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媒體創作的創新發展

2024-04-28 05:58張文清
視聽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綜藝農村

寇 飛 張文清

一、媒體創作“下鄉”,“鐵腳板”踏尋好題材

2018 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四力”,“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對整個宣傳思想戰線提出了殷切希望。

近年來,隨著門戶網站和微博等社交媒體的日益發達,使得一些媒體人熱衷于依賴網絡創作,足不出戶就能追隨網絡熱點,也導致部分從業者逐漸失去了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踐行“四力”的要求,為宣傳工作者提高本領能力再次指明了方向。

恰逢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方興未艾的重要時點,鄉村的發展和變化為各類主題報道提供了大量鮮活的優秀題材:一是聚焦鄉村人文與自然風光題材,如“沿著公路看鄉村”“最美自駕路”等,從農村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到沿線如畫的田園風光,再到舒適怡靜的民宿旅游等,用可視可感的發展實效,讓受眾感受鄉村生態之美;二是挖掘鄉村發展故事的題材,如“第一書記”“村里的年輕人”等,特別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大批優秀的基層干部,駐村蹲點、廢寢忘食地工作,記者也跟隨他們的足跡深入基層,用“鐵腳板”走了好無數好故事,江蘇廣電總臺拍攝制作的《第一書記種瓜記》,就以幽默紀實的風格,講述第一書記帶領村民種瓜這件“不起眼的小事”,獲得中國新聞獎眾多評委的肯定;三是借助新媒體平臺分享鄉村生活的題材,如“張同學”“拉面哥”等,基層干部、農民搖身一變成為草根網紅,他們活躍在新媒體平臺上,自創記錄鄉村工作、生活的短視頻,讓受眾以第一視角感受鄉村的真實生活,生動地記錄了美麗鄉村的故事。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美麗鄉村、農業現代化……一個個目標的推進和實現,讓廣大農村生產生活面貌實現一次次跨越式發展,涉農類新聞報道,把握時代趨勢,深入田間地頭,通過紀實的鏡頭,展現鄉村的景美、人美、日子美,在農村創造一個個良好的“民間輿論場”,也為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提供著動能。

二、沉浸式“下鄉”,鄉村綜藝異軍突起

如果說,新聞報道是鄉村信息長久以來主要的輸出端口,那么鄉村綜藝在各大媒體平臺的異軍突起,則是涉農題材媒體作品創作方向的一次重大轉變。

十多年前,鄉村綜藝概念較為狹義,可能只有央視農業頻道獨挑大梁?!多l村大世界》《鄉村大舞臺》《我的美麗鄉村》《鄉村欄目劇場》等優秀品牌欄目,在農村地區有著廣泛群眾基礎。但也因為鄉土味太濃,造成目標受眾單一,城市地區和年輕群體難以產生共鳴。

但近年來,鄉村振興成為了文藝創作的熱詞。2017 年,湖南衛視推出的鄉村生活紀實類慢綜藝《向往的生活》第一季播出后廣受好評,而且熱度經久不衰。由它帶動起的這股鄉村綜藝熱,近年來也呈現出井噴狀態。取景于鄉村的經營類節目《親愛的客?!?,主打農務勞動沉浸體驗的《哈哈農夫》,以及養成系鄉村勞作紀實互動節目《種地吧》,都真實還原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山水間的家》采取紀錄片的拍攝手法,精心選取了在文旅融合發展層面具有代表性的24 個特色鄉村,以平易親和的“探訪”視角與當地村民進行深入交流,通過一個個有溫度、接地氣的人物故事,折射出中國農村在鄉村振興政策背景下收獲的喜人成果。

無論從敘述角度,還是制作手法和傳播手段上,近幾年出現的“鄉村+ 娛樂”綜藝節目實現了創新路徑2.0 迭代升級。很多觀眾抱著真人秀綜藝的視角來觀看,最后卻被鄉村的自然美景和農業農村的真實發展所吸引。這樣力求真實的呈現手法,不僅取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和影響力,更成功打破了城鄉之間的傳播“次元壁”。綜合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把準時代脈搏。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之下,這些新鄉村節目以政策為脈、以綜藝為媒,生動展現農業、農村、農民的真實狀況,打破了觀眾對農業農村農民固有的印象,用創新、多元、寓教于樂的電視綜藝模式,書寫火熱的鄉村振興實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的力量。二是真實性表達。鄉村綜藝大多將節目嘉賓放至真實的農村生活環境中,沉浸式地進行鄉村體驗,記錄和展現當地農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農村的現狀。但真實中又有驚喜,觀眾帶著“小橋流水慢生活”的固有印象觀看時,不時出現的高科技、機械化的現代農業場景,也給了大家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三是樸實的表述風格。相比近年來,特別流行的真人秀綜藝,鄉村綜藝節目風格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和包裝。這種樸實的風格與農村的自然環境和農民的質樸性格相得益彰,也滿足了部分觀眾對“歸園田居”的向往,感受鄉村的真實和自然的精神期待。

三、新技術新理念“下鄉”,新媒體為鄉村振興賦能

微信、淘寶、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的迅速普及,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城鄉之間長期存在的“信息時差”,農民對新事物、新理念的理解,對新技術的掌握,讓城鄉差距逐漸縮小。

鄉村豐富的農產品和獨特的旅游資源,不再受傳播限制而無銷路,跟隨著一條條推文,一個個短視頻,便輕易地進入大家的視野。通過短視頻營銷、電商直播、物流加持,消費者可以更真實、直觀地看到農產品的原產地,甚至養殖和采摘過程,加強了對產品的信任感,形成了巨大的流量效應,輕易解決了以往最難的農產品銷路問題。有關部門也充分利用這些新媒體平臺,講好農村故事,展現美麗鄉村,展示新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又進一步圈粉賦能?!盎ヂ摼W+ 文章+ 短視頻+ 直播”的全媒體、全方位的傳播,形成新媒體傳播矩陣,才能幫助相對貧困地區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從而吸納多方社會資源參與鄉村發展。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的跨越式進步和發展,農村地區的社會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吸引著媒體創作對鄉土文化內涵進一步深入挖掘。內容更加豐富、品質更高的涉農題材作品,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也通過媒體發掘、提煉、記錄和傳播,逐漸打造出了符合時代潮流的地方特色精神文化符號。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影響力。未來,媒體創作應該繼續踐行“四力”,深入基層,記錄和發掘美麗鄉村故事,創新發展鄉村題材節目的表現形式,增強大眾對農業農村農民的親近感和關注度,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綜藝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飯”綜藝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綜藝
電視綜藝泡沫化隱憂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網絡自制綜藝的崛起
孫紅雷:我不是綜藝咖,還是要好好演戲
第七屆《綜藝》年度節目評選盛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