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改善措施

2024-04-28 19:48戈同利
南北橋 2024年7期
關鍵詞:經營管理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31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在經濟建設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政企不分、管理制度落后、缺乏創新、用人機制不夠科學等。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探討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改善措施。當前,政企分離已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方向,健全經營管理制度也是國有企業加強管理的必要條件和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國有企業要建立獨特的產品特色,開拓廣闊的銷售渠道,提高市場競爭力。此外,還需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不斷提高員工素質,推動國有企業朝著更高效、更先進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高質量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國有企業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體現,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在高質量發展時期,如何進一步改革國有企業、加強國有企業的管理、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推動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已成為國家和國有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國有企業的特點和加強經營管理的積極意義出發,探討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夠為解決國有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并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1 國有企業的特點

國有企業是指由國家所有或控制的企業,以國有資產為主體,具有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多重屬性。與其他企業相比,其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國有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具有一定的營利目的和非營利目的。國有企業具有為國家和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使命,需要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第二,國有企業需要依照法律法規進行建設,相比于其他企業適用的法律法規具有一定的差異。國有企業作為公共財產的管理者,必須在執行國家意志、推進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公共利益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因此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管理具有更高的干預權和監管權限。

2 國有企業加強經營管理的積極意義

2.1 有利于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

加強經營管理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自主創新能力。第一,通過規范管理和完善制度,在企業運營中形成一套可操作可執行的流程,為員工提供更加明確的行動指南,引導員工遵守規章制度、熟悉操作流程,增強員工責任感和積極性。第二,通過規范經營管理并加強培訓和技能提升,可以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變

化[1]。加強對崗位技能和業務知識的培訓,為員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奠定基礎,使員工更加適應市場和企業發展。第三,通過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實現流程優化、信息公開、效益監督等手段,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各項工作效率和品質,使員工更加專業、高效地完成任務,在實踐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

2.2 有利于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

第一,良好的經營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強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在當今全球化和市場化背景下,國有企業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效率,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第二,良好的經營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方面,要從企業管理結構、組織架構、人員素質、技術水平、市場營銷等多個方面入手,優化內部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提升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通過加強對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國有企業將擁有更多的行業話語權和商業利益。第三,良好的經營管理模式有助于企業形成良性循環,壯大企業實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3 有利于建立科學規范的經營管理模式

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不僅可以將企業的管理制度、流程、方法等加以規范,實現標準化、信息化管理,還可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在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經營管理模式過程中,企業必須對自身的管理和經營進行梳理,這就需要不斷改進內部管理、服務、流程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效率,促進企業內部創新,推進現代化管理轉型。此外,科學化、規范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企業組織管理的規范化會帶來信息傳遞快、流程專一、決策明確等諸多優勢,有助于企業將資源快速準確地調配到合適的位置,大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企業的戰略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3 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政企不分

政企不分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于政府干預過多,使得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行為不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而是更多地以政策和政治考慮為主。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各種干預措施,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例如,政府在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過多干預,會導致企業難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使得企業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降低,經營管理效率下降,市場競爭力不足。政府的財政補貼和投資等干預措施也可能導致國有企業過度依賴政策性資金,減弱企業獨立自主的決策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2]。此外,政府部門的領導干部在企業管理中過多地干預,會導致企業的管理層面過大,而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卻常常存在滯后和缺失現象。

3.2 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在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其中,管理制度不夠健全是一個突出問題。具體而言,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董事會建設不規范,內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不徹底。這些問題導致企業內部各部門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相關崗位之間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強。

第一,國有企業在決策過程中,政府往往涉及較多的企業經營問題,而這些問題應該由企業自主決策。第二,董事會建設不規范。一些國有企業的董事會成員未能全部按照相關規定產生,其決策作用和監督作用發揮不充分。第三,國有企業的內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也存在不徹底的問題。在薪酬體系、干部選拔任用等方面,企業內部的人事分配存在不公平現象,長期以來困擾著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3.3 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創新

第一,產品和服務創新力不足。國有企業在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缺乏創新思維,缺乏多樣化的產品線和服務模式,這導致企業對市場需求的不敏銳,產品和服務無法適應消費者的需求。第二,服務模式較為傳統,缺乏多元化和差異化的服務。服務是企業和客戶之間溝通的橋梁,如果企業的服務模式過于傳統,并且缺乏創新,將無法滿足客戶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第三,內部管理中的科技化水平也有待提高。國有企業在內部管理過程中的科技化水平不高,缺乏自動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維,員工的勞動效率和管理效率比較低,這也導致企業整體效益下降[3]。

