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的一體化探究

2024-04-29 04:19徐劍波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24年1期
關鍵詞:共同體隊伍機制

高 霞, 趙 健, 徐劍波, 張 悅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上海 200240)

0 引 言

實驗隊伍是實驗室工作的主體,其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實驗室的安全、效率和質量[1]。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的標準和規范是加強實驗隊伍建設的基礎,也是提高實驗室工作質量、效率和滿足學科建設的重要途徑。這種標準和規范應具有系統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應包含實驗室工作的基本知識、專業技能、安全規范等內容,確保實驗人員獲得有效的培訓和實踐,全面提升實驗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共同體建設是一種以人為本、以合作為基礎、以發展為目標的組織模式,重要特點是合作共贏,成員之間共同發揮各自優勢,凸顯參與性、互動性、共享性和持續性等特點。構建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通過知識的分享和共享促進實驗隊伍專業發展[2],真正形成資源共享、協作互助工作模式,系統而深入地實現培養實驗隊伍的安全意識、專業技能、管理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高校學科建設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務。

1 加強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

共同體這一概念是由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首次提出[3],共同體是“一個基于共同目標和自主認同、能夠讓成員體驗到歸屬感的人的群體”。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組織的協調與管理,缺乏建設制度和機制,導致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在方向聚焦、目標錨定等方面存在不足,運行上也往往混亂和無序,難以評估效果。共同體建設注重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完善機制和制度,加強成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提升隊伍的能力與素質?,F有的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遠無法適應實驗室隊伍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因而,建立有組織的、實體化、有機立體的實驗隊伍專業發展共同體,實現共同體的目標與價值已迫在眉睫。

1.1 現有崗前培訓共同體無法有效推動實驗隊伍專業發展

基于當前崗前培訓共同體的特點分析,未能有效推動實驗隊伍的專業發展。主要表現為:①缺乏系統規劃,處于無序狀態[4]?,F有的崗前培訓共同體往往只基于一定的任務設定來開展工作,任務單一,活動形式片面,缺乏系統構建,無法為實驗隊伍的發展提供有效、針對性支持。②運作效率低下,難以適應實驗隊伍人員發展的趨勢和內在需求。由于缺乏有效的組織和管理,缺乏科學的設計和實施,更重要的是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制度和機制[5]。因此,構建科學、立體、有機、參與性強的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1.2 建設崗前培訓共同體是實驗隊伍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個體的發展需要“伙伴”相互協助和智慧傳遞,而這在實驗隊伍建設中尤為重要。相較于高校教學型隊伍解決學科知識的“是什么”和“為什么”問題,實驗隊伍更偏向于解決技術上的“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6]。為了促進隊伍的專業成長,建立基于實驗隊伍崗前培訓發展不同維度的“平臺”,創建圍繞不同階段發展的專業性組織,通過合作對話與分享性活動來推動隊伍專業發展,將是實驗隊伍專業發展平臺建設的重要方向。在共同體中,成員可以相互分享經驗和各自所學的內容,在專業對話和合作實踐中通過思想碰撞和觀點交流,為個體的自主發展提供豐富的發展資源。同時,共同體鼓勵與支持學習的文化氛圍,并通過提供各種支持性條件和學習資源來支持隊伍持續學習和專業發展。

2 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的現狀

高校實驗室作為開展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提升師生科創能力,培養優秀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7]。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是一個以共同目標、組織性、合作性、互動性、共享性和持續性為特點的有機整體。針對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目前大多數高校尚未將其納入政策與機制層面。從共同體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當前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

(1)共同體內部各主體之間缺乏共同目標。在實驗隊伍崗前培訓過程中,由于多部門共同推進實驗隊伍崗前培訓的實施和開展,常常出現由于不同部門權責不一致、培訓目標不一致等因素導致的多頭管理和規范缺失情況。由于缺乏有效協同、科學管理和實時監督,實際培訓效果欠佳,未能形成共同體發展的良好合力。因此,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需要明確共同體內各主體的權責,并明確共同體的內部共同目標。同時,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管理機制,確保各部門的工作能夠協調一致,實現共同目標。

