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多卡因靜脈輸注對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患者術后恢復質量的影響

2024-04-27 00:07苗海航沈瑩陳紅生
交通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利多卡因

苗海航 沈瑩 陳紅生

[摘 ? 要] ? 目的:評價靜脈輸注利多卡因對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患者術后恢復質量的影響。方法:ASA分級II~III級擇期行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患者72例,隨機分為利多卡因組(L組)和對照組(C組)各36例。L組患者在麻醉誘導前靜脈推注利多卡因1.5 mg/kg,隨后以1.5 mg/kg·h速度靜脈輸注直至手術結束,C組患者輸入等容量生理鹽水。比較兩組患者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時間、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24小時恢復質量40評分(QoR-40評分)、靜息和運動時疼痛NRS評分、自控鎮痛泵(PCA)按壓次數以及不良反應。結果:L組術中瑞芬太尼用量1.70±0.38 mg,少于C組的1.92±0.52 m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27.7±7.3 h、53.6±7.6 h和6.8±1.2 d,少于C組的34.2±8.7 h、66.2±7.9 h和7.5±1.6 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L組QoR-40總分為166.8±9.5分,高于C組的157.1±6.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小時內兩組各時間點疼痛NR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小時內L組PCA有效按壓數為3.1±1.4次,少于C組的6.3±1.8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組術中和術后出現惡心、嘔吐有3例(8.33%),低于C組的10例(2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中靜脈輸注利多卡因,可提高患者術后24 h恢復質量,促進腸蠕動功能恢復,縮短術后住院時間。

[關鍵詞] ? 利多卡因;結直腸腫瘤手術;術后恢復質量

[中圖分類號] ? R735.3 [文獻標志碼] ? B [DOI] ? 10.19767/j.cnki.32-1412.2024.01.026

結直腸腫瘤是全球第三高發腫瘤,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因手術時間較長,創傷大,術后患者易出現劇烈疼痛、惡心嘔吐、肝功能損害等并發癥,影響恢復質量,延長住院時間,甚至促進腫瘤細胞轉移擴散[1-2]。利多卡因是臨床常用的局麻藥,研究發現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緩解結直腸手術患者早期疼痛,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3]。本研究選擇2021年1月—2023年2月在我院擇期行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患者72例,觀察術中靜脈輸注利多卡因對患者術后恢復質量的影響。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行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患者72例,ASA分級II~Ⅲ級,隨機分為利多卡因組(L組)和對照組(C組)各36例。L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64.5±8.8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4.6±2.5 kg/m2,麻醉時間184.3±60.2 min,手術時間166.5±53.4 min;C組男性33例,女性3例,平均年齡65.1±10.3歲,BMI 25.2±3.9 kg/m2,麻醉時間178.5±52.4 min,手術時間159.4±45.3 min。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1)對利多卡因及全身麻醉劑過敏;(2)長期使用阿片類鎮痛劑和皮質類固醇;(3)患有精神疾病溝通障礙者;(4)合并嚴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疾病、肝腎功能異常、電解質紊亂、低氧血癥、低白蛋白血癥、低體質量(<45 kg);(5)住院期間死亡患者。本研究獲得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TDFY2021-K060-01),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 麻醉方案 ? L組在麻醉誘導前10 min予1%利多卡因1.5 mg/kg,緩慢靜脈推注10 min,麻醉誘導后使用微量泵持續靜脈輸注1%利多卡因1.5 mg/kg·h至縫皮結束。C組于相同時間輸入等容量生理鹽水?;颊咝g前禁食8 h,禁水4 h。進入手術室后監測心電圖、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和平均動脈壓(MAP)。開放頸內靜脈通路,記錄監測麻醉深度?;颊呙嬲纸o氧去氮,靜注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順式阿曲庫銨0.15~0.3 mg/kg進行麻醉誘導,經口氣管插管。采用容量控制模式進行人工機械通氣,設置VT 8~10 mL/kg,RR 12次/min,氧流量1~2 L/min,調整呼吸頻率將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維持在35~45 mmHg。靜脈持續輸注丙泊酚50~10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維持麻醉深度。保持雙頻譜指數(bispectral index,BIS)40~60,PETCO2 35~45 mmHg,HR、MAP波動范圍不超過基線水平的20%。如果MAP<基線20%,則給予6 mg麻黃堿(HR<50次/min)或50 μg去氧腎上腺素(HR≥50次/min)。MAP>基線20%時注射0.5 mg尼卡地平,如HR<40次/min則給予0.5 mg阿托品。在手術結束前30 min靜脈給予阿扎司瓊10 mg和舒芬太尼10 μg,接靜脈自控鎮痛泵(PCA)鎮痛,配方為舒芬太尼2 μg/mL、阿扎司瓊20 mg,用生理鹽水稀釋至100 mL,輸注速度為2 mL/h,自控劑量0.5 mL,鎖定時間為15 min。術畢停止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患者送入麻醉后監護室復蘇和拔管。術后如果疼痛數字評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3分,患者按壓自控按鈕自控鎮痛,如果疼痛緩解不明顯,額外靜脈推注舒芬太尼2 μg,必要時可重復推注,使NRS≤3分。