3.4 現有的用人制度不夠科學

第一,受歷史原因和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部分國有企業的用人制度較為僵化,導致企業職工數量龐大,卻難以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員工配置,從而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第二,對員工的激勵制度不合理。國有企業在對員工的激勵上仍存在簡單粗暴的情況,部分國有企業缺少有效的薪酬激勵機制,而在員工晉升方面又缺乏科學合理的制度,導致員工不積極主動,不主動發揮個人優勢。第三,缺乏健全的績效考核系統和完善的晉升機制。部分國有企業缺少有效的考核制度,導致員工工作的責任感不足,無法充分發揮個人潛能,而現有的晉升機制也普遍不完善,項目化的晉升難以真正反映員工的全面能力,更難激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 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改善措施

4.1 積極宣傳和引導政企分離

在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其中積極宣傳和引導政企分離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這方面的措施旨在加強國有企業的獨立和權威地位,讓其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地位和職能。第一,國有企業具有特殊的身份地位和經濟地位,需要在政治上、經濟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決策權和市場競爭權。針對此類情況,應當進行積極的宣傳和引導,在宣傳和引導中明確政企分離的重要性。政企分離不僅能夠加強國有企業的獨立地位,還能夠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擾和影響,使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發揮經營管理的作用,推動經濟的發展。第二,正確認識自身的地位和職能,并且加強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在這方面,需要進行積極的宣傳和引導,讓國有企業意識到自身的作用和責任。這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國家效益等方面[4]。在宣傳和引導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比如舉辦座談會、開展媒體宣傳、專題講座等形式,讓國有企業明確自身的職能和作用,加深對社會責任的認識。第三,在宣傳和引導下要讓國有企業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面,加強對自身服務對象的了解,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讓國有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推動其經營管理改善。

4.2 健全經營管理制度

在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需要有效地解決當前存在的經營管理問題。通過健全的經營管理制度,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落實企業戰略,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提高企業效益和經營管理水平。第一,建立健全企業治理結構。企業治理結構應該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的核心,它能夠規范企業內部的權力分配和責任制度,同時提高企業的透明度和決策效率。為此,國有企業需要設立獨立的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確保他們各自的權力和職責明確,互相監督和協調。第二,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內部管理制度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企業的運營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信息公開和監管等方面。國有企業需要強化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制度化的風險管控體系和稽核機制,確保企業運營在規范、穩定和透明的環境中進行。第三,加強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的重要管理職能,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利潤和企業規模的發展。同時,財務管理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職責,其應該成為企業全員參與的運營管理流程。國有企業需要完善財務管理理念,提升財務信息的公開透明度,強化財務分析和風險管控。

4.3 樹立產品特色,打通銷售渠道

在當前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需要不斷地改善經營管理,樹立自己的產品特色,以此打通銷售渠道,提升企業經營效益。為此,國企應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持續推進核心技術研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第一,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推進核心技術的研究,可以為國有企業打造獨特的產品特色,提高競爭力。國有企業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入開展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萍佳邪l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此,國有企業應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突破核心技術的關鍵問題,提高自身技術水平,推動企業創新轉型。第二,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加強企業管理和打通銷售渠道的重要手段。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深入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運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銷售效率,改善營銷模式,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國有企業應積極引進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企業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管理,提高企業的銷售水平和整體運營效率。第三,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是確保國有企業穩步發展的前提條件。企業面臨的風險包括市場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等。為了規避風險,保證企業穩健運營,國有企業應當健全各類風險管理機制,并將風險管理能力納入企業日常經營管理考核體系,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對于風險的預測、制定解決方案和風險應對等方面,需要經營管理人員高度重視,在風險預警控制方面做到“早識別、早發現、早處理”。

4.4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在當前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只有加強人才培養,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第一,加強對人力資源的重點培養,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需要具備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的高水平人才,因此在培養人才方面應該注重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有企業應該建立健全培訓機制,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和業務培訓,優化培養體系。第二,國有企業需要培養創新性思維,建立創新創業文化。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此,國有企業應該注重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創業文化的發展。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如組織創新活動、建立員工創新平臺、鼓勵員工提出創新建議等,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意識。第三,在健全用人制度、薪酬管理方面,國有企業還應進一步加強完善薪酬制度,確保其公平、科學、合理,考察每一位員工對企業的實際貢獻,在數據中分析員工自身的長處與短處。第四,國有企業還應著眼于員工的核心競爭力,掌握行業前沿趨勢,建立員工培養、選拔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5 結語

經濟高質量發展時期對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紹了國有企業的特點及加強經營管理的積極意義,同時探討了在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政企分離、健全管理制度、樹立產品特色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等方面。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其他類型的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高的市場地位和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嗣驛. 新時期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戰略[J]. 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7):132-133.

[2]陳林. 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現狀和建議探討[J]. 活力,2023(3):178-180.

[3]呂燕萍. 大數據時代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及對策[J]. 全國流通經濟,2022(33):45-48.

[4]李淑靜,郝平安. 新時期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優化改革初探[J]. 全國流通經濟,2022(21):40-43.

[作者簡介]戈同利,男,河北唐山人,京唐港煤炭港埠有限責任公司,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經營管理。

猜你喜歡
經營管理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電網企業經營管理法律風險分析及管控建議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需處理好三大關系
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