀態下出現,很少會影響睡眠。正因為癥狀分布的不集中,我們很難按圖索驥,這也是患者往往已經去了多個科室求醫,卻無法最終確診的原因。

IBS是一種常見的、復雜的疾病,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段,其中中青年患病率比較高,且多見于女性。對于IBS這種“小毛病”,大家很可能忽視,但其往往反復或間歇性發作,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危害我們的心理健康。

二、為何會得腸易激綜合征

目前,IBS的病因還沒有完全明確。一般認為,飲食是誘發或加重IBS的主要因素,包括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兩方面;其中,食物不耐受更常見,比如我們常見的乳糖不耐受,此時就應避免食用乳制品。腸道感染(可由細菌、病毒等引起)可能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其中約10%的腸道感染會發展成為IBS,因此,清潔干凈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此外,精神心理因素對胃腸運動也有明顯的影響,比如長期睡眠不足、焦慮、工作壓力大等都會誘發腸易激綜合征,這也是中青年患病率高的原因。

三、如何判斷腸易激綜合征

根據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不同,IBS可被分為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和未定型。拋開分型,如果你隔三差五就出現腹瀉(如文章開始提到的情況),便需提高警惕,初步評估后及時到醫院消化內科就診,讓專業的醫生幫你判斷病情,徹底排除器質性病變—因為腸胃炎、消化道腫瘤等疾病也會出現腹部不適或者大便習慣改變。

一般來說,若患者病程在6個月以上,近3個月反復發作腹痛、腹脹、腹部不適,癥狀與排便相關,或伴有排便頻率改變,或伴有糞便性狀或外觀改變,滿足以上任意2項,則可考慮為IBS。

四、腸易激綜合征如何治療

對于IBS,個體化治療是關鍵,治療方案通常包括飲食調整、精神心理行為干預治療和藥物治療。

1.飲食調整

改變飲食習慣是緩解IBS癥狀的重要一步。建議避免或減少攝入可能引起腹脹和腹痛的食物,如油膩、辛辣食物,咖啡因和酒精等;一旦發生腹瀉,就需要減少食用會增加腸道氣體的食物,如豆類、卷心菜等。而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可以緩解便秘的癥狀,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類食物等。同時,平時還要多喝水,成年人需保證每日1600~2000 mL的飲水量。

2.精神心理行為干預治療

(1)增加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適量增加運動,可以改善腸道蠕動和排便功能,同時也能緩解焦慮等負面情緒。

(2)應對壓力。情緒壓力和焦慮可能加重IBS的癥狀。因此,在避免過度疲勞的基礎上,采取一些應對壓力的方法,如放松訓練、冥想、深呼吸等。如果無法自行排解,可以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嘗試心理治療,通過認知行為療法、心理咨詢等幫助疏導不良情緒和調整不良認知。

3.藥物治療

如果飲食習慣調整和精神心理行為干預治療都無法緩解癥狀,醫生可能會推薦藥物治療(如針對腹痛和腹瀉的抗脹氣藥、抗腹痛藥、抗腹瀉藥等)。對于便秘型IBS,可以使用輕度緩瀉劑或腸道刺激劑。

五、藥物治療都有哪些方案

這里,我們重點談談IBS的藥物治療。IBS的各種分型可以相互重疊,而且患者在不同亞型間可相互轉換,所以,治療主要依據腹瀉、便秘以及腹痛、腹脹等臨床癥狀的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進行。藥物的選擇因人而異,如果癥狀明顯、反復發作,建議及早就診,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規范治療,千萬不要簡單當作是胃腸炎而自行濫用抗菌藥物。IBS的對癥治療藥物主要包括:

1.解痙劑

對于存在腸道平滑肌痙攣與疼痛等癥狀的患者,可以使用匹維溴銨、奧替溴銨、曲美布汀,能緩解腸道平滑肌痙攣,對腹痛的療效較明顯。

2.止瀉劑

如洛哌丁胺、蒙脫石散。洛哌丁胺能抑制腸蠕動,可以促進腸道水、電解質吸收,并能通過增加肛門括約肌的張力緩解排便失禁,進而改善腹瀉。蒙脫石散能吸附消化道內的氣體、毒素,可以促進腸黏膜細胞的吸收功能,進而改善腹瀉。

3.抗菌藥物

如不會被腸道吸收的抗菌藥物利福昔明。有研究顯示,對于存在腸道菌群失調、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癥狀的患者,口服利福昔明有效,可以改善腸道菌群失調,治療腸道炎癥,增強腸黏膜屏障功能。

4.滲透性瀉劑

聚乙二醇可顯著提高自主排便頻率,軟化糞便,有效緩解便秘的癥狀;但是,不能改善腹痛、腹脹等總體癥狀。

5.促分泌劑

利那洛肽可軟化糞便,改善患者的便秘癥狀,同時降低疼痛神經敏感性,緩解腹痛、腹脹、腹部不適等癥狀,達到通便和止痛的雙重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17歲以下的兒童避免使用利那洛肽。

6.益生菌

研究表明,很多IBS患者都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的情況,而益生菌可以緩解患者腹脹、腹痛、腹瀉的癥狀。

此外,辨證使用中醫藥調理,合理選用驗方治療,??墒盏搅己玫男Ч?。

猜你喜歡
腹痛腹部發作
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分析
PTGD聯合擇期LC在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的應用
腹痛難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禍
排卵后腹痛,別大意
《諸病源候論》導引系列之“腹痛候”導引法
Gardner綜合征的腹部CT表現
下腹部腹痛應做哪些檢查診斷
穴位埋線治療發作期偏頭痛32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盆腔炎反復發作43例
腹部超聲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