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標準化與會展業國際化發展的關系研究

2024-04-29 12:03魏仁興王德文賀靜劉芷彤
商展經濟 2024年6期
關鍵詞:會展業會展國際化

魏仁興 王德文 賀靜 劉芷彤

(福建商學院傳媒與會展學院/會展產業智能化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福建商學院標準化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12)

1 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下,展覽業成為國際交流合作的橋梁,推動經濟、文化、科技多領域的發展。展覽標準化對于提升展覽品質、促進行業規范化起到關鍵作用。國際組織如UFI和各國政府正努力構建全球展覽標準體系,如《國際展覽業基本標準》和我國的《展覽場館服務管理規范》等,為全球展覽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展覽標準化對會展業國際化、高質量發展、品牌建設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它提升展覽品質,促進行業規范化,為國際化進程提供堅實保障;推動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凸顯專業性和國際化特色,提升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減少失誤和糾紛,提高滿意度和忠誠度,積累品牌資產;減少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提高行業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為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然而,展覽標準化然仍面臨挑戰,如標準體系不完善、執行力度不足等,制約了行業的規范化與國際化。與此同時,會展業國際化進程加速,國際展覽與會議普及,為經濟、文化、科技交流提供廣闊平臺。但國際化進程中的發展不均衡、文化差異及競爭壓力與展覽標準化的困境交織,制約國際合作深入拓展。

2 展覽標準化與會展業國際化的相互促進機制

2.1 展覽標準化奠定會展業國際化基礎

一是展覽標準化對展覽質量與服務的提升。在展覽策劃與規劃階段,標準化的引入確保了展位布局、展示內容、宣傳材料標準化的應用,保證參展元素與整體展覽主題和品牌形象的高度統一,有效提升了展覽的整體視覺效果和觀眾的參展體驗。具體到展位布局,標準化確保了展位的空間分配、布局設計以及展示元素的配置都符合行業最佳實踐和觀眾參觀習慣[1]。除了策劃與規劃階段,展覽標準化還對展覽服務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例如,通過制定統一的安保標準和流程,展覽組織者能夠更有效地預防和應對各種安全風險,確保展覽活動的順利進行。又例如,標準化的接待流程確保了觀眾在入場、咨詢、參觀等各個環節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二是展覽標準化在推動會展業國際市場準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遵循國際通用的展覽標準,各國的展覽活動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無縫對接,更容易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這種標準化確保了展覽設施、管理、服務等方面與國際接軌,從而消除了市場壁壘,為國際展覽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鋪平了道路[2]。這種對接不僅增強了國際參展商和觀眾對不同國家展覽活動的信任度,還促進了全球會展市場的整合與一體化[3];另一方面,展覽標準化通過實施高標準的運營規范、服務規范、安全規范,顯著提升了會展業的國際競爭力。這些高標準確保了展覽活動的專業性和高質量,從而樹立了會展業的良好品牌形象。這種專業化和高質量的形象吸引了更多國際參展商和觀眾,進一步推動了會展業的國際化發展。同時,標準化還鼓勵了創新和技術應用,為會展業提供了持續進步的動力。

三是展覽標準化對會展業國際品牌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首先,通過制定和實施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展覽活動得以凸顯其專業性和國際化特色,進而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標準化確保了展覽活動在策劃、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水準,使得展會能夠充分展示其所在行業的前沿技術和創新成果,為其在國際市場上樹立獨特品牌形象奠定了基礎;其次,有效提升了會展業的品牌價值與信譽。標準化的實施有利于減少失誤和糾紛,從而增強參展商和觀眾對展會的信任和滿意度,并進一步轉化為展會口碑和忠誠度的提高,為會展業的長遠發展積累了寶貴的品牌資產[4]。

