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的愛情》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

2024-04-28 08:29李海明
書屋 2024年4期
關鍵詞:王實甫紅云崔鶯鶯

女人的愛情是怎樣的?且來看一首英語詩《女人的愛情》(Womans Love),這是英國無名氏的作品:

Man knows not love—such as woman feels.

In him it is a vast devouring flame—

Resistless fed—in its own strength consumed.

In womans heart it enters step by step,

Concealed, disowned, until its gentler ray

Breathes forth a light,illuminating her world.

Man loves not for repose; he woos the flower

To wear it as the victors trophied crown;

Whilst woman, when she glories in her love,

More like the dove, in noiseless constancy,

Watches the nest of her affection till

Tis shed upon the tomb of him she loves.

男人不懂愛情——不懂女人所感知的愛情。

于男人,愛只是一團巨大的吞噬之火——

無法抵擋,也難以為繼——直到耗盡自身的力量。

而在女人心中,愛情一步一步深入,

遮遮掩掩,拒不承認,直到愛的溫柔光芒

漸生漸長,籠罩她的世界一片輝煌。

男人并非為安寧而愛,他將花朵采摘

只為將花作為勝利者的彩冠戴在頭上;

而女人,當她自豪地沉浸于她的愛情,

更像一只鴿子,寧靜無聲,堅定剛強,

守望著她愛情的巢穴,直到

香消玉殞,墜落在她愛人的墳墓上。

(李海明譯)

多年前,讀這首英文詩,不太相信作者的話。男人摘花只為夸耀?女人卻多情終身?近日讀王實甫《西廂記》兼及元稹《會真記》,卻悠悠然想到,《女人的愛情》中所說的話還真有些道理。

王實甫《西廂記》里的崔鶯鶯寫了一首詩讓紅娘帶給張生:

待月西廂下,

迎風戶半開。

隔墻花影動,

疑是玉人來。

這首詩寫得情深意長,其中不乏暗示。張生當然看懂了,他解釋這首詩與紅娘聽,說小姐“著我跳過墻來”,紅娘不信,反問:“端的有此說么?”張生便自稱:“俺是個猜詩謎的社家,風流隋何,浪子陸賈,我那里有差的勾當?”

但到了晚上,一旦張生真的依詩中所暗示的跳墻過去見崔鶯鶯時,她卻不承認她的感情了,并不知是真動怒還是假動怒地說:“張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這里燒香,你無故至此,若夫人聞知,有何理說!”將張生好一頓數落,紅娘無奈也只得幫小姐說:“張生,你過來跪著!你既讀孔圣之書,必達周公之禮,夤夜來此何干?”直問得張生張口結舌,有苦難言,最終慚愧而逃,回去便臥病不起。

張生是男人,讀了約他幽會的詩,那一腔火就燃燒起來,到了晚上,不要說跳墻了,就是刀山也要跳的。這就是“a vast devouring flame”,張生心中有一團巨大的火,真想將鶯鶯一把摟在懷里,一口將她吞掉。而在女孩子鶯鶯這一邊,卻是“concealed, disowned”,女人對愛情遮遮掩掩,拒不承認。一盆冷水,火熄煙滅,張生一頭霧水,熱極遇寒,回去不病才怪。

張生高興而來,敗興而歸,經此打擊,本來已經絕望了,卻不料女人的愛情是一步步深入的,經過了口非心是的階段,微光變成燦爛之光,到了愛照亮她的世界之時,即便是千金小姐的崔鶯鶯,也堅定不移地置一切禮教于不顧,竟然讓紅娘以探病為名,又寫了一首詩給張生:

休將閑事苦縈懷,

取次摧殘天賦才。

不意當時完妾命,

豈防今日作君災?

仰圖厚德難從禮,

謹奉新詩可當媒。

寄語高唐休詠賦,

今宵端的雨云來。

這一回是真的來“雨云”了。王實甫這一段落寫得十分精彩:

(紅上云)姐姐,我過去,你在這里。(紅敲門科)(末問云)是誰?(紅云)是你前世的娘。(末云)小姐來么?(紅云)你接了衾枕者,小姐入來也。張生,你怎么謝我?(末拜云)小生一言難盡,寸心相報,惟天可表?。t云)你放輕者,休唬了他?。t推旦入云)姐姐,你入去,我在門兒外等你。(末見旦跪云)張珙有何德能,敢勞神仙下降,知他是睡里夢里?

