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理論視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有效性的路徑研究

2024-04-29 00:44曲光華高自康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曲光華 高自康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生教育類)成果(編號:2023SJGLX186Y);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成果(編號:2021BKJGLX537,2021BKJGLX585);2022年中原工學院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項目成果(編號:2022ZGYLKC010)

作者簡介:曲光華(1976— ),女,中原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高自康(2000— ),男,中原工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治理。

摘 要: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話語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诮邮芾碚摰姆治隹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有效性,需要以育人主體為導向,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受眾需求為導向,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的內涵;以主動參與為導向,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以接受效果為導向,使教學話語貼近學生成長實際。

關鍵詞:接受理論;教學話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和關鍵課程,擔負著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意識形態傳播的主陣地,教學話語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載體和重要手段,直接影響著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在當今全球信息化和多元社會思潮的沖擊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有效性,對于更好地貫徹落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至關重要。

一、接受理論的分析框架

接受理論又稱接受美學,20世紀60年代興起于西方學術界,深受現代闡釋學理論的影響,強調從受眾、讀者出發,以研究接受活動為核心。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開始翻譯、介紹有關接受理論的研究成果和核心觀點。劉建軍教授最早把接受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他認為“受教育者的接受問題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生長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關注受教育者的接受特點和接受過程。

接受理論關于“理解”的核心觀點是,理解總是要受到接受者“前結構”的影響,強調接受者之前的認知以及社會歷史因素和價值觀對接受者理解的影響。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前結構”成為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關于接受者的主體地位,接受理論強調接受是接受者的主動接受,以達成接受者的需要和利益為目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如果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參與,將會大大降低高校思政課的獲得感。

關于接受的效果,接受理論提出“期待視野”和“視界融合”的概念?!捌诖曇啊笔侵附邮苷邔Υ率挛?,既存在之前的認知和預期,也有超越舊事物的期盼,在兩者的相互作用下,影響著接受者對待新生事物的態度。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著期待,這些期待是否符合他們的要求影響著接受的實際效果?!耙暯缛诤稀奔唇邮苷叩漠斍耙暯缗c接受對象所內蘊的過去視界的融合。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的有效性便在于構建符合社會發展和大學生自身成長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狀態,使教師和學生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引導學生將黨的創新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存在的問題

黨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各種政策文件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近年,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成果頗豐,教學話語實效性也得以不斷提升。但綜合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話語仍然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政治性與思想性的結合不夠。思想政治理論課及其教學話語要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要向學生宣講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講政治”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區別于其他課程的重要特征。然而,在長期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往往存在著將政治性與思想性混為一談,甚至以政治性遮蔽思想性的現象。這樣一來,就必然會導致教學話語思想性的缺失和政治性的空泛化。教學話語想要說服大學生,就必須兼顧理論性和思想性。只有用思想性支撐政治性,才能保證教學話語的說服力。

二是教學話語和學生話語的融合不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苯虒W話語建設,要認真考量學生立場,尊重學生話語習慣和認知規律,實現教學話語和學生話語的融合。但總體而言,當前教學話語對學生話語的關照還不夠細致。一方面,一些教師仍然不能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在課堂教學中“以我為主”,將課堂變為教師個人觀點對學生的單向輸出。另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存在明顯的代際差異,雙方在成長環境、人生閱歷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了認知方式的顯著區別。部分教師對學生話語認知上存在偏差,教學過程中很難獲得學生的認可和認同。

三是教學話語親和力和“泛娛樂化”的沖突。提升教學話語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有效性的著力點。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存在著一味迎合學生喜好的“泛娛樂化”現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泛娛樂化”的教學話語只會降低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的獲得感。

三、接受理論視域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有效性的具體路徑

(一)以育人主體為導向,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仍習慣于“以教師為主”開展教學活動,側重于完整講授教學內容,不能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升思政課教學話語的有效性,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和學生形成平等開放的互動關系,以真誠、尊重的態度和學生進行交流,建立雙向互動的學習共同體。在教學話語建設上,要貼近學生的認知實際,要在課上和課下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話語權,實現教師的教學話語和學生話語的融合。

(二)以受眾需求為導向,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的內涵

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有基于自己先前認知結構的“期待視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理應滿足大學生的思想期待。在成長過程中,大學生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已形成相對固化的思維模式。進入大學以后,他們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話語要盡可能滿足大學生的期待,努力提升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價值認同、情感認同。要以思想性為基礎,避免只講空泛的政治話語,用堅實的理論闡述道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還要有豐富的時代內涵,要緊跟時代步伐,保持教學話語的鮮活性,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還應關注社會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及時回應大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引導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三)以主動參與為導向,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

接受理論認為,應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采用“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等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前給學生充分的課程資源,鼓勵學生帶著問題提前預習,提高認知水平。課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話語權,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真知。課下,在實踐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此外,教師還應依據大學生的認知特點,主動借助豐富的多媒體技術,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梢試L試建立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四)以接受效果為導向,使教學話語貼近學生成長實際

接受理論認為思政課程教材是“第一文本”,學生通過學習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形成了“第二文本”。提高思政課教學話語的有效性,要注重開展學情調查,從貼近學生思想實際的困惑入手。教學話語要將學生能感知到的具體問題理論化,將抽象的理論生動化。要嘗試用身邊的案例,引發學生的共鳴。還要貼近大學生的成長需求,盡可能地幫助大學生解決在學習、就業、交往等過程中的實際困惑。要貼近社會實踐,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增進大學生對現實社會的認識和了解,鼓勵他們練就過硬本領,樹立鴻鵠之志,激發擔當意識,服務國家和社會。還應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教學閉環,重視學生的教學反饋。通過面對面的師生座談會、線上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效果情況。依據反饋信息,開展集體備課,完善教學講義,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庫,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2]劉建軍.接受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教學與研究,2000(2).

[3]高鑫.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結構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4]李昊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生成機制與提升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19(6).

責編:司 哲

猜你喜歡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移動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實施途徑
將馬克思主義經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過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Anti—MOOC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析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SWOT分析
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與改革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