2.2 會展業國際化對展覽標準化的影響

第一,在會展業國際化的進程中,展覽標準化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規范或準則,它更深層次地扮演著全球市場整合的催化劑角色。一方面,標準作為市場溝通的橋梁,擔任著語言與準則的雙重角色。展覽標準化首先是一種“通用語言”。在多元化的國際市場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主體往往擁有各自獨特的文化背景、商業習慣和交流方式。展覽標準化通過設定一系列通用的展覽規則、標識系統、搭建規范等,為這些市場主體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語言平臺,使得信息能夠更為準確、高效地傳遞。除了作為語言,展覽標準化還是一種“行為準則”。它規定了展覽活動的組織、實施和評估等方面的要求,確保了不同展覽活動的專業性和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有助于減少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從而推動全球市場的整合;另一方面,標準化促進貿易自由化,能夠創造消除壁壘與降低成本的雙重效益。通過制定與實施國際通用的展覽標準,各國和地區的展覽活動能夠更為順暢地對接,減少了由于標準差異導致的市場準入障礙。這有助于推動國際展覽貿易的自由化,使得更多市場主體能夠參與到全球市場中。同時,展覽標準化還能降低交易成本。標準化的展覽活動意味著參展商和觀眾能夠更為便捷地獲取所需信息和服務,減少了在搜索、談判和履約方面的成本。這種成本降低了進一步促進了全球市場的整合,提高了市場的整體效率[5]。

第二,隨著會展業的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展覽標準化將成為國際化競爭的新維度。在這一維度下,標準化不僅關乎效率和質量,更關乎創新和差異化。一方面,標準化有利于促進國際競爭力實現質量與效率的雙重提升。通過實施高標準的質量管理和服務規范,會展業能夠確保展覽活動的專業性和高質量。這有助于塑造會展業的良好品牌形象,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高質量的展覽活動也能吸引更多的國際參展商和觀眾,進一步推動會展業的國際化發展。展覽標準化還能夠提高會展業的效率。通過制定和實施統一的規范和流程,會展業能夠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和浪費,提高展覽活動的組織效率和實施效果,有助于會展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另一方面,競爭推動標準創新,發揮適應與引領雙重作用[6]。為了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會展業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展覽標準,以適應市場的變化與發展。這種適應性創新有助于會展業在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同時,展覽標準化也能夠引領市場的發展。通過制定和實施具有前瞻性的展覽標準,會展業能夠引導市場主體向更高效、更環保、更智能的方向發展。這種引領性創新有助于會展業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3 會展標準化與國際化雙向協同發展機制

3.1 標準制定與國際化戰略的協同演進

會展業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產業系統,涵蓋了展覽策劃、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多個子系統[7]。會展標準制定子系統負責規范行業行為,并將直接關系到會展業整體的健康發展。國際化戰略是會展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方向指引,確定會展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定位與發展目標。在系統論的視角下,會展標準制定與國際化戰略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非線性關系[8],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相互依賴與共生。會展標準制定與國際化戰略在會展業中相互依賴,共同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標準制定為國際化戰略提供了基礎和支撐,而國際化戰略則引導和推動著標準制定的方向和發展;二是動態互動與反饋。會展標準制定與國際化戰略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動態的,兩者在互動中不斷調整和完善。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效果會反饋給標準制定,促使其進行相應調整;同樣,標準制定的變化也會對國際化戰略產生影響,要求其做出相應的適應;三是非線性放大效應。會展標準制定與國際化戰略之間的非線性關系還可能產生放大效應。一方面,標準的國際化水平提升可能會極大地促進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效果;另一方面,國際化戰略的調整和完善也可能對標準制定產生顯著影響,推動其實現跨越式發展。

會展標準制定與國際化戰略的協同作用表現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協同兩個方面。時間上的協同要求會展業在制定標準時充分考慮國際化因素,確保標準與國際接軌。同時,在實施國際化戰略時也要及時調整和完善標準,以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這種協同作用確保了會展業在時間上能夠保持與國際市場的同步發展??臻g上的協同則要求會展業在推動標準制定與國際化戰略時,要注重各子系統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展覽策劃、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子系統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確保整個會展系統的有序運行。

3.2 標準執行與國際化運營的互動優化

展覽標準的本土化執行實踐尤為重要,它不僅構建了國際通用標準與本土市場需求的橋梁,更是推動服務創新和優化的核心驅動力。若簡單地將國際標準“一刀切”應用于所有市場,可能會忽視多元文化的細微差異和消費者偏好的多樣性,導致服務內容與市場需求之間產生鴻溝[9]。因此,在制定標準化文件時,需要深入研究和尊重當地的文化習俗、市場習慣和消費偏好。此外,成功的本土化策略需要在保持國際通用性的基礎上,巧妙融入本土元素[10]。即會展行業在制定標準時,既要借鑒國際標準和行業規范,又要結合本土市場的特點,進行適度調整和創新。這種跨文化融合不僅提高了標準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更賦予會展服務獨特的本土魅力,使其在全球化競爭中獨樹一幟。

