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全方位育人策略研究

2024-04-29 00:44李道軍潘維成張偉玲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關鍵詞:育人院校高職

李道軍 潘維成 張偉玲

基金項目:鄭州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黨建工作特色品牌項目“紅帆引領工程”(編號:2022-DJTSZD-05)

作者簡介:李道軍(1981— ),男,鄭州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與物聯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電子工程及高職教育;潘維成(1975— ),男,鄭州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教授,研究方向為環境催化及高職教育;張偉玲(1970— ),女,鄭州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與物聯網學院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及高職教育。

摘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思想引領、提升師資水平、優化育人環境、拓寬育人途徑、規范評價機制等方面對高職院校全方位育人策略進行研究,構建以思想政治建設為統領的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助力學生成長,努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全方位育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德樹人

全方位育人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必然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使得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急需各層次的青年人才,急需能夠擔負實現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要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各高職院校在全方位育人中應注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動員一切力量參與到育人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在學校內部實現全體教職員工積極參與到育人工作中來,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及其學習態度、生活方式、文化修養等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和引導,構建有效的高職院校全方位育人工作體系和格局。

一、目前高職院校全方位育人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資源不足

有些高職院校在教育資源建設方面投入不足,對校園的硬件設施和校園軟環境建設投入有限。例如,部分學校圖書館、創新創業中心以及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等硬件設施不夠完備,很難滿足學生理論和實踐教學需求,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產生了不利影響;部分學校不愿意花錢花精力請名師、專家來校對學生參與的各種技能大賽和教師申報參與的各種教科研項目進行指導,對教師和學生的個人發展、教風學風建設以及育人環境的塑造造成不良影響。

(二)高水平師資力量不足

全方位育人需要高水平的師資力量來支撐。一些高職院校在招聘、使用、培養、激勵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導致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流失嚴重;還有部分高職院校教師職稱晉升渠道不暢,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和公正性。這些都會導致高職院校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不足,進而造成思政課程教學形式單一、缺乏新意,專業課教學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未能有效融入思政元素,難以滿足全方位育人需要,難以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影響高職院校育人工作的實際效果。

(三)學校文化氛圍不夠濃厚

有些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盲區和不足,文化建設的理念和模式需要進一步完善;還有些高職院校在文化建設方面缺乏特色,學生缺乏歸屬感和認同感。這就導致學校文化氛圍不夠濃厚,缺乏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育人環境。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信心,也就難以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影響全方位育人效果。

(四)評價機制不夠合理

部分高職院校的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和公正性,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不合理,評價結果容易受到人為因素干擾;有些高職院校評價機制還停留在“成績為本”的階段,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想政治水平的評價,導致學生在全方位育人過程中缺乏動力和支持,難以全面提升自身素質。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全方位育人策略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方位育人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門形成教育合力,以保證育人工作的順利推進。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全方位育人領導體系,明確育人工作的目標、任務、職責和工作要求,加強對育人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制訂全面的育人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育人工作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并制訂相應的工作計劃和措施;加強對育人工作的督導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推動全方位育人工作的不斷發展和創新。

(二)強化思想引領

全方位育人,應強化思想引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這一主線。

1.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

一是加強思政課程建設,鼓勵專職思政教師積極參與師資培訓、學術交流及教學研究,不斷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新時代為人師表的“大先生”,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和闡釋工作,踐行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時代新人的重任。二是注重課程思政建設,多載體多渠道進行課程思政培訓及研討,多路徑多維度挖掘思政元素,使專業課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

2.多形式多渠道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將線下集中學習研討與紅色教育基地實踐教學相結合,線上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黨員教育“云課堂”等新媒體平臺,持續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主題黨團日、“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重任”教育實踐活動等,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師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發廣大師生凝心聚力共筑中國夢的動力。

(三)提升師資水平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政治站位

德為師之本,師以德為先。教師發展,師德為要。高職院??梢酝ㄟ^“線上+線下”形式,定期組織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開展黨建特色品牌建設,切實發揮教師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利用教師節、新教師入職等節點,開展師德標兵評選和表彰,并充分利用多平臺、多途徑做好宣傳,激勵廣大教師向榜樣學習,爭做為師典范,不斷用堅定的政治立場、過硬的政治素養及專業能力去引導和熏陶學生。