【村里迓鼓】猛見他可憎模樣,小生那里得病來,早醫可九分不快。先前見責,誰承望今宵歡愛!著小姐這般用心,不才張珙,合當跪拜。小生無宋玉般容,潘安般貌,子建般才;姐姐,你則是可憐見為人在客!

【元和令】繡鞋兒剛半拆,柳腰兒勾一搦,羞答答不肯把頭抬,只將鴛枕捱。云鬟仿佛墜金釵,偏宜?髻兒歪。

【上馬嬌】我將這紐扣兒松,把摟帶兒解,蘭麝散幽齋。不良會把人禁害,咍,怎不肯回過臉兒來?

【勝葫蘆】我這里軟玉溫香抱滿懷。呀,阮肇到天臺,春至人間花弄色。將柳腰款擺,花心輕拆,露滴牡丹開。

【幺篇】但蘸著些兒麻上來,魚水得和諧,嫩蕊嬌香蝶恣采。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揾香腮。

這一段是全劇的高潮,也是整個故事能夠成功流傳的基礎。崔鶯鶯那時已下了獻身的決心,當夜讓紅娘先送上衾枕到張生住房內,然后進去與張生有了魚水之歡。走到兩性交合的這一步,女人的勇氣比男人大,決心也要比男人大,因為女人一經交合,就極有可能懷孕,這一后果是非常嚴重的。而且這樣嚴重的后果往往是由女人一個人來承當的?!都t字》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不說她的男人是誰,男人自己也不說,不做親子鑒定,那么任何人都沒辦法證明男人曾與女人有過性關系。但女人一旦懷孕,生了孩子,就無論如何不能否認曾與人交合過。即使沒有懷孕,也有一個所謂“貞操”問題。張生當時就詠嘆:“我將你做心肝兒般看待,點污了小姐清白?!贝搡L鶯也說“妾千金之軀,一旦棄之”??梢?,女人深知這“一旦”的后果與分量。

為什么《西廂記》能撼動人心,最關鍵的一點,是崔鶯鶯最終敢為情獻身。紅娘再怎么幫忙,玉成他人的好事,張生再怎么多情,求色采花殷勤,若崔鶯鶯不走出獻身這一步,整個戲就黯然失色了,或者也就不成為千古風流絕唱了。所以,在《西廂記》所有的人物中,最勇敢堅定的是崔鶯鶯,最熱忱助人的是紅娘。女人為了愛而敢于犧牲自己的精神,女人為了成全別人而不怕連累自己的胸懷,熔鑄成了這兩個女人內在與外在的美,女人所代表的人性的圣潔境界在這兩個女人身上放射出了輝耀日月的光芒。

崔鶯鶯的故事發生于唐代,而在唐代,兩性關系基本上算是開放的。元稹《會真記》中的崔鶯鶯失去童貞,后來還可嫁人。這要放到后來,到宋、元、明、清,只怕女兒家新婚當夜不能見紅,婆婆家就可能會提出疑問,甚至因此休了新媳婦,弄不好還可能要出關乎人命的大案。封建禮教的厲害,在于捆綁住人心,青年男女,尤其是女子,多不敢越雷池。

Man loves not for repose;he woos the flower

To wear it as the victors trophied crown.

女人之愛,情深意長。男人卻常常辜負了女人的愛,尤其惡劣的,還常有男人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元稹《會真記》載鶯鶯寫有一簡給張生,辭藻清麗,情意悱惻,其中一段是:

千萬珍重,珍重千萬!玉環一枚,是兒嬰年所弄,寄充君子下體所佩。玉取其堅潔不渝,環取其終始不絕。兼致彩絲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數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貞,俾志如環不解。淚痕在竹,愁緒縈絲,因物達誠,永以為好耳。

信寫得很長,通篇都是這樣情真意切的話語。在鶯鶯,她因是寫給自己的情人所看,便無顧忌地傾情而訴,但張生卻將她這樣的珍貴、私密的信件“發其書于所知,由是時人多聞之”。為了炫耀自己采得奇花,“將花作為勝利者的彩冠戴在頭上”,竟將鶯鶯置于難堪之地,男人的自私與卑劣,女人的純真與高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像張生這樣的登徒子,尋花問柳在行,學業肯定是不行的。元稹《會真記》中亦言張生離開鶯鶯之后,“明年,文戰不勝,遂止于京,因貽書于崔,以廣其意”。崔鶯鶯得信之后沒有任何怨言,反而回信表達了自己的真愛,而張生不知珍惜還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這個張生實在是品質惡劣。