1.3 ? 觀察指標 ? (1)圍手術期相關指標:記錄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時間、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2)術后恢復質量:術后24小時采用恢復質量-40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 questionnaire,QoR-40)評估患者康復質量,該量表包含舒適程度、情緒狀態、自理能力、心理支持、疼痛5個方面,由40個問題組成,使用5點評級進行量化,1表示從不,2有時,3經常,4最多,5總是,評分越高恢復質量越好[4]。(3)疼痛程度和PCA有效按壓數:在拔管后即刻(T0)、術后6 h(T1)、術后12 h(T2)和術后24 h(T3)采用NRS評估患者運動和靜息時的疼痛程度,評分越高疼痛越劇烈。記錄術后24 h內PCA有效按壓數。(4)術中術后不良反應。

1.4 ? 統計學處理 ? 應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Shapiro-Wilk檢驗計量資料分布的正態性,Levene法檢驗方差的同質性。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 ? ? ?果

2.1 ?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 L組術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短于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丙泊酚用量、拔管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兩組QoR-40評分比較 ? 術后24小時L組患者身體舒適度、情緒狀態和疼痛評分高于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自理能力和心理支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L組QoR-40總分為166.8±9.5分,高于C組的157.1±6.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兩組疼痛NRS評分和PCA有效按壓數比較 ? 術后24 h內兩組各時間點靜息和活動時疼痛NR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術后24 h內L組PCA有效按壓數為3.1±1.4次,少于C組的6.3±1.8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 兩組患者術中和術后均未出現舌、嘴唇麻木、口中金屬味、頭暈、抽搐和心律失常不良反應。L組術后出現惡心、嘔吐3例(8.33%),低于C組的10例(2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2)。兩組術后寒顫、發熱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 討 ? ? ?論

QoR-40量表能全面評估患者術后健康恢復狀況,分數越高,表示術后恢復越好。MYLES等[5]提出,QoR-40評分提高6.3分預示患者臨床預后改善。本研究中L組術后24小時QoR-40總評分166.8±9.5分,明顯高于C組的157.1±6.2分,說明術中靜脈輸注利多卡因對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患者術后恢復產生積極影響。原因可能是:利多卡因降低患者惡心、嘔吐、頭暈發生率,增強阿片類藥物的鎮痛效果,從而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改善患者情緒。

本研究中L組術中瑞芬太尼用量及術后24小時自控鎮痛按壓次數較C組減少,說明靜脈輸注利多卡因可減少術中至術后24 h內阿片類藥物用量,與WEIBE等[6]研究結果一致。利多卡因通過抑制神經元膜去極化,阻止受損區域神經元自發放電,抑制脊髓神經元的致敏作用,發揮抗痛覺過敏的作用,還可阻斷受損組織的神經傳遞,抑制粒細胞遷移和溶酶體酶釋放,減少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釋放[7],從而增強阿片類藥物鎮痛作用。

本研究發現,L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較C組明顯縮短,說明利多卡因加快患者術后腸蠕動功能恢復,可能與利多卡因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降低術后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產生抗炎作用[7],以及減少活性鈉通道并抑制去極化[8]有關。

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患者術中靜脈輸注利多卡因,可提高患者術后恢復質量、加速腸道功能恢復、減少患者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沈瑩,陳紅生.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對患者術后肝腎功能的影響[J]. 交通醫學,2021,35(5):525-526,529.

[2] BEHRENBRUCH C,SHEMBREY C,PAQUET-FIFIELD S,et al. Surgical stress response and promotion of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a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 process[J]. Clin Exp Metastasis,2018,35(4):333-345.

[3] COOKE C,KENNEDY E D,FOO I,et al.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 on return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J]. Tech Coloproctol,2019,23(1):15-24.

[4] MYLES P S. Measuring quality of recovery in perioperative clinical trials[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18,31(4):396-401.

[5] MYLES P S,MYLES D B,GALAGHER W,et al.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for three quality of recovery scales[J]. Anesthesiology,2016,125(1):39-45.

[6] WEIBEL S,JELTING Y,PACE N L,et al. Continuous intravenous perioperative lidocaine infusion for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covery in adul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8,6(6):CD009642.

[7] DE OLIVEIRA C M,ISSY A M,SAKATA R K. Intra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J]. Rev Bras Anestesiol,2010,60(3):325-333.

[8] VIGNEAULT L,TURGEON A F,COTE D,et al.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 infusion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an J Anaesth,2011,58(1):22-37.

[收稿日期] 2023-07-11

(本文編輯 ? 趙喜)

猜你喜歡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結構研究
術中持續靜脈輸注利多卡因的應用進展
基于模糊理論的利多卡因凝膠在老年患者導尿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利多卡因聯合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閉治療約診間疼痛和預防腫脹中的作用
鹽酸利多卡因溶液與莫匹羅星膏在甲床缺損修復術后的換藥體會
地西泮聯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產鎮痛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利多卡因囊腫內注射在單純性肝囊腫酒精硬化治療中的應用
利多卡因麻醉用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48例
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治療增生性瘢痕158例臨床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