(2)共同體建設缺乏客體間協作機制及文化建設。共同體是以發展為目標的有機整體,目前實驗隊伍能力建設存在“重硬輕軟”的情況,缺乏相應的培訓規章制度保障,且未形成完整有效的協商、合作等內涵機制[8]。此外,缺乏導向學習、合作學習和反思學習策略,實驗室成員之間無法很好地形成和實現彼此相互學習、經驗分享、思想交流、團隊合作和共同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因此,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需要建立起客體間協作機制,實現定期交流和合作,促進相互學習和經驗分享。同時,需要建立起反思學習策略,進行定期評估與總結,制定改進舉措,加強文化建設,培養共同體的團隊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共同體的整體素質。

3 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的一體化探究

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系統的思考和自上而下的體系設計來實現。共同體建設必須以實體化平臺為基礎,明確創新協同、分層分類、優勢互補、重點突破、全面整體和持續提升的指導思想。

3.1 構建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的總體思路

(1)開展基本背景研究和需求調查?;趯嶒炾犖榻ㄔO需求,結合教育基本理論與伙伴學習的理念,建立相關設計邏輯,實現共性特征和個性要求相結合。

(2)建立共同體的基本架構。立足共同體的基本機理,建立相關的管理組織機構,確保共同體發展符合主客體的共同發展目標,擴大共同利益的覆蓋面,形成分層分類的共同體多維建構。

(3)強調“管控模式”重要性。為保證共同體的科學運行和發展,必須建立基于項目管理的管控模式,發揮不同主體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以保證共同體建設效果切實惠及實驗隊伍和共同體主體的自身建設與發展。

3.2 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的設計與實施

(1)凸顯創新共贏,構建高水平學習機制。①建設伙伴學習機制。采用交叉任職、學習沙龍、專項研修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層次學術交流,讓團隊成員互相學習,交流學術思想,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和共同發展的氛圍。②實行名師引領的跟隨機制。嘗試建立分學科、學段、多種形式的“名師跟隨”機制,充分發揮名師的引領作用,為形成名師梯隊和提升整體水平奠定基礎。③設立常設性會議交流機制。建立發展論壇、名師講壇以及分學科、分主題的專業發展論壇等交流機制分享經驗。依托高水平合作單位,建設實驗人員培訓基地,制定全員系統培訓計劃,切實提升專業發展水平[9]。

(2)瞄準智慧創獲,構建實驗隊伍聯動機制。①開展實驗合作項目。針對實驗隊伍建設中的關鍵、重大和重要問題,以項目化學習融入工作日常,進一步促進學習[10],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②基于常設性互動平臺,建立實驗室隊伍合作與交流機制。依托常設性平臺,促進不同學科、學段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習共同體”等形式化的合作機制,幫助實驗人員在與專家對話、與同行交流中發展與提升[11]。③建立健全師德培養機制。以案例征集與分析、主題討論、實踐體驗等方式開展師德培訓項目,成立師德建設專家組,強化師德教育的全方位治理,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3)實施分類管理,構建全面提升機制。結合共同體主體的多元化和異質性特征[12],基于“分層分類”“優勢互補”原則,根據不同學科和層級的實驗人員隊伍,通過有效整合,在外部引智的基礎上,實現結構有機、協作有力、高效運轉的“共生共贏”。同時,找準制約整體水平提升的關鍵問題,以真實問題形成共同體的重要學習載體[13],實現重點突破,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外部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建立科學的“評價-改進”機制,確保實驗隊伍建設整體水平高效、有序和科學發展。探索和形成聯動發展平臺、機制和環境建設,形成規模、結構、質量、能力及創新一體的隊伍建設。

3.3 高校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的運行和支持機制

(1)組織保障。①成立工作小組。建立實驗隊伍建設崗前培訓發展共同體創優工程領導聯席會議,定期會商實驗室隊伍建設,研究決策重要事項,并負責指導和協調相關事宜,激發共同體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共同體的健康發展和有效聯動。②設立實驗隊伍崗前培訓發展共同體創優工程協調辦公室,負責協調處理日常工作,協調聯動重要事項,商討合作、交流、培訓等政策,并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進度和質量進行檢查和督導。在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中,應該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通過制定明確的責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確保培訓計劃的有效執行和實施效果的有效評估。③搭建平臺,加強信息共享與學習。建立信息化平臺對于共同體建設的推進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建立共同體管理平臺、實驗隊伍學習平臺等信息化平臺,實現共同體內部信息的快速共享和管理。共同體建設不應僅限于內部合作,還應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梢酝ㄟ^與其他高校、企業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共享資源和經驗,擴大共同體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2)機制保障。①探索建設實驗隊伍崗前培訓評估與監測路徑[14]。通過監測與評估,了解實驗隊伍的整體水平和差異,統籌安排和合理配置資源,促進隊伍自我建設專項計劃,推進整體均衡發展。②探索建立崗前培訓共同體創優工程咨詢機制,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共同體的智庫,加強戰略規劃設計和合作發展項目等協作與研究,為促進發展共同體創優工程建設的科學發展和合作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和研究支撐。③建立會議溝通協調機制。每年度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會議,制定年度聯動發展計劃;每季度召開協調辦公室會議,落實領導小組精神;承辦合作發展論壇,深入研討共同體建設聯動政策與制度、模式與機制、資源與信息共享、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等。④建立共享和監督反饋機制[15]。內部資源共享是共同體構建的關鍵,通過建立共享機制,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共同體成員之間的優勢,如資源、專業、制度優勢等,從而促進實驗隊伍建設的優勢成果更好地惠及共同體成員。當前的模式較少地關注崗前培訓的具體效果和長久效果。加強對崗前培訓效果的監督和反饋,可以引導和約束共同體主體,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切實提升崗前培訓的效果與質量。同時,建立反饋機制,通過雙向反饋的方式,如培訓成果、培訓問題和培訓需求等方面,動態調整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從而促進共同體建設更加符合實驗隊伍建設和培訓的需求。

(3)資源保障。共同體建設需要充分發揮多方合作力量,建立涉及發展的相關部門、行業和協會參與的協同推進共同體創優工程聯動的激勵機制,通過共同參與的聯合協作,促進聯動的新機制的制定,涉及創新政策、制度安排等導向性舉措。如建立聯動的激勵機制,鼓勵多方參與共同體建設,共同推進創新政策和制度安排等導向性舉措的制定,形成對共同體建設的有效推動。借助學校和院系的教學發展與創新中心平臺、其他實驗室的支持,發揮新老幫帶的實效作用,與協會合作開展技能培訓、舉辦創新活動等,可以為實驗隊伍和共同體成員提供更多機會和資源,從而實現共同發展[16]。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劃撥專項資金,并積極吸納企業等社會力量的資金,形成科學管理資金方式,為實驗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重要合作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這些措施將為實驗隊伍建設和崗前培訓共同體的建設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為共同體成員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條件,幫助他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和水平。

4 結 語

高校實驗室隊伍崗前培訓共同體建設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機制和體系,加強各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注重實踐和創新。核心是通過協作和共享來提高實驗隊伍的整體水平,實驗室成員可以相互學習、分享知識、技能和經驗,討論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個人成長和團隊合作,不斷提高實驗隊伍的素質、能力和水平,促進實驗室工作的安全、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同時,能有效地促進共同體的健康發展和持續進步,為推進實驗室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猜你喜歡
共同體隊伍機制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還剩多少人?
“五老”隊伍大有可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