還是王實甫《西廂記》里的張生比較好,他“始亂之,終不棄之”,一門心思要娶鶯鶯。離開崔家,去京師參加考試,也一直沒忘記鶯鶯,一旦高中,先打發琴童來報信。這里有一段對話與幾段唱詞,王實甫信筆寫來饒有情趣:

(旦云)你吃飯不曾?(仆云)上告夫人知道,早晨至今,空立廳前,那有飯吃?(旦云)紅娘,你快取飯與他吃。(仆云)感蒙賞賜,我每就此吃飯,夫人寫書。哥哥著小人索了夫人回書,至緊,至緊?。ǖ┰疲┘t娘將筆硯來。(紅娘來科)(旦云)書卻寫好了,無可表意,只有汗衫一領,裹肚一條,襪兒一雙,瑤琴一張,玉簪一枚,斑管一枝。琴童,你收拾得好者。紅娘取銀十兩來,就與他盤纏。(紅娘云)姐夫得了官,豈無這幾件東西,寄與他有甚緣故?(旦云)你不知道。這汗衫兒呀,

【梧葉兒】他若是和衣臥,便是和我一處宿;但粘著他皮肉,不信不想我溫柔。(紅云)這裹肚要怎么?(旦唱)常則不要離了前后,守著他左右,緊緊的系在心頭。(紅云)這襪子如何?(旦唱)拘管他胡行亂走。

(紅云)這琴他那里自有,又將去怎么?(旦唱)

【后庭花】當日五言詩緊趁逐,后來因七弦琴成配偶。他怎肯冷落了詩中意,我則怕生疏了弦上手。(紅云)玉簪呵,有甚主意?(旦唱)我須有個緣由,他如今功名成就,則怕他撇人在腦背后。

(紅云)斑管要怎的?(旦唱)湘江兩岸秋,當日娥皇因虞舜愁,今日鶯鶯為君瑞憂。這九嶷山下竹,共香羅衫袖口——

【青哥兒】都一般啼痕湮透。似這等淚斑宛然依舊,萬古情緣一樣愁。涕淚交流,怨慕難收。對學士叮嚀說緣由,是必休忘舊!

經王實甫這樣一寫,這個鶯鶯比那個元稹筆下的鶯鶯更有了活氣,少了書房文人想當然的矯揉造作,多了人世間女人自然的風情。她的言行,是與鐘愛的男人有過肌膚之親的女人內心深處情意的自然表露。處處親切感人,事事真實可信。她問琴童吃過飯沒有,這一句問話,看似小事,卻完成了角色的大轉換。這里不僅表示她心細,有著女人的溫柔,更重要的,是她對男方的下人開始以女主人的身份予以關照了。當然,她對琴童好,源自對張生好。琴童也是一個伶俐的角色,他直接就喊“夫人”,鶯鶯聽了,并不反駁,口中雖沒應聲,但心中只怕甘之如飴,答應了一千遍。所以,她一下子讓紅娘取銀十兩給琴童,出手如此大方,全是“夫人”二字叫得她芳心大喜的緣故。這個鶯鶯也贈送了一些禮物讓琴童帶去給張生。她的禮物比元稹筆下的鶯鶯所送的禮物更有夫妻味,更有活人氣。汗衫貼肉伴君眠,裹肚緊緊系心間,襪子不讓張生胡行亂走去尋花問柳,玉簪不讓男人將她拋置腦后。這都是真愛的流露。字里行間回旋著柔情千千結。兩個鶯鶯都想到了送竹,而且都想到了斑竹之淚。斑竹淚所昭示的是生死與共的感情,其間又有些離別的擔憂與思念。這正是:

Whilst woman,when she glories in her love,

More like the dove,in noiseless constancy,

Watches the nest of her affection till

Tis shed upon the tomb of him she loves.

這就是女人的愛情。那些“只為將花作為勝利者的彩冠戴在頭上”的男人和有著純潔愛情的女人相比,只能自顯靈魂的渺小與骯臟。

猜你喜歡
王實甫紅云崔鶯鶯
井岡山頌
淺談《西廂記》匠心獨運的戲劇沖突
知否愛情為何物:對《鶯鶯傳》中愛情的探究
淺談蘇州彈詞改編本《西廂記》
礦女
原版崔鶯鶯,被渣男辜負的可憐人
一字一詞總關情
——從曲中的副詞分析崔鶯鶯的情感
《西廂記》與《牡丹亭》愛情心理描寫差異探究
《西廂記》藝術管窺
生存夾縫里的躁動
——《空中飛鳥》中紅云的“高飛”現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