2.搭建多樣化平臺,推進教育教學能力提升

高職院??梢源罱ń處熍嘤栄杏懫脚_,通過開展“人人聽課”“集體備課”“教學試講點評”等活動,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助力“站住講臺”;通過組織高水平專家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骨干專業建設”專題講座,傳播前沿技術和先進教學理念,助力“站好講臺”。通過組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能力大賽、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等多種競賽活動,搭建教師教學競賽平臺,并在競賽過程中為選手提供全方位的培訓、咨詢和指導,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另外,還可以依托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搭建教師教學研究平臺,鼓勵一線教師圍繞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積極承擔或參與各種級別的教研教改項目,并通過研究成果更新教育理念、充實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四)優化育人環境

高職院校要不斷優化育人環境,營造積極向上、多元共生的育人氛圍,努力建設環境優美、底蘊深厚的文化校園,真正實現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1.完善教育教學設施和資源

不斷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如提高校園綠化率,不斷優化校園生態環境。宿舍樓、教學樓加裝空調、凈水設備,改善師生生活條件。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校園一卡通、數字圖書館等項目建設,為學生營造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學校教學設施,提高學校圖書館、網絡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教育教學硬件設施的質量和水平。打造在線學習平臺,加強學校精品在線課程、微課、慕課、專業資源庫等各類資源建設,為學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學習資源和服務。

2.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深刻認識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強化校園文化建設意識,可以結合文明校園創建,以黨的先進理論全面指導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加強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把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教育教學各環節,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

精心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各種節假日、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積極開展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大學生“挑戰杯”、科技文化節、運動會等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效。

常態化開展防汛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校園安全等方面知識培訓,加強平安校園建設的宣傳引導,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升師生的逃生技能,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五)拓寬育人途徑

1.加強校企合作,發揮“崗課賽證”融通育人功能

“崗課融通”強化產教融合深度和校企合作水平。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深度合作,共建高水平生產性產教融合創新實踐基地和產業學院,共同制訂并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并把先進技術、管理方法引入課堂教學,將企業文化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真正實現課程設置與企業實際崗位要求相融通,讓學生不斷成長為德技雙優、具有創新能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課賽融通”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和職業綜合素質。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職業技能大賽對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的引領作用,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各類賽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將技能大賽中應用的新技術、新標準、新規范融入課程標準,將大賽訓練與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課證融通”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和高質量就業。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1+X”職業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課程內容與證書標準相融通,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職業技能培訓內容不斷升級專業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使日常教學更加貼近產業生產實踐,提高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和針對性,提高學生實際技能水平,增強就業競爭力。

2.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實踐育人功能

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積極爭取各種實踐機會和資源,建立各類實踐基地;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將社會實踐納入課程體系,制訂實踐教學計劃和方案,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并對實踐成果進行評估和考核;加強實踐指導和管理,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實踐指導和管理服務,指導學生選擇實踐項目,規范實踐過程,及時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環保、扶貧、志愿服務等領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3.強化“互聯網+”思維,發揮新媒體育人功能

積極推進網絡文化育人,全力打造媒介全使用、學生全覆蓋、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全媒體宣傳矩陣,通過運營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深受青年學生喜歡的新媒體,實現“課內課外、網上網下、校內校外”多維互動。用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先進的理論以及最新的技術指導和武裝青年學生頭腦,使其真正成為有思想有技術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4.打造特色黨建品牌,發揮黨建育人功能

通過各種形式的黨組織活動,使特色黨建品牌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例如實施服務學生“1+1”黨員聯系班級制度,即1名黨員聯系1個班級、1名黨員聯系1個宿舍、1名黨員聯系1名學生,為教師黨員、學生黨員提供實踐鍛煉的平臺,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宿舍。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引領”作用,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身心健康等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六)規范評價機制

高職院校要建立規范的育人評價體系,明確育人的目標、標準和實現效果,結合實際情況設計本校的測評方法,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及時調整和完善育人工作體系。通過常規的育人考核和定期的評估報告,確定育人工作的成效和具體改進措施,提高育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曹勁草.“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全方位育人策略研究[J].長江叢刊,2019(17).

[2]邢月軍.推進課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意蘊與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9).

[3]戚琦.“三全育人”背景下以黨建引領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8).

[4]程宇.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21(17).

[5]陳蓉,林素琴.“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文化育人優化路徑探索[J].公關世界,2023(2).

[6]王迪.以育為本,以愛為源: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探究[J].大眾標準化,2021(6).

責編:司 哲

猜你喜歡
育人院校高職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