標準執行的國際化進程往往以特定區域為試點,隨后逐步推廣至全國,最終演化為全球范圍內被廣泛接受的標準。這一過程中,標準化研究院、高校、企業和協會等多主體協同合作,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11]。標準化研究院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引領者和制定者的角色。研究院需要深入研究國際會展行業的最新標準、規范和技術趨勢,為國內會展業提供前沿的指導和支持。通過關注全球不同區域的文化、市場差異,研究院推動標準的本土化調整,確保標準既符合國際慣例,又能滿足具體國家和地區的實際需求。此外,研究院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緊密合作對于提升我國在國際會展標準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至關重要。高校的研究團隊在標準化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科研和理論支撐作用。他們通過深入研究會展行業的發展趨勢、市場需求和消費者行為,為標準化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高校還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技能的會展人才,這些人才將成為推動標準執行和國際化運營的關鍵力量[12]。企業作為會展行業的市場主體,直接參與標準的執行和國際化運營。為確保標準的有效貫徹,企業需要建立高效的標準執行機制。在國際化運營中,企業需要加強管理和監控,提高跨文化溝通和市場適應能力[13]。通過與標準化研究院、高校和協會的合作,企業可以及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和標準更新,為自身的國際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協會作為行業組織和協調者,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協會組織定期的行業研討會、標準培訓和國際交流活動,提高行業對標準的認知度和執行力。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會展組織的合作,推動國內會展業與國際接軌,提高我國會展業的國際競爭力。

3.3 標準創新與國際化競爭力的共同提升

標準創新是會展業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引擎。在全球會展領域,標準創新已成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14]。通過引入前沿技術和管理理念,我國會展業不僅提高了效率,更在服務質量上實現了質的飛躍。智能化、信息化的技術運用,顯著提升了會展活動的組織效率和觀眾的參與體驗,這不僅是滿足現代會展業發展需求的關鍵,更是在國際市場上樹立新標桿、增強國際影響力的基石。標準創新不僅局限于技術層面,更涵蓋管理、服務和理念等多個維度。這種全面的創新策略,為我國會展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隨著全球市場的不斷變化,只有持續創新和完善標準,才能確保我國會展業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國際化競爭是推動展覽標準創新的外部動力。國際化競爭是推動展覽標準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在全球會展市場的激烈角逐中,要維持競爭優勢,就必須不斷創新和完善標準。這種競爭壓力促使會展業加快創新步伐,推動行業轉型升級。通過與國際知名會展機構的深入合作與交流,我國會展業能夠及時獲取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從而加速自身的創新進程[15]。同時,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市場需求和規則,我國會展業必須不斷調整和完善自身的標準體系,確保與國際接軌。這種國際化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不僅提高了我國會展業的國際競爭力,更為全球會展業的規范發展貢獻了力量。

標準創新與國際化競爭力是會展業持續發展的兩大支柱。通過標準創新,我國會展業能夠提升服務質量、效率和國際影響力;而在國際化競爭的推動下,會展業則能不斷引入國際先進標準和技術手段,加速創新步伐,提高國際競爭力。這兩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將為我國會展業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展覽標準化與會展業國際化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全球會展業進步。展覽標準化提升了會展效率、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強了國際競爭力;而會展業國際化則推動了展覽標準的國際化發展,提高了標準質量和水平。兩者在互動中協同發展,共同應對行業挑戰。展望未來,智能化和個性化將成為展覽標準化的重要趨勢,但統一性與多樣性的平衡仍是挑戰。只有關注未來趨勢,積極探索發展路徑,才能推動全球會展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和持續創新。

猜你喜歡
會展業會展國際化
聚焦港口國際化
撥開迷霧破而后立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互聯網時代會展業的出路何在?——廣州市會展業行業協會訪談
西安會展業發現狀及策略
會展業
會展列名